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蘇舜欽: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下)韋力撰

對於蘇舜欽的詩, 後世有褒有貶。 比如明楊慎就認為, 蘇舜欽所作的絕句依然能達到唐詩的水準, 其在《升庵詩話》卷四中說:“宋詩信不及唐, 然其中豈無可匹體者, 在選者之眼力耳。 如蘇舜欽《吳江》詩:‘月從洞庭來, 光映寒湖凸。 四顧無纖塵, 魚躍明鏡裂。 ’”但是, 明代的胡應麟卻認為, 七律不應當寫得太過粗豪:“七言律最宜偉麗, 又最忌粗豪, 中間豪末千里, 乃近體中一大關節, 不可不知。 今粗舉易見者數聯於後:宋人吳江長橋觀月詩, 鄭毅夫雲:‘插天螮蝀玉腰闊, 跨海鯨鯢金背高。 ’楊公濟雲:‘八十丈虹晴臥影, 一千頃玉碧無瑕。

’蘇子美雲:‘雲頭豔豔開金餅, 水面沉沉臥彩虹。 ’三聯世所共稱。 歐陽獨取蘇句, 而謂二子粗豪, 良是。 然初句苦斤兩稍輕, 不若子瞻‘令嚴鐘鼓三更月, 野宿貔貅萬灶煙’, 自稱偉麗, 蓋庶幾焉。 ”(《詩藪·內編》卷二)

蘇舜欽撰《蘇子美文集》十卷, 清同治六年刻本

在這裡, 胡應麟舉出了三人的詩句, 其中包括了蘇舜欽, 雖然三者均為名句, 但歐陽修對蘇舜欽有著特殊的偏愛, 胡應麟也承認這一點, 但他還是認為蘇舜欽的詩寫得並不完美。 在宋代, 蘇、梅並稱, 胡應麟卻認為, 其實蘇比不上梅:“六一併稱聖俞、子美。 梅詩和平簡遠, 淡而不枯, 麗而有則, 實為宋人之冠。 舜欽雖尚骨力, 篇什寥寥, 一二偶合, 豈可並論。 ”(《詩藪·外編》卷五)

雖然如此, 在蘇舜欽的作品中, 也有一些並不粗豪的作品, 比如他寫的一首《夏意》:

別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

這樣的詩作雖然不細膩, 但卻也是有著別樣的聲趣在。 另外, 他還有一首《淮中晚泊犢頭》:

春陰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滿川風雨看潮生。

蘇舜欽的短詩受到後世的誇讚, 比如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三中說:“蘇子美《淮中晚泊犢頭》《初晴遊滄浪亭》諸絕句, 妙處不減唐人。 ”而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 則認為“語言更為凝練”。

其實從歷史角度而言, 蘇舜欽在詩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比如清葉燮在《原詩·內篇上》中說:“蓋自有天地以來, 古今世運氣數, 遞變遷以相禪。 古雲:‘天道十年一變。 ’此理也, 亦勢也, 無事無物不然, 寧獨詩之一道膠固而不變乎?……宋初, 詩襲唐人之舊, 如徐鉉、王禹偁輩, 純是唐音。 蘇舜欽、梅堯臣出, 始一大變, 歐陽修亟稱二人不置。 自後諸大家迭興, 所造各有至極, 今人一概稱為‘宋詩’者也。 ”

葉燮認為, 詩風的變化就如同世道的變化一樣,

這是歷史規律, 不可抗拒, 所以, 由唐入宋, 詩風也應該有所轉變, 可是當時的徐鉉、王禹偁卻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詩風, 所以他們的作品仍然是唐詩風格的延續, 而只有等到蘇舜欽、梅堯臣走進了詩壇, 才真正體現出了宋詩的風格, 難怪歐陽修對這二人有著不遺餘力地誇讚。

兩園中間隔著一條河

看來, 葉燮把蘇、梅二人在詩史上的作用, 看得十分重要。 那這二人在詩風上有著怎樣的引導作用呢?葉燮在《原詩·外篇下》又稱:“開宋詩一代之面目者, 始于梅堯臣、蘇舜欽二人。 自漢魏至晚唐, 詩雖遞變, 皆遞留不盡之意, 即晚唐猶存餘地, 讀罷掩卷, 猶令人屬思久之。 自梅、蘇變盡昆體, 獨創生新, 必辭盡於言, 言盡於意, 發揮鋪寫, 曲折層累以赴之, 竭盡乃止。 才人伎倆, 騰踔六合之內, 縱其所如, 無不可者;然含蓄渟漲之意, 亦少衰矣。 歐陽修極服膺二子之詩, 然歐詩頗異於是。 以二子視歐陽, 其有狂與狷之分乎?”

