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漫談|低迷的普洱茶要打翻身仗,提檔升級是發展的奧秘

"聆聽三農, 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 咱們國家是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 茶葉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不過,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 雲南普洱茶遭遇行業低迷。 兩年多過去了, 有人仍在哀歎“生意不好做”。 不過也有人說, 普洱的“春天”來了。

春天已經來了, 但是咋暖還寒。 同樣的普洱, 為什麼有人唱衰有人看好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帶來:低迷的普洱茶要打翻身仗, 提檔升級是發展的奧秘。

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 張子雨

茶葉生意不好做, 可能是市場調整期的必然現象。

不過, 我們現在也看到, 更多的人已經找到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茶農的春天, 已經來了。

那麼, 吹暖市場的春風來自哪裡呢?走進一些從事茶葉生產銷售的企業, 我們就會找到答案。

在一些普洱茶銷售情況良好的企業當中, 大家會看到, 這些新銳的茶葉銷售企業與其說像是茶葉公司, 不如說像是IT公司, 生產環境非常現代化, 員工也都是新生代的年輕人。

而在一些普洱茶的重要產地, 也有媒體看到, 真正能夠賺錢的茶園, 是哪些生態茶園。 這些茶園目前已經不再使用除草劑, 除草都是人工進行, 保證了茶葉綠色無污染。

隨著市場對茶葉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 甚至有消費者去賣茶的時候會帶著檢測儀器。

這樣的生態茶園, 自然能夠脫穎而出, 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資料顯示, 去年全國的茶葉產量超過240萬噸, 而且庫存也有60萬噸。 供大於求的局面勢必要求茶葉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儘快推進。 根據業內人士的說法, 森林茶的價格將有所上升, 而傳統的臺地茶價格將會有所下降, 一升一降, 已經給咱們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 開發新種類也非常必要。 去年11月20日晚上,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上, 宇航員們在太空中嘗試泡茶, 而他們泡的, 正是普洱茶的茶膏。 這種普洱茶膏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900多年, 借助古老的工藝, 再加上現代化的生產, 我們也能夠看到普洱茶正在推陳出新。

有了新的產品種類, 就意味著拿到了細分市場的入場券, 通過這種創新, 就能不斷地針對中高端小眾市場進行深度挖掘, 找到新的增長點。

當然, 互聯網的新工具也給普洱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過“互聯網+”, 把茶葉銷售、文化推廣等元素結合在一起, 就可以讓普洱茶的市場煥然一新。

資料顯示, 2016年, 雲南省茶農人均來自茶產業收入達2900元, 比2015年增長11.5%, 可見, 產業市場實際上已經開始回暖, 現在我們需要做的, 則是在這種大趨勢下, 找到一種對我們最有利的發展思路。 市場的波動實際上是汰舊換新的篩檢程式, 經過之前的調整, 我們有望看到普洱茶市場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正所謂:

供大於求要調整, 扭轉頹勢靠創新,

開發新品很必要, 茶香繚繞暖人心。

記者:李鑫

統稿編輯:劉瑜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