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故宮最可怕的傳說,可能是這個|意外

傳說, 故宮裡藏著一幅陰森詭異的畫。

這幅畫裡, 有一個恐怖故事……

一個夏天的傍晚, 五裡村的婦人孩子在村口閒話乘涼。

本來靜靜待著的瑞郎兒突然往面前的空地爬去, 一邊爬還一邊抓著什麼東西。

孩子的娘正疑惑孩子在抓什麼, 一抬頭, 只見面前赫然坐著一個手提木偶線的大骷髏。

而瑞郎兒想要抓的, 正是線那端, 把森森白爪伸向他天靈蓋的鬼骷髏……

好, 開燈回魂。 今天的意外故事會就到這裡, 下面進入正題。

剛才講的這個故事, 來自中國古畫中十分奇特的一幅——《骷髏幻戲圖》。

這幅畫的作者, 是南宋的李嵩。 他年少時家裡窮, 只得當木工糊口。 後來走了運, 被畫家李從訓收為養子, 成了畫院中一枚小小公務員。

大概因為出身窮苦家庭, 李嵩畫起描繪市井生活的風俗畫來特別得心應手。 比如走街串巷的貨郎圖, 他就畫了好幾幅。

而這幅《骷髏幻戲圖》, 乍一看其實很像懸絲傀儡表演的風俗畫。 懸絲傀儡就是木偶戲, 在街頭市井之間極為流行, 尤其受孩子們的喜歡。

劉松年《傀儡嬰戲圖》

而《骷髏幻戲圖》的畫面上,以中軸線為分界,左邊是表演傀儡戲的大骷髏和哺乳婦人,右邊是小婦人和看戲的孩童。

畫面整個的重心,都在那個懸絲傀儡戲的表演者身上。忽略他是骷髏的話,這其實就是一幅民間藝人風俗畫。

但最重要的大骷髏卻成為了打破畫面和諧的最大衝突。為何作者要單單把中心人物畫成一幅骷髏呢?

咱們可以先來看看元代知名畫家黃公望為這幅畫作的題詞:

“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弄一個小樣兒把冤家逗。識破個羞哪不羞?呆兀自五裡已單堠。”

左邊為黃公望題詞《醉中天》

這裡面說的五裡單堠其實就是畫中大骷髏和哺乳婦人身後的城牆。裡堠是宋代常見的道路標記,通常都在郊外。

所以黃公望看李嵩這幅畫,仿佛看到了民間藝人拖家帶口,風餐露宿,吃不上飯,慘到餓成白骨的生活。他操縱著手中傀儡的時候,其實也是被生活所操縱著。

但是且慢。

我們再仔細看一下畫面,對比墨色比較濃且線條又粗又直的城牆,人物的衣物墨色淺淡,線條也非常輕柔。

尤其是大骷髏的衣服,好像紗一般透明,可以想像是很珍貴的輕薄布料,絕對不是窮苦人民的粗布衣裳。

骷髏和李嵩筆下的貨郎衣著對比

而兩位婦人不光穿衣講究,打扮也很潮。尤其哺乳婦人,插珠花帶耳環,活脫脫一位貴婦打扮。

哺乳婦人和李嵩筆下的市井婦人衣著對比

所以可以這麼推測一下,這幾人的生活應該並不窮困。

甚至還有人大膽猜測,這是一個富貴人家出遊,地上的擔子其實出遊的行李。父親逗大兒子,長姐護著弟弟,母親則抱著最小的孩子。

多麼溫馨的場景。如果父親不是一具骷髏的話。

其實這已經不是作者李嵩第一次把榮華富貴和骷髏放在一起了。據傳,他還有一幅畫《錢眼中坐骷髏》。

《孫氏書畫鈔》裡有一則關於這幅畫的題詞:“……錢眼中坐,堪笑堪悲。笑則笑萬般將不去,悲則悲惟有業相隨……”

“將不去,業相隨”,從這副題詞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在李嵩的畫裡,骷髏這個形象有種非常強烈的幻滅感。