葉燮認為, 蘇、梅二人是宋詩的開創者, 而後他又回溯了從漢魏以來整體詩風的變化。 葉燮堅定地認為,只有到了蘇、梅的出現,才徹底改變了社會的整體詩風。但葉燮也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歐陽修極力推舉蘇、梅二人,然而歐陽修自己的詩,卻跟這二人的風格有著較大的差異。看來,理論是一回事,實踐又是另一回事。

對於蘇、梅所起到的作用,後世多有肯定,但將二人並稱,卻有人有著不同的看法,比如趙翼就認為梅高於蘇:“宋詩初尚西昆體,後蘇子美、梅聖俞輩出,遂各出新意,淩鑠一時,而二家又各不同。歐陽公嘗謂:‘子美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聖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各極所長,雖善論者不能優劣也。’……其傾倒於二公者至矣,而于梅尤所欽服。”(《甌北詩話》卷十一)

曲徑通幽

在這裡,趙翼又引用了歐陽修的說法,但是洪亮吉卻認為,歐陽修的評價並不公允:“歐陽公善詩而不善評詩,如所推蘇子美、梅聖俞,皆非冠絕一代之才。又自詡《廬山高》一篇,在公集中亦屬中下。甚矣,知人知己之難也!”(《北江詩話》卷二)

洪亮吉認為,歐陽修雖然詩寫得不錯,但他的詩評卻寫得一般。而洪亮吉的這段話就是針對歐陽修把蘇、梅推為那個時代最佳詩人的說法。因為洪認為,蘇、梅並不能稱之為那個時代詩作中的最高峰。為了證明歐陽修評詩的水準確實一般,洪亮吉舉出了歐陽修的一句自誇,歐陽修認為自己所作的那篇《廬山高》最為得意,但洪亮吉卻認為這篇作品在歐陽修的詩文集中卻屬中下流,所以洪亮吉感慨說:無論是知人還是知己,都不是件容易事。

清初對蘇舜欽的詩最為看不上者,當屬王士禛,其在《池北偶談》卷十四中說:“往讀退之雪詩,‘龍鳳交橫飛’及‘銀盃縞帶’之句,不覺失笑。近讀蘇子美雪詩,有雲:‘既以脂粉傅我面,又以珠玉綴我腮。天公似憐我貌古,巧意裝點使莫偕。欲令學此兒女態,免使埋沒隨灰埃。據鞍照水失舊惡,容質潔白如嬰孩。’更為噴飯。子美詩極為歐陽所推,與石曼卿、梅聖俞齊名,而其俚惡乃至此,何耶?子美嘗自言‘平生作詩,被人比梅堯臣,寫字比周越,’可笑,所謂人苦不自知耳。”

王漁洋對韓愈所作的一首詠雪詩中的詩句,覺得頗為可笑,後來他讀到了蘇舜欽的一首詠雪詩,就覺得可笑至極了,於是漁洋開始懷疑:蘇舜欽作詩水準如此之低,為什麼歐陽修會極力地推舉呢?同時,王漁洋又引用了蘇舜欽的一句話,以此來說明蘇並不滿意自己跟梅堯臣並稱,而漁洋由此評價說,蘇舜欽沒有自知之明,其潛臺詞是:你蘇舜欽看不上梅堯臣,其實你的水準還比不上梅。

幽蘭

不僅如此,王士禛還對蘇舜欽的氣量表示了懷疑:“《滄浪集》有及第後與同年宴李丞相宅詩雲:‘拔身泥滓底,飄跡雲霄上。氣和朝言甘,夢好夕魂王。軒眉失舊斂,舉意有新況。爽如秋後鷹,榮若凱旋將。’一第常事,而津津道之如此,子美之早廢不達,已略可見矣。昔人議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之作,子美何以異此?”(《池北偶談》卷十四)

