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千年誤傳,神醫扁鵲不是人,而是一種職業稱呼

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 中醫理論的奠基者, 齊國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 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 他以自己的實踐首創了中醫的“四診法”,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望、聞、問、切, 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診斷體系。 但在古代, 扁鵲只是對行醫人的稱呼, 並不是指某一個人。

古時缺醫少藥, 走街串巷的醫生行醫最受百姓歡迎。 這些醫生外出時, 都是隨身帶一串聲音極響的銅鈴, 一是在荒野遇猛獸時, 可以使勁搖銅鈴, 用急促而刺耳的聲音嚇退它們;二是進村後一搖響銅鈴, 四裡八鄉的人聽到鈴聲後都知醫生來了。 在一些安靜偏僻之地, 刺耳的銅鈴響經常引起喜鵲、麻雀等鳥的騷動。 由於中國人自古就將喜鵲視為喜兆, 時間一久, 這喜鵲就在民間成了醫生的代稱了。

其實在春秋時的《禽經》中就有“靈鵲兆喜”的說法, 自古醫生都是治病救人,

走到哪裡就把快樂健康帶到哪裡, 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 飛到哪裡就給哪裡帶來喜訊。 清代學者梁玉繩在《史記志疑》中說“扁鵲”之“扁”是“取鵲飛翩翩之意”。

大約在春秋中後期開始, “扁鵲”便成了對醫術高明、醫德高超人的尊稱, 類似於現在的醫學教授、院士, 並不是指某一個, 而是對某一類人的稱呼。

另外, 藥王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也有“黃帝問扁鵲曰”的記載, 這也旁證了扁鵲的稱呼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

真正戲劇化的是在漢朝, 司馬遷在《史記》中將秦越人稱為扁鵲, 由於《史記》是官府認可的, 再加上漢朝中後期幾次文化運動, 大多數典籍都遭銷毀, 人們的言論也受到了很大的約束。 此後, 大家逐漸認可了《史記》中的說法,

即:“扁鵲為秦時越人”扁鵲這個行業稱呼逐漸變成了一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