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全了!小楷《靈飛經》49個筆法詳解

1、平切橫

起筆時帶有一定的速度切入紙面, 產生左尖的效果。 筆尖繼續向右漸按運行(切勿向右下頓筆), 稍駐收筆(將筆尖從紙面上提起)。 平切橫取勢略平, 從線條的外廓看, 下部是一直線, 上部是一條弧線, 前部分弧度小, 較平直, 後部分弧度大。 初學時往往容易寫成頭部太尖細, 而收筆時下掛。 平切橫要短小、圓潤, 富有彈性。

2、仰切橫

取仰勢呈一定斜度, 寫法類似平切橫, 起筆帶有一定的角度, 但不宜太大(從左上), 收筆有兩種, 一種向右上方頓筆, 迅速提筆;一種向右重按後向左上方挑出(呈鉤狀), 這種橫一般用在接寫撇、豎等縱向取勢的筆劃搭配中。 仰切橫弧度不宜太大。

3、短平橫

短平橫的落筆先自左上向右下切落, 頓筆後輕提向右行筆, 最後稍駐提起向左收筆。 手指的動作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向左上方伸出, 然後迅速收回下壓, 筆尖接觸紙面後, 迅速由快至慢, 按後提筆右行, 無名指和小指並行右移, 大拇指和食指右撥後重壓, 放鬆後收筆。 短平橫取勢稍斜, 中間可稍細。

4、右尖橫

起筆如短平橫, 行筆後迅速向右提筆挑出, 形成右邊尖狀, 一般取勢向右上方。

5、長平橫

運筆過程類似短平橫, 形態較長, 取平勢, 兩頭較中間略粗, 中間較細, 這就要求中間行筆要輕提, 迅速由慢到快, 再由快到慢, 收筆重按。 可用不同的落筆角度來增加平橫的形態變化。

6、長俯橫

類似長平橫, 斜度比它大, 中間上凸, 呈扁擔狀, 形態較長, 中間細, 兩頭粗, 中間行筆速度宜快。

7、垂露豎

三指向左上方伸出, 快速切落, 重按後向下行筆, 食指和大拇指發力回扣, 中指推動無名指和小指下移, 速度由慢到快, 向下重按後收筆, 要求垂直挺拔,中間略細,猶如長平橫直立狀。

8、懸針豎

起筆類似垂露豎,行筆至三分之二處,筆尖快速下行筆,尖頓時提高紙面,尾部尖狀猶如懸掛針,故名“懸針豎”。初習時,往往落筆後就快速寫尖狀,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記先慢後快。

9、短平豎

運筆過程類似垂露豎,然形態較短。居字中間時,呈直狀,在左邊時,有向勢和背勢兩種形態,向勢時頭朝左,中間微向右挺;背勢時,起筆略輕,中斷略向左突。

10、上尖豎

切入落筆,由輕漸重,稍按後提筆空收,有向、背、直三種狀態。

11、短撇豎

切入落筆,略頓後向左下行筆出鋒。筆勢斜面稍帶弧度。

12、斜撇

先切落(中指抵上,大拇指、食指左上伸出,迅速回落),右下略頓,再緩緩向左下按筆,速度漸快,手腕迅速發力向左下方撇出,筆尖快速離開紙面。根據弧度的大小可分為直撇和彎撇兩種,直撇的弧度很小,線條直挺峻利,彎撇直中帶曲,富有彈性。

13、短撇

短撇其形短小。根據斜度不同,可分為短平撇和短斜撇,寫法相同,以行筆的角度不用確定平與斜。起筆切入,頓筆後迅速向下方撇出。

14、豎斜撇

先寫豎,行筆至二分之一左右,迅速向左下方撇出。一般在字中起著平衡重心的作用,豎撇書寫時忌行筆過程出現明顯的停頓軌跡。行筆過程由慢漸快,應一氣呵成,自然流暢。

15、直撇

直撇勢直鋒利,自上而下切落頓筆,行筆時中指抵上,使筆跡挺而爽。順勢出鋒。

16、長撇

形態較長,在字中往往是主筆。寫法類似斜撇,中間行筆不宜太快。

17、月彎撇

因其形態中間彎兩頭尖形似柳葉故稱柳葉撇或蘭葉撇。書寫該撇時應注意兩點:速度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用筆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中間不要停頓,應一筆寫成,且有一定的弧度。

