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社科院版”中國政府家底報告: 淨資產約50萬億 需防範局部債務風險

本報記者周瀟梟北京報導

導讀

湯林閩表示, 專案組在估算政府資產時, 發現很多政府資產處於“沉睡”狀況, 有些沒有被統計, 有些沒有被合理地統計, 很多基礎工作包括政府資產會計上的確認、核算、披露、管理、運營等, 都有比較多的欠缺。

外界頗為關注的中國政府債務, 背後究竟存在多大的風險, 還需參照政府擁有的總資產, 來綜合判斷。

8月24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項目組發佈《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2017》報告, 提供了一個觀察的視角。

專案組估算得出, 中國政府總資產規模龐大且穩定,

6年間基本維持在百萬億元的水準, 2015年超125萬億元。 平均來看, 中國政府總資產大致為當年GDP的1.8倍。

當然, 中國政府負債總規模也比較大, 其中地方政府負債和准公共部門發行債券占比較大且增長較快, 背後蘊含的風險需引起重視。

不過, 專案組認為, 無論是否考慮社保基金缺口, 中國政府的總資產都能夠完全覆蓋總負債且還有較大空間。 2010-2015年, 中國政府淨資產規模大致在50萬億元發行的債券、地方政府或有負債, 2015年中國政府總負債規模約70.8萬億元。

不過, 相較125萬億總資產規模而言, 70.8萬億的總負債能實現完全覆蓋。 2015年中國政府淨資產約54.6萬億元, 資產負債率為56.4%, 淨資產占當年GDP比重將近80%。

區別於西方國家, 政府舉債是為了彌補經常性財政支出缺口,

為了補貼、福利開支等, 中國政府舉債多為了基礎設施, 形成了固定資產。

湯林閩表示, 我國基礎設施很多是政府主導的, 是通過政府負債獲得的資金。 基礎設施建設為後續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考慮政府債務風險時, 也要看到負債形成了資產, 產生了正向溢出效應。

大量政府舉債形成了更為通達的基礎設施, 但也有不少形象工程、低效工程, 投資效率如何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總體風險可控, 是否還有其他問題?8月24日,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賈俊雪表示, 除了關注資產和債務總量, 還應關注資產和債務的期限結構。 1998年東南亞危機, 以及2009年希臘主權債務危機, 都是因為短期外債規模太大。

債務和資產的期限結構是否能較好地均衡、資產的流動性如何等, 直接決定了在金融危機或外債衝擊時的應對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