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定位諮詢王博:未來30年全球主流產業,大部分會由中國品牌主導

半個月前, 《戰狼2》熱播, 激起無數中國人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自豪感。 上周, “復興號”高鐵開通, 又一次讓中國站在世界之巔。 從多年的戰略定位諮詢經驗看, 未來這樣的事件、這樣的時刻會越來越多。

甚至, 未來30年, 全球絕大部分主流產業, 一個個都會逐步由中國企業主導。 之所以有這樣的預判, 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 並不僅僅是出於熱愛我們的祖國, 確實是因為有很多很扎實的理論依據與分析研究。

中國企業正在快速崛起

實際上近些年, 隨著中國經濟的整體崛起, 很多行業的中國品牌也在快速崛起, 不僅在中國市場, 也包括海外市場。

比如說, 互聯網產業, 絕大部分細分市場, 都已由中國企業所主導, 歐美品牌絕大部分都被本土品牌打敗。 電子商務領域, 馬雲的淘寶很早之前, 就把美國的eBay踢出中國。 京東也迅速崛起, 在B2C自營電商領域完敗亞馬遜。

打車軟體領域, UBER雖然在全球都沒有對手, 但在中國市場根本不是滴滴的對手, 也是完敗。

比如說, 在汽車產業, 雖然目前歐美品牌依然主導整體市場, 但中國車企已經崛起, 主導一些細分市場。 例如經濟性SUV市場, 長城哈弗等中國品牌已完全接管了這個細分市場。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當中國汽車企業在經濟型細分市場站穩腳跟後, 一定會進一步包抄進攻到中高端細分市場, 一定會對大眾、奧迪、賓士、寶馬等造成強力衝擊。 目前, 長城汽車就已經推出了中端的SUV子品牌WEY。

其實, 不僅僅在中國本土市場, 在海外市場,

中國品牌軍團也已呈現不可阻擋的勢頭。 通信領域, 華為已經超過老牌德企愛立信, 坐穩全球老大地位。 太陽能領域, 中國企業早已甩開歐美企業佔據全球主導地位, 現在全球前五大太陽能企業, 全部來自中國, 包括晶科、晶澳、天合等等。

實際上,

高速崛起的中國企業還非常之多, 例如家電領域的格力、手機行業的VIVO與OPPO以及華為小米、無人機領域的大疆等等, 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 包括中國傳統的中醫、中藥、白酒、絲綢、中餐、茶等中國特色的產品與服務, 在全球都越來越受歡迎。

中國企業之所以如此極具競爭力, 我們認為有幾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

從整體的市場規模角度看, 中國人口眾多, 中國市場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 這會為我們的本土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土壤。

一旦一個品牌成為中國市場的老大, 主導了中國市場, 那其銷售體量至少能達到幾百億、甚至上千億, 基本上就會奠定在整個全球市場的老大地位。

回顧商業發展史,美國企業之所以打敗歐洲日韓的企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本土市場的規模優勢。例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超市大賣場領域,法國市場第一品牌家樂福,根本不是美國市場第一品牌沃爾瑪的對手,因為規模不是一個量級;所以在進軍全球市場的時候,沃爾瑪的競爭力完全碾壓家樂福。

正如孫子兵法所講: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感謝秦始皇統一中國,打造了一個全球最大的“地”。

二、歐美企業很難適應中國市場

而且,由於中國面積很大,不同地域、不同省份之間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差異很大,所以對市場操作的要求很高。

歐美企業很難適應中國市場的這種狀況,一般只能在一二線城市做到很強勢,但很難深入下沉到中國三四五線市場,鄉鎮市場就更別談了。所以,這些年來,中國的三四五線及以下市場已經造就了大批的中國本土品牌,是中國企業野蠻生長的溫床。

很多中國企業都是借鑒了毛主席“農村包圍城市”戰略,錯開與歐美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直接對抗,先在三四五線市場做大規模後,再強力進軍一二線市場,強勢衝擊、超越進口品牌,奪取本土市場主導權。所以說,中國市場必然逐步由中國企業來主導。

三、超級市場一定催生大量超級企業

另外,從競爭力角度看,由於中國市場巨大,所以每個行業都能容納、都會催生出多個規模龐大的企業,例如現在的BAT。這意味著,中國市場每個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會非常之高、競爭級別非同尋常。

可以判斷,從這種殘酷的競爭壞境中最後勝出的本土企業,一定是實力超群的企業。經過這種錘煉的企業,再殺入競爭級別相對較弱的海外市場時,一定會是一馬平川、不可阻擋,極具全球競爭力。

四、發展中國家將為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的戰略空間

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例如亞非拉等,同樣是巨大的潛在市場。在這些市場上,誰將更有競爭力,是歐美企業,還是中國企業?一定是中國企業。

