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平遙推光漆體現“中國工匠精神”

推光漆:平遙古城裡的流光溢彩

非遺時光

訪著古城舊事, 嘗口老陳醋, 吃著名揚天下的平遙牛肉, 逛逛習俗小店, 買雙布鞋和繡花鞋墊, 再抱個六合泰枕頭和平遙推光漆器回家......

平遙推光漆器是我國四大名漆器之一的部分, 我們儘量用現代的工具去替代, 這樣能縮短產品週期、增加產量。

目前, 整個平遙從事漆器業的人士已達2000多人, 製作漆器的個人作坊也發展到十幾、二十家, 每年平遙漆器的銷售收入可達近千萬元。

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需你關注, 推光漆沒漆了!

國家級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地處山西中部, 包括晉中、太原、陽泉、呂梁所轄19個縣市區,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分佈廣泛且各具特色。 計有國家級保護代表專案35項、省級專案87項, 涵蓋醫、體、藝、民俗及節慶活動幾大類別, 既有與商業文化特色聯繫緊密的非遺資源, 也有極具農耕色彩的文明遺存。

我們一方面要謹防城鎮化建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次破壞與損傷;另一方面要創新非遺保護理念, 要有前瞻性、主動性和預見性, 變事中呼籲、事後指責為事前介入, 規劃先行、學術研究先行、保護工作前置, 以推動非遺保護與經濟建設、民生改善良性協調發展。

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正面臨著新的課題亟待破解:一是城鎮化建設對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生存的鄉間村落的拆遷與改造。 有的非遺資源是與特定村落、特定人群相聯繫的, 非遺傳承需要一個整體生活氛圍。 一旦原住民群體發生移動或者拆分,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態環境就會被破壞, 非遺資源便會損傷甚至滅絕。

二是城鎮化建設對既有自然生態的改變,

改變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生存鏈條, 從而危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活態傳承, 使之發生質的變異。 有些手工藝類非遺項目對原材料有特定的要求, 原材料的削減或消失直接影響這些手藝技藝的傳承。

三是現代生活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 工業化生產製作的低成本、大批量對手工技藝產品的衝擊;外來文化如西方節慶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衝擊等。 農業人口特別是青年人口向城市的單向流動造成非遺傳承面臨斷裂。

如方言及方言文藝的保護與傳承。 山西群山阻隔, 語言分區細密, 構成了參差多樣的語言生態。 山西中區、西區、東南區、北區及南區、東北區六大方言片區繼承了漢語的古音古韻,

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入聲音調及古漢語詞彙, 是研究古漢語的活化石。 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活躍著的晉劇、祁太秧歌、孝義汾陽秧歌等文藝形式, 皆以特有的方言為基礎衍生演變。 它的韻律與旋律直接由當地語言即晉中各地方言的調值調性決定;它唱詞的韻腳也大量運用方言押韻。 隨著電視等現代傳媒的普及和人口流動性的加強, 方言逐漸削弱和萎縮, 戲曲、曲藝、音樂舞蹈、口頭傳說等方言文藝接受也受到影響, 面臨危機。

平遙推光漆最重要的原料是漆, 需要種植特定的漆樹, 近年來, 漆樹林大量砍伐, 原料難以為繼, 大部分漆藝不得不採用化工漆, 其手工技藝流程及工序和技藝本身發生變異, 破壞了推光漆原本的技藝形態。

建議恢復一些手工技藝的生態生存環境, 保證推光漆等工藝的原料供應, 保存獨特工藝工序;推動剪紙、武術等一些專案進社區進校園, 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影響力, 培養傳承人;推動“雙語”學習、“雙語”交流, 在非官方場所傳播方言文化, 更要加強對方言的搶救性發掘、整理、記錄與研究;研究節日的文化內蘊, 從文獻典籍中挖掘其文化形態, 恢復其在日常生活或特定儀式中的一定儀禮程式, 復活傳統節日。

(閆石)

平遙推光漆器該推化學漆?

平遙推光漆器是我國四大漆器之一, 它以大漆(天然生漆)為料, 用描金彩繪及人工手掌推光的獨特工藝著稱於世。 漆面光潔, 映影如鏡, 有耐潮耐熱、耐酸堿、耐老化等特點。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於2006年5月20日由國務院正式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繼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平遙縣又一個列入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然而,就是如此讓山西省為之驕傲的推光漆器,現在卻不知該推向何方?分散經營、無序競爭、後繼無人以及要藝術還是要商品?是堅守傳統還是拋棄傳統?等等,成為平遙推光漆器前進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難題。

1958年,平遙推光漆器廠成立後,平遙推光漆器的發展由分散的個體經營發展為專業化生產。但是進入新世紀,平遙推光漆器廠因管理不善、資金缺乏等原因倒閉後,平遙推光漆器的發展又由專業化生產回到了原來分散的個體經營。

從品牌來說,平遙推光漆器是一個地域性傳統產品,但具體到哪一個漆器店、哪一個商標是正統,卻很難定論。在平遙古城街面上,漆器店數不勝數,這些店在被問到漆器工藝品是什麼漆製成的時候,都說是“正宗的大漆”,細看商品卻各不相同,真假難辨。

同為平遙三絕,人們提起平遙牛肉會想起“冠雲”,提起古城牆會想起“平遙古城”,提起漆器店會想起誰呢?即便是“永隆號”、“渾漆齋”等小有名氣的漆器店,也都被淹沒在紛繁的家庭小作坊的雜牌中了。

從規模上看,平遙縣目前約有50家生產推光漆器的網點,多數為小作坊,有約70家推光漆器的銷售點。但各商家基本為分散經營,自成一體,比較紊亂,難以形成集團化的規模和競爭力。再加上不少漆器店相互壓價、粗製濫造、以次充好的無序競爭和缺乏科學管理,使得市場發展受阻。

從繼承的情況看,50家生產推光漆器的網點中只有薛生金老先生曾開過的漆器店和他徒弟耿保國的“渾漆齋”等幾家依然堅持使用傳統工藝。其他則多採用合成大漆和化學漆等現代工藝。

傳統推光漆器為何推廣難?傳統推光漆器之所以推廣難,主要難在它的獨特之處。

首先難在原料 “大漆”上。“大漆”,也稱“生漆”或“國漆、土漆”,是漆樹上經人工割出來的米黃色漆液,經過提煉,才可使用。“大漆”一是價格高,原來山西省中條山一帶產“大漆”,不過數量少,品質也差。民國後,平遙漆店就改用陝西“大漆”了,但是現在一公斤就要120元到130元,漆裡還常摻細沙子。二是“大漆”在未幹前對人的皮膚有過敏損傷,常見的是中漆後皮膚燥癢難耐,但經過幾次中漆後一般就可抵禦。三是用“大漆”作畫,沒有幾年工夫是不行的。而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得了這份苦。

傳統推光漆器推廣還難在描金彩繪和人工手掌推光上。平遙傳統漆器的表面裝飾主要有描金彩繪工藝,其中包括平金開黑、堆鼓罩漆等,描金彩繪所用的顏料銀珠、石黃等也很特殊,漆器藝人除了要使用山貓脊背上的鬃毛特製的扁筆外,自己也要有很強的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人工手掌推光通常的做法是,先用細砂紙把漆面打磨光滑,然後用優質椴木燒制的木炭塊細細蘸水打磨,再用頭髮蘸油打磨,最後用手掌蘸上特製的細磚灰和麻油推光,漆面要達到光亮如鏡的效果。這對技工的要求都很高,現在會的人越來越少了。