18、回鋒撇

以上所講的撇,收筆時都有出鋒,而回鋒撇收筆處帶鉤狀。起筆切落後略向右頓,中間行筆呈弧勢,出鉤宜小,即筆尖離開紙面的縱向角度要大,小則拘謹。

19、俯仰撇

先呈俯勢又轉成仰勢的稱俯仰撇。先自右下向左上回鋒落筆,蓄勢漸快撇去,繼而如寫柳葉撇,一氣呵成。整個撇的形態呈S形,曲中有直。

20、弧撇

弧撇寫法:先切入落筆,略頓後向右下行筆再快速向左下方撇出中間向右突,有弧度。

21、平挑

平挑斜度較小,起筆切中稍頓,即刻再向右上挑出。

22、斜挑

自上向下切落,輕按後向右上挑出,與右部首筆相呼應。

23、短挑

形態較小, 自左上向下切落筆,略頓後向右上快速挑出。

24、長挑

開態較長,自左上向右下切落筆,頓筆後向右上行筆,由慢到快,出鋒快速。中段也可略帶弧度。

25、斜捺

自左上向右下切入輕快行筆,稍頓後向右出鋒。寫捺最忌捺角與斜畫棱角分明,猶如兩筆寫成,其關鍵在頓筆時筆尖不能停滯。

26、弧捺

在斜捺的左上頭增加一段平弧線,以切勢平落(自左向右),迅速轉鋒右下,其餘類似斜捺寫法。

27、平捺

取勢較平,形態類似放平的弧捺。起筆逆鋒略頓後向右下行筆(稍平),再頓筆出捺角,收筆可露可藏。

28、反捺

捺畫收筆取勢向右,而反捺收勢向左,與之相反,故稱反捺。落筆取切法,自左上向右下漸行漸按,收筆處稍駐,向左上提起,使之藏鋒。

29、側點

側點又稱切點,形態自左上向右下側。書寫時,三指向左前方伸出,帶一點弧度向右下回縮,重按後稍駐,筆尖離開紙面即可。側點是寫好其他點的基礎,容易出現落筆不尖、形態過長、收筆臃腫的毛病。

30、垂點

因形如懸掛之露珠,故名垂點。取自上而下的筆勢,收筆處可向下或略偏左,寫法類似側點。

31、橫點

將側點放平,又如切橫縮小為點狀。

32、俯點

在側點的基礎上,以連帶筆勢向左下方出鋒。寫法是切落筆後向右下略按再向左下方出鋒收筆。

33、仰點

取勢與俯點相反,呈上仰之勢。自左上而右下切落筆,右頓後向右上方挑出收筆。

34、左點

類似垂點,但弧勢正好相反,在不同的字中,可以向左偏、右偏或垂直。

35、向右點

落筆自左上向右下,頓筆後向右上挑出,挑出部分略長於落筆部分,點呈弧狀。區別於仰點之處是後部分比前部分長,挑出的角度較平。

36、挑點

自上而下切落後頓筆向右上挑出,挑出部分長於起筆部分,挑點一般處在左下角位置,出鋒後與右旁首筆相呼應。

37、撇點

如短撇之起勢,先頓筆後向在下方撇出,撇點形態不宜過長,略呈弧勢。

38、豎點

如短垂豎的上部,橫勢落筆,頓筆後向下輕按收筆。

39、長點

寫法同側點,將中間的行筆過程延長,呈一定的弧勢。

40、微點

微點寫法與側點基本相同,取勢或直或斜,根據所在位置不同而定。微點一般在字的中間或角落,起補足空疏的作用。

41、橫折

橫折是橫與豎的連接,先與橫,收筆時向右下略頓,再向下寫豎。轉折處是寫好該筆劃的關鍵,應細心體察。

42、豎折

豎折是豎和橫的連接,根據轉折處的不同寫法,可分為方折和圓折兩種。方折的寫法是先寫豎,收筆略輕提起,筆尖在空中轉向右切之勢,再向右寫橫。圓折是先寫垂露豎,收筆略向右按,快速圓轉寫橫,關鍵是轉的時候不要停頓,以免顯得生硬。

43、斜折

形態短小,寫法類似折,豎也可寫成向右下斜,橫宜平,一氣呵成,乾脆俐落。

44、撇折

這一種形態在“糸”旁中最為常見。撇可採用向背法,先寫短斜撇,收筆速度稍慢,順筆勢頓筆寫右尖橫,一般是撇長橫短、撇短橫長。

45、撇點

這種形態在“女”旁中最常見,撇畫應稍直挺,斜度不宜過大。反捺上拱,收勢向上,要注意撇末與反捺起筆的銜接,勿使兩筆交叉,從形意相連為尚。

46、橫折撇

橫折是橫與撇的連結,橫稍短,撇宜有弧度,忌直。一種是方折為主,轉折處頓筆;一種以圓轉為主,橫稍平,圓中帶折向左下撇出。

47、橫折折撇

這是兩個橫撇的連結,第一橫上斜,起筆用切頓或切入二種方法均可。橫收筆時頓筆寫短撇,撇宜直,收筆略慢,順勢下按寫第二橫(自左上向右下斜),按後再寫弧撇,形態稍長,這樣兩橫兩撇形態各異,兩橫一頓一切,一上斜,一下塌,兩撇一短一長,一直一曲,變化組合,奇妙生焉。

