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是誰為霍元甲的出名提供了幫助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將近農曆春節, 霍元甲挑柴去城內賣, 準備換幾個錢過年。

此時的霍元甲已經娶妻生子, 日子過得並不富裕。

為多賺幾個錢, 別人挑柴一般就是一百五六十斤, 而霍元甲仗著自己的一把力氣, 挑著三四百斤, 走幾十裡路到天津衛。

霍元甲剛到天津衛西門外的西頭彎子, 還沒開張, 就遇到了要“地皮錢”、“過肩錢”的“混混”。 不得已, 霍元甲將這個小混混摔了個仰面朝天。 小混混見勢不妙, 爬起來一溜煙跑了。 不大功夫, 他招來幾十個人。 各自拿著刀槍, 前來報復。 霍元甲不慌不忙抽出扁擔將他們打的抱頭鼠竄。

這一切被腳行掌櫃馮老闆看在眼裡。 他買下霍元甲的全部柴禾, 並請霍元甲前來天津, 接手腳行。 霍元甲接手腳行後, 陸續取消了許多勒索老百姓的款項而深得老百姓的歡迎。 在天津衛期間, 霍元甲結識了懷慶(淮慶)藥棧的掌櫃農勁蓀。 農勁蓀, 名竹, 字勁蓀, 出身滿族, 原籍河北, 喜愛武術。 幼年時, 父親在湖北做官, 所以他在湖北長大。 曾留學日本, 歸國後, 奉孫中山之命在津京一帶活動。 以採購藥材為掩護, 結交革命志士, 霍元甲就是其中之一。 霍元甲失業後, 便應農勁蓀之邀來到坐落在北門外竹杠巷的懷慶藥棧,

並深受農勁蓀愛國情節的影響。

1909年春, 英國大力士奧皮音來上海在北四川路52號亞波羅影戲院(Apollo Theatre)“登臺表演舉重, 露肌及健美種種姿態, 約二十分鐘, 一連數晚, 最後一場言, 願與華人角力。 於言談中, 帶多少輕蔑口吻, 翌日見於報端,

滬人譁然。 ”於是陳有美、農勁蓀、陳鐵生、陳公哲等“鹹欲聘請技擊名家, 登臺與賽, 以顯黃魂。 ”

霍元甲接到邀請, 便攜其徒劉振聲於1909年3月趕到上海商談比武事宜, 並商定“用摔跤方式, 以身跌於地分勝負”。

於是, 發起人開始籌措資金在上海靜安寺路張氏味蓴園(張園)內搭建了“高四尺, 寬廣二十尺”的擂臺。 六月中旬下午四時, 比賽的時間已到, 但奧皮音並沒有來。 就這樣, 霍元甲名揚上海。

“張園比武”後, 霍元甲師徒又與日本人“以不損傷為原則”進行“研究”, 自此“滬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 若不為之流傳, 殊為可惜。 ”於是, 1909年, 精武體操學校建立, 劉振聲擔任助教。 由此, 霍家迷蹤拳開始向社會大規模傳播, 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

但好景不長, 霍元甲的咯血病發作, 於1910年9月14日(陰曆八月十一)病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