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華千年的智慧都在這裡,群經之始——易經的起源

中華千年的智慧都起源于《易經》這部古老的著作,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追溯它的起源及歷史。

易經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 後代很多學者也把易經作為群經之首, 但近代也有學者認為它是群經之始, 是我國文化的起源。

上古三大奇書:《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 《易》事實上是集合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 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

《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 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 它的中心思想, 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周易》一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周”, 東漢鄭玄《易論》, 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 即無所不備, 周而復始, 生生不息, 這也是小編比較認同的一種說法。

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中國陝西省岐山縣(古稱西岐, 西周發祥地)地名, 是周朝的代稱。

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 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 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

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 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 “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 學者還有爭議。 所以, 就文獻而言, “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

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 《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 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占筮書, 比較能夠相應。

然而夏代是否有《連山》、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 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 所以比較肯定的是, 《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易經的起源(易經的起源及歷史)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恒常不變”。 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順乎自然的, 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時時在變易之中; 又保持一種恒常。

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 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 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而《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

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

如同前文所說, “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 而加上的稱呼, 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

《易經》的歷史

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頗多爭論。 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 《連山》以“艮”為第一卦。 到了商朝, 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 被記載在《歸藏》一書, 以“坤”為第一卦。

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文王拘而演周易”, 後人因此認為《易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 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經》以“乾”為第一卦, 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釋)。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 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

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

《十翼》被認為是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作品。 它是對《易經》的詮釋, 有十篇, 包括:一、彖上傳, 二、彖下傳, 三、象上傳(又稱“大象”), 四、象下傳(又稱“小象”), 五、繫辭上傳, 六、繫辭下傳, 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 八、序卦傳, 九、說卦傳, 十、雜卦傳。 但根據記載, 《十翼》的分類方法尚有其他方式, 分類方法並未達致統一。 到了漢武帝以後, 《十翼》被稱為《易傳》, 並被視為《周易》的一部分。

《易經》是我國文化的發源, 它囊括了天地宇宙萬物, 是打開宇宙的密碼, 對後世影響幾千年而不衰, 對近代和當代都有很大啟示, 易學文化也在逐步復興, 在當代社會我們應該結合現在社會所面的問題, 取其精華, 來運用到當代社會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