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隨筆:清淺歲月與書相伴暢讀姿

【作者簡介】張麗華, 筆名麗華心語。 天津市人, 曾從事政府研究室工作, 曾任《溪流文化月刊》網路刊物的副主編。 散文隨筆作品曾發表在《天津日報》《渤海早報》《名鎮世界》等報刊雜誌。 也喜好歷史人文, 有100多篇文章被推薦新浪博客首頁和新浪首頁。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我是個喜歡躺著讀書的女人, 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當我真實的告訴朋友時, 內心又隱約覺得有點慵懶的意思。 於是就和朋友聊起這種躺著讀姿, 卻得到他們的認同。 他們說人躺著時讀書最為放鬆, 也就最適合讀書。 我記得古人歐陽修曾自稱讀書有三種姿勢, 既馬上、廁上和枕上。 這三種讀書的姿勢經過千餘年的演繹, 至今還受人們的寵愛, 其不朽的魅力放射至今, 看來不僅僅只是文化沉澱的結果, 它們本來就有著一定的合理性。 其中, 枕上讀, 在人類進入了讀書時代的今天, 這一讀姿也是迎合了時代的潮流,

浮躁的心態最適宜躺著讀書的。 只是人們把枕上的涵義不斷地在擴充, 它不僅是特指床上, 更泛指一切能躺的地方, 於是沙發上、地板上、草地間, 都能見到這一讀姿。 歐陽修先生所提倡的這種讀姿, 大概是作為休閒的一種方法。 他萬沒有想到時過境遷, 這已成為最時尚的讀姿。

遙想學生時代, 書不像我們今天這麼多, 到處借書看。 借到一本書後, 興奮得不分白天黑夜讀、一邊吃飯一邊讀, 感到讀書是件快樂無比的事情。 工作以後各種書籍多了, 而手頭的工作事情也多了, 於是我就利用中午休息時躺在辦公室沙發上讀書。 因為長期在機關伏案工作坐久之後, 中午躺在辦公室裡的沙發上, 隨手拿起一本書來讀,

可以讓身心停下來片刻, 靜一會兒。 就在這片刻和一會兒裡, 偷得半晌閑讀書, 感受到這是一種幸福。 雖然讀書的內容和我的工作沒有多大的關係, 但是這二十多年來, 我很享受這種躺著讀書帶給我的快樂時光, 實際讀書在潛移默化中對我影響是很大的。 著名學者梁文道說:“讀書的樂趣是任何其他活動都無法替代的。 這種樂趣是長久的, 直達內心的, 有時候是能影響你一輩子的。 ”

讀書對我來說, 讀每一本書都是一次心靈的成長, 看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次激動地交流。 感悟著作者的那獨特用心, 文字的寓意;感悟著古今中外輝煌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學家們, 用透著墨香的文字傳遞著人類智慧和朗潤著我們軀體及精神, 所以我還是喜歡傳統紙質書。 至今我的床頭櫃摞了很高的書籍, 每晚睡前躺在床上也要讀上一會兒書。 靜靜的夜裡, 一卷在握有一種亙古的寧靜驅逐了欲念和名利, 內心的浮躁和荒蕪被淨化成了本然與透明, 這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本心吧。

躺著讀書不同於其它的讀姿, 是最愜意、最直接的與書交流的讀姿。 凡讀書人都知此訣竅, 身體安靜了, 讀書的效果最佳。

那時我喜歡古典文學, 這是我接觸最早又是最多的, 這種先入為主直接左右著我的閱讀喜好。 先秦散文最愛《莊子》, 愛他地老天荒的清澈和自由的靈性。 那個“曳尾塗中”逍遙於塵世的莊子, 傲視權貴如“腐鼠”的莊子, “鼓盆而歌”為妻子送別的莊子, 感慨“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的莊子, 用他“九萬里的情懷蕩漾於三千濮水之上”, 以漆園小吏的身份感動了後世何止千年。 宜於萬籟俱寂時分讀《莊子》, 那個清靜無為的哲學家, 汪洋恣肆的文學家, 特立獨行的寓言家, 穿越千年而不朽的文字, 鮮活地站立起來, 教我“心不為形所役”,坦坦蕩蕩地生活。

我也喜愛唐詩宋詞,愛詩的婉轉成韻,愛詞的錯落有致。“春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的春日,“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的秋夜;“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的淺笑。一種懷古的情素總是環繞心頭,總是憧憬著陶淵明的"采菊東臨下,悠然見南山"那種心境,甚至是喜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那一份無奈閒愁,多少個“一鉤殘月帶三星”的長夜,多少個“雨打梨花深閉門”的日子,餘音繞梁的唐詩宋詞總是無言地陪伴在我的身邊。

