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七夕就快到了,你知道七夕的由來與傳說、習俗嗎?

七夕節, 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 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 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 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 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很多人都說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 是非常浪漫的節日, 那麼七夕的由來與傳說到底是怎樣具有傳奇色彩的呢?

七夕, 原名為乞巧節。 七夕乞巧, 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 人俱習之”的記載, 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 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 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 七夕宮娥乞巧忙”。 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 宮女們各自乞巧,

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 代代延續。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 從歷史文獻上看, 至少在三四千年前, 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 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 合稱二十八宿, 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 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 又稱魁首。 後來, 有了科舉制度, 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 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 又稱“曬書節”, 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 “七”與“期”同音, 月和日均是“七”, 給人以時間感。 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 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 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 在日語中尚有保留。 “七”又與“吉”諧音, “七七”又有雙吉之意, 是個吉利的日子。 在臺灣, 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 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 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現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為“中國的情人節”。 而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 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 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這個故事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大東》:“?彼織女, 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 不成報章。 ?彼牽牛, 不以服箱。 ”意思是說織女三星像分開兩腳, 一天七次行進, 雖然如此, 也不能織布成紋;那明亮的牽牛星, 也不能用來駕車。 《史記天官書》描述天體運行, 有“其北河鼓, 河鼓大星, 上將;左右, 左右將”、“其北織女, 織女, 天孫女也”句。 河鼓, 就是牽牛星, 中間大星, 左右兩小星。 這就是牛郎和一對兒女的原型。

織女星, 又名天孫, 這也是神話中織女是天帝第七孫女說的來源。

到漢代末年, 《古詩十九首》中寫道:“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 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 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 脈脈不得語。 ”又比如曹丕《燕歌行》中說“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都已經把織女和牽牛看成一對情人了。 所以秦漢時代應該是牛郎織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階段。 湖北雲夢睡虎地區出土的“秦簡”中就有了“牽牛以取(娶)織女而不果”的記錄。

“牛郎織女”的故事情節在南朝梁時殷芸的《小說》中已有粗略的梗概。當時還有很多類似的記載,比如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周處的《風土記》,都有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而20世紀初在敦煌石窟發現的《搜神記》中“田昆侖”和宋初《太平廣記》中“郭翰”這兩則故事,對明清時代牛郎織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響。

“田昆侖”的故事說田昆侖是窮漢,一天看到三個仙女在河中洗澡,於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結果兩個年長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風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後來嫁給了田昆侖。他們生了個兒子田章。後來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現了兒子田章尋母的故事。

“郭翰”的故事內容也大同小異。只是這郭翰是個“姿度美秀,善談論,工草隸”的文人,說他有天在庭院中觀月,忽見織女下凡,結果情投意合,私訂終身。此後,織女夜夜來往於天上人間。有一天織女忽然對郭翰說:天帝知道此事後,命我不許再來,我們永別了。這郭翰悲傷成疾,織女在天上知道後,派了個使女下凡,贈詩兩首,其中一首說:“情人終已矣,良會更何時。”這則記述可以說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文人化。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關於七夕的由來與傳說,在全國各地的民間流傳相當廣泛,版本較多,但基本內容基本一致。那麼牛郎織女故事的發生地究竟在哪裡?說法也很多。河北鹿泉、江蘇太倉、山東沂源、黃河河套,以及日本福岡,都被稱為“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其實這些說法大多數代表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比如日本福岡說只是當地人的一種美好願望。

民間如何過七夕

古人在“七夕”時有許多民俗活動。南北朝時就有所謂“七夕節”,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為“七巧節”,當夜的花樣更多。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在朦朧月色中以絲線連穿7個針孔。

七夕節的民間習俗很多,不是單純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選擇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紅豆。紅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講,北方最講的還是中國結。

乞巧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小時候也陪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一起玩過乞巧活動,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陽曬,曬出一層白皮,端進來讓女孩子在裡面放針,看大家誰擺的針最好看,誰就是巧女。如果沒有擺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這種乞巧活動。還有一種就是用線去穿七孔針,一根線穿過去,難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經常繡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顫抖。還有九尾針,如果穿過去你就是最心靈手巧的姑娘。光針就有各種各樣的乞巧形式。

