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炎帝火王(下)

炎帝死而為灶

火王炎帝

炎帝發明火之後, 對火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他每天都和部落的人研究如何應用火。 很快發明了火耕技術, 發明了燒制陶器的技術, 也擴大和發展了烹飪技術。

這在人類歷史上都是開天闢地的發明。

有了火耕技術, 就產生了農業, 有了陶器, 就可以儲存糧食。 人類慢慢地告別了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 進入了穩定繁榮的農業社會。

掌握了這些先進的技術, 炎帝帶領著部族定居下來,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出現了“甘雨時降, 五穀蕃植, 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的豐收景象, 部落發展得非常強大。

隨著炎帝部落的不斷強大, 周邊的氏族一一歸順, 炎帝都平等地對待他們, 並且成立專門的團隊, 教化這些部落如何製造和使用火。 然後又命令這些人, 向四方傳播這些技術, 越來越多的部落在炎帝的幫助下都興旺起來了。

炎帝的德行被越來越多的部落認可, 大家紛紛皈依到炎帝部落的麾下, 稱炎帝為王, 也稱赤帝, 或火王。 赤色即是紅色, 也是炎帝部落的代表色, 就是現在的中國紅。

在炎帝的治理之下, 一個帝國的雛形形成了, 這就是中華民族最初的模樣。

死而為灶

炎帝時代,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經濟文化繁榮的時代, 是原始社會的鼎盛時期。

炎帝事必躬親, 以德治天下, 以火促生產, 系統地推動著中華文明的繁榮發展, 從渭河流域到中原地區, 從黃河中下游到長江流域, 到處都傳播著炎帝的動人傳說。

在民間, 人們稱炎帝為“太陽之神”,

因為火與太陽都給人間帶來光明, 帶來溫暖, 五穀更離不開太陽。 所以, 民間世世代代都用太陽象徵炎帝, 炎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紐帶。

炎帝為解民間疾苦, 還發明了醫藥, 嘗百草, 一日遇七十毒, 最後誤食斷腸草而死。

《淮南子 氾論訓》記載:“故炎帝於火, 死而為灶 ”。

人們為了紀念炎帝發明火, 給人們帶來溫暖和光明, 將炎帝作為灶神供奉在家家戶戶。 直到今天, 很多地方所供奉的灶神, 其原型就是炎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