因為這些市場,與歐美日韓市場比,屬於較為低端的、發展中的市場,非常類似於中國10幾年前的情況。顯然,中國企業更加熟悉這樣的市場情況,而且這些市場也更需要更加接地氣的中國企業來為他們提供產品與服務。這意味著,這些市場將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大的戰略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相對歐美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例如中國手機企業傳音,憑藉著旗下的TECNO、intel、infinix等子品牌,從2006年開始打入非洲市場,依靠出色的性價比和本土化行銷策略,獲得極大成功,目前在非洲市場的市場份額高達40%,當地很多人把它看作是自己國家的品牌。

五、中國具備最為深厚的戰略思想底蘊

在戰略思想底蘊上,中國具備絕對的優勢,這對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是一個更為重要、更為根本的因素。

中國幾千年的戰爭史,已經總結出非常完整、成熟、深邃的戰略思想體系,是全球的戰略高峰。中國有多本經典的戰略著作,如孫子、毛主席、老子等等。

甚至,很多戰略精髓思想,已成為我們中國人的常識,甚至連7歲小孩兒都知道,如得民心者得天下、兵形像水、避實擊虛等等。

因此,中國一定會誕生出一大批非常高明的戰略家、企業家,極大提升中國企業軍團的全球競爭力。

所以說,21世紀一定是中國的世紀,一定是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世紀,我們當然有理由相信未來30年全球絕大部分主流產業都會由中國企業來主導。

作者:王博,定位方向專家,十年專研品牌定位方向,2015年為飛鶴奶粉研究界定出“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戰略定位,助其強勢逆襲洋品牌。

回顧商業發展史,美國企業之所以打敗歐洲日韓的企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本土市場的規模優勢。例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超市大賣場領域,法國市場第一品牌家樂福,根本不是美國市場第一品牌沃爾瑪的對手,因為規模不是一個量級;所以在進軍全球市場的時候,沃爾瑪的競爭力完全碾壓家樂福。

正如孫子兵法所講: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感謝秦始皇統一中國,打造了一個全球最大的“地”。

二、歐美企業很難適應中國市場

而且,由於中國面積很大,不同地域、不同省份之間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差異很大,所以對市場操作的要求很高。

歐美企業很難適應中國市場的這種狀況,一般只能在一二線城市做到很強勢,但很難深入下沉到中國三四五線市場,鄉鎮市場就更別談了。所以,這些年來,中國的三四五線及以下市場已經造就了大批的中國本土品牌,是中國企業野蠻生長的溫床。

很多中國企業都是借鑒了毛主席“農村包圍城市”戰略,錯開與歐美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直接對抗,先在三四五線市場做大規模後,再強力進軍一二線市場,強勢衝擊、超越進口品牌,奪取本土市場主導權。所以說,中國市場必然逐步由中國企業來主導。

三、超級市場一定催生大量超級企業

另外,從競爭力角度看,由於中國市場巨大,所以每個行業都能容納、都會催生出多個規模龐大的企業,例如現在的BAT。這意味著,中國市場每個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會非常之高、競爭級別非同尋常。

可以判斷,從這種殘酷的競爭壞境中最後勝出的本土企業,一定是實力超群的企業。經過這種錘煉的企業,再殺入競爭級別相對較弱的海外市場時,一定會是一馬平川、不可阻擋,極具全球競爭力。

四、發展中國家將為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的戰略空間

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例如亞非拉等,同樣是巨大的潛在市場。在這些市場上,誰將更有競爭力,是歐美企業,還是中國企業?一定是中國企業。

因為這些市場,與歐美日韓市場比,屬於較為低端的、發展中的市場,非常類似於中國10幾年前的情況。顯然,中國企業更加熟悉這樣的市場情況,而且這些市場也更需要更加接地氣的中國企業來為他們提供產品與服務。這意味著,這些市場將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大的戰略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相對歐美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例如中國手機企業傳音,憑藉著旗下的TECNO、intel、infinix等子品牌,從2006年開始打入非洲市場,依靠出色的性價比和本土化行銷策略,獲得極大成功,目前在非洲市場的市場份額高達40%,當地很多人把它看作是自己國家的品牌。

五、中國具備最為深厚的戰略思想底蘊

在戰略思想底蘊上,中國具備絕對的優勢,這對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是一個更為重要、更為根本的因素。

中國幾千年的戰爭史,已經總結出非常完整、成熟、深邃的戰略思想體系,是全球的戰略高峰。中國有多本經典的戰略著作,如孫子、毛主席、老子等等。

甚至,很多戰略精髓思想,已成為我們中國人的常識,甚至連7歲小孩兒都知道,如得民心者得天下、兵形像水、避實擊虛等等。

因此,中國一定會誕生出一大批非常高明的戰略家、企業家,極大提升中國企業軍團的全球競爭力。

所以說,21世紀一定是中國的世紀,一定是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世紀,我們當然有理由相信未來30年全球絕大部分主流產業都會由中國企業來主導。

作者:王博,定位方向專家,十年專研品牌定位方向,2015年為飛鶴奶粉研究界定出“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戰略定位,助其強勢逆襲洋品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