王漁洋在這裡引用了蘇舜欽考中進士後的一首詩,他認為考中進士用不著這樣激動人心,然而蘇舜欽卻在這首詩中津津樂道,於是他說蘇在年輕時就被開除了公職,由此可見,這個結果也在預料之中。漁洋又稱,有人譏笑孟郊考中進士後寫的那首得意之詩,而這首詩跟蘇舜欽的那首比起來,也同樣相仿。由此可知,王漁洋對蘇舜欽頗不以為然。

這種現象頗為有趣:蘇舜欽的詩作在其當朝就廣泛受到讚譽,而到了後世卻又遭到了許多的貶斥,這種現象不知當作怎樣的解讀。比如,宋人吳幵在《優古堂詩話》中說:“‘田家汩汩流水渾,一樹高花明遠村。雲意不知殘照好,卻將微雨送黃昏。’鄭毅夫詩也。‘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蘇子美詩也。第二句相類,皆清絕可愛。”看來,蘇舜欽的這首詩被人譽之為“清絕可愛”。

宋代的晁公武在《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卷十九中評價《蘇子美文集》時說:“右皇朝蘇舜卿,字子美,易簡之孫、杜祁公衍之婿也。景祐中進士,累遷集賢校理,監進奏院。坐用故紙錢會客,除名。慷慨有大志,好古,工文章。及廢居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益讀書,發其憤懣於歌詩,其體豪放,往往驚人。又喜草書,酣醉落筆,爭為人所傳玩。集歐公為之序。”

歲月

由此可知,至少宋朝人認為,蘇舜欽做人慷慨有大志,同時文章詩作頗有成就,只是因為賣廢紙之事被貶出了朝廷。後來他來到了蘇州,買了一塊地,建起了滄浪亭,他在這裡讀書作詩,雖然他的詩體很豪放,但卻有著驚人之語,同時他的書法也受時人所寶愛。

蘇舜欽在蘇州營造的滄浪亭,原本也是前人的廢宅,他買下之後,重新進行了改造,而後成為了蘇州園林中的名品。該園經後世歷代整修,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奇特的陳設

對於滄浪亭的歷史,宋代的范成大在其所撰的《吳郡志》卷十四中,有著專門介紹:“在郡學之南,積水彌數十畝,傍有小山,高下曲折,與水相縈帶。《石林詩話》以為錢氏時廣陵王元璙池館,或雲其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佑所作。既積土為山,因以瀦水。慶曆間,蘇舜欽子美得之,傍水作亭,曰‘滄浪’。歐陽文忠公詩雲:‘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滄浪之名始著。子美死,屢易主,後為章申公家所有。廣其故地,為大閣,又為堂。山上亭北跨水,有名洞山者,章氏併得之。既除地,發其下,皆嵌空大石,人以為廣陵王時所藏。益以增累其隙,兩山相對,遂為一時雄觀。建炎狄難,歸韓蘄王家。”

看來,蘇舜欽買下這個廢宅僅花了四萬文錢,以至於讓歐陽修也感到嘆羨。蘇舜欽去世之後,這裡又經過了幾輪轉賣,但是滄浪亭卻跟蘇舜欽的名字,永遠聯繫在了一起。

柿子紅了

蘇舜欽所建的滄浪亭位於蘇州市滄浪區人民路滄浪亭街3號,已經成了蘇州一地的著名景點。三十餘年來,我來過無數次蘇州,卻不知為何從未走入此園,距之最近的一次,則是半年前馬驥先生帶我來訪可園,而可園的入口處正是對著滄浪亭的大門。有意思的是,進入可園要到滄浪亭去買票,但不知為什麼,此次前來,這個順序卻倒了過來。

文保牌立在了可園與滄浪亭之間

在可園和滄浪亭之間有一條河,而河的頂頭位置立著一個石牌坊,此牌坊的旁邊則是滄浪亭的文保牌。把文保牌立在這裡,不知是否說明當年的可園也是滄浪亭的一部分。

滄浪亭一側

穿過小石橋

沿著河邊之路前行一百米,左側為可園,而右手穿過一條小石橋,則來到了滄浪亭的入口處。這個入口更像是古人的轎廳,站在廳內即可望到園中用太湖石所壘起的假山。而假山的旁邊則有著世界文化遺產的說明牌,可見該園已經有了世界級的聲譽。

