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襄陽丨漢風 華韻 雅樂 開筆禮

漢風 華韻 雅樂 開筆禮

圖丨簡白

文丨江南久久

“樂者天地之和也, 禮者天地之序也。 ”

"禮", 是漢風, 是華韻, 是雅樂, 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良文化的傳統。

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 最崇尚的當然就是“禮”。

自夏商以來, 至周朝初期, “制禮作樂”便已形成獨有的文化體系。 禮, 指各種禮節規範, 樂, 包括音樂和舞蹈, 禮樂教育正是我們傳承和學習中國璀璨古文化的基石。

中國古代人生有四禮:開筆禮,

進階禮, 感恩禮, 狀元禮。

其中, 開筆禮是古時學童入學時, 必須舉行的一個開學拜師和學習的儀式。 開筆, 就是用毛筆開始習字開始學習與文明做人的開端, 由啟蒙老師講授人生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 並教讀書、寫字, 這一儀式又俗稱為“破蒙”。

漢典傳承三千年, 雅樂開筆新紀元。 為了切身體驗, 更是為了弘揚渾厚的漢民族文化底蘊, 2017年8月25日上午, 襄陽漢風華韻雅樂團, 攜團內少年兒童, 在漢江江畔, 在臨漢門層樓, 為即將開始校園生活的新同學舉行了隆重的“開筆禮”儀式。

雅樂團以雅文化為核心, 提倡“高雅、典雅、幽雅、儒雅”的文化趣味, 以樂文化的和諧莊重為教化形式, 以漢文化的文明禮儀為內容傳承, 綜合展現雅文化的恭敬之心, 純淨之意, 安靜之態。

八月的襄陽, 即使是一個沒有驕陽炙烤的清晨, 依然持續著高溫天氣, 還好有打江面吹來的風, 適時地緩解了不少濕熱的煩悶。 身著漢族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指導下, 早已將書卷、畫卷、蒲團、古箏、面鼓等各自妥當安放於古城牆之上。

9點10分, 在漢水之畔的臨漢門, 在這承載千年歷史的厚重莊嚴的城門之上, 同學們仰望蒼天, 端正身姿, 靜聽穆蘭老師致辭並宣佈儀式的開始。

穆蘭老師:

湖北文理學院副教授

中華吟誦學會會員

中華禮樂研習會會員

襄陽市吟誦會副會長

襄陽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潛心研究禮樂文化14年

全國首個少兒雅樂團創始人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江風輕拂,古樂悠揚。孩子們仰著稚嫩的臉龐、忽閃著清澈的眼睛,靜靜聽著穆蘭老師的傳道授業。

正衣冠 :冠必正,紐必結,衣貴潔,不貴華。所謂童蒙之學,始於衣冠;先正衣冠,後明事理。

擊鼓鳴志 :以示學童從今啟蒙,告別蒙昧。在師長的引領下,學習知識,學習做人。“鳴”通“明”,“擊鼓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擊鼓越響,聲音傳得越遠,寄寓的志向就越遠大。

人字開筆 :少兒手持毛筆,一撇一捺端正寫出人字。寓意著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學會做人是最為重要的,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樣頂天立地。

朱砂啟智 :由樂團老師手持毛筆在少兒眉間點上朱砂。意為開啟智慧,期望學童從此眼明心亮,好讀書、讀好書、正品行,有成就。

誦讀《誡子書》:《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寫給後輩子孫的一封家書。短短86字融入了一生的智慧,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通過誦讀《誡子書》,學習書中精髓,來提高修養,培養品德,靜心專一,修身立志。

書寫十米長卷,鹿鳴表演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在丹青水墨、揮毫潑墨中,以音韻悠長的詠唱為聲,行雲流水的古箏曲為和,雍容大氣的莊重舞姿為托,在一揖手一揮袖之間再現中華五禮的厚重。漢風華韻雅樂團的少兒團員,將文、書、樂、舞結合起來,共同演繹出詩經中的經典篇目《鹿鳴》。展現出漢文化與漢水之畔的禮樂文明與典雅。

