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國首都立有清朝石碑,卻被認為是歷史上的恥辱,至今仍未拆除

今天歷史君想說說韓國, 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 韓國在明清兩代已經做了四百多年的中國藩屬國。

1894年之後, 清朝勢力被逐出朝鮮半島, 這才讓韓國和中國的宗藩關係告一段落。 此後, 韓國不僅拒絕承認中韓宗藩關係史, 還生搬硬造歷史。 不過發生過的歷史終究不能被人抹殺, 即使韓國人把“歷史”埋進土裡。

大清皇帝功德碑

韓國人埋進土裡的“歷史”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清皇帝功德碑, 關於這塊功德碑的歷史, 我們還要回溯到1636年的冬天。

1636年, 皇太極為了削弱明朝的實力和穩定自己的後方, 派後金軍隊大舉入侵李氏朝鮮, 當時後金軍隊的攻城能力有限, 遠沒有後期那麼多的紅夷大炮, 所以他們本著只打野戰, 舍堅城而不攻的戰略, 只用了12天就兵臨韓國京城(首爾), 這次入侵史稱“丙子胡亂”。

韓國電視劇中的清軍

在清軍的兵鋒下, 李氏朝鮮仁祖不僅投降並且承認清朝為宗主國, 隨後還出兵幫助後金攻明。

為了感謝韓國沒有被皇太極滅國, 仁祖主動下令鑿石立碑, 給皇太極歌功頌德。 這也就是這座大清皇帝功德碑的由來。

說起來韓國不少官員要比仁祖有血性的多, 他們堅決反對立碑,

認為這是韓國的大恥, 可終究擰不過清朝的大腿。 最後不僅立了碑, 還刻了仁祖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大禮的銅板。

仁祖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大禮的銅板, 如今已經遺失

這塊碑一立就是近三百年, 甲午戰爭後, 韓國加入了日本陣營, 起初韓國還處在觀望之中,

沒敢毀掉此碑, 但隨著清朝的失敗, 韓國開始全面清算和清朝的宗藩關係, 不僅拆了“迎恩門”, 還將大清皇帝功德碑推倒、掩埋。

當時韓國開化派官員們仿佛過年一般開心, 更是有人作詩“今而後足雪累朝皮幣之辱”, 似乎毀了碑就是雪恥了。

1913年, 在日本殖民時期, 這塊功德碑又被挖了出來, 重新樹立, 歷史君猜想這是日本殖民者想要挑唆清韓之間的關係。

韓國日據時代參軍的學生

1956年, 韓國文化部長認為這座碑是韓國歷史恥辱, 再次將其埋進了土裡, 可天不遂人願, 1963年的一場大雨, 把這座碑沖了出來, 這次韓國人覺得這座碑應該作為韓國的文化遺產, 乾脆保護了起來。

可怎麼一塊“恥辱”的功德碑, 始終是韓國某些人心頭的一根刺。 在2007年, 也就是功德碑立碑370年後, 功德碑被人潑上了油漆。

被潑墨的功德碑

說個趣事,原來在功德碑下面是刻有李氏朝鮮仁祖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大禮的銅板,韓國政府認為這塊銅板沒有歷史價值,後來將其銷毀了,如今這塊碑就立在首爾,有機會大家不妨去看看。

被潑墨的功德碑

說個趣事,原來在功德碑下面是刻有李氏朝鮮仁祖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大禮的銅板,韓國政府認為這塊銅板沒有歷史價值,後來將其銷毀了,如今這塊碑就立在首爾,有機會大家不妨去看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