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郁亮和“新萬科”:三個重點策略是什麼

寫鬱亮首秀的已有不少, 上週末在虹橋機場, 一字一句看了觀點地產的萬科中期業績交流會的全記錄, 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基本上每次萬科的業績發佈會, 我都會寫點東西。 不是因為偏愛, 而是在我看來, 萬科的發佈會於房地產界的價值, 就相當於巴菲特的股東會于股票投資者的價值。 跟蹤萬科的業績交流會, 素來對分析中國房地產的狀態和趨勢非常有用。

這次萬科的交流會, 鬱亮說了很多東西, 並非一如既往的“滴水不漏”。 反而讓我第一次看到了萬科在新時期完整的公司策略, 看到了一個“新萬科”。

從郁亮的答記者問裡, 我對萬科未來重點策略的理解是三點:核心都市圈+TOD+新業務。 我沒有用郁亮業績會上的“五類劃分”, 只梳理這三點, 是因為這三點都已經能看到商業模式, 中期都能為公司貢獻豐厚的利潤來源。

其實這些資訊萬科之前都有所涉及, 但從未有過如此完整的全面表述。 股權之爭前, 較多談的是轉型, 包括事業合夥人、新業務板塊等。 股權之爭中, 較多談的是城市化下半場——都市圈聚焦、軌道物業綜合開發等。 但這些又被股權之爭掩蓋了, 並未得到更多的關注。 只有這一次, 才算是完整的策略發佈, 這是我認為這個中期業績會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談這個之前, 先談大前提:房地產還有多長的玩頭。

我在去年11月就發了推文《你抱著黨章正在山上哭, 老演員拎著錢袋子正在山下笑》, 講老司機們都在趁調控低價囤地, 到現在為止, 全都印證了, 房企龍頭們去年到現在的拿地規模都在接連創新高。 這個背後, 展示的就是他們對中國房地產大週期未完的肯定。 隨後又連續發了幾篇推文:《從萬科的致股東信中可以看到什麼?》《萬科的計提跌價與孫宏斌的悲觀, 未必如你所想》, 都在印證之前的判斷。

萬科1-7月花了多少錢拿地?

超過1300億。 上半年花了537.9億, 7月花了216億, 廣信資產包551億。 比起去年同期, 增幅很大。 這些是萬科實際支出的地價, 不加合作者的出資。 總的權益土地建築面積, 達到了1560萬平米。 而去年全年, 萬科支出大概是1800多億。 逆週期操作的積極進取姿態很明顯,

以此觀察其它房企龍頭, 均是一樣。

這些企業的投資策略, 又都高度一致的呈現出“聚焦核心都市圈”的特徵。 現在再沒有哪一個企業敢高聲喊:我就是要去四五線, 即便是四五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量屢創新高, 也沒有哪家企業這麼幹。

所以, 這是我們要談的大前提。 郁亮在答記者問裡一個回答:

“未來十年整個版圖裡核心業務仍然占最重要的位置……新業務增長再怎麼快也沒有多大比重, 因為核心業務太強, 但是沒有必要把核心業務削下來去滿足新業務的增長”。

這句話本身就已經說明了萬科對房地產長週期的判斷, 白銀時代, 依然有得玩, 只不過玩法不一樣。

未來最大的不一樣, 就是投資城市的不一樣,

就是業績會上郁亮談及的一個策略, 核心都市圈。

郁亮談了兩點:1、萬科投資城市的數量接近天花板了, 可能不會再擴張。 萬科目前投資了68個城市, 今年新進入3個, 石家莊、哈爾濱、蘭州, “按照現在這個規模差不多了”。 2、萬科投資城市不再按一二三線劃分, 而以城市圈、城市帶來劃分, “不在這個城市圈、城市帶上的, 我們和過去一樣不會做安排”。

這些話裡顯示出兩點。 一是, 未來萬科只打算做中國1/10城市的生意, 集中投資深挖潛力, 做大做強現有蛋糕。 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從鬱亮的話裡, 我認為那意味著萬科此前淡化規模的態度並非虛言, 在房地產核心業務板塊, 鬱亮的態度顯然要轉向重點要利潤, 而對城市繼續增量擴張可能會出現的規模不經濟表現出疑慮。

未來的萬科, 在規模增長方面, 也許更多會通過其它的新業務板塊來體現。

這個原因是可以在萬科的城市銷售額排名裡找到的, 在現有的68個城市裡面, 萬科已經有16個城市做到了銷售額的NO.1, 33個城市排名前三。 期望通過餘下城市的行業排名來繼續大幅提升規模, 恐怕不現實, 也未必划算。

二是,聚焦都市圈,這個現在已經成了大多數大型房企的高度共識,但請注意,第一次從理論的角度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房企,就是萬科。