面對傳統推光漆器的獨特之處,以及現代工藝進步和人們理念的變化,很多漆器店選擇了放棄使用傳統“大漆”,轉而使用現代合成大漆、腰果漆和化學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薛生金說,他曾在城中開過一個漆器店,不過現在已經關門了,雖然關了門,但自己也還一直在用“大漆”和傳統方法製作漆器。“平遙城中堅持傳統工藝的漆器店只有三家,但銷量很好,基本都是提前訂貨”。對於很多漆器店採用合成大漆、化學漆和腰果漆等製作漆器,他表示,從藝術品的角度看,他並不贊成,但若只是作為旅遊紀念品的話,可以接受,因為用傳統工藝製作的漆器大都價格不菲,一般遊客無法接受。“但是做工一定要精緻,那些粗製濫造的、以次充好的,我堅決反對”。他還告訴我們,現在他依然在帶徒弟,雖然到現在為止已培養了140多名徒弟,但遺憾的是,沒有一個人能全面掌握平遙推光漆器的傳統技藝。這些徒弟中雖有為藝術而堅持傳統的,比如“渾漆齋”的老闆耿保國,但大多還是用現代漆的。

“分散經營有利競爭,但也容易造成無序競爭。總之,無論是為藝術還是為商業,我個人都支持。日本漆器在國際上就很有名,它們就是兩條腿走路,大師的作品一般由國家來收購,旅遊品則多用化學漆製造,但是有一點,它們都很精緻”,薛老接著說:“咱也要兩條腿走路”。

平遙永昌漆藝的老闆梁文海則同意用現代合成大漆製作漆器。他說,用合成大漆“除了方便外,做出來的工藝品更有光澤、更漂亮、也更便宜,而且還很環保,技術含量也不高,現在的很多年輕工藝師都喜歡用”。“現代的製作方法更有利於平遙推光漆器的發展。要推陳出新,就要依賴現代科技和工藝。總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觀點和看法,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學習就是了”。

(郭李芳)

全國規模最大的漆藝文化博物館掌門人

弘 傳 師 然

2011年9月19日,全國第一家規模最大的漆藝文化博物館——平遙推光漆藝文化博物館、薛派漆藝研展館在平遙古城揭牌。在鑼鼓和鞭炮的喧囂中,薛生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薛生金,1937年生於平遙縣娃留村。他的父親是平遙老字型大小漆店“源泰昌”的掌櫃,對推光漆器的製作和經營很有研究。在推光漆的耳濡目染中長大,這似乎註定了薛生金與推光漆一生的淵源。1958年,薛生金作為剛剛成立的平遙推光漆器廠的第一批年輕藝人,師從一代漆器大師喬泉玉。他悟性高,勤奮好學,沒多久便掌握了推光漆器的全部製作技藝,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1967年,大師駕鶴西行。此時,老人以畢生功力傾囊相授的關門弟子薛生金已有青出於藍之勢。

藝術呼籲責任。薛生金在平遙漆器廠工作了36年,直到工廠破產。工廠最初在古城的一家民宅裡,1959年開始在一塊廢棄的磚窯地重建。每到星期天,薛生金他們就去填坑平地,政府給點錢就蓋點房子,就這樣幹了好幾年,總算把工廠建好了,他領著人在廠裡種了很多名貴花草。

那是一個艱苦的年代,也是一個充滿信心的年代,更是薛生金創作激情進發、精品迭出的年代。但在2004年,工廠被賣掉了,幾十年建起來的廠子在幾天之內就被拆掉了。八年後談起當時的情景,薛生金依然控制不住傷感“眼前的廢墟又讓我想起了師傅喬泉玉臨終時望著我的眼神。我明白,他希望我們能把他的事業繼續下去。在政府和漆業同仁的支持下,他成立了“薛生金漆藝工作室”,在研究創作的同時收徒授業,至今已培養漆藝人才百余名。其中,大徒弟梁中秀已經成為繼他之後山西省第二位國家工藝美術大師。

藝術需要創新。薛生金不善言辭,不喜交際,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於學習、研究和創作。1964年,他重新研製成功久已失傳的堆鼓罩漆工藝,又創造出了堆鼓青綠金碧山水、三金三彩、三色金等新工藝,引進了雕填、玉石鑲嵌等工藝,將平遙推光漆器的髹飾技藝由過去的三種增加到20多種。

半個多世紀中,薛生金主持設計了千餘幅畫稿和千余件傳世精品,巨型屏風《關公大帝》由148頁組成,總長超過120米,重4550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長屏”。大型八扇屏《山西風光》高24米,寬6米,厚0.2米,重達400公斤,採用紅罩漆堆鼓工藝,以紅色大漆做底,金箔裝飾,周邊圖案為堆鼓翎毛花卉,背面是毛主席詞《沁園春·雪》的堆鼓貼金手跡,畫面氣勢恢弘,充分展示了三晉大地的雄渾壯美。彩繪漆畫《百貓戲春圖》中,101只形態各異的貓呼之欲出,大型描金彩繪《百美圖》巾,101位唐代仕女個個風姿綽約,飄然欲仙。薛生金的每一件作品都寄託了一代藝術大師對歷史經典、民間傳說、天地精靈和山川大河的獨特理解,其藝術感染力令人震撼。他的作品幾乎獲得了國內工藝美術界的全部大獎,被各大藝術機構爭相收藏。

藝術渴求良知。薛生金的作品價格很貴,一些巨制可謂價值連城。他的名氣更大.收藏者常以淘得一件薛大師的真品引為自豪,同行則以得到過他的指點為榮。他想掙錢易如反掌,但他每年創作的作品不超過十件,每件作品都要精雕細琢。“少則需要幾個月,多則需要一年甚至幾年,還要帶徒弟,收集整理史料。再說,藝術創作需要積累,不可能像工廠生產產品一樣”,薛生金說。

他生活儉樸,生性恬淡,于名於利更是毫不計較,唯有對傳統的堅守是溶入血脈的堅定信念。現在,平遙的漆樹已經絕跡,陝西的漆樹也逐年減少,大漆的價格越來越高。除了一些定制的大作品,他的工作室也做首飾盒、小擺件等在市場銷售。對於合成漆和大漆,一般顧客是無法分辨的。即便如此,他依然鄭重宣佈薛生金工作室只使用天然大漆。

對於平遙推光漆藝,薛生金是繼喬泉玉之後的一面旗幟。他連續四次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範、山西省第一位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遙推光漆器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工藝美術行業唯一一位北京奧運會火炬手,他還是中國漆藝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世界漆文化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山西漆器行業協會會長。

對於這些,薛生金並不看重,他甚至說不清自己獲得了哪些獎,擔任了哪些榮譽職務。他很忙每年除堅持創作外,還要用大量時間帶徒弟,收集整理平遙推光漆器製作技藝資料,建立作品檔案,為成立中國漆器藝術館做準備。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如願。在平遙漆藝文化博物館,常年展出薛生金及其弟子梁中秀、郝大忠等人的139件作品。“這些是留給後人的”。薛生金說。

