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賈政有多少個老婆 賈政為什麼不喜歡王夫人寵愛趙姨娘

賈政有正妻王夫人一人, 還有兩個妾, 賈政對於王夫人是沒有什麼感情的, 對於趙姨娘是最寵愛的, 那麼為什麼賈政為什麼對老婆王夫人不滿?

賈政對老婆王夫人的不滿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那個男人不喜歡風花雪月, 那個男人不喜歡體貼溫存, 即便他本人再怎麼古板。

我們說, 賈政對王夫人不滿, 長遠以來首先是性格方面的不滿。

王夫人是什麼人?

按照賈母的說法, 是根“木頭”, 沉默寡言。

再有, 就是清心寡欲, “吃齋念佛”。

對於男人而言, 這樣的女人, 多半是不討好的。 更何況, 賈政表面道學, 骨子裡, 和賈寶玉是一丘之貉。

年輕時候的賈政, 和賈寶玉一樣的追求風花雪月追求詩酒放誕。 且看小說第七十八回, 對賈政的描寫:

近日賈政年邁, 名利大灰, 然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 因在子侄輩中, 少不得規以正路。

卻原來, 賈政和賈寶玉父子是一路貨色, 只不過作為長輩, 在子侄面前, 自然要裝模作樣起個表率作用咯。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 賈政如果骨子裡和賈寶玉是一路貨, 那麼, 他所喜歡的, 也就和賈寶玉差不多, 是林黛玉哪一類的人物。 可以想見, 作為兄長的賈政, 年輕時和林黛玉的母親賈敏肯定是很相知的, 也可以想見, 由此他和林如海的相契以及對林黛玉的青睞有加。 而同時, 王夫人這類人他是不會喜歡的。

當然,

這只是常理。 還有另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 導致了賈政對王夫人的失望。 那就是子女的教育問題。

我們說, 賈政的兩個兒子賈珠和賈寶玉之間, 賈政最喜歡最仰仗的還是賈珠, 可是賈珠卻不到二十歲就死了, 這是為什麼?

小說中雖然沒有明寫, 但其中端倪還是看得出來的。 第三十四回, 王夫人與襲人有一段交心的長談, 很值得我們注意, 特別是其中一句, 是王夫人說的:

“其實, 我何曾不知道寶玉該管?比如先時你珠大爺在, 我是怎麼樣管他, 難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兒子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當年賈珠在世的時候, 管教賈珠的任務主要是由王夫人來承擔的, 而且, 王夫人管得很嚴。 那麼。 到底怎麼個嚴法?

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就說到了賈珠的教育狀況:

這政老爺的夫人王氏, 頭胎生的公子名叫賈珠, 十四歲進學, 不到二十歲就娶了妻生了子, 一病就死了。

賈政對賈珠的教育是很嚴酷的, 不到十四歲就中了秀才, 不到二十歲就娶妻生了兒子, 賈珠的一生可謂高壓力的一生, 難怪, 賈珠會早早死掉, 和賈珠比起來, 賈寶玉是何等的逍遙。

也就是說, 賈珠之死, 王夫人是有責任的。

而從第三十三回賈政痛打賈寶玉、王夫人勸解來看, 賈政對王夫人是不滿的, 所謂不滿, 就在於賈政認為正是王夫人的不得法教育導致了賈珠之死。 請看:

王夫人抱著寶玉, 只見他面白氣弱, 底下穿著一條綠紗小衣, 一片皆是血漬。 禁不住解下汗巾去, 由腿看至臀脛, 或青或紫,

或整或破, 竟無一點好處, 不覺失聲大哭起“苦命的兒”來。 因哭出“苦命兒”來, 又想起賈珠來, 便叫著賈珠哭道:“若有你活著, 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此時裡面的人聞得王夫人出來, 李紈、鳳姐及迎、探姊妹兩個也都出來了。 王夫人哭著賈珠的名字, 別人還可, 惟有李紈禁不住也抽抽搭搭的哭起來了。 賈政聽了, 那淚更似走珠一般滾了下來。

請看賈政的表現, 聽到賈珠, 想起賈珠, 便“淚更似走珠一般滾了下來”, 這說明, 賈珠之死, 其實是賈政心中永遠的痛。 而由此, 在王夫人的管教下, 賈珠早死, 賈政對王夫人是有看法的。