其實從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開始,骷髏就已經和“生死”“幻滅”相關聯了。

王重陽曾經畫過骷髏圖,寫過骷髏詞送給弟子馬丹陽,用骷髏傳遞“悟死”的觀念。

山西道教永樂宮重陽殿壁畫

而在佛家的修持法中,更有一種方法直接就叫“白骨觀”。這個修行方法有點可怕,就是在腦海中冥想骷髏,一直看一直看,直到你能領悟到,人死之後,只留空空白白一副骨架,從而放下貪欲執念。而面對人生無常,就要在修行中看到你面對它的恐懼,看到恐懼,並最終戰勝恐懼,才是應對無常的辦法。

人類好像對骷髏向來就有莫名的情結。從原始壁畫開始,我們就喜歡在畫中表現白骨。

例如寧夏的中衛岩畫和賀蘭山岩畫,雖然是簡單質樸的線條,我們仍可以從中看出人體骨架的感覺。

而直到現在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在舉行關於“骷髏”的祭祀。

屍陀林主是摟在一起的骷髏。西藏“羌姆”儀式中,真人會模仿“屍陀林主”舞蹈。

回過頭去《骷髏幻戲圖》,在它成畫的兩宋時期,天下紛爭不斷。貧富懸殊、天災、戰亂像毒藥一般腐蝕著人們。今日生、明日死,更是既荒謬又平常的事情。

而這幅畫的畫面左右對稱,這邊生,那邊死,生死存在於同一個空間裡,就像錢幣的兩面,吸引著千百年來人們不斷猜測作者的用意。

有的人看到了鬼故事,有的人看到了陰謀,有的人看到了生死。

一大一小,一邊生,一邊死

今天,《骷髏幻戲圖》放在故宮博物院,如果有機會,你可以去看看它。

很難得,在近一千年前,中國畫家已經能畫出如此深的人生感悟。一切世間喜樂、成敗榮辱經歷過,終究還是要歸於一具白骨,接受死亡。

畢竟在最終的死亡面前,當時以為最了不起的成就,或者最慘痛的失敗,都算得了什麼呢。

中國文化通識課

——10分鐘升級你的認知格局

中國古代文化中,生死哲學與鬼神之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這些有趣又蘊含哲理的文化知識,你都可以在由意外藝術聯合北大、中傳、人大等近十位名校教授打造《中國文化通識課》瞭解到。從天文地理到禮樂詩書,覆蓋中國文化中的各個方面,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打通你的知識脈絡,提升認知格局。

意外獨家版《中國文化通識課 》

如何獲取音訊:

我們會把一張音訊課程兌換卡片,和書一起寄給您。

按照卡片提示操作,即可獲取60期《中國文化通識課》。

劉松年《傀儡嬰戲圖》

而《骷髏幻戲圖》的畫面上,以中軸線為分界,左邊是表演傀儡戲的大骷髏和哺乳婦人,右邊是小婦人和看戲的孩童。

畫面整個的重心,都在那個懸絲傀儡戲的表演者身上。忽略他是骷髏的話,這其實就是一幅民間藝人風俗畫。

但最重要的大骷髏卻成為了打破畫面和諧的最大衝突。為何作者要單單把中心人物畫成一幅骷髏呢?

咱們可以先來看看元代知名畫家黃公望為這幅畫作的題詞:

“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弄一個小樣兒把冤家逗。識破個羞哪不羞?呆兀自五裡已單堠。”