謝師禮 :少兒們行謝師禮儀。學生手藏袖中,舉手加額,鞠躬90度,三拜尊師。老師教我,長我慧命。感謝老師,使我由愚蠢到啟發智慧 ,感激老師的諄諄教誨。受拜的老師們身著玄端,回頷首禮。

上午10點,"開筆禮"禮成。兒童開筆啟蒙,從此應孝親尊師,讀書明志,立身行道,至善做人。這一刻是神聖的,這一刻也是難忘的,這一刻,即將開啟的,是人生的新篇,這一刻,正在接受的,是生命的洗禮!

在現場,我們一起見證了"漢風華韻雅樂團"精心組織的這一場結合時代特點,古為今用,古今結合,有所創新的開筆禮儀式。相信通過這種莊重的儀式,讓小朋友們真正感受到入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開始學習,是走向成才的起點,定能激勵同學們珍惜讀書機會、勤奮學習、尊師孝親。同時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傳承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小立志爭當有"禮"中國人!

穆蘭老師:

湖北文理學院副教授

中華吟誦學會會員

中華禮樂研習會會員

襄陽市吟誦會副會長

襄陽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潛心研究禮樂文化14年

全國首個少兒雅樂團創始人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江風輕拂,古樂悠揚。孩子們仰著稚嫩的臉龐、忽閃著清澈的眼睛,靜靜聽著穆蘭老師的傳道授業。

正衣冠 :冠必正,紐必結,衣貴潔,不貴華。所謂童蒙之學,始於衣冠;先正衣冠,後明事理。

擊鼓鳴志 :以示學童從今啟蒙,告別蒙昧。在師長的引領下,學習知識,學習做人。“鳴”通“明”,“擊鼓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擊鼓越響,聲音傳得越遠,寄寓的志向就越遠大。

人字開筆 :少兒手持毛筆,一撇一捺端正寫出人字。寓意著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學會做人是最為重要的,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樣頂天立地。

朱砂啟智 :由樂團老師手持毛筆在少兒眉間點上朱砂。意為開啟智慧,期望學童從此眼明心亮,好讀書、讀好書、正品行,有成就。

誦讀《誡子書》:《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寫給後輩子孫的一封家書。短短86字融入了一生的智慧,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通過誦讀《誡子書》,學習書中精髓,來提高修養,培養品德,靜心專一,修身立志。

書寫十米長卷,鹿鳴表演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在丹青水墨、揮毫潑墨中,以音韻悠長的詠唱為聲,行雲流水的古箏曲為和,雍容大氣的莊重舞姿為托,在一揖手一揮袖之間再現中華五禮的厚重。漢風華韻雅樂團的少兒團員,將文、書、樂、舞結合起來,共同演繹出詩經中的經典篇目《鹿鳴》。展現出漢文化與漢水之畔的禮樂文明與典雅。

謝師禮 :少兒們行謝師禮儀。學生手藏袖中,舉手加額,鞠躬90度,三拜尊師。老師教我,長我慧命。感謝老師,使我由愚蠢到啟發智慧 ,感激老師的諄諄教誨。受拜的老師們身著玄端,回頷首禮。

上午10點,"開筆禮"禮成。兒童開筆啟蒙,從此應孝親尊師,讀書明志,立身行道,至善做人。這一刻是神聖的,這一刻也是難忘的,這一刻,即將開啟的,是人生的新篇,這一刻,正在接受的,是生命的洗禮!

在現場,我們一起見證了"漢風華韻雅樂團"精心組織的這一場結合時代特點,古為今用,古今結合,有所創新的開筆禮儀式。相信通過這種莊重的儀式,讓小朋友們真正感受到入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開始學習,是走向成才的起點,定能激勵同學們珍惜讀書機會、勤奮學習、尊師孝親。同時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傳承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小立志爭當有"禮"中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