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專訪丨卡特彼勒總裁杜樂謙:中國仍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地

——訪卡特彼勒公司集團總裁杜樂謙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范思立

身高兩米的瘦高個, 杜樂謙的身形似乎與卡特彼勒的“大塊頭”反差稍大些, 細聊後得知, 他自1993年自學校畢業以來就加入了卡特彼勒, 歷任眾多管理職位, 直至卡特彼勒公司集團總裁。

杜樂謙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他們對中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對於中國投資環境也持樂觀態度, “中國經濟確實改善得非常明顯, 要遠遠比世界平均水準強勁很多”。

中國經濟改善非常明顯

中國經濟時報: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協會發佈的資料可知,

2月份國內挖掘機銷售總量同比增長297.65%, 大超市場預期, 卡特彼勒是如何判斷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對全球經濟的增長趨勢如何看待?

杜樂謙:在眾多工程機械當中, 挖掘機是較為特殊的產品, 由於在各類工程建設中, 最先用到的往往是挖掘機, 所以挖掘機也成為反映實體經濟投資活躍程度的晴雨錶。

中國市場在經歷了2012年、2013年的經濟增速下滑之後, 在過去9個月內顯示出非常強勁的增長。 過去6—9個月, 中國的挖掘機銷售增長非常強勁, 但是我想說的是, 很難指望全年都保持這麼高的水準。 中國今年2月份挖掘機銷售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三倍, 不太可能在全年保持這個增速。 但我們覺得中國全年還是會有所增長,

只是速度不會像頭兩個月這麼搶眼而已。

中國經濟確實改善得非常明顯, 要遠遠比世界平均水準強勁很多。 在世界其他市場, 挖掘機的銷售指數顯示是在低位元徘徊, 或者以極慢的速度增長。 我們希望看到全球也能夠有類似像中國這樣快速的增長。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所宣導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會對卡特彼勒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杜樂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於中國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或許這樣的政策導向在短期內會給我們帶來一些經營上的困難, 但最終會給我們帶來長遠的好處。

而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特徵是創新驅動, 這對於卡特彼勒來說絕對是恰逢其時, 我們在中國有4個研發中心,

著力于培養本地高品質的供應鏈。 我們並不是將中國作為一個低成本市場來看待, 而是本著和中國一起進行創新、和中國一起發展的目標來的。

“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縮小內陸國家的差距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正在逐步推進, 但世界上仍有一些國家持有疑慮, 請問卡特彼勒是如何看待的?又會從中獲得哪些市場機會?

杜樂謙:作為與國際市場密不可分的中國經濟, 在過去30多年完成了現代化國家所必不可缺的貿易、通訊、能源與交通網絡的建設工作。 現在的工作重點則是通過在技術、工程、流程、商業模式、治理及政策領域的創新, 最大限度地提升上述資產的生產力與投資回報率。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創新性的戰略規劃,

將有助於提升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力, 縮小內陸國家與沿海國家的差距, 減少區域間的不均衡並進一步推進《聯合國千年發展計畫》。

卡特彼勒多年與“一帶一路”地區的各類企業和政府建立起穩固持久的合作夥伴關係。 我們將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進一步加強這些關係。 與此同時, 我們將運用多年來在與遍佈全球的代理商、子公司及其他合作夥伴的業務往來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對當地市場的深刻瞭解, 為“一帶一路”項目創造高端價值。

我們有能力為“一帶一路”沿線的任何客戶提供定制產品與技術解決方案以及高端服務, 從而對專案的效率、成本及運營績效產生直接的積極影響。

中國仍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地

中國經濟時報:最近幾年跨國公司對中國的營商環境抱怨較多, 請問卡特彼勒為何一直持樂觀態度, 中國的哪些優勢更具吸引力?

杜樂謙:我們是看長遠的承諾, 看重中國市場、本土團隊、本土研發、本土供應鏈等, 畢竟中國是有著一個超過10億人口的大市場, 她的經濟增長這麼快, 她的前景也相當可觀, 這些就是中國市場的潛力或是吸引力所在。

中國經濟時報:特朗普總統提出製造業回流政策, 請問哪些製造業會回流到美國本土?會不會影響卡特彼勒在全球的生產佈局?

杜樂謙:卡特彼勒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司, 我們認為最好的營商之道, 就是在距離市場和客戶盡可能近的地方, 來實現我們的生產。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客戶的所需所想,而且離市場比較近,可以快速作出回應。

毫無疑問北美市場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也會繼續在北美市場上大展拳腳。同樣,中國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和製造基地,我們將會繼續在中國市場為中國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中國經濟時報:近來全球化出現波折,出現了質疑甚至反對全球化的聲音,作為跨國公司對此是不是應該有所反思?

杜樂謙:跨國公司毫無疑問是可以發揮作用的,我們在全球各個不同的地方營商,我們的員工在那裡居住、生活、工作,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和全球化視野的。

的確是存在這樣一種傾向或者風險,當一個國家需要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時,其可能採取的手段之一是將外部世界隔絕開來,尋找保護主義、貿易壁壘等做法,這樣的做法很容易。

作為一家跨國公司,我們希望看到一個開放的、全球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沒有針對貿易的限制和壁壘,我們可以真真正正地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競爭。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帥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來實現我們的生產。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客戶的所需所想,而且離市場比較近,可以快速作出回應。

毫無疑問北美市場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也會繼續在北美市場上大展拳腳。同樣,中國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和製造基地,我們將會繼續在中國市場為中國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中國經濟時報:近來全球化出現波折,出現了質疑甚至反對全球化的聲音,作為跨國公司對此是不是應該有所反思?

杜樂謙:跨國公司毫無疑問是可以發揮作用的,我們在全球各個不同的地方營商,我們的員工在那裡居住、生活、工作,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和全球化視野的。

的確是存在這樣一種傾向或者風險,當一個國家需要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時,其可能採取的手段之一是將外部世界隔絕開來,尋找保護主義、貿易壁壘等做法,這樣的做法很容易。

作為一家跨國公司,我們希望看到一個開放的、全球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沒有針對貿易的限制和壁壘,我們可以真真正正地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競爭。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帥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