當然,並不是說萬科進入的68個城市都值得你跟著去投資,真正值得關注的是萬科重點監測的14個城市。而像那些連計提跌價的項目,我估計其中有一些待到開發結束,萬科會選擇退出。比如營口。

(萬科計提跌價的城市專案)

第二個問題:TOD。

鬱亮在會上明確表示,非常看好軌道物業的未來,將之視為“潛力業務”。大的前景:全球未來80%的軌道交通都會在中國;小的前景:萬科現在和深鐵合作的軌道項目不足10%(40個),而且未來還會和其它軌道公司合作;穩定性:受經濟週期影響最小。

在之前的股東交流會上,萬科將都市圈時代軌道物業的價值提升到“第二次房改”的重要高度,誰掌握了軌道開發的先機,誰就贏了一半。

這個問題,我在去年3月萬科與深鐵第一次戰略發佈的時候,發過文章提醒大家,注意理解萬科引入深鐵的深遠考慮,而不要只陷於深鐵的國資背景和政治干預。後來也撰文談到萬科的“護城河”問題,在房地產走到都市圈的時代,萬科對資源支援的需求,遠遠大過對融資支援的需求。深鐵的引入,可以加深拓寬萬科的護城河。這個在現在和未來,將會快速的表現出來。

深鐵的進入,將會顯著提升萬科在核心都市圈優質土地資源的獲取能力,並且會進一步大幅提升萬科房地產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在6月的股東大會上,深鐵明確表態:實質支持萬科的發展。我們將很快看到,萬科在軌道上蓋開發領域的積極進取,不止局限於深鐵的合作,這會奠基萬科在軌道上蓋開發領域的門檻。這塊的業務,將會成為萬科利潤來源的非常重要的一塊。

軌道投資與都市圈戰略是一致的,萬科未來主要會投資於有軌道樞紐建設的城市,而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核心都市圈。

第三個問題:新業務。主要指商業地產、物流地產和長租公寓,尤其是前倆。

在商業、物流地產,萬科上半年幹了兩件大事,商業上和印力的整合,物流上和普洛斯的整合。這兩塊業務,成為萬科的“優勢業務”。

“第二類業務,這個業務目前從0、1到10,它的任務是從10到100,我們把它叫做優勢業務,一個是印力商業物業的開發和經營,我們未來的目標,在中國成為數一數二。還有一個是物流倉儲,也希望它未來全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這是兩個優勢業務,對它們的要求也不一樣,做到數一數二的目標,從10做到100。”

以鬱亮的謹慎,能夠當眾說出印力、普洛斯未來在中國和全球都要做到“數一數二”,可以說萬科在這兩塊業務上是非常有信心了。這兩塊業務,將會為萬科提供非常重要的穩定的現金流。

整體上來做個判斷,對萬科這家公司來說,結合上面的分析,可有如下判斷:

1、萬科公司未來的淨利潤率將會明顯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非常明顯,會進入一個重視股東回報甚于規模增長的時期(這也回應了投資者于股權之爭之前的期待)。

2、萬科這三類業務會形成比較好的梯度結構,核心業務可穩住盤子,軌道業務可提升萬科的業績增長能力,這兩者可確保萬科作為房企未來的持續增長無虞。而第三類業務以及還處於摸索期的業務,都將扮演“黑馬”角色,錦上添花。尤其是物流、商業,都是可以看到的。

和其它房企相比,萬科這幾年來的轉變,初步看是相當值得期待的,是龍頭房企中沒有做金融而轉型又比較順當的企業。

只要中國房地產的大週期不發生突變,這樣的業務梯度,令萬科在未來實現可持續、有品質的高增長,是可以預期的,這種增長不是僅限於之前規模的擴張。從這個角度,恰恰也應了王石去年在大理的表態:萬科的高增長才剛剛開始。

而對個人買房者來說,商業、物流、長租這些對個人投資沒有什麼價值,但是都市圈和軌道物業,是非常重要的指引。關於都市圈時代的買房,行業現在還處在剛開始研究的階段,大幕剛剛拉開。和企業一樣,誰研究的多,誰卡位的早,誰越可能獲得更大的回報。具體兩點:

1、都市圈時代一定是一個結構分化的時代,不僅在城市之間,還會出現在城市之內。好的地段會越來越貴,而普通的地段並不會因為便宜就有更好的投資回報。比如深莞惠中都市圈,未來深圳的豪宅地段,價格只會更高。而東莞好的區域,價格也可能會超過深圳內部一些產業、人口老化的區域。

2、軌道物業不是在地鐵邊上都可以,實質內涵是通勤圈的概念,一定要在通勤圈的範圍內。比如,深莞惠都市圈,並不是東莞惠州所有的地方都是通勤圈,在通勤圈外面買房,會很坑。

(原標題:郁亮和“新萬科”)

二是,聚焦都市圈,這個現在已經成了大多數大型房企的高度共識,但請注意,第一次從理論的角度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房企,就是萬科。