平遙漆藝泰斗喬泉玉

在平遙漆器史上功績最突出、影響最大的,當數光緒末期、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漆藝宗師喬泉玉了。喬泉玉先生,他不僅髹飾技藝精湛,且知識淵博,待人誠信,教徒授藝誨人不倦,可謂德藝雙馨,高風亮節。喬老對平遙漆藝的重大貢獻在於完善了平遙擦色工藝向彩繪工藝過渡的徹底轉換,把平遙髹飾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為平遙推光漆藝事業的復蘇、繁榮和人才輩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喬泉玉,名生瑞,字泉玉,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生於平遙縣喬家山村的一個貧寒農家。他只上過兩年私塾冬學,酷愛讀書繪畫,上山砍柴、割豬草的時候也是手不離卷,畫不離紙。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4歲的喬泉玉經鄰友舉薦,進入平遙城內東大街的“公仁泰”漆器鋪當學徒,正式拜“公仁泰”掌櫃安撥奎為師,學習漆藝。

當時的“公仁泰”漆鋪,在同行業中名氣還不算大,製作的漆器製品檔次也不算上乘,曾被同行戲稱為“紙活鋪”,可見其漆藝之拙。喬老進鋪當學徒後癡情學藝,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繼承、提高傳統推光漆的技藝上。他勤樸善學,悉心鑽研,廟宇寺觀、古跡、古壁畫、戲曲表演是他創作的素材。當時平遙其他漆業作坊的畫作也是喬老觀摩、臨畫的物件。青年時代的喬老好學、勤學的苦鑽精神眾人皆知,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誇獎“‘公仁泰’有個勤奮好學、富有才華的好後生”。

喬老學徒三年,藝高一籌;苦練三載,畫作等身。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學徒期滿後,他已經是一個漆活全能、漆畫精美的“小名家”了。他不僅全面掌握了平遙漆器的傳統工藝,還能熟練地修葺古漆器,諸如螺鈿、雕漆類藝術品。出師後,喬泉玉沒有離開“公仁泰”,而是以更敬業的姿態,如饑似渴地進行漆藝探索,開始了繼承、革新漆畫操作技藝的實踐。他大膽減少了過去傳統技藝的胚油擦色,改擦為熟漆調色裝色。過去平遙彩繪漆器上的臉色、手色、膚色,畫面上的白色、藍色、綠色,俱都是擦色,天長日久,受屋內煙熏氣蝕後,漆器製品的臉部、手部和白色等大都氧化成黑灰色,雖然色彩老辣,但色澤不豔麗,耐磨性差。喬老通過自己的不斷實踐,自悟出一套獨特的熟漆調石色裝色工藝,使色彩不但顯得更滋潤渾厚,而且經久耐磨,操作也簡化許多。平遙推光漆器的彩繪色彩,在喬泉玉的創新中煥然一新了。

觀喬老的漆畫製品,從色彩上少了擦色多了漆色。漆色豐潤,陰陽過渡更加細膩,漆面光潔;從勾線看,他吸取唐宋工筆重彩技法,線條流暢,頓挫分明;從構圖上,聚國畫構圖之長,取形取勢,胸有成竹,信手勾勒,一氣呵成,恰到好處;從題材上,歷史人物,仙侶神蹤,天闕皇宮,蟲鳥花石,廣泛豐富。可以說喬老是開創“功夫在漆外”的從藝實踐並獲得成功的第一人。其旺盛的創作力,不僅僅體現在漆藝上,同時他還是一位熟讀古典名著、詩詞匠而雅的“老學究”。長期的文化積累,對《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封神演義》等刀馬故事,《紅樓夢》《西廂記》《聊齋志異》等淑女人物皆能娓娓道來;一幅作品寥寥數人卻主體突出,帝王臣子的威嚴正襟,武將的陽剛勇猛,仕女的嬌柔含情,神仙的脫俗飄逸,書生的文質彬彬……表現的神韻情致使人回味無窮。古典詩詞、名家歌賦,他能熟練吟誦;舞臺戲曲、壁畫雕塑,他能解析優長,臨摹涉獵。豐厚的積澱,開闊了漆藝大師的髹飾視野;藝術之網,成就了他漆壇泰斗的藝術地位。

1917年,山西省工藝局成立。同年,平遙城內漆工喬泉玉、任茂林等六人合資開設“合成鋪”漆器坊,從事漆器生產,生產出的漆器質地優良,風格獨特,大部分產品遠銷日本、法國等地。

1922年,喬老在本縣東大街獨立開設了“富誠泰”漆器鋪,開始了他既是銷售掌櫃又是技師的新的人生之路。大批“富誠泰”漆器製品獨特上乘,因此受到各個階層人們的青睞。喬老的描金彩繪工藝,以及修補雕漆,螺鈿鑲嵌等古漆器,技藝出眾遠近聞名,古董商慕名紛紛訂貨,產品遠銷法、俄、日、美等國。更有當時正太鐵路的法國總辦巴納特,每年都要專程到平遙訂購“富誠泰”生產的推光漆器,出口到西歐。喬老的名聲也與平遙漆器一起漂洋過海,一時被傳為漆壇佳話。

喬泉玉在從事學徒期間,靠自己過人的本領給商人修理舊漆器,社會上說只有他才能修好那些明代和清初的漆器,除金漆產品外,他還能修理螺鈿、雕漆等省外的藝術品,成為當時獨一無二的維修舊漆器的藝人。維修舊漆器傢俱時需要多種漆器技法,又需要瞭解各種漆器知識,為此他還通過悉心研究舊漆器,取得豐富經驗,並進行創新,在漆器技藝中減少了擦色,增加了漆色,並且吸取南方玻璃畫的特點和唐宋工筆重彩之精華,還從古壁畫中領悟藝術真諦,與壁畫比較研究,把其他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於推光漆器的繪畫技藝之中,創新了推光漆器繪畫技藝。他在繪製畫面時,畫稿往往皆藏於腹中,信手拈來。題材多為三國、列國、封神演義等作品中的刀馬人物和《紅樓夢》、《西廂記》、《聊齋》等古典故事。所畫人物身所盤桓,同所綢繆,心所吐納,形態各異,筆法不同,勾線均勻,工整細膩,以色潤貌,怡然自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成為平遙漆器發展歷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代表。在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上承下創,全面總結、繼承了山西漆器傳統技藝,其作品遠銷南洋、歐洲諸國。喬泉玉在吸取前人工藝特色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平遙地方特色的“喬派”風格。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平遙傳統漆器技藝,為平遙漆器藝術聳起一座新的藝術高峰,成為平遙漆器發展歷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代表人物。

喬老還能用漆寫出一手蠅頭小楷,工整、嚴謹、扎實的功底令人讚歎。他一生作品頗多,尤擅長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刀馬人物的創作。畫稿一氣呵成,無需塗改。他雖然只上過兩年私塾冬學,但記憶力驚人,對古典名著中的故事情節爛熟於心。構圖奇巧,人物造型獨特,形態各異,線條流暢,彩繪細膩工整,形成了人們公認的“喬派”藝術風格。1925年至1935年之間,是喬老漆藝創作的黃金時期。當時的平遙漆器不僅進入豪門朱戶,而且還紮根到尋常百姓家中。在山西,特別是晉中,平遙推光漆器十分暢銷,幾乎每個平民百姓家庭都擺有一兩套平遙漆器傢俱。尤其有女出閣,陪嫁漆器製品成為一時風尚。這個時期,喬老的作品自是供不應求,成為聞名三晉漆業的名人。

1937年,日軍侵華時期,喬老開設的“富誠泰”漆器鋪在戰亂中被迫關閉。曾一度在平遙邢村一帶做過“亂世郎中”,懸壺濟世,以謀生糊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喬老為生計在平遙縣車馬輓具社當了一名漆工。1958年平遙縣政府、縣工商聯遵照中央政府“振興中華工藝美術事業”的指示,組建了“平遙工藝品推光漆合作工廠”,後改為“平遙推光漆廠”。70歲高齡的喬泉玉受聘進廠,傾心傳藝、帶徒,為平遙推光漆器的復蘇、振興竭力勞作。喬老迎來了漆藝的春天,此時的他猶如枯木逢春,如魚得水,傾心傳藝。

喬泉玉大師堪稱平遙漆界泰斗,不僅漆藝精湛,而且生性敦厚,言談風趣,待人誠懇,教徒授藝,誨人不倦,可謂德藝雙馨,高風亮節。1967年7月11日,喬老因患中風症不幸逝世,享年78歲。喬泉玉大師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一生癡情鍾愛的平遙漆器事業!為平遙漆藝的承前啟後作出了傑出貢獻!

