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張劍秋:中國企業要練好內功加強媒體合作 唱響中國好聲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呼和浩特8月25日訊 (記者 魏金金)近年來, 中國品牌“走出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之一。 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中國企業的海外形象不僅代表著企業的自身, 也代表著國家形象, 並成為國家形象中公共外交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 中國企業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可謂不言而喻。 在25日召開的“第十七屆中國網路媒體論壇”之分論壇“增強國際傳播力 唱響中國好聲音”上,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張劍秋結合伊利發展的一些實踐,

與大家一同分享了其對“增強國際傳播力、唱響中國好聲音”的三點思考。

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張劍秋 視覺中國張海洋/攝

張劍秋認為, 首先最根本的是企業要練好內功, 打好品質基石。 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外市場的競爭,

面對著競爭對手更多是國外的企業, 其中也不乏知名的國際企業, 他們的產品品質有很多令消費者推崇的地方。 “根據《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顯示, 阻礙國外市場認可中國產品和中國品牌最重要的因素正是品質。 中國企業要想走得出、走得穩提升品質是基本功”。 而練內功、打好品質基石至少在三個方面發力:在戰略層面把品質管制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 並建立明確量化的准。 在企業的文化方面, 要把品質作為企業的文化的核心, “好品質不僅是管出來的, 更是所有人共同努力幹出來的”。 在標準層面, 要建立比肩, 甚至超越國際水準的品質標準和體系。 掌握了標準, 才能牢牢地掌握國際市場競爭和價值分配的的話語權。

第二, 借助國家戰略的東風、乘勢而上。 中國企業的形象離不開國家的形象, 國家形象的提升有利於中國企業在海外形象的改善。 對企業而言, 中國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是企業走出去的最大的依託, 中國不斷提升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強大的保證和支持。 相關資料顯示, 2016年“一帶一路”沿線66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基建領域投資總額約4930億美金, 2014-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了3萬億美金, “這麼大的空間中國企業大有可為, 如何積極回應國際大勢和國家戰略, 特別是把握‘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和機遇是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需要認真進行思考的”。

第三, 就是企業要加強與媒體的深度合作, 共同走向中國好聲音。 中國企業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有了鮮活、有力的故事素材, 接下來就需要通過媒體的放大器讓這些好聲音更快地傳遞出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