當然,並不是說萬科進入的68個城市都值得你跟著去投資,真正值得關注的是萬科重點監測的14個城市。而像那些連計提跌價的項目,我估計其中有一些待到開發結束,萬科會選擇退出。比如營口。

(萬科計提跌價的城市專案)

第二個問題:TOD。

鬱亮在會上明確表示,非常看好軌道物業的未來,將之視為“潛力業務”。大的前景:全球未來80%的軌道交通都會在中國;小的前景:萬科現在和深鐵合作的軌道項目不足10%(40個),而且未來還會和其它軌道公司合作;穩定性:受經濟週期影響最小。

在之前的股東交流會上,萬科將都市圈時代軌道物業的價值提升到“第二次房改”的重要高度,誰掌握了軌道開發的先機,誰就贏了一半。

這個問題,我在去年3月萬科與深鐵第一次戰略發佈的時候,發過文章提醒大家,注意理解萬科引入深鐵的深遠考慮,而不要只陷於深鐵的國資背景和政治干預。後來也撰文談到萬科的“護城河”問題,在房地產走到都市圈的時代,萬科對資源支援的需求,遠遠大過對融資支援的需求。深鐵的引入,可以加深拓寬萬科的護城河。這個在現在和未來,將會快速的表現出來。

深鐵的進入,將會顯著提升萬科在核心都市圈優質土地資源的獲取能力,並且會進一步大幅提升萬科房地產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在6月的股東大會上,深鐵明確表態:實質支持萬科的發展。我們將很快看到,萬科在軌道上蓋開發領域的積極進取,不止局限於深鐵的合作,這會奠基萬科在軌道上蓋開發領域的門檻。這塊的業務,將會成為萬科利潤來源的非常重要的一塊。

軌道投資與都市圈戰略是一致的,萬科未來主要會投資於有軌道樞紐建設的城市,而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核心都市圈。

第三個問題:新業務。主要指商業地產、物流地產和長租公寓,尤其是前倆。

在商業、物流地產,萬科上半年幹了兩件大事,商業上和印力的整合,物流上和普洛斯的整合。這兩塊業務,成為萬科的“優勢業務”。

“第二類業務,這個業務目前從0、1到10,它的任務是從10到100,我們把它叫做優勢業務,一個是印力商業物業的開發和經營,我們未來的目標,在中國成為數一數二。還有一個是物流倉儲,也希望它未來全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這是兩個優勢業務,對它們的要求也不一樣,做到數一數二的目標,從10做到100。”

以鬱亮的謹慎,能夠當眾說出印力、普洛斯未來在中國和全球都要做到“數一數二”,可以說萬科在這兩塊業務上是非常有信心了。這兩塊業務,將會為萬科提供非常重要的穩定的現金流。

整體上來做個判斷,對萬科這家公司來說,結合上面的分析,可有如下判斷:

1、萬科公司未來的淨利潤率將會明顯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非常明顯,會進入一個重視股東回報甚于規模增長的時期(這也回應了投資者于股權之爭之前的期待)。

2、萬科這三類業務會形成比較好的梯度結構,核心業務可穩住盤子,軌道業務可提升萬科的業績增長能力,這兩者可確保萬科作為房企未來的持續增長無虞。而第三類業務以及還處於摸索期的業務,都將扮演“黑馬”角色,錦上添花。尤其是物流、商業,都是可以看到的。

和其它房企相比,萬科這幾年來的轉變,初步看是相當值得期待的,是龍頭房企中沒有做金融而轉型又比較順當的企業。

只要中國房地產的大週期不發生突變,這樣的業務梯度,令萬科在未來實現可持續、有品質的高增長,是可以預期的,這種增長不是僅限於之前規模的擴張。從這個角度,恰恰也應了王石去年在大理的表態:萬科的高增長才剛剛開始。

而對個人買房者來說,商業、物流、長租這些對個人投資沒有什麼價值,但是都市圈和軌道物業,是非常重要的指引。關於都市圈時代的買房,行業現在還處在剛開始研究的階段,大幕剛剛拉開。和企業一樣,誰研究的多,誰卡位的早,誰越可能獲得更大的回報。具體兩點:

1、都市圈時代一定是一個結構分化的時代,不僅在城市之間,還會出現在城市之內。好的地段會越來越貴,而普通的地段並不會因為便宜就有更好的投資回報。比如深莞惠中都市圈,未來深圳的豪宅地段,價格只會更高。而東莞好的區域,價格也可能會超過深圳內部一些產業、人口老化的區域。

2、軌道物業不是在地鐵邊上都可以,實質內涵是通勤圈的概念,一定要在通勤圈的範圍內。比如,深莞惠都市圈,並不是東莞惠州所有的地方都是通勤圈,在通勤圈外面買房,會很坑。

(原標題:郁亮和“新萬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