特別注重乞巧的還有女孩子種生乞巧。就是用一個紙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這一天就要栽上綠豆、小豆。種生乞巧,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僅僅會穿針引線,會做活,而且農活一樣能做,是生活當中必備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種本領。

七月被稱之為“藍月”,七月的夜晚被稱之為藍夜,這天的習俗就是牛郎會織女,小的時候我也陪我的姐姐或者妹妹在黃瓜架下或者葡萄藤架子下偷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誰都說聽到了。為什麼?因為晚風習習,樹葉的響聲就理解為他們的情話。

有一種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時間看蛛網結得怎樣。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現在也有人玩,他說想考博士等等,也在乞文。還有一種下雨了,是雲彩了,就觀雲乞巧,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這些雲彩像什麼。如果仔細望天空,有的雲彩像動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寶物,有的像飾物,誰看到什麼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壓壓的,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風調雨順,寓意著五穀豐登。下雨接水,用這種水洗臉、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牛郎織女”的故事情節在南朝梁時殷芸的《小說》中已有粗略的梗概。當時還有很多類似的記載,比如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周處的《風土記》,都有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而20世紀初在敦煌石窟發現的《搜神記》中“田昆侖”和宋初《太平廣記》中“郭翰”這兩則故事,對明清時代牛郎織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響。

“田昆侖”的故事說田昆侖是窮漢,一天看到三個仙女在河中洗澡,於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結果兩個年長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風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後來嫁給了田昆侖。他們生了個兒子田章。後來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現了兒子田章尋母的故事。

“郭翰”的故事內容也大同小異。只是這郭翰是個“姿度美秀,善談論,工草隸”的文人,說他有天在庭院中觀月,忽見織女下凡,結果情投意合,私訂終身。此後,織女夜夜來往於天上人間。有一天織女忽然對郭翰說:天帝知道此事後,命我不許再來,我們永別了。這郭翰悲傷成疾,織女在天上知道後,派了個使女下凡,贈詩兩首,其中一首說:“情人終已矣,良會更何時。”這則記述可以說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文人化。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關於七夕的由來與傳說,在全國各地的民間流傳相當廣泛,版本較多,但基本內容基本一致。那麼牛郎織女故事的發生地究竟在哪裡?說法也很多。河北鹿泉、江蘇太倉、山東沂源、黃河河套,以及日本福岡,都被稱為“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其實這些說法大多數代表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比如日本福岡說只是當地人的一種美好願望。

民間如何過七夕

古人在“七夕”時有許多民俗活動。南北朝時就有所謂“七夕節”,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為“七巧節”,當夜的花樣更多。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在朦朧月色中以絲線連穿7個針孔。

七夕節的民間習俗很多,不是單純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選擇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紅豆。紅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講,北方最講的還是中國結。

乞巧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小時候也陪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一起玩過乞巧活動,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陽曬,曬出一層白皮,端進來讓女孩子在裡面放針,看大家誰擺的針最好看,誰就是巧女。如果沒有擺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這種乞巧活動。還有一種就是用線去穿七孔針,一根線穿過去,難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經常繡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顫抖。還有九尾針,如果穿過去你就是最心靈手巧的姑娘。光針就有各種各樣的乞巧形式。

特別注重乞巧的還有女孩子種生乞巧。就是用一個紙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這一天就要栽上綠豆、小豆。種生乞巧,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僅僅會穿針引線,會做活,而且農活一樣能做,是生活當中必備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種本領。

七月被稱之為“藍月”,七月的夜晚被稱之為藍夜,這天的習俗就是牛郎會織女,小的時候我也陪我的姐姐或者妹妹在黃瓜架下或者葡萄藤架子下偷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誰都說聽到了。為什麼?因為晚風習習,樹葉的響聲就理解為他們的情話。

有一種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時間看蛛網結得怎樣。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現在也有人玩,他說想考博士等等,也在乞文。還有一種下雨了,是雲彩了,就觀雲乞巧,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這些雲彩像什麼。如果仔細望天空,有的雲彩像動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寶物,有的像飾物,誰看到什麼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壓壓的,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風調雨順,寓意著五穀豐登。下雨接水,用這種水洗臉、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