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鐵匠之鄉:相公莊兩代非遺鐵匠的傳承與夢想

相公莊是章丘鐵匠的發源地, 素有“鐵匠之鄉”的美譽。 相公鐵匠源遠流長, 據史料記載, 明朝定鼎之後袁氏兄弟在相公收徒打鐵, 時代繁衍, 從此鐵匠在相公莊紮根落戶。 在抗日戰爭年代, 相公莊鐵匠為保家衛國, 轉行造起了“快槍”, 支援抗日。 在解放初, 打鐵業還是非常興盛的, 鐵匠主要是打造和修補農地“四大樣”——鋤、鐮、钁、鍁, 還有鐵鍋、菜刀、剪刀、鐵鉤子等生活用品。 今天, 手工鐵匠越來越少, 熟悉鐵匠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少, 僅僅河莊村一對父子仍在傳承這一門手藝絕活, 父親牛祺聖帶著兒子牛大偉打遍大村小巷,

縱橫黃河沿岸數十裡, “牛氏鐵匠”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 他們打造的農具日益減少, 正在逐漸向鐵匠手工藝品轉型, 成功打出鐵磨、鐵水井、鐵碾子, 打的鐵牡丹更是栩栩如生, 清華大學的師生們也慕名前來定制鐵制工藝品, 章丘區博物館定制了“章丘大蔥”、收藏了鐵磨、鐵水井等特色工藝品, “章丘鐵匠”還成功入選山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牛祺聖和牛大偉父子

牛祺聖父子正在打鐵

為打造出活靈活現的牡丹, 牛祺聖特意種植了兩顆牡丹進行觀察, 打造出栩栩如生的牡丹似乎能聞到花香

傳統農具的銷量日漸減少, 堆放在貨架上。

牛祺聖善於琢磨, 順應時代發展, 創新工藝,

逐漸向鐵匠手工藝品轉型, 打造出的章丘大蔥、鐵葫蘆、鐵磨等被章丘區博物館收藏, 將鐵匠文化更好的保留下來。

章丘區文化館陳副館長正在向記者介紹這顆按照1:1比例打造的章丘大蔥

鐵磨上的紋路清晰可見

鐵碾子可以用手轉動, 這也是一代人的回憶。

鐵葫蘆裡還有葫蘆籽, 也是按照葫蘆籽的樣子打造的, 並不是隨意裝的小鐵塊

鐵水井小巧精緻, 按照比例縮小, 真實還原

趕大集、走街串巷去打鐵

章丘鐵匠故事廣為傳頌, 中央、省、市等多家媒體慕名前來。

中文國際頻道《傳承·金篇》欄目報導了相公莊鐵匠, 正是這對打鐵的牛氏父子。

牛祺聖向記者講述著相公莊的打鐵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