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齊白石畫荷:奔放寫意 淋漓痛快

中國畫家愛畫荷花, 遠的有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和惲壽平, 近代的中國畫大師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劉海粟、李苦禪、石魯等, 都是畫荷花的妙手。 八大山人的荷花殘敗荒涼, 惲壽平的荷花工筆規整, 吳昌碩的荷花金石味濃, 齊白石的荷花豪放大氣, 張大千的荷花婀娜多姿, 潘天壽的荷花剛健挺拔, 劉海粟的荷花潑彩濃豔, 李苦禪的荷花鐵筆酣暢, 石魯的荷花誇張簡練, 每個人都對荷花有自己的刻畫和解釋。 但若論最奔放寫意, 淋漓痛快, 則非齊白石的荷花莫屬。 齊白石畫的荷花也是經歷了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

晚年的荷花墨色淋漓, 色彩豔麗, 穿插繁密, 筆勢豪放, 將荷花的寫意描繪推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齊白石早期畫的荷花, 偏於墨色, 設色極少, 構圖每每十分簡單。 目前所見齊白石較早的一幅荷花是畫於1917年(丁巳七月)的《墨荷翠鳥》,

是一幅純水墨作品, 用筆簡練, 構圖舒朗, 略有八大山人筆意。 在畫上齊白石也專門題到:“朱雪個李複堂與餘同趣, 餘之作畫欲不似二者, 固下筆難矣, 四幅將不似人, 寶辰先生勿謂傍依朱李也。 ”1921年(辛酉年六月), 齊白石畫了一幅盆栽荷花《寶缸荷花圖》, 上題自作詩一首:“海濱池底好移根, 杯水丸泥可斷魂。 有識荷花應欲語, 寶缸身世未為恩。 ”此畫仍是水墨畫, 不設一色, 畫上部畫一花盆, 幾杆荷花有開放的, 有含苞的, 還是八大山人風格的寫意文人畫。

1921年, 齊白石在一幅《荷花》上題句到:“大滌子嘗雲:此道有彼時不合眾意而後世鑒賞不已者, 有現時轟雷震時而後世不聞問者。 餘此幅當時不合眾意, 後世不欲人聞問, 人奈我何。 ”足見當時的齊白石在北京賣畫正受冷遇,

知音稀少, 才有此憤世嫉俗之語。 此時的齊白石因為畫風受八大山人影響, 冷逸一路, 人多不識, 只有陳師曾等極少幾個人欣賞他的畫。 北京畫院藏有一幅1925年畫給梅蘭芳的《荷花圖》, 畫面稍有些變化, 開始有了少量的顏色, 但並不突出, 仍是以墨為主, 以色為輔。 畫面畫荷葉兩三杆, 一朵紅花開在上角, 很是出挑。 說明齊白石開始嘗試發揮色彩的功效, 在實現由水墨到色彩的過渡。

在上世紀20年代末, 齊白石的畫風開始發生變革, 逐漸有了自己個人的面目。 這一時期的他, 在畫題上也每每有所欣喜表露。 在約1927年的一幅《殘荷》上, 齊白石題寫:“作畫剩色, 燈下畫此, 竟落落大方, 記之, 三百石印富翁。 ”1929年(己巳三月),

齊白石畫了《鴛鴦荷花》, 他題畫曰:“予之畫稍可觀者在七十歲先後, 心庵弟今攜來加題記, 其意在珍重, 白石慚愧萬分。 ”70歲前後, 是齊白石自認為“畫稍可觀”的時期, 此時正是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 齊白石開始衰年變法, 這一時期的明顯特徵是色彩比以前更加突出, 畫面更豔麗了, 不再只有以前的孤冷, 而是墨色均衡, 以色彰墨, 色彩濃豔。

齊白石在上世紀30年代還畫了一幅《墨荷》(現藏北京畫院), 構圖極簡, 只畫了兩杆荷花, 一花一葉, 長長的荷杆充滿整個畫面, 荷葉的傘蓋用大筆掃出, 撐滿畫幅, 背後穿插一朵含苞未開的荷花, 畫的意境極簡。 畫上題了一首友人詩:“一花一葉掃凡胎, 墨海靈光五色開, 修到華嚴清淨福, 有人三世夢如來。

”此畫可謂氣力彌滿, 確實大有掃盡畫界凡胎之勢。 1934年秋, 齊白石畫了一幅水墨的荷花, 堪稱他30年代的荷花精品。 在畫上他做了兩處長題, 其中一題道出了他大寫意畫風的師法由來, “一蓬一葉稍似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當其時愛者甚少, 白石山人愛者頗多, 未免慚愧也, 白石又記。 ”

齊白石上世紀20年代中期前的荷花大多是學古人的, 主要是學八大山人, 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為了更好地畫好荷花開始多次寫生。 在經過寫生實地觀察後, 他發現荷花開得都十分茂盛, 於是他在一幅《荷花》中曾畫過十個荷葉, 光盛開的荷花花瓣多達十五六朵, 可謂是《盛荷圖》了。 他在這幅畫外題道:“余畫荷花, 覺盛開之荷不易為, 一日雨後過金鼇玉蝀看荷花, 歸來畫此,卻有雨氣從十指出。”此處說的“金鼇玉蝀”指的是北京的著名景觀北海與中海之間的一座橋,這裡在夏天以荷花聞名。近代詩人柳亞子曾有詩“金鼇玉蝀萬荷花”句,齊白石畫荷、賞荷就是在這裡。齊白石能畫好荷花,跟仔細寫生觀察有很大關係。