在《太白醉酒嚇蠻書》作品中,喬老以漆黑光亮的自然之美作背景,運用描金彩繪的細膩功力和匠心獨具的氛圍營造,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李太白的灑脫飄逸,高力士、楊國忠愧羞無奈的藝術形象。這幅傳世佳品,既是一幅筆力流暢的美術作品,又是一件儒雅鮮活的漆藝珍品。

喬泉玉大師不僅對漆器工藝有著很深的造詣,而且頗具扎實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力,他能娓娓道來《三國演義》等名著的人物故事,在漆器作品中此類題材屢見不鮮。對傳統的戲劇藝術,喬老也涉獵頗豐。《蝴蝶杯》中《遊龜山》四頁小桌屏,既表現了主人公田玉川路見不平、仗義懲惡的義舉;又用描金彩繪的畫面、流暢自如的勾線、情景交融的氛圍,塑造了田玉川的英武、漁家女的秀美、盧公子的橫蠻,堪稱難得的漆藝傑作。

平遙推光漆情結

康清香

一壇陳年老酒,遇上良辰吉時開封後,會醇香飄蕩,醉人心神,令人回味良久……

走進唐都推光漆藝苑,仿佛進入漆器藝術殿堂!

滿眼青綠山水,滿眼金碧輝煌!九龍金燦燦,百貓戲春歡;首飾盒上新娘羞啟蓋頭,大衣櫃上螺鈿彩繪耀人眼目;洛神圖竭盡遐思,仕女美醉人情懷;萬山紅遍中巍巍長城蜿蜒綿亙,一幅畫布上“貓蝶牡丹”構思甚巧……而這一切皆屬於三個字:推光漆!

而“推光漆”三字入懷,便開啟了昔年的一壇陳釀,香味彌漫中容我慢慢道一道往事。

二十九年前,當婚嫁提上了日程時,置買嫁妝便成了一件掛心的事情。喜歡音樂的我很喜歡拉手風琴,雖沒學習過,但能雖顯生澀卻也能成調地來一些簡單的曲子,便把手風琴作為首選。當時的物質還比較匱乏,一時買不到合適的,便臨時從別處借了一架充數,後來買了新的才還了人家。第二件嫁妝考慮的是一個梳粧檯。當時的推光漆廠生產的產品裡就有梳粧檯,而且廠裡有認識的人,於是和五姐直奔西門外的推光漆廠。那時的推光漆廠雖還在經營,但從門面上看上去已顯出破舊來。從近日的參觀中得知推光漆的漆器工藝十分精湛,像描金彩繪,包括了平金開黑、堆鼓罩漆、擦色、彩繪勾金、鑲嵌等,再加上什麼青綠山水,金碧山水,三金三彩、瀝金、瀝銀、瀝螺等等,是相當講究的,但當時哪裡顧得研究這些,進廠後在熟人的帶領下直奔主題,看中了一個中間是一面橢圓鏡子、底座是一個抽屜兩個開門小櫃的棕紅色梳粧檯,橢圓鏡框上描畫了金色的花紋,算不上富麗堂皇,但也很顯喜氣。新新的梳粧檯,明亮的梳妝鏡,結婚前的喜悅心境,融合成一曲美妙的交響樂,在人生的旅途上伴隨了一程又一程,而推光漆三個字就此刻在了記憶深處……

與文字結下不解之緣後,出外采風成為常態。近日隨諸文友走進唐都漆器藝苑進行采風,面對琳琅滿目的漆器精品,面對以手掌推出光澤而得名的中國四大漆器之一的“推光漆”,昔日的情結在這裡盡情釋放。今日的唐都漆器藝苑與二十多年前的推光漆廠已不可同日而語,展廳裡,外觀古樸雅致、閃光發亮、繪飾金碧輝煌的高檔屏風、掛屏、大小衣櫃、角櫃、陳列櫃、首飾匣等盡顯風姿,令人驚歎其精美絕倫!坐在唐都會議室,觀看有關唐都漆器產品介紹的視頻,更增進了對推光漆的深入瞭解。在晉中,有一俗語可謂家喻戶曉:“平遙古城三件寶,漆器牛肉長山藥。”在古城三件寶中,把漆器列為首,可見其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2006年推光漆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顯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傳承千年歷久彌新的推光漆器工藝的文化價值,推光漆漆器藝術已成為壯美山河 、弘揚人文道德的精美載體。當我們行走在車間裡,看工藝師們揮毫畫圖,看工人們刷漆、打磨,深感勞動之艱辛。據介紹,平遙推光漆器的生產,分木胎、灰胎、漆工、畫工和鑲嵌等五道工序,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紙蘸水擦拭,擦拭畢,再用手反復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進行刷漆,多則刷七遍,少則刷六遍,其後的推擦就更細緻了。先用粗水砂紙推,再用細水砂紙推,用棉布推,絲絹報,卷起一縷人發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復推。憑眼力,憑心細,憑感覺,憑次數,推得漆面生輝,光潔照人。這是怎樣的一種藝術創作!聽來令人心生敬佩!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薛生金的成功

李 波

當下,藝術界多數人受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沾上了一身的浮躁氣,看風向、趨時尚、閉門造車、粗製濫造,恨不得一夜成為大師,企圖將自己的藝術變成金山,登上豪富的排行榜。而這位大師中的大師卻淡泊名利,清虛自守,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創作心態,為弘揚中華文化、繁榮發展中國漆藝而不懈地辛勤勞動著。他叫薛生金,1993年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憑著極高的天賦,憑著一份對藝術無盡的執著,“墨池點破秋冥冥,苦鐵畫氣不畫形”,用刻苦和艱辛成就推光漆器藝術界的泰斗傳奇。

藝術的最後成功,一定是藝術家的品德的完成,藝術在至高的境界,與道德合而為一

藝術到一定層次,比的不單純是技巧,而是性情品格的優劣。大凡在藝術領域中集大成者,不僅有高深的藝術造詣,而且也都有極好的品行。

立品之人,藝術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氣概。

薛生金從小就與“漆”字結下了不解之緣,薛生金的父親經營著平遙老字型大小“源泰昌”漆店,從小的耳濡目染使其對漆藝具有發自內心的喜好。1958年,平遙推光漆器廠草創時期,他便進廠師從平遙推光漆器老藝人喬泉玉老先生學藝。當初一起進廠學藝的同事們,有的天賦不佳半途放棄,有的一心去追尋發財,多數已在漆藝上默默無聞,惟有薛生金,以純良的品質、不懈的追求,將面臨失傳的漆器藝術一步步恢復、發揚,形成了特有的“薛派”漆器藝術。已失傳的“堆鼓罩漆”工藝在他手上重生了。“三金三彩”工藝在他手上誕生了,推光漆裝飾工藝也由過去的3種增加到20多種,開金開黑堆鼓罩漆彩繪勾金,三包金、暈金、搜金,三金三彩,瀝螺,瀝金銀、軟石鑲嵌、蛋殼鑲嵌等等。幾十年來,他從一個學徒成為一位全國工藝美術大師,又將大師級的手藝和感悟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徒弟、徒弟的徒弟……