來到了假山之上

這座小山之上,有一個小亭子,我認為這應當就是那名氣很大的滄浪亭,於是爬上小山去拍照。這座山上有著一叢叢低矮的竹子,說明牌上稱,這種竹子叫鵝毛竹,雖然已經是冬季,但這些竹子依然翠綠可愛。然而這個小亭因為處在假山的頂端位置,所以將其拍下全貌頗不容易,於是只好沿著另一側走了下來,由此進入了另一個廳堂。

假山下的第一個庭院

站在門廳內望

沿著園中的小路一直向內走,在後園內又看到了一個二層高的小亭。這個小亭的下方,用太湖石包了起來,走近細看,入口處寫著“印心石屋”。“印心”二字聽來頗為耳熟,似乎這是陶澍的堂號,細看這塊匾額,果真落款兒是“禦書賜之”,當年道光皇帝確實給陶澍寫過這塊匾額,看來,這個二層的小亭乃是陶澍所增建者。走進石屋,裡面建成了透光的格局,頗有著一種別樣的味道。

道光皇帝給陶澍題的匾額

石屋內景

從石屋側邊前行,轉入了另一個院落,此處的正房名為“明道堂”,由這個名稱可知,該堂應該跟理學有關。細看旁邊的介紹牌,原來該堂的得名則是來自蘇舜欽所寫《滄浪亭記》中的“觀聽無邪,則道以明”。

明道堂

而此正堂的旁邊則為五百名賢祠,該祠也是陶澍在清道光七年所創建,裡面嵌著五百多位歷史人物的線刻像。大略地流覽一過,在上面看到了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蘇東坡,說明牌上稱,這594位名賢中也有蘇舜欽,可惜我匆匆流覽未能找到該園的這位創始人。

五百多位名賢的畫像

而後,在園中一路看下去。沿著碑廊轉到了建在水中的一座半亭,在這個半亭的後壁上,有蔣吟秋所書《宋蘇舜欽滄浪亭記》原文。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半亭有可能才是真正的滄浪亭,於是我站在這裡吟誦起蘇舜欽的《滄浪亭記》,梧桐笑我搖頭晃腦的姿態並不優美,我卻回她說:“因為這裡沒有一鬥酒,否則……”

這裡才應當是滄浪

在吟秋書寫的《滄浪亭記》

想像著蘇舜欽在這裡走來走去

葉燮堅定地認為,只有到了蘇、梅的出現,才徹底改變了社會的整體詩風。但葉燮也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歐陽修極力推舉蘇、梅二人,然而歐陽修自己的詩,卻跟這二人的風格有著較大的差異。看來,理論是一回事,實踐又是另一回事。

對於蘇、梅所起到的作用,後世多有肯定,但將二人並稱,卻有人有著不同的看法,比如趙翼就認為梅高於蘇:“宋詩初尚西昆體,後蘇子美、梅聖俞輩出,遂各出新意,淩鑠一時,而二家又各不同。歐陽公嘗謂:‘子美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聖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各極所長,雖善論者不能優劣也。’……其傾倒於二公者至矣,而于梅尤所欽服。”(《甌北詩話》卷十一)

曲徑通幽

在這裡,趙翼又引用了歐陽修的說法,但是洪亮吉卻認為,歐陽修的評價並不公允:“歐陽公善詩而不善評詩,如所推蘇子美、梅聖俞,皆非冠絕一代之才。又自詡《廬山高》一篇,在公集中亦屬中下。甚矣,知人知己之難也!”(《北江詩話》卷二)

洪亮吉認為,歐陽修雖然詩寫得不錯,但他的詩評卻寫得一般。而洪亮吉的這段話就是針對歐陽修把蘇、梅推為那個時代最佳詩人的說法。因為洪認為,蘇、梅並不能稱之為那個時代詩作中的最高峰。為了證明歐陽修評詩的水準確實一般,洪亮吉舉出了歐陽修的一句自誇,歐陽修認為自己所作的那篇《廬山高》最為得意,但洪亮吉卻認為這篇作品在歐陽修的詩文集中卻屬中下流,所以洪亮吉感慨說:無論是知人還是知己,都不是件容易事。