當然, 還有, 就是王夫人對賈寶玉的過度溺愛。

通過上述的話可以看出, 由於賈珠之死, 王夫人對賈寶玉一開始就採取了溺愛和放縱的態度,

和賈珠又相去甚遠, 相當於又走了另一個極端。 結果, 導致賈寶玉屢屢犯錯, 在賈政看來, 王夫人也有責任, 所以才在打賈寶玉的時候, 當看見王夫人來勸的時候, 竟然是板子反而下得“又快又急”, 甚至要“勒死”賈寶玉了。

也就是說, 在兩個兒子的教育上, 王夫人幾乎都是失敗的。 對相當自覺的賈珠呐, 過嚴, 施加的壓力過大, 導致早夭;對相當不自覺的賈寶玉呢, 又過寬, 幾乎沒給壓力, 導致瞎混。 兩個兒子, 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 反應了王夫人在子女教育上的笨拙和無能。 這是賈政最為失望的。

所有這些, 都在隱秘的傳達出賈政對王夫人不滿之所在。

賈政有兩個妾中為什麼唯獨對趙姨娘偏愛有加?

賈政除了正妻王夫人外, 還有兩個妾,一個是周姨娘,一個是趙姨娘。同為“半主半奴”的妾,周姨娘比較安分,人緣也比較好;而趙姨娘卻很能折騰,在賈府口碑極差。然而,賈政卻對趙姨娘偏愛有加,對趙姨娘說的話他極其在意,對趙姨娘的鬧騰他能夠容忍,對趙姨娘的過錯他可以庇護,就連晚上睡覺都由趙姨娘一人“壟斷”性的伺候。從周姨娘沒有生育,而趙姨娘卻接連為賈政生下一女一子的驕人戰績上,也可以看出賈政對趙姨娘的寵愛程度。

曹雪芹筆下唯一提到賈政私生活的地方,出現在《紅樓夢》第七十三回開頭部分:“話說那趙姨娘和賈政說話,忽聽外面一聲響,不知何物,忙問時,原來是外間窗屜不曾扣好,滑了屈戌兒,掉下來,趙姨娘罵了丫頭幾句,自己帶領丫環上好,方進來打發賈政安歇。不在話下。”簡單的兩行文字,就把賈政和趙姨娘的浪漫房事隱約表露出來,雖然極其含蓄,但不失為傳神之筆。

在賈府中,賈政很正經,很正統,很正派;而趙姨娘卻很陰險,很野蠻,很下流。顯然,賈政和趙姨娘不是一類人。那麼,賈政為什麼會喜歡趙姨娘呢?對於這個問題,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作者為了突出賈政的道貌岸然和低級趣味,這種說法未免太過牽強;有人猜測趙姨娘姿色非常,但在整部書中卻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有人甚至猜測趙姨娘床上功夫很有一套,如清代有位紅學家就猜測趙姨娘“下體可采”,這樣的觀點實在是不堪入目。筆者認為,賈政之所以會愛上趙姨娘,是由賈政在賈府中所處的不上不下的尷尬處境所造成的。

賈政是整個賈府中活得最累的男人。賈政雖然名譽上是家長,但上有賈母的至高權威,下有寶玉的搗亂生事,外有賈赦、賈珍的一味鬧騰,內有王夫人、王熙鳳的兩手把持,他想主持家務卻插不上手,他想教育兒子卻做不了主,他想重振雄風卻沒有能力,他想發號施令卻沒有力度,賈府所有重大事務一律由賈珍、賈璉出面打理,而他能做的只能是一天到晚,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高興了和清客、相公們喝茶下棋,鬱悶了就對兒子、小廝無端訓斥。“襲人”這個名字他聽著刁鑽,可王夫人覺得不錯,他說了白說;秦可卿的棺木他認為超標,可賈珍不予理睬,他勸了白勸;賈寶玉擬的大觀園匾額他覺得不妥,可大家都說精彩,他否了白否;元宵節燈謎晚會他去湊熱鬧,弄得大家“緘口禁語”而被賈母攆走,他自討沒趣……

賈政在賈府這種有他不多,沒他不少,不上不下,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使他一直覺得很憋屈,很鬱悶,很孤獨,很不自在。他承認自己“迂腐古板”,卻不肯接受新鮮事物;他看不慣兄弟子侄們的“一味高樂”,卻無力糾正,所以他始終找不到作為家長所應有的那份感覺。難怪有次在視察稻香村時,賈政遂生“歸農之意”。在外人看來,這也許是一種士大夫的清玄,但卻反映出了他極其失落的心態。在賈府中,真正能把他當個“人物”的,也只有既可恨、又可憐,既愚蠢、又真實,既是主子、又是奴才,既想抗爭、又沒有資本,既興風作浪、又屢戰屢敗的趙姨娘了。只有在更找不到感覺,處境更尷尬,不得不依附于他的趙姨娘面前,賈政才能找到一點可憐的感覺,才能表現出一些難得的振作之氣,才能展露一下封建家長的特有權威。此外,賈政的確是在放縱趙姨娘撒潑耍賴,但每到關鍵時刻,他都會及時的跳出來加以制止。也許只有這種時候,賈政才能證明自己在賈府的存在。