48、橫鉤

橫鉤的書寫是橫末帶鉤,先寫橫,略平,收筆向右按,稍駐後向左下果斷出鉤;鉤身宜短,鉤勢向字心,勿朝下。

49、臥鉤

又稱心字鉤,落筆自左上向右下弧勢切入後右行,繼而再向上行筆,形成向上環抱之勢,稍頓後向左上鉤出。此鉤較為難寫,注意落筆不能按頓,是切入;筆尖接觸紙面後,行筆由輕到重,作弧線運動,鉤應向字心方向出鋒。

要求垂直挺拔,中間略細,猶如長平橫直立狀。

8、懸針豎

起筆類似垂露豎,行筆至三分之二處,筆尖快速下行筆,尖頓時提高紙面,尾部尖狀猶如懸掛針,故名“懸針豎”。初習時,往往落筆後就快速寫尖狀,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記先慢後快。

9、短平豎

運筆過程類似垂露豎,然形態較短。居字中間時,呈直狀,在左邊時,有向勢和背勢兩種形態,向勢時頭朝左,中間微向右挺;背勢時,起筆略輕,中斷略向左突。

10、上尖豎

切入落筆,由輕漸重,稍按後提筆空收,有向、背、直三種狀態。

11、短撇豎

切入落筆,略頓後向左下行筆出鋒。筆勢斜面稍帶弧度。

12、斜撇

先切落(中指抵上,大拇指、食指左上伸出,迅速回落),右下略頓,再緩緩向左下按筆,速度漸快,手腕迅速發力向左下方撇出,筆尖快速離開紙面。根據弧度的大小可分為直撇和彎撇兩種,直撇的弧度很小,線條直挺峻利,彎撇直中帶曲,富有彈性。

13、短撇

短撇其形短小。根據斜度不同,可分為短平撇和短斜撇,寫法相同,以行筆的角度不用確定平與斜。起筆切入,頓筆後迅速向下方撇出。

14、豎斜撇

先寫豎,行筆至二分之一左右,迅速向左下方撇出。一般在字中起著平衡重心的作用,豎撇書寫時忌行筆過程出現明顯的停頓軌跡。行筆過程由慢漸快,應一氣呵成,自然流暢。

15、直撇

直撇勢直鋒利,自上而下切落頓筆,行筆時中指抵上,使筆跡挺而爽。順勢出鋒。

16、長撇

形態較長,在字中往往是主筆。寫法類似斜撇,中間行筆不宜太快。

17、月彎撇

因其形態中間彎兩頭尖形似柳葉故稱柳葉撇或蘭葉撇。書寫該撇時應注意兩點:速度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用筆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中間不要停頓,應一筆寫成,且有一定的弧度。