薛生金的藝術內美與外美的統一,由技而進乎道。他的漆藝既不狂怪,也不媚俗。中國當今的藝術作品繽紛多彩、流派紛呈——矯揉造作有之,粗俗怪誕有之,但薛生金並沒有隨波逐流,一如他的人品清醇平和。清醇平和是玉的品格,是一種至清、至醇、至平、至和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僅體現在薛生金的作品中,也體現在他平時的生活中。薛生金身上,沒有社會上的那種市儈氣,有的是中國傳統文人的那種風骨、品格,有的是儒家的仁義,道家的清虛。與其相交如飲香茗,在茶香彌漫,霧氣氤氳中,靜品淺啜,不覺大醉!觀大師的作品,有一種踏夜色飄然歸來,和明月做伴,枕清流而眠,怡靜、和諧。大師身在名利場,卻自甘淡泊,心系藝術,休閒山水田園,修煉心境,以絕塵世念想渾然一致。

畫品如人品,畫境道心境。藝術的最後成功,一定是藝術家的品德的完成,藝術在至高的境界,與道德合而為一。薛生金剛正而謙和,莊嚴而灑脫,智慧而純真,勇毅而仁厚,使他的作品瀟灑、嫺熟,柔中帶剛頗具韻味。

薛大師清醇、樸實、忠厚的性格,使他的藝術絕上加絕

薛生金重視師法傳統,更重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從歷史文化積澱、生活和人生的體驗中獲得創新源泉。

傳統是一種精神,是一個民族地域、文化、信仰、氣質等凝聚的現象。薛生金在工作之余精心研讀《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悉心琢磨戲曲舞臺人物,同時,大量搜集整理各處名勝古跡、名山大川、歷史人物的圖案和景物繪畫,博采我國歷代繪畫和畫種之長,從而使描金彩繪從色彩、線條、構圖等諸多方面不斷推陳出新。

他的漆藝工筆重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山川景物巍峨壯觀,意境深邃;花鳥生物色彩豔麗,活靈活現。特別是其精品之作《玉宇瓊樓》、《藝苑雅集》、《滿園芳菲》等作品,色彩與漆胎水融,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不論是佈局傳接、勾勒皴擦,還是用色渲染,都體現出極強的傳統功力和藝術感染力,在空靈淡雅之中,彰顯出秀麗超逸之美。筆筆似筆,筆筆非筆,毫無斧鑿之痕,使人感到不是畫出來的,直似漆胎上自然應有此畫,直似漆胎上應生出此景。觀者如身臨其境,心曠神怡,產生可行、可居、可遊之心,深得景外之意,意外之妙也。

漆藝過於渾厚會失之笨樸,過於靈動會失之飄逸。而薛大師正是把渾厚和空靈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他的《鶴翔錦繡》以紅色做底,金箔裝飾,採用平遙推光漆器傳統工藝紅罩漆堆鼓工藝製作,整個畫面渾然一體,工筆細膩,氣勢恢巨集,畫面雄奇渾厚,17只仙鶴輕靈如仙。他的堆鼓罩金《龍》遨遊與大海之中,龍嘯在耳,破壁欲飛,氣貫長虹…… 薛生金對所描繪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視為其夥伴、朋友、知己,非為大師愛山、水、草、木,即山、水、草、木亦愛大師,進入到一個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地。

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天人合一的創作方法,深厚雄渾、博大藝術風格,容納百川的包容氣度,獨特的民族藝術形式有機統一的綜合體,使他的每一幅作品皆形神兼備、氣韻非凡。他在藝術實踐過程中,以生活為基礎,體會大自然的奧妙和神奇,抓住瞬間即逝的印象和感受,使天人合一的創作方法,在他身上得到證實。他的《百貓戲春圖》,歷時三年,畫面上的101只貓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充滿了生活的活力和強烈的感染力。薛生金的傾情投入、精工細作,成就了這幅精品畫作。薛大師樸實、忠厚的性格,使他在傳統中,尋找到漢畫像磚的樸實與純真,在眾多的石刻中找到了深厚的民族魂,從唐、宋、明的繪畫中,得到了中國畫的精髓。這些均融合到他的作品中,使作品造型簡樸、凝練、筆墨純真,給觀眾留下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印象。

信義是薛生金的根本,也是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又一秘訣

薛生金始終恪守祖訓,使用天然大漆,使用足質金箔,從不摻假。平遙推光漆器之所以聞名,主要是“一漆二藝”。所謂“一漆”是指平遙推光漆器所用的漆是漆樹上分泌出來的天然大漆,不僅具有防潮、防腐等功能,而且還耐高溫、耐磨損,觸摸時手感溫潤。薛生金的作品用的是上好的天然大漆,貨真價實的金箔,對此他從不含糊。

信義是薛生金的根本,也是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又一秘訣。

為了信義,他放棄私利,不僅把自己的藝術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自己的弟子,而且還把自己的“秘技”和藝術實踐形成文字留與後學者。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就刻苦撰寫了《推光漆器的源流發展淺說》、《平遙紗閣和泥人》等工藝美術論文,並發表於《山西工藝美術》雜誌。歷代推光漆器老藝人描金彩繪,從來不出圖紙,只是憑多年的經驗信手作畫。而到了薛大師這一代,則一改歷史上老藝人信手作畫的舊習,吸收現代美術大師們的創意策劃構圖設計,並在漆器製作前首先要看設計,繪出畫面的“腳本”,並不斷加以充實修改。

他以真正的藝術家的寧靜心態,在藝術上追求極致,創造完美。平遙推光漆行業的許多人太浮躁,一心只想把手藝變成鈔票,致使漆器的品質眼看著節節下降。薛生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深恐外行人圖便宜買回去,以為那就是平遙推光漆的水準,長期下去,整個行業的信譽和品質都會受到巨大損失。薛大師心裡很是擔憂。學習推光漆製作關鍵的有兩點,一是熱愛,二是天賦。技藝學得再好,不熱愛它,不肯去鑽研它,那無非就是學了個吃飯掙錢的門道,不可能達到新的藝術高度,而現在一些人根本說不上熱愛。做推光漆,還需要繪畫的功底,傳統的畫法,是藝人參照古畫,精讀詩書典故,然後獨創而成。可現在的人已極少具有繪畫功底,更別說傳統文化的修養了。為了賺錢,他們往往直接請人畫好底稿,成批地複製,至於藝術上的提高,更是無從談起。薛大師卻獨自堅守對完美藝術的追求,並寄希望于兩個兒子和少數幾個沉得住氣的徒弟,盼他們擔負起傳承民族手工藝的使命,保住平遙堪稱一“絕”的精髓,並將其推到一個新的藝術高峰。可喜的是薛大師的藝術後繼有人,傳承譜系中可以看到薛大師的傳承之效,弟子們與其子薛曉東、薛曉鋼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效。