齊白石枯荷

自上世紀30年代始,齊白石帶色彩的荷花作品多了起來。北京畫院藏有一件齊白石畫的《枯荷》,沒有年款,看款書應是上世紀30年代畫作。荷梗畫得堅挺老辣,有如金剛杵一般。四個蓮蓬,一朵盛開後已開始凋謝的荷花,三杆殘葉,將枯荷表現得十分生動。但總體看,這時的荷花畫作設色還比較淡一些,無論荷葉還是花瓣,色彩都不像上世紀40年代那樣濃豔熱烈,而是以淡雅為主。齊白石非常善於畫枯荷,他畫秋天的枯荷,荷梗穿插有致,蓮蓬就有24個,並沒有給人一種殘敗之感,反而覺得枯荷的壯烈與秋天的美麗。此時的齊白石,畫荷花已然沒有了原來的簡潔,而是繁上加繁,畫面一度很少再留空白。

上世紀40年代,齊白石的荷花色彩愈加濃豔,構圖大多繁複,畫意更加生動。齊白石畫荷花有時也常配些鴛鴦、遊魚、鴨子、翠鳥、蜻蜓等配景,以增加畫面的活力和情趣。他曾說:“畫花卉必須有蟲鳥陪襯才更生動。”新人結婚他多畫《荷花鴛鴦》,表達祝福之意。他畫的《晚香》,上面有一隻蜻蜓,下面畫了兩隻鴨子,並特意在畫上題句:“餘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致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有此荷花也,三百石印富翁並記。”這裡講了他作畫喜愛兼畫一些草蟲,以求得花草有“工致氣”,但是畫常見的花卉,追求一種“不似之似”,就是寫意的概括性,貌看不似,但其實神似,此為齊白石晚年繪畫的一大理念。

新中國成立後,齊白石也畫了不少荷花。1951年畫的橫幅《荷花蜻蜓》,上款是“琪翔部長老弟,秀儀夫人女弟子同玩,辛卯冬九十一歲白石老人贈。”可知是畫給自己的女弟子郭秀儀女士的。此幅荷花色彩豔麗,構圖茂密,是齊白石的一件精心之作。94歲畫的《荷塘雙魚》,兩條小魚在荷塘中游嬉,頗有情志,荷梗畫得一筆不懈,堅挺老辣,絲毫看不出是90歲老人的手筆。晚年的齊白石畫荷花,畫面更加自由了,用筆更加概括了,可謂妙筆生花。齊白石一生愛畫荷花,因為荷花最適合寫意,因為荷花最符合他的心性。

歸來畫此,卻有雨氣從十指出。”此處說的“金鼇玉蝀”指的是北京的著名景觀北海與中海之間的一座橋,這裡在夏天以荷花聞名。近代詩人柳亞子曾有詩“金鼇玉蝀萬荷花”句,齊白石畫荷、賞荷就是在這裡。齊白石能畫好荷花,跟仔細寫生觀察有很大關係。

齊白石枯荷

自上世紀30年代始,齊白石帶色彩的荷花作品多了起來。北京畫院藏有一件齊白石畫的《枯荷》,沒有年款,看款書應是上世紀30年代畫作。荷梗畫得堅挺老辣,有如金剛杵一般。四個蓮蓬,一朵盛開後已開始凋謝的荷花,三杆殘葉,將枯荷表現得十分生動。但總體看,這時的荷花畫作設色還比較淡一些,無論荷葉還是花瓣,色彩都不像上世紀40年代那樣濃豔熱烈,而是以淡雅為主。齊白石非常善於畫枯荷,他畫秋天的枯荷,荷梗穿插有致,蓮蓬就有24個,並沒有給人一種殘敗之感,反而覺得枯荷的壯烈與秋天的美麗。此時的齊白石,畫荷花已然沒有了原來的簡潔,而是繁上加繁,畫面一度很少再留空白。

上世紀40年代,齊白石的荷花色彩愈加濃豔,構圖大多繁複,畫意更加生動。齊白石畫荷花有時也常配些鴛鴦、遊魚、鴨子、翠鳥、蜻蜓等配景,以增加畫面的活力和情趣。他曾說:“畫花卉必須有蟲鳥陪襯才更生動。”新人結婚他多畫《荷花鴛鴦》,表達祝福之意。他畫的《晚香》,上面有一隻蜻蜓,下面畫了兩隻鴨子,並特意在畫上題句:“餘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致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有此荷花也,三百石印富翁並記。”這裡講了他作畫喜愛兼畫一些草蟲,以求得花草有“工致氣”,但是畫常見的花卉,追求一種“不似之似”,就是寫意的概括性,貌看不似,但其實神似,此為齊白石晚年繪畫的一大理念。

新中國成立後,齊白石也畫了不少荷花。1951年畫的橫幅《荷花蜻蜓》,上款是“琪翔部長老弟,秀儀夫人女弟子同玩,辛卯冬九十一歲白石老人贈。”可知是畫給自己的女弟子郭秀儀女士的。此幅荷花色彩豔麗,構圖茂密,是齊白石的一件精心之作。94歲畫的《荷塘雙魚》,兩條小魚在荷塘中游嬉,頗有情志,荷梗畫得一筆不懈,堅挺老辣,絲毫看不出是90歲老人的手筆。晚年的齊白石畫荷花,畫面更加自由了,用筆更加概括了,可謂妙筆生花。齊白石一生愛畫荷花,因為荷花最適合寫意,因為荷花最符合他的心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