18、回鋒撇

以上所講的撇,收筆時都有出鋒,而回鋒撇收筆處帶鉤狀。起筆切落後略向右頓,中間行筆呈弧勢,出鉤宜小,即筆尖離開紙面的縱向角度要大,小則拘謹。

19、俯仰撇

先呈俯勢又轉成仰勢的稱俯仰撇。先自右下向左上回鋒落筆,蓄勢漸快撇去,繼而如寫柳葉撇,一氣呵成。整個撇的形態呈S形,曲中有直。

20、弧撇

弧撇寫法:先切入落筆,略頓後向右下行筆再快速向左下方撇出中間向右突,有弧度。

21、平挑

平挑斜度較小,起筆切中稍頓,即刻再向右上挑出。

22、斜挑

自上向下切落,輕按後向右上挑出,與右部首筆相呼應。

23、短挑

形態較小, 自左上向下切落筆,略頓後向右上快速挑出。

24、長挑

開態較長,自左上向右下切落筆,頓筆後向右上行筆,由慢到快,出鋒快速。中段也可略帶弧度。

25、斜捺

自左上向右下切入輕快行筆,稍頓後向右出鋒。寫捺最忌捺角與斜畫棱角分明,猶如兩筆寫成,其關鍵在頓筆時筆尖不能停滯。

26、弧捺

在斜捺的左上頭增加一段平弧線,以切勢平落(自左向右),迅速轉鋒右下,其餘類似斜捺寫法。

27、平捺

取勢較平,形態類似放平的弧捺。起筆逆鋒略頓後向右下行筆(稍平),再頓筆出捺角,收筆可露可藏。

28、反捺

捺畫收筆取勢向右,而反捺收勢向左,與之相反,故稱反捺。落筆取切法,自左上向右下漸行漸按,收筆處稍駐,向左上提起,使之藏鋒。

29、側點

側點又稱切點,形態自左上向右下側。書寫時,三指向左前方伸出,帶一點弧度向右下回縮,重按後稍駐,筆尖離開紙面即可。側點是寫好其他點的基礎,容易出現落筆不尖、形態過長、收筆臃腫的毛病。

30、垂點

因形如懸掛之露珠,故名垂點。取自上而下的筆勢,收筆處可向下或略偏左,寫法類似側點。

31、橫點

將側點放平,又如切橫縮小為點狀。

32、俯點

在側點的基礎上,以連帶筆勢向左下方出鋒。寫法是切落筆後向右下略按再向左下方出鋒收筆。

33、仰點

取勢與俯點相反,呈上仰之勢。自左上而右下切落筆,右頓後向右上方挑出收筆。

34、左點

類似垂點,但弧勢正好相反,在不同的字中,可以向左偏、右偏或垂直。

35、向右點

落筆自左上向右下,頓筆後向右上挑出,挑出部分略長於落筆部分,點呈弧狀。區別於仰點之處是後部分比前部分長,挑出的角度較平。

36、挑點

自上而下切落後頓筆向右上挑出,挑出部分長於起筆部分,挑點一般處在左下角位置,出鋒後與右旁首筆相呼應。

37、撇點

如短撇之起勢,先頓筆後向在下方撇出,撇點形態不宜過長,略呈弧勢。

38、豎點

如短垂豎的上部,橫勢落筆,頓筆後向下輕按收筆。

39、長點

寫法同側點,將中間的行筆過程延長,呈一定的弧勢。

40、微點

微點寫法與側點基本相同,取勢或直或斜,根據所在位置不同而定。微點一般在字的中間或角落,起補足空疏的作用。

41、橫折

橫折是橫與豎的連接,先與橫,收筆時向右下略頓,再向下寫豎。轉折處是寫好該筆劃的關鍵,應細心體察。

42、豎折

豎折是豎和橫的連接,根據轉折處的不同寫法,可分為方折和圓折兩種。方折的寫法是先寫豎,收筆略輕提起,筆尖在空中轉向右切之勢,再向右寫橫。圓折是先寫垂露豎,收筆略向右按,快速圓轉寫橫,關鍵是轉的時候不要停頓,以免顯得生硬。

43、斜折

形態短小,寫法類似折,豎也可寫成向右下斜,橫宜平,一氣呵成,乾脆俐落。

44、撇折

這一種形態在“糸”旁中最為常見。撇可採用向背法,先寫短斜撇,收筆速度稍慢,順筆勢頓筆寫右尖橫,一般是撇長橫短、撇短橫長。

45、撇點

這種形態在“女”旁中最常見,撇畫應稍直挺,斜度不宜過大。反捺上拱,收勢向上,要注意撇末與反捺起筆的銜接,勿使兩筆交叉,從形意相連為尚。

46、橫折撇

橫折是橫與撇的連結,橫稍短,撇宜有弧度,忌直。一種是方折為主,轉折處頓筆;一種以圓轉為主,橫稍平,圓中帶折向左下撇出。

47、橫折折撇

這是兩個橫撇的連結,第一橫上斜,起筆用切頓或切入二種方法均可。橫收筆時頓筆寫短撇,撇宜直,收筆略慢,順勢下按寫第二橫(自左上向右下斜),按後再寫弧撇,形態稍長,這樣兩橫兩撇形態各異,兩橫一頓一切,一上斜,一下塌,兩撇一短一長,一直一曲,變化組合,奇妙生焉。

48、橫鉤

橫鉤的書寫是橫末帶鉤,先寫橫,略平,收筆向右按,稍駐後向左下果斷出鉤;鉤身宜短,鉤勢向字心,勿朝下。

49、臥鉤

又稱心字鉤,落筆自左上向右下弧勢切入後右行,繼而再向上行筆,形成向上環抱之勢,稍頓後向左上鉤出。此鉤較為難寫,注意落筆不能按頓,是切入;筆尖接觸紙面後,行筆由輕到重,作弧線運動,鉤應向字心方向出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