雲山蒼蒼,江水洋洋,大師之風,山高水長!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梁中秀

梁中秀,生於平遙古城內,從小喜歡美術,1972年參加工作,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薛生金學習漆藝,因勤奮好學,努力工作,尊師重道,深得薛大師的鍾愛與賞識。1980年單位選送他赴四川美術學院學習。1982年回廠後,與薛生金大師、賈興林組建了推光漆廠設計室,成為薛大師入室弟子。同時,漆藝作品《大江東去》參加198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首屆中國漆畫展,獲得工藝獎。1990年與薛生金大師、賈興林合作的屏風《神州韻史》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

梁中秀多年來始終不渝地致力於漆藝事業,並不斷攀上新的高峰,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和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對文學、哲學、詩詞不斷學習和探索,融於自己的漆藝創作,並用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理念及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大膽實踐,博採眾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藝術風格。他的作品在全國及全省展覽會上多次獲獎,並為人民大會堂山西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山西省人民政府、雲南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駐外大使館以及北京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及星級飯店設計製作大型漆壁畫及屏風。作品《江山頌》、《岳陽樓》入選中國美術全集《漆器卷》。

他的代表作品《山西風光》,採用平面展開、大線貫穿手法、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合理結合,用平遙堆古罩漆工藝,作品達到氣勢貫穿、金碧輝煌的美感,展現了山西的一方水土和積澱厚重的文化內涵,受到專家一致好評,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代表作品《黃河壺口》,採用了母親河的博大、壯觀、奔騰、流長的景觀,從而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他對平遙漆器這一工藝特別鍾情,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研究,因為這一工藝技法被國家列為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應該努力發掘和保護。平遙漆藝除保持用天然材料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工藝特徵和幾百年傳下來的髹飾技法。特別是全國漆藝大交匯的今天,他的思路清晰,不會被外來工藝手法完全取代了平遙漆藝手法,在他的作品中,主旋律一直以平遙漆藝風格為主調。

正是因為他對平遙漆藝孜孜不倦的努力及所取得的藝術與社會成就,他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世界漆文化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第四屆晉中市拔尖人才、平遙縣第十三屆政協常委、山西省漆器協會副理事長等。

平遙漆藝保護、發展、創新路還很長,梁中秀深知任重而道遠,如何與師長、同仁及年青一代漆藝人才把平遙漆藝發揚光大,風光地走進中國漆藝大殿堂,是他永遠奮鬥和追求的課題和目標。

現在,梁中秀正值盛年,他的漆藝事業如日中天,願他為平遙漆藝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做出更大貢獻,把祖國民間傳統工藝美術奇葩——平遙漆器不斷創新發展、發揚光大,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於2006年5月20日由國務院正式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繼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平遙縣又一個列入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然而,就是如此讓山西省為之驕傲的推光漆器,現在卻不知該推向何方?分散經營、無序競爭、後繼無人以及要藝術還是要商品?是堅守傳統還是拋棄傳統?等等,成為平遙推光漆器前進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難題。

1958年,平遙推光漆器廠成立後,平遙推光漆器的發展由分散的個體經營發展為專業化生產。但是進入新世紀,平遙推光漆器廠因管理不善、資金缺乏等原因倒閉後,平遙推光漆器的發展又由專業化生產回到了原來分散的個體經營。

從品牌來說,平遙推光漆器是一個地域性傳統產品,但具體到哪一個漆器店、哪一個商標是正統,卻很難定論。在平遙古城街面上,漆器店數不勝數,這些店在被問到漆器工藝品是什麼漆製成的時候,都說是“正宗的大漆”,細看商品卻各不相同,真假難辨。

同為平遙三絕,人們提起平遙牛肉會想起“冠雲”,提起古城牆會想起“平遙古城”,提起漆器店會想起誰呢?即便是“永隆號”、“渾漆齋”等小有名氣的漆器店,也都被淹沒在紛繁的家庭小作坊的雜牌中了。

從規模上看,平遙縣目前約有50家生產推光漆器的網點,多數為小作坊,有約70家推光漆器的銷售點。但各商家基本為分散經營,自成一體,比較紊亂,難以形成集團化的規模和競爭力。再加上不少漆器店相互壓價、粗製濫造、以次充好的無序競爭和缺乏科學管理,使得市場發展受阻。

從繼承的情況看,50家生產推光漆器的網點中只有薛生金老先生曾開過的漆器店和他徒弟耿保國的“渾漆齋”等幾家依然堅持使用傳統工藝。其他則多採用合成大漆和化學漆等現代工藝。

傳統推光漆器為何推廣難?傳統推光漆器之所以推廣難,主要難在它的獨特之處。

首先難在原料 “大漆”上。“大漆”,也稱“生漆”或“國漆、土漆”,是漆樹上經人工割出來的米黃色漆液,經過提煉,才可使用。“大漆”一是價格高,原來山西省中條山一帶產“大漆”,不過數量少,品質也差。民國後,平遙漆店就改用陝西“大漆”了,但是現在一公斤就要120元到130元,漆裡還常摻細沙子。二是“大漆”在未幹前對人的皮膚有過敏損傷,常見的是中漆後皮膚燥癢難耐,但經過幾次中漆後一般就可抵禦。三是用“大漆”作畫,沒有幾年工夫是不行的。而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得了這份苦。

傳統推光漆器推廣還難在描金彩繪和人工手掌推光上。平遙傳統漆器的表面裝飾主要有描金彩繪工藝,其中包括平金開黑、堆鼓罩漆等,描金彩繪所用的顏料銀珠、石黃等也很特殊,漆器藝人除了要使用山貓脊背上的鬃毛特製的扁筆外,自己也要有很強的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人工手掌推光通常的做法是,先用細砂紙把漆面打磨光滑,然後用優質椴木燒制的木炭塊細細蘸水打磨,再用頭髮蘸油打磨,最後用手掌蘸上特製的細磚灰和麻油推光,漆面要達到光亮如鏡的效果。這對技工的要求都很高,現在會的人越來越少了。

面對傳統推光漆器的獨特之處,以及現代工藝進步和人們理念的變化,很多漆器店選擇了放棄使用傳統“大漆”,轉而使用現代合成大漆、腰果漆和化學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薛生金說,他曾在城中開過一個漆器店,不過現在已經關門了,雖然關了門,但自己也還一直在用“大漆”和傳統方法製作漆器。“平遙城中堅持傳統工藝的漆器店只有三家,但銷量很好,基本都是提前訂貨”。對於很多漆器店採用合成大漆、化學漆和腰果漆等製作漆器,他表示,從藝術品的角度看,他並不贊成,但若只是作為旅遊紀念品的話,可以接受,因為用傳統工藝製作的漆器大都價格不菲,一般遊客無法接受。“但是做工一定要精緻,那些粗製濫造的、以次充好的,我堅決反對”。他還告訴我們,現在他依然在帶徒弟,雖然到現在為止已培養了140多名徒弟,但遺憾的是,沒有一個人能全面掌握平遙推光漆器的傳統技藝。這些徒弟中雖有為藝術而堅持傳統的,比如“渾漆齋”的老闆耿保國,但大多還是用現代漆的。

“分散經營有利競爭,但也容易造成無序競爭。總之,無論是為藝術還是為商業,我個人都支持。日本漆器在國際上就很有名,它們就是兩條腿走路,大師的作品一般由國家來收購,旅遊品則多用化學漆製造,但是有一點,它們都很精緻”,薛老接著說:“咱也要兩條腿走路”。

