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隨便吃這10類食物等於吃毒藥,有你愛吃的嗎?營養專家解讀

近些年來食物中毒事件頻頻發生, 有些是因為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導致, 有些是烹飪過程中不正確的操作方式。 而更多的原因是食材本身含有毒素。 生活中食物中毒其實離我們很近, 食物處理不當, 就可能招致不安全隱患, 但卻容易被我們忽視了。

身邊哪些食物有食物中毒風險?不同種類食物, 中毒後分別會出現哪些症狀?原本安全的食物中出現毒素的原因又是什麼?爆炸營養課堂工作室特邀營養醫學碩士、《生命時報》特約作者, 李園園營養師, 為大家一一解答。

1、苦杏仁不要吃:

苦杏仁、苦桃仁、李子仁、蘋果仁、櫻桃仁等, 均含有氰苷類物質。 大量食用後會在體內可釋放出氫氰酸, 導致中毒。 每100克苦杏仁可釋放100~250毫克氫氰酸, 而60毫克氫氰酸可致一個健康成年人于死地。

或出現腹痛、腹瀉、噁心等胃腸道症狀, 伴隨組織缺氧、呼吸困難等。 所以, 這些發苦的果仁最好別吃,

尤其孩子更要注意。

2、路邊的蜂蜜不要買:

未經檢測的蜂蜜中可能含有雷公藤堿及其他生物鹼, 吃後可能出現舌麻、噁心、嘔吐、腹痛、心慌等中毒症狀。 而且還可能存在肉毒梭菌的污染, 肉毒梭菌產生的肉毒梭菌毒素是所有細菌毒素中最強的。

所以提醒大家不要貪便宜, 在路邊或旅遊景區聽任導遊忽悠, 就隨意購買那些沒有商標與檢驗的蜂蜜產品最好不要購買。

3、發芽的土豆不能吃:

發芽或發青的土豆中含有大量的龍葵素, 過量食用後易引起咽喉瘙癢灼燒、胃腸炎、嚴重的有溶血性黃疸等中毒症狀。 土豆要儲存在乾燥陰涼處, 有輕微發芽的可深挖削皮直到看到新鮮質地, 且烹調加醋處理。

4、煮不熟的四季豆不敢吃:

季豆、豆角、扁豆等鮮豆類蔬菜, 因為含有植物紅細胞凝集素、皂素等, 如果加熱不到位, 吃了也容易導致中毒, 出現噁心、嘔吐、四肢麻木等症狀。

每年冬季四季豆上市的季節, 各地都會發生工廠、學校食堂烹飪四季豆不熟, 導致集體食物中毒的事件。

對這類食物, 預防措施也很簡單, 就是充分加熱。

5、新鮮的黃花菜不要吃:

新鮮的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 具有一定毒性, 主要表現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而經過幹制的黃花菜, 在燙漂、浸泡等過程中, 大部分秋水仙堿便可溶解于水中,

使得含量大大降低。 相對而言, 幹黃花菜吃了更放心。

6、沒有充分加熱的肉/豆不著急吃:

一些肉製品、家庭DIY的發酵豆製品容易污染肉毒梭菌, 如果在吃之前沒有經過徹底的加熱處理, 可能會導致頭暈無力、肌肉與神經麻痹等中毒症狀。

另外加熱不充分的魚蝦海產中, 容易導致副溶血弧菌污染, 產生耐熱的溶血性毒素, 出現胃腸炎等中毒反應。

7、涼菜最好現做現吃:

涼菜因為沒有經過充分的加熱,如果放置時間一長,最容易導致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

尤其夏季溫度高,微生物生長繁殖速度更快,污染會更嚴重。夏季即將來臨,大家去路邊吃大排檔點涼菜時,務必注意查看是否是新鮮做出來的,避免食物中毒引起腹瀉。

8、不新鮮的魚不能吃:

引起中毒的魚大都是本身組氨酸含量高的青皮紅肉魚(包括沙丁魚、金槍魚、秋刀魚、鮐魚、金線魚、青鱗魚等),當魚不新鮮甚至腐敗的時候,其中的組氨酸在微生物作用會轉化為組胺。組胺累積到一定量時,吃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慌、臉紅、噴嚏、鼻涕、胸悶、呼吸促迫等症狀。

9、醃菜、鹹菜最好少吃:

醃菜、鹹菜是亞硝酸鹽產生的一大溫床。因為醃菜、鹹菜由於存放時間長,易混入各種細菌,這些微生物不斷生長繁殖,其中的硝酸還原酶會將蔬菜中本身存在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一種潛在致癌物,同時本身還有一定的毒性。過量攝入可出現腹痛、嘔吐、缺氧、呼吸障礙等中毒反應。

10、野外的蘑菇不能采:

毒蘑菇中的毒素極為複雜,但都性質穩定,耐高溫、耐乾燥,一般烹調或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藥物,導致病死率較高。野外的蘑菇切不可隨便採摘。

作者介紹:李園園,營養醫學碩士,科普作者,《生命時報》特約作者。

7、涼菜最好現做現吃:

涼菜因為沒有經過充分的加熱,如果放置時間一長,最容易導致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

尤其夏季溫度高,微生物生長繁殖速度更快,污染會更嚴重。夏季即將來臨,大家去路邊吃大排檔點涼菜時,務必注意查看是否是新鮮做出來的,避免食物中毒引起腹瀉。

8、不新鮮的魚不能吃:

引起中毒的魚大都是本身組氨酸含量高的青皮紅肉魚(包括沙丁魚、金槍魚、秋刀魚、鮐魚、金線魚、青鱗魚等),當魚不新鮮甚至腐敗的時候,其中的組氨酸在微生物作用會轉化為組胺。組胺累積到一定量時,吃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慌、臉紅、噴嚏、鼻涕、胸悶、呼吸促迫等症狀。

9、醃菜、鹹菜最好少吃:

醃菜、鹹菜是亞硝酸鹽產生的一大溫床。因為醃菜、鹹菜由於存放時間長,易混入各種細菌,這些微生物不斷生長繁殖,其中的硝酸還原酶會將蔬菜中本身存在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一種潛在致癌物,同時本身還有一定的毒性。過量攝入可出現腹痛、嘔吐、缺氧、呼吸障礙等中毒反應。

10、野外的蘑菇不能采:

毒蘑菇中的毒素極為複雜,但都性質穩定,耐高溫、耐乾燥,一般烹調或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藥物,導致病死率較高。野外的蘑菇切不可隨便採摘。

作者介紹:李園園,營養醫學碩士,科普作者,《生命時報》特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