清初對蘇舜欽的詩最為看不上者,當屬王士禛,其在《池北偶談》卷十四中說:“往讀退之雪詩,‘龍鳳交橫飛’及‘銀盃縞帶’之句,不覺失笑。近讀蘇子美雪詩,有雲:‘既以脂粉傅我面,又以珠玉綴我腮。天公似憐我貌古,巧意裝點使莫偕。欲令學此兒女態,免使埋沒隨灰埃。據鞍照水失舊惡,容質潔白如嬰孩。’更為噴飯。子美詩極為歐陽所推,與石曼卿、梅聖俞齊名,而其俚惡乃至此,何耶?子美嘗自言‘平生作詩,被人比梅堯臣,寫字比周越,’可笑,所謂人苦不自知耳。”

王漁洋對韓愈所作的一首詠雪詩中的詩句,覺得頗為可笑,後來他讀到了蘇舜欽的一首詠雪詩,就覺得可笑至極了,於是漁洋開始懷疑:蘇舜欽作詩水準如此之低,為什麼歐陽修會極力地推舉呢?同時,王漁洋又引用了蘇舜欽的一句話,以此來說明蘇並不滿意自己跟梅堯臣並稱,而漁洋由此評價說,蘇舜欽沒有自知之明,其潛臺詞是:你蘇舜欽看不上梅堯臣,其實你的水準還比不上梅。

幽蘭

不僅如此,王士禛還對蘇舜欽的氣量表示了懷疑:“《滄浪集》有及第後與同年宴李丞相宅詩雲:‘拔身泥滓底,飄跡雲霄上。氣和朝言甘,夢好夕魂王。軒眉失舊斂,舉意有新況。爽如秋後鷹,榮若凱旋將。’一第常事,而津津道之如此,子美之早廢不達,已略可見矣。昔人議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之作,子美何以異此?”(《池北偶談》卷十四)

王漁洋在這裡引用了蘇舜欽考中進士後的一首詩,他認為考中進士用不著這樣激動人心,然而蘇舜欽卻在這首詩中津津樂道,於是他說蘇在年輕時就被開除了公職,由此可見,這個結果也在預料之中。漁洋又稱,有人譏笑孟郊考中進士後寫的那首得意之詩,而這首詩跟蘇舜欽的那首比起來,也同樣相仿。由此可知,王漁洋對蘇舜欽頗不以為然。

這種現象頗為有趣:蘇舜欽的詩作在其當朝就廣泛受到讚譽,而到了後世卻又遭到了許多的貶斥,這種現象不知當作怎樣的解讀。比如,宋人吳幵在《優古堂詩話》中說:“‘田家汩汩流水渾,一樹高花明遠村。雲意不知殘照好,卻將微雨送黃昏。’鄭毅夫詩也。‘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蘇子美詩也。第二句相類,皆清絕可愛。”看來,蘇舜欽的這首詩被人譽之為“清絕可愛”。

宋代的晁公武在《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卷十九中評價《蘇子美文集》時說:“右皇朝蘇舜卿,字子美,易簡之孫、杜祁公衍之婿也。景祐中進士,累遷集賢校理,監進奏院。坐用故紙錢會客,除名。慷慨有大志,好古,工文章。及廢居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益讀書,發其憤懣於歌詩,其體豪放,往往驚人。又喜草書,酣醉落筆,爭為人所傳玩。集歐公為之序。”

歲月

由此可知,至少宋朝人認為,蘇舜欽做人慷慨有大志,同時文章詩作頗有成就,只是因為賣廢紙之事被貶出了朝廷。後來他來到了蘇州,買了一塊地,建起了滄浪亭,他在這裡讀書作詩,雖然他的詩體很豪放,但卻有著驚人之語,同時他的書法也受時人所寶愛。

蘇舜欽在蘇州營造的滄浪亭,原本也是前人的廢宅,他買下之後,重新進行了改造,而後成為了蘇州園林中的名品。該園經後世歷代整修,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奇特的陳設