平遙永昌漆藝的老闆梁文海則同意用現代合成大漆製作漆器。他說,用合成大漆“除了方便外,做出來的工藝品更有光澤、更漂亮、也更便宜,而且還很環保,技術含量也不高,現在的很多年輕工藝師都喜歡用”。“現代的製作方法更有利於平遙推光漆器的發展。要推陳出新,就要依賴現代科技和工藝。總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觀點和看法,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學習就是了”。

(郭李芳)

全國規模最大的漆藝文化博物館掌門人

弘 傳 師 然

2011年9月19日,全國第一家規模最大的漆藝文化博物館——平遙推光漆藝文化博物館、薛派漆藝研展館在平遙古城揭牌。在鑼鼓和鞭炮的喧囂中,薛生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薛生金,1937年生於平遙縣娃留村。他的父親是平遙老字型大小漆店“源泰昌”的掌櫃,對推光漆器的製作和經營很有研究。在推光漆的耳濡目染中長大,這似乎註定了薛生金與推光漆一生的淵源。1958年,薛生金作為剛剛成立的平遙推光漆器廠的第一批年輕藝人,師從一代漆器大師喬泉玉。他悟性高,勤奮好學,沒多久便掌握了推光漆器的全部製作技藝,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1967年,大師駕鶴西行。此時,老人以畢生功力傾囊相授的關門弟子薛生金已有青出於藍之勢。

藝術呼籲責任。薛生金在平遙漆器廠工作了36年,直到工廠破產。工廠最初在古城的一家民宅裡,1959年開始在一塊廢棄的磚窯地重建。每到星期天,薛生金他們就去填坑平地,政府給點錢就蓋點房子,就這樣幹了好幾年,總算把工廠建好了,他領著人在廠裡種了很多名貴花草。

那是一個艱苦的年代,也是一個充滿信心的年代,更是薛生金創作激情進發、精品迭出的年代。但在2004年,工廠被賣掉了,幾十年建起來的廠子在幾天之內就被拆掉了。八年後談起當時的情景,薛生金依然控制不住傷感“眼前的廢墟又讓我想起了師傅喬泉玉臨終時望著我的眼神。我明白,他希望我們能把他的事業繼續下去。在政府和漆業同仁的支持下,他成立了“薛生金漆藝工作室”,在研究創作的同時收徒授業,至今已培養漆藝人才百余名。其中,大徒弟梁中秀已經成為繼他之後山西省第二位國家工藝美術大師。

藝術需要創新。薛生金不善言辭,不喜交際,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於學習、研究和創作。1964年,他重新研製成功久已失傳的堆鼓罩漆工藝,又創造出了堆鼓青綠金碧山水、三金三彩、三色金等新工藝,引進了雕填、玉石鑲嵌等工藝,將平遙推光漆器的髹飾技藝由過去的三種增加到20多種。

半個多世紀中,薛生金主持設計了千餘幅畫稿和千余件傳世精品,巨型屏風《關公大帝》由148頁組成,總長超過120米,重4550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長屏”。大型八扇屏《山西風光》高24米,寬6米,厚0.2米,重達400公斤,採用紅罩漆堆鼓工藝,以紅色大漆做底,金箔裝飾,周邊圖案為堆鼓翎毛花卉,背面是毛主席詞《沁園春·雪》的堆鼓貼金手跡,畫面氣勢恢弘,充分展示了三晉大地的雄渾壯美。彩繪漆畫《百貓戲春圖》中,101只形態各異的貓呼之欲出,大型描金彩繪《百美圖》巾,101位唐代仕女個個風姿綽約,飄然欲仙。薛生金的每一件作品都寄託了一代藝術大師對歷史經典、民間傳說、天地精靈和山川大河的獨特理解,其藝術感染力令人震撼。他的作品幾乎獲得了國內工藝美術界的全部大獎,被各大藝術機構爭相收藏。

藝術渴求良知。薛生金的作品價格很貴,一些巨制可謂價值連城。他的名氣更大.收藏者常以淘得一件薛大師的真品引為自豪,同行則以得到過他的指點為榮。他想掙錢易如反掌,但他每年創作的作品不超過十件,每件作品都要精雕細琢。“少則需要幾個月,多則需要一年甚至幾年,還要帶徒弟,收集整理史料。再說,藝術創作需要積累,不可能像工廠生產產品一樣”,薛生金說。

他生活儉樸,生性恬淡,于名於利更是毫不計較,唯有對傳統的堅守是溶入血脈的堅定信念。現在,平遙的漆樹已經絕跡,陝西的漆樹也逐年減少,大漆的價格越來越高。除了一些定制的大作品,他的工作室也做首飾盒、小擺件等在市場銷售。對於合成漆和大漆,一般顧客是無法分辨的。即便如此,他依然鄭重宣佈薛生金工作室只使用天然大漆。

對於平遙推光漆藝,薛生金是繼喬泉玉之後的一面旗幟。他連續四次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範、山西省第一位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遙推光漆器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工藝美術行業唯一一位北京奧運會火炬手,他還是中國漆藝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世界漆文化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山西漆器行業協會會長。

對於這些,薛生金並不看重,他甚至說不清自己獲得了哪些獎,擔任了哪些榮譽職務。他很忙每年除堅持創作外,還要用大量時間帶徒弟,收集整理平遙推光漆器製作技藝資料,建立作品檔案,為成立中國漆器藝術館做準備。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如願。在平遙漆藝文化博物館,常年展出薛生金及其弟子梁中秀、郝大忠等人的139件作品。“這些是留給後人的”。薛生金說。

平遙漆藝泰斗喬泉玉

在平遙漆器史上功績最突出、影響最大的,當數光緒末期、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漆藝宗師喬泉玉了。喬泉玉先生,他不僅髹飾技藝精湛,且知識淵博,待人誠信,教徒授藝誨人不倦,可謂德藝雙馨,高風亮節。喬老對平遙漆藝的重大貢獻在於完善了平遙擦色工藝向彩繪工藝過渡的徹底轉換,把平遙髹飾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為平遙推光漆藝事業的復蘇、繁榮和人才輩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喬泉玉,名生瑞,字泉玉,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生於平遙縣喬家山村的一個貧寒農家。他只上過兩年私塾冬學,酷愛讀書繪畫,上山砍柴、割豬草的時候也是手不離卷,畫不離紙。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4歲的喬泉玉經鄰友舉薦,進入平遙城內東大街的“公仁泰”漆器鋪當學徒,正式拜“公仁泰”掌櫃安撥奎為師,學習漆藝。

當時的“公仁泰”漆鋪,在同行業中名氣還不算大,製作的漆器製品檔次也不算上乘,曾被同行戲稱為“紙活鋪”,可見其漆藝之拙。喬老進鋪當學徒後癡情學藝,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繼承、提高傳統推光漆的技藝上。他勤樸善學,悉心鑽研,廟宇寺觀、古跡、古壁畫、戲曲表演是他創作的素材。當時平遙其他漆業作坊的畫作也是喬老觀摩、臨畫的物件。青年時代的喬老好學、勤學的苦鑽精神眾人皆知,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誇獎“‘公仁泰’有個勤奮好學、富有才華的好後生”。

