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四重奏》那麼火,為什麼還是紅不過韓劇?

對於中國的年輕人來說, 無論大學本專業是什麼, 大部分人都會勤奮地輔修一門“看劇”專業, 而如果你的方向是日劇的話, 肯定已經聽說了最近大熱的一部劇《四重奏》。

日劇、韓劇題材對比

回想起這一年來優秀的日劇, 包括《校對女孩》、《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寬鬆世代又如何》, 遠一點還能算上《晝顏》、《半澤直樹》《最高的離婚》《Legal High》等等, 都是近幾年的佳作, 出產密度實在不低, 為什麼比起諸如“星你”“太后”每每成為熱門話題, 日劇在國內的人氣要低那麼多呢?

百度指數

日劇小常識

日劇一年有春夏秋冬四檔, 每三個月左右為一個週期,

四月作為一年的開始, 即為春季檔(所以馬上我們就能看到新一季了)。

和韓劇美劇一樣, 日劇也是邊拍邊播, 每週播一集的, 因此根據觀眾反應調整劇本是大家都有的優點(有的童鞋要問為什麼國產劇不這樣呢?因為廣電總急)。 不同的是, 大部分的日劇短, 在11集左右, 一年4檔的間歇期會製作SP特別篇, 如果收視非常好也可能拍第二季第三季。 有些人拿這說事兒, 認為國人喜歡看長篇所以更愛韓劇, 但是日劇也有晨間劇和大河劇, 一播就能播一年的。

除了一年的四檔, 一周也分為不同檔期。 日本的星期一到星期日分別稱作月、火、水、土、金、木、日, 比如說日劇中最火的檔期月九, 就是星期一晚上九點播出的意思。

日劇迷們另一個非常熟悉的, 就是劇看著看著突然有個女中音出來念廣告了。 很多人聽了很多年也不知道那些廣告說的什麼, 不得不講這也是日劇不如韓劇的一個地方。 因為日劇雖然由各家電視臺製作(這裡主要指四家民放電視臺, NHK電視臺的錢來自國民繳費), 但製作費很高嘛(和韓劇差不多, 比美劇還是便宜不少), 所以電視臺會招攬多家贊助商來提供其中很大的一部分。 這只是搞定了製作費, 電視劇的收入還是廣告, 廣告還是得看收視率。

但是因為收益不佳(其實美國公共電視臺近年來的收視也一直走下坡路, 年輕人看電視的越來越少), 在節省開支的需求下, 有些電視臺開始嘗試製作權競標模式, 開價低者得,

相應的創作人員的收入也要壓縮, 聽起來就有種惡性循環的感覺。

而當日劇在努力地節流時, 韓劇卻是熱火朝天的開源著。 《來自星星的你》的女神同款口紅和LINE APP、《繼承者們》裡常常出鏡的咖啡館, 植入廣告的幾乎成了韓劇的一個標籤, 不僅賺到了錢還帶來了熱搜流量。 相比之下, 日劇簡單粗暴地念贊助商名字簡直是腦白金式的廣告。

另一個日劇、韓劇和美劇的共同點, 就是編劇的地位非常高, 高過導演, 有時甚至和一線明星平起平坐, 比如宮藤官九郎、阪元裕二。 除了每季一次的日劇學院賞, 還有專門針對編劇的“向田邦子賞”。 各大電視臺還會定期舉辦編劇大賽, 就像選秀一樣, 整個體制非常成熟, 和我國現在的狀況天差地別。

這也是日劇平均品質優良的重要原因。

日劇 VS 韓劇 , 差在哪裡?

既然整體品質優良, 為什麼日劇比起韓劇來人氣弱那麼多呢?

因為日劇比較封閉, 以自產自銷為主, 總體上就是“海外觀眾我們不CARE”或者“CARE但是沒有任何行動”。 表現有三點:

1. 製作過程中不考慮其他市場。 日本電視界在很長時間裡抱著“只要我做到最好了別人自然會看到會喜歡”的想法。 然而, 你的好不是我的好, 你喜歡的故事不一定是我喜歡的故事啊!好萊塢大片既然定位在全球市場就會考慮全球口味, 韓劇也會在策劃階段就把中國、日本列為主要市場之一從而做出針對性的方案, 日本人這種想當然的“匠心“也是讓人醉了。

2. 發行過程中忽略其他市場。

身為《四重奏》劇迷的我們, 都是在B站或者度盤上偷偷看的, 因為沒版權, 字幕組還總是要換劇名, 有多少海外路人粉停在了找不到資源這一點上。

B站上被改名的四重奏, 簡直像是藏寶密碼

國內視頻網站上不引進, 一方面是政策原因, “忽如一夜春風來, 日劇基本說拜拜”;另一方面也是日劇自身在版權方面非常嚴格。 當年韓劇美劇為了拓寬市場, 都是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出售海外版權, 先培養觀眾再說, 2013年以前韓劇單集價格不過1000 ─ 3000美元, 到2016年翅膀硬了, 《太陽的後裔》就漲到了單集23 萬美元, 但前兩集還是採取免費策略(愛奇藝)。 但是日本人就不, 或許是因為90年代日劇就很火導致的自信, 或許是因為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意識太強, 反正從來沒用過這個被互聯網證明了的價格鐵律。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並不是覺得日劇更高級因此該更火才行,連看個劇都要有鄙視鏈也太辛苦了。韓劇擅長造星、劇情瑪麗蘇,是針對市場做出的選擇,好萊塢也是一樣沒見大家嫌美國low。只是日劇作為一個豐富且優質的產品系列,卻因為缺乏正確的製作發行體系而被浪費著,造成逐漸萎縮的場面,身為劇迷深感可惜。韓國政府非常重視影視業,因為每100美元的影視出口可以帶動近400美元其他產業的出口,而旅遊業、製造業包括文化業更發達的日本,這個係數難道不是更充滿了想像?

反正從來沒用過這個被互聯網證明了的價格鐵律。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並不是覺得日劇更高級因此該更火才行,連看個劇都要有鄙視鏈也太辛苦了。韓劇擅長造星、劇情瑪麗蘇,是針對市場做出的選擇,好萊塢也是一樣沒見大家嫌美國low。只是日劇作為一個豐富且優質的產品系列,卻因為缺乏正確的製作發行體系而被浪費著,造成逐漸萎縮的場面,身為劇迷深感可惜。韓國政府非常重視影視業,因為每100美元的影視出口可以帶動近400美元其他產業的出口,而旅遊業、製造業包括文化業更發達的日本,這個係數難道不是更充滿了想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