還有兩個妾,一個是周姨娘,一個是趙姨娘。同為“半主半奴”的妾,周姨娘比較安分,人緣也比較好;而趙姨娘卻很能折騰,在賈府口碑極差。然而,賈政卻對趙姨娘偏愛有加,對趙姨娘說的話他極其在意,對趙姨娘的鬧騰他能夠容忍,對趙姨娘的過錯他可以庇護,就連晚上睡覺都由趙姨娘一人“壟斷”性的伺候。從周姨娘沒有生育,而趙姨娘卻接連為賈政生下一女一子的驕人戰績上,也可以看出賈政對趙姨娘的寵愛程度。

曹雪芹筆下唯一提到賈政私生活的地方,出現在《紅樓夢》第七十三回開頭部分:“話說那趙姨娘和賈政說話,忽聽外面一聲響,不知何物,忙問時,原來是外間窗屜不曾扣好,滑了屈戌兒,掉下來,趙姨娘罵了丫頭幾句,自己帶領丫環上好,方進來打發賈政安歇。不在話下。”簡單的兩行文字,就把賈政和趙姨娘的浪漫房事隱約表露出來,雖然極其含蓄,但不失為傳神之筆。

在賈府中,賈政很正經,很正統,很正派;而趙姨娘卻很陰險,很野蠻,很下流。顯然,賈政和趙姨娘不是一類人。那麼,賈政為什麼會喜歡趙姨娘呢?對於這個問題,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作者為了突出賈政的道貌岸然和低級趣味,這種說法未免太過牽強;有人猜測趙姨娘姿色非常,但在整部書中卻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有人甚至猜測趙姨娘床上功夫很有一套,如清代有位紅學家就猜測趙姨娘“下體可采”,這樣的觀點實在是不堪入目。筆者認為,賈政之所以會愛上趙姨娘,是由賈政在賈府中所處的不上不下的尷尬處境所造成的。

賈政是整個賈府中活得最累的男人。賈政雖然名譽上是家長,但上有賈母的至高權威,下有寶玉的搗亂生事,外有賈赦、賈珍的一味鬧騰,內有王夫人、王熙鳳的兩手把持,他想主持家務卻插不上手,他想教育兒子卻做不了主,他想重振雄風卻沒有能力,他想發號施令卻沒有力度,賈府所有重大事務一律由賈珍、賈璉出面打理,而他能做的只能是一天到晚,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高興了和清客、相公們喝茶下棋,鬱悶了就對兒子、小廝無端訓斥。“襲人”這個名字他聽著刁鑽,可王夫人覺得不錯,他說了白說;秦可卿的棺木他認為超標,可賈珍不予理睬,他勸了白勸;賈寶玉擬的大觀園匾額他覺得不妥,可大家都說精彩,他否了白否;元宵節燈謎晚會他去湊熱鬧,弄得大家“緘口禁語”而被賈母攆走,他自討沒趣……

賈政在賈府這種有他不多,沒他不少,不上不下,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使他一直覺得很憋屈,很鬱悶,很孤獨,很不自在。他承認自己“迂腐古板”,卻不肯接受新鮮事物;他看不慣兄弟子侄們的“一味高樂”,卻無力糾正,所以他始終找不到作為家長所應有的那份感覺。難怪有次在視察稻香村時,賈政遂生“歸農之意”。在外人看來,這也許是一種士大夫的清玄,但卻反映出了他極其失落的心態。在賈府中,真正能把他當個“人物”的,也只有既可恨、又可憐,既愚蠢、又真實,既是主子、又是奴才,既想抗爭、又沒有資本,既興風作浪、又屢戰屢敗的趙姨娘了。只有在更找不到感覺,處境更尷尬,不得不依附于他的趙姨娘面前,賈政才能找到一點可憐的感覺,才能表現出一些難得的振作之氣,才能展露一下封建家長的特有權威。此外,賈政的確是在放縱趙姨娘撒潑耍賴,但每到關鍵時刻,他都會及時的跳出來加以制止。也許只有這種時候,賈政才能證明自己在賈府的存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