左邊為黃公望題詞《醉中天》

這裡面說的五裡單堠其實就是畫中大骷髏和哺乳婦人身後的城牆。裡堠是宋代常見的道路標記,通常都在郊外。

所以黃公望看李嵩這幅畫,仿佛看到了民間藝人拖家帶口,風餐露宿,吃不上飯,慘到餓成白骨的生活。他操縱著手中傀儡的時候,其實也是被生活所操縱著。

但是且慢。

我們再仔細看一下畫面,對比墨色比較濃且線條又粗又直的城牆,人物的衣物墨色淺淡,線條也非常輕柔。

尤其是大骷髏的衣服,好像紗一般透明,可以想像是很珍貴的輕薄布料,絕對不是窮苦人民的粗布衣裳。

骷髏和李嵩筆下的貨郎衣著對比

而兩位婦人不光穿衣講究,打扮也很潮。尤其哺乳婦人,插珠花帶耳環,活脫脫一位貴婦打扮。

哺乳婦人和李嵩筆下的市井婦人衣著對比

所以可以這麼推測一下,這幾人的生活應該並不窮困。

甚至還有人大膽猜測,這是一個富貴人家出遊,地上的擔子其實出遊的行李。父親逗大兒子,長姐護著弟弟,母親則抱著最小的孩子。

多麼溫馨的場景。如果父親不是一具骷髏的話。

其實這已經不是作者李嵩第一次把榮華富貴和骷髏放在一起了。據傳,他還有一幅畫《錢眼中坐骷髏》。

《孫氏書畫鈔》裡有一則關於這幅畫的題詞:“……錢眼中坐,堪笑堪悲。笑則笑萬般將不去,悲則悲惟有業相隨……”

“將不去,業相隨”,從這副題詞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在李嵩的畫裡,骷髏這個形象有種非常強烈的幻滅感。

其實從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開始,骷髏就已經和“生死”“幻滅”相關聯了。

王重陽曾經畫過骷髏圖,寫過骷髏詞送給弟子馬丹陽,用骷髏傳遞“悟死”的觀念。

山西道教永樂宮重陽殿壁畫

而在佛家的修持法中,更有一種方法直接就叫“白骨觀”。這個修行方法有點可怕,就是在腦海中冥想骷髏,一直看一直看,直到你能領悟到,人死之後,只留空空白白一副骨架,從而放下貪欲執念。而面對人生無常,就要在修行中看到你面對它的恐懼,看到恐懼,並最終戰勝恐懼,才是應對無常的辦法。

人類好像對骷髏向來就有莫名的情結。從原始壁畫開始,我們就喜歡在畫中表現白骨。

例如寧夏的中衛岩畫和賀蘭山岩畫,雖然是簡單質樸的線條,我們仍可以從中看出人體骨架的感覺。

而直到現在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在舉行關於“骷髏”的祭祀。

屍陀林主是摟在一起的骷髏。西藏“羌姆”儀式中,真人會模仿“屍陀林主”舞蹈。

回過頭去《骷髏幻戲圖》,在它成畫的兩宋時期,天下紛爭不斷。貧富懸殊、天災、戰亂像毒藥一般腐蝕著人們。今日生、明日死,更是既荒謬又平常的事情。

而這幅畫的畫面左右對稱,這邊生,那邊死,生死存在於同一個空間裡,就像錢幣的兩面,吸引著千百年來人們不斷猜測作者的用意。

有的人看到了鬼故事,有的人看到了陰謀,有的人看到了生死。

一大一小,一邊生,一邊死

今天,《骷髏幻戲圖》放在故宮博物院,如果有機會,你可以去看看它。

很難得,在近一千年前,中國畫家已經能畫出如此深的人生感悟。一切世間喜樂、成敗榮辱經歷過,終究還是要歸於一具白骨,接受死亡。

畢竟在最終的死亡面前,當時以為最了不起的成就,或者最慘痛的失敗,都算得了什麼呢。

中國文化通識課

——10分鐘升級你的認知格局

中國古代文化中,生死哲學與鬼神之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這些有趣又蘊含哲理的文化知識,你都可以在由意外藝術聯合北大、中傳、人大等近十位名校教授打造《中國文化通識課》瞭解到。從天文地理到禮樂詩書,覆蓋中國文化中的各個方面,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打通你的知識脈絡,提升認知格局。

意外獨家版《中國文化通識課 》

如何獲取音訊:

我們會把一張音訊課程兌換卡片,和書一起寄給您。

按照卡片提示操作,即可獲取60期《中國文化通識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