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遼寧一個自治縣,縣市同名,總人口30萬

遼寧省, 位於我國東北地區南部, 是東北地區唯一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 全省國土面積14.8萬平方公里, 下轄14個地級市, 包括100個縣(市、區), 全省總人口4271萬人。

本溪滿族自治縣, 隸屬於遼寧省本溪市, 位於遼東半島腹地、太子河上游, 東鄰桓仁、寬甸, 西接本溪、遼陽, 南連丹東, 北毗瀋陽、撫順。

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域, 約40萬年前已有古人類居住, 活動中心以今小市鎮山城子村廟後山為中心。 戰國燕昭王時期之前, 本溪縣為氏族政權, 未納入中原勢力轄區。 燕昭王時期, 縣境屬遼東郡襄平縣轄地, 開始納入中原勢力轄區。

秦朝時, 縣境屬遼東郡襄平縣轄地;漢朝時, 屬幽州遼東郡襄平縣轄地;三國時期, 屬幽州遼東郡襄平縣轄地;西晉時, 屬平州遼東郡(國)襄平縣轄地;東晉十六國時期, 屬平州遼東郡襄平縣轄地。

南北朝北魏時期, 縣境逐漸被高句麗控制。 隋朝時, 縣境屬高句麗部族政權轄地。

唐朝總章元年(668年), 唐朝滅高句麗後, 置安東都護府, 縣境屬安東都護府遼城州都督府轄地。

遼朝時, 縣境屬東平郡轄地;金朝時, 縣境屬遼陽府轄地;元朝時, 縣境屬遼陽路轄地;明朝時, 縣境屬遼東都指揮使司東甯衛;清朝時, 縣境分屬於奉天府遼陽州、興京撫民廳、鳳凰廳三地。

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清政府正式批准, 將遼陽州東部、興京撫民廳西南部、鳳凰廳北部地方劃出, 設本溪縣建置。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 偽滿政權將本溪湖街、宮原一帶從本溪縣劃出, 設置本溪湖市。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 國民黨遼寧省政府下令撤銷本溪湖市, 將市區併入本溪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 本溪縣全境解放, 設置本溪市, 本溪市、本溪縣均隸屬于安東省;1949年4月, 本溪縣、本溪市改隸遼東省。

1952年9月, 撤銷本溪縣, 其原轄區亦併入本溪市。 1953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決定, 本溪市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 1954年6月, 國務院決定遼東省、遼西省合併成立遼寧省, 本溪市改由遼寧省管轄。

1956年5月, 複置本溪縣,

由本溪市代管;1959年, 本溪縣正式劃歸本溪市管轄。

1989年9月7日, 經國務院批准, 撤銷本溪縣, 設立本溪滿族自治縣。

目前, 本溪滿族自治縣總面積3344平方公里, 全縣現轄11個鄉鎮, 1個街道辦事處, 98個行政村, 總人口30萬人, 有滿、漢、蒙、回、朝鮮等24個民族, 滿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