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有的竟不忍直視,蝙蝠俠戰衣銀幕進化史!

看了導演紮克·施耐德的《超人大戰蝙蝠俠》全新設計的蝙蝠俠戰衣和蝙蝠車, 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蝙蝠俠多年來的造型進化史

1939年五月, 蝙蝠俠在第27期的《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首度誕生。 這部作品原作是比爾·芬格(Bill Finger), 繪畫則是鮑勃·凱恩(Bob Kane)。 蝙蝠俠一開始就被設定為一個成熟老練的黑色英雄, 為了給慘死的雙親復仇而在哥譚市懲治罪惡。 凱恩和芬格從佐羅和幻影俠(The Phantom)身上吸取靈感, 借用了這兩個經典角色的披風和蒙頭斗篷創作出他們自己的犯罪剋星。

1943年,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推出了《蝙蝠俠》電影短片系列,

標誌著真人版蝙蝠俠的首次亮相。 演員路易斯·威爾遜(Lewis Wilson)在這個系列中飾演蝙蝠俠, 整個影片的設定和低預算的觀感都被後來的電視版《蝙蝠俠》所沿用。

1966年一月, 蝙蝠俠和基友羅賓首次亮相電視螢屏。 這部劇集由亞當·韋斯特(Adam West)和伯特·沃德(Burt Ward)主演, 把蝙蝠俠的基調變得異常浮誇, 並走上了輕喜劇的路線。 豔俗的色彩、拙劣的表演、以及令人聞風喪膽的蝙蝠舞(Batusi)是這部劇的特色, 該劇甚至還衍生出了史上第一部蝙蝠俠電影長片。 這部劇集奠定的獨特審美延續多年, 一直到風行灰暗破敗的80年代才被打破, 這其中漫畫家弗蘭克·米勒功不可沒。

曾經一度風靡全美的蝙蝠舞(Batusi), 用剪刀手在眼前平行移動是其標誌(可參考《低俗小說》),

蝙蝠俠扮演者亞當·韋斯特宣稱是他自己發明了這套經典舞蹈動作。

隨著弗蘭克·米勒的漫畫作品《黑暗騎士歸來》和《蝙蝠俠:元年》的成功, 觀眾們開始對這種黑暗系的哥譚市產生了興趣。 1989年, 蒂姆·伯頓版的《蝙蝠俠》讓這一經典角色重返大銀幕, 這次邁克爾·基頓刻畫了一個陰鬱而詭異、將自己隱藏在暗影之中的蝙蝠俠。 這個造型一直延續至1992年的《蝙蝠俠歸來》, 該作在主題上比原作還要黑暗。

可惜花無百日紅, 喬·舒馬赫接手真人版電影的導演權後, 蝙蝠俠的造型設計以及電影本身都開始走向俗麗化和卡通化。 這一切弊病在《蝙蝠俠與羅賓》的羞恥戰衣設計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過分的服裝光澤和臭名昭著的蝙蝠乳頭都令這部片子名垂青史。

雖然電影系列氣數已盡, 但電視螢幕上的蝙蝠俠卻仍然生龍活虎。 1999年的《未來蝙蝠俠》(Batman Beyond)講述少年泰瑞·麥金斯(Terry McGinnis)繼承布魯斯·韋恩的衣缽, 成為哥譚市新時代的蝙蝠俠, 不過這位新人穿的不再是披風, 而是一身高科技緊身賽博裝, 能賦予他超強的力量、敏捷性以及飛行能力。

2005年《蝙蝠俠:開戰時刻》隆重登場, 標誌著整個蝙蝠俠系列在克里斯多夫·諾蘭指導下徹底重啟。 這次布魯斯·韋恩穿的戰衣更像是一套重型裝甲, 讓他在銀幕上顯得威風凜凜、氣勢十足。

《黑暗騎士》中的新型戰衣更加簡潔、顯瘦, 但氣勢上絕不輸給前作。

最新的蝙蝠戰衣看上去非常復古, 和弗蘭克·米勒和吉姆·李(Jim Lee)在漫畫中的設計非常接近。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款戰衣看上去確實碉堡, 要是本·阿弗萊克不哭喪著個臉就更好了。

聖地牙哥動漫展上展出的新版蝙蝠俠戰衣(注意, 還有旁邊那個綠綠的)

歡迎大家關注轉發, 小米每天定時更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