對於滄浪亭的歷史,宋代的范成大在其所撰的《吳郡志》卷十四中,有著專門介紹:“在郡學之南,積水彌數十畝,傍有小山,高下曲折,與水相縈帶。《石林詩話》以為錢氏時廣陵王元璙池館,或雲其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佑所作。既積土為山,因以瀦水。慶曆間,蘇舜欽子美得之,傍水作亭,曰‘滄浪’。歐陽文忠公詩雲:‘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滄浪之名始著。子美死,屢易主,後為章申公家所有。廣其故地,為大閣,又為堂。山上亭北跨水,有名洞山者,章氏併得之。既除地,發其下,皆嵌空大石,人以為廣陵王時所藏。益以增累其隙,兩山相對,遂為一時雄觀。建炎狄難,歸韓蘄王家。”

看來,蘇舜欽買下這個廢宅僅花了四萬文錢,以至於讓歐陽修也感到嘆羨。蘇舜欽去世之後,這裡又經過了幾輪轉賣,但是滄浪亭卻跟蘇舜欽的名字,永遠聯繫在了一起。

柿子紅了

蘇舜欽所建的滄浪亭位於蘇州市滄浪區人民路滄浪亭街3號,已經成了蘇州一地的著名景點。三十餘年來,我來過無數次蘇州,卻不知為何從未走入此園,距之最近的一次,則是半年前馬驥先生帶我來訪可園,而可園的入口處正是對著滄浪亭的大門。有意思的是,進入可園要到滄浪亭去買票,但不知為什麼,此次前來,這個順序卻倒了過來。

文保牌立在了可園與滄浪亭之間

在可園和滄浪亭之間有一條河,而河的頂頭位置立著一個石牌坊,此牌坊的旁邊則是滄浪亭的文保牌。把文保牌立在這裡,不知是否說明當年的可園也是滄浪亭的一部分。

滄浪亭一側

穿過小石橋

沿著河邊之路前行一百米,左側為可園,而右手穿過一條小石橋,則來到了滄浪亭的入口處。這個入口更像是古人的轎廳,站在廳內即可望到園中用太湖石所壘起的假山。而假山的旁邊則有著世界文化遺產的說明牌,可見該園已經有了世界級的聲譽。

來到了假山之上

這座小山之上,有一個小亭子,我認為這應當就是那名氣很大的滄浪亭,於是爬上小山去拍照。這座山上有著一叢叢低矮的竹子,說明牌上稱,這種竹子叫鵝毛竹,雖然已經是冬季,但這些竹子依然翠綠可愛。然而這個小亭因為處在假山的頂端位置,所以將其拍下全貌頗不容易,於是只好沿著另一側走了下來,由此進入了另一個廳堂。

假山下的第一個庭院

站在門廳內望

沿著園中的小路一直向內走,在後園內又看到了一個二層高的小亭。這個小亭的下方,用太湖石包了起來,走近細看,入口處寫著“印心石屋”。“印心”二字聽來頗為耳熟,似乎這是陶澍的堂號,細看這塊匾額,果真落款兒是“禦書賜之”,當年道光皇帝確實給陶澍寫過這塊匾額,看來,這個二層的小亭乃是陶澍所增建者。走進石屋,裡面建成了透光的格局,頗有著一種別樣的味道。

道光皇帝給陶澍題的匾額

石屋內景

從石屋側邊前行,轉入了另一個院落,此處的正房名為“明道堂”,由這個名稱可知,該堂應該跟理學有關。細看旁邊的介紹牌,原來該堂的得名則是來自蘇舜欽所寫《滄浪亭記》中的“觀聽無邪,則道以明”。

明道堂

而此正堂的旁邊則為五百名賢祠,該祠也是陶澍在清道光七年所創建,裡面嵌著五百多位歷史人物的線刻像。大略地流覽一過,在上面看到了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蘇東坡,說明牌上稱,這594位名賢中也有蘇舜欽,可惜我匆匆流覽未能找到該園的這位創始人。

五百多位名賢的畫像

而後,在園中一路看下去。沿著碑廊轉到了建在水中的一座半亭,在這個半亭的後壁上,有蔣吟秋所書《宋蘇舜欽滄浪亭記》原文。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半亭有可能才是真正的滄浪亭,於是我站在這裡吟誦起蘇舜欽的《滄浪亭記》,梧桐笑我搖頭晃腦的姿態並不優美,我卻回她說:“因為這裡沒有一鬥酒,否則……”

這裡才應當是滄浪

在吟秋書寫的《滄浪亭記》

想像著蘇舜欽在這裡走來走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