書對我來說每一本書或厚或薄,或舊或新,我始終不忍丟棄保存完好,它們像一顆顆雨露,正澆灌著我饑渴的靈魂。在《論語》中我看到了“君子欲訥于言而敏於行”的踏實與務實品行,明白了多做少說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人生境界。在《道德經》中我又看到了“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的真理,領悟出了人生的修行在於行,而不在於辯。於是在後知後覺中悄然敬佩起那些沉默者,那些通透到可以忍辱不辯,與世無爭的人們。

讀書對於每一個人的意義都不同,對於我來說,讀書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一樣重要。書就像母親一樣包容與呵護你受傷的心,就像智者一樣給你指點迷津。躺著讀書是一份享受與快樂,讀到重要的地方拿筆劃上,有靈感了寫在一個隨手本上。同時也喜獲一份收穫。我的文章腹稿大部分都是這樣產生的。我知道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可是讀書它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假若要是不讀書,我會覺得生活中少了點什麼,覺得生活沒有味道。

在與書相依相伴幾十年的歲月裡,我與書相依相暖,許這一生與沉默的智者“書”為友。如今年華在回眸中老去,當光陰把皺紋一寸寸地刻在我的肌膚之上時,當我可以掙脫心靈的羈絆,獨自任思緒在空中迴旋飛舞時,我突然看見時光的手,正慢慢地把一種叫成熟的東西敷在了我的額頭,我終於在那些逝去的日子裡學會了淡然。

在這飛速發展物欲橫流的世界裡,我只願做一個寵辱不驚的拾書者。退下來後有的就是時間了,很想攜一本書,靜靜躺在秋葉飄落的大樹下,感受這一場美麗的告別。當金黃的銀杏葉悄悄飄落在我翻閱的書上,陽光照在葉子上發出金黃的光反射在文字上時,感受大自然帶給我的美好。

(圖片來自於網路)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教我“心不為形所役”,坦坦蕩蕩地生活。

我也喜愛唐詩宋詞,愛詩的婉轉成韻,愛詞的錯落有致。“春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的春日,“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的秋夜;“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的淺笑。一種懷古的情素總是環繞心頭,總是憧憬著陶淵明的"采菊東臨下,悠然見南山"那種心境,甚至是喜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那一份無奈閒愁,多少個“一鉤殘月帶三星”的長夜,多少個“雨打梨花深閉門”的日子,餘音繞梁的唐詩宋詞總是無言地陪伴在我的身邊。

書對我來說每一本書或厚或薄,或舊或新,我始終不忍丟棄保存完好,它們像一顆顆雨露,正澆灌著我饑渴的靈魂。在《論語》中我看到了“君子欲訥于言而敏於行”的踏實與務實品行,明白了多做少說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人生境界。在《道德經》中我又看到了“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的真理,領悟出了人生的修行在於行,而不在於辯。於是在後知後覺中悄然敬佩起那些沉默者,那些通透到可以忍辱不辯,與世無爭的人們。

讀書對於每一個人的意義都不同,對於我來說,讀書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一樣重要。書就像母親一樣包容與呵護你受傷的心,就像智者一樣給你指點迷津。躺著讀書是一份享受與快樂,讀到重要的地方拿筆劃上,有靈感了寫在一個隨手本上。同時也喜獲一份收穫。我的文章腹稿大部分都是這樣產生的。我知道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可是讀書它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假若要是不讀書,我會覺得生活中少了點什麼,覺得生活沒有味道。

在與書相依相伴幾十年的歲月裡,我與書相依相暖,許這一生與沉默的智者“書”為友。如今年華在回眸中老去,當光陰把皺紋一寸寸地刻在我的肌膚之上時,當我可以掙脫心靈的羈絆,獨自任思緒在空中迴旋飛舞時,我突然看見時光的手,正慢慢地把一種叫成熟的東西敷在了我的額頭,我終於在那些逝去的日子裡學會了淡然。

在這飛速發展物欲橫流的世界裡,我只願做一個寵辱不驚的拾書者。退下來後有的就是時間了,很想攜一本書,靜靜躺在秋葉飄落的大樹下,感受這一場美麗的告別。當金黃的銀杏葉悄悄飄落在我翻閱的書上,陽光照在葉子上發出金黃的光反射在文字上時,感受大自然帶給我的美好。

(圖片來自於網路)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