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不作美人輕薄看

不作美人輕薄看

----鄭板橋談讀書

古人視讀書為安身立命之事, 對於讀什麼書、如何讀書等問題, 有著嚴肅認真的思考與談論。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在家書中, 對於讀書事與其弟常有談論。 其家書中有文字說:“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 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 心下匆匆, 方寸無多, 往來應接不暇, 如看場中美色, 一眼即過, 與我何與也。 ”這是說有些人讀書, 雖能語談口誦以顯博學, 但其實浮皮潦草, 心中所得不多, 如同在街上瞟了一眼美人, 只留下一點美麗印象而已。

鄭板橋主張讀書須認真, 不能匆匆一覽而過。 他說孔子讀《易》而至韋編三絕, 穿竹簡的繩子斷了三次;蘇軾讀《阿房宮賦》一文時至四鼓, 一篇文章反復讀到深夜。 所以他下結論說:讀書“豈以一過即記, 遂了其事乎!”即使你記憶甚好, 能記住文章內容, 也未必就得其精髓。 他舉唐代三名士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為例,

說這三人記憶力都好, 有過目成誦的本事, “平生書不再讀, 迄無佳文。 ”一本書不再讀第二遍的結果, 就是這三人從來沒有好文章。

鄭板橋主張讀書認真, 也不是什麼文字都精讀, 在他是有所分別的。 他說:“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 以《項羽本紀》為最,

而《項羽本紀》中, 又以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 反覆誦觀, 可欣可泣, 在此數段耳。 若一部《史記》, 篇篇都讀, 字字都記, 豈非沒分曉的鈍漢!”又說:“文章以沉著痛快為最, 《左》、《史》、《莊》、《騷》, 杜詩、韓文是也。 ”他平生喜讀杜甫詩, 言“少陵詩高絕千古, 自不必言, 即其命題, 已早據百尺樓上矣。 ”舉喜愛的篇目如《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及《兵車行》、《麗人行》、《北征》等, 抒其感慨雲:“只一開卷, 閱其題次, 一種憂國憂民忽悲忽喜之情, 以及宗廟丘墟, 關山勞戍之苦, 宛然在目。 其題如此, 其詩有不痛心入骨者乎!”

鄭板橋選擇所讀書, 首求立意格調要高, 其次便要求讀書當求精, 不以買弄博覽逞快意, 而要得其精華, 有益身心, 經世致用。 其讀書法是書中選優, 篇中讀精,

一書中著力重點章節, 一篇中則重視關健段落, 以免“一眼即過, 與我何與也”之弊。 本此讀書重品得要之旨, 鄭板橋不願家人讀“垃圾書”:“更有小說家言, 各種傳奇惡曲, 及打油詩詞, 亦複寓目不忘, 如破爛廚櫃, 臭油壞醬悉貯其中, 其齷齪亦耐不得。 ”好的書不能一眼即過, 但求有得;壞的書則千萬莫沾, 以免汙目。

鄭板橋與家人談讀書, 多有其獨到的見解, 然個別觀點與舉例未盡妥當, 有明顯的個人偏好。 讀書不能單以作品形式與內容論高下, 如一概視小說家言、傳奇打油為“破爛廚櫃, 臭油壞醬”就有偏頗, 其實這類作品也有優秀與有品位的;而《史記》一百三十篇中僅以《項羽本紀》為最佳, 此說也未必客觀允當。 但鄭板橋在家書中所作讀書之論,

其基本觀點是正確的, 即使在今天也還沒有過時。 只要是讀書的人, 讀書切記忌濫忌浮, 讀有品位而每思有得, 也還是基本的要求。

作者簡介:呂達餘

作者簡介:呂達餘, 男, 安徽銅陵人氏, 大專學歷, 高級政工師, 銅陵市作協會員。 平生鍾情於讀書與文字, 日與筆墨圖書為伴,有數百篇詩文散見於報刊與網路。

日與筆墨圖書為伴,有數百篇詩文散見於報刊與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