喬老學徒三年,藝高一籌;苦練三載,畫作等身。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學徒期滿後,他已經是一個漆活全能、漆畫精美的“小名家”了。他不僅全面掌握了平遙漆器的傳統工藝,還能熟練地修葺古漆器,諸如螺鈿、雕漆類藝術品。出師後,喬泉玉沒有離開“公仁泰”,而是以更敬業的姿態,如饑似渴地進行漆藝探索,開始了繼承、革新漆畫操作技藝的實踐。他大膽減少了過去傳統技藝的胚油擦色,改擦為熟漆調色裝色。過去平遙彩繪漆器上的臉色、手色、膚色,畫面上的白色、藍色、綠色,俱都是擦色,天長日久,受屋內煙熏氣蝕後,漆器製品的臉部、手部和白色等大都氧化成黑灰色,雖然色彩老辣,但色澤不豔麗,耐磨性差。喬老通過自己的不斷實踐,自悟出一套獨特的熟漆調石色裝色工藝,使色彩不但顯得更滋潤渾厚,而且經久耐磨,操作也簡化許多。平遙推光漆器的彩繪色彩,在喬泉玉的創新中煥然一新了。

觀喬老的漆畫製品,從色彩上少了擦色多了漆色。漆色豐潤,陰陽過渡更加細膩,漆面光潔;從勾線看,他吸取唐宋工筆重彩技法,線條流暢,頓挫分明;從構圖上,聚國畫構圖之長,取形取勢,胸有成竹,信手勾勒,一氣呵成,恰到好處;從題材上,歷史人物,仙侶神蹤,天闕皇宮,蟲鳥花石,廣泛豐富。可以說喬老是開創“功夫在漆外”的從藝實踐並獲得成功的第一人。其旺盛的創作力,不僅僅體現在漆藝上,同時他還是一位熟讀古典名著、詩詞匠而雅的“老學究”。長期的文化積累,對《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封神演義》等刀馬故事,《紅樓夢》《西廂記》《聊齋志異》等淑女人物皆能娓娓道來;一幅作品寥寥數人卻主體突出,帝王臣子的威嚴正襟,武將的陽剛勇猛,仕女的嬌柔含情,神仙的脫俗飄逸,書生的文質彬彬……表現的神韻情致使人回味無窮。古典詩詞、名家歌賦,他能熟練吟誦;舞臺戲曲、壁畫雕塑,他能解析優長,臨摹涉獵。豐厚的積澱,開闊了漆藝大師的髹飾視野;藝術之網,成就了他漆壇泰斗的藝術地位。

1917年,山西省工藝局成立。同年,平遙城內漆工喬泉玉、任茂林等六人合資開設“合成鋪”漆器坊,從事漆器生產,生產出的漆器質地優良,風格獨特,大部分產品遠銷日本、法國等地。

1922年,喬老在本縣東大街獨立開設了“富誠泰”漆器鋪,開始了他既是銷售掌櫃又是技師的新的人生之路。大批“富誠泰”漆器製品獨特上乘,因此受到各個階層人們的青睞。喬老的描金彩繪工藝,以及修補雕漆,螺鈿鑲嵌等古漆器,技藝出眾遠近聞名,古董商慕名紛紛訂貨,產品遠銷法、俄、日、美等國。更有當時正太鐵路的法國總辦巴納特,每年都要專程到平遙訂購“富誠泰”生產的推光漆器,出口到西歐。喬老的名聲也與平遙漆器一起漂洋過海,一時被傳為漆壇佳話。

喬泉玉在從事學徒期間,靠自己過人的本領給商人修理舊漆器,社會上說只有他才能修好那些明代和清初的漆器,除金漆產品外,他還能修理螺鈿、雕漆等省外的藝術品,成為當時獨一無二的維修舊漆器的藝人。維修舊漆器傢俱時需要多種漆器技法,又需要瞭解各種漆器知識,為此他還通過悉心研究舊漆器,取得豐富經驗,並進行創新,在漆器技藝中減少了擦色,增加了漆色,並且吸取南方玻璃畫的特點和唐宋工筆重彩之精華,還從古壁畫中領悟藝術真諦,與壁畫比較研究,把其他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於推光漆器的繪畫技藝之中,創新了推光漆器繪畫技藝。他在繪製畫面時,畫稿往往皆藏於腹中,信手拈來。題材多為三國、列國、封神演義等作品中的刀馬人物和《紅樓夢》、《西廂記》、《聊齋》等古典故事。所畫人物身所盤桓,同所綢繆,心所吐納,形態各異,筆法不同,勾線均勻,工整細膩,以色潤貌,怡然自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成為平遙漆器發展歷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代表。在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上承下創,全面總結、繼承了山西漆器傳統技藝,其作品遠銷南洋、歐洲諸國。喬泉玉在吸取前人工藝特色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平遙地方特色的“喬派”風格。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平遙傳統漆器技藝,為平遙漆器藝術聳起一座新的藝術高峰,成為平遙漆器發展歷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代表人物。

喬老還能用漆寫出一手蠅頭小楷,工整、嚴謹、扎實的功底令人讚歎。他一生作品頗多,尤擅長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刀馬人物的創作。畫稿一氣呵成,無需塗改。他雖然只上過兩年私塾冬學,但記憶力驚人,對古典名著中的故事情節爛熟於心。構圖奇巧,人物造型獨特,形態各異,線條流暢,彩繪細膩工整,形成了人們公認的“喬派”藝術風格。1925年至1935年之間,是喬老漆藝創作的黃金時期。當時的平遙漆器不僅進入豪門朱戶,而且還紮根到尋常百姓家中。在山西,特別是晉中,平遙推光漆器十分暢銷,幾乎每個平民百姓家庭都擺有一兩套平遙漆器傢俱。尤其有女出閣,陪嫁漆器製品成為一時風尚。這個時期,喬老的作品自是供不應求,成為聞名三晉漆業的名人。

1937年,日軍侵華時期,喬老開設的“富誠泰”漆器鋪在戰亂中被迫關閉。曾一度在平遙邢村一帶做過“亂世郎中”,懸壺濟世,以謀生糊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喬老為生計在平遙縣車馬輓具社當了一名漆工。1958年平遙縣政府、縣工商聯遵照中央政府“振興中華工藝美術事業”的指示,組建了“平遙工藝品推光漆合作工廠”,後改為“平遙推光漆廠”。70歲高齡的喬泉玉受聘進廠,傾心傳藝、帶徒,為平遙推光漆器的復蘇、振興竭力勞作。喬老迎來了漆藝的春天,此時的他猶如枯木逢春,如魚得水,傾心傳藝。

喬泉玉大師堪稱平遙漆界泰斗,不僅漆藝精湛,而且生性敦厚,言談風趣,待人誠懇,教徒授藝,誨人不倦,可謂德藝雙馨,高風亮節。1967年7月11日,喬老因患中風症不幸逝世,享年78歲。喬泉玉大師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一生癡情鍾愛的平遙漆器事業!為平遙漆藝的承前啟後作出了傑出貢獻!

在《太白醉酒嚇蠻書》作品中,喬老以漆黑光亮的自然之美作背景,運用描金彩繪的細膩功力和匠心獨具的氛圍營造,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李太白的灑脫飄逸,高力士、楊國忠愧羞無奈的藝術形象。這幅傳世佳品,既是一幅筆力流暢的美術作品,又是一件儒雅鮮活的漆藝珍品。

喬泉玉大師不僅對漆器工藝有著很深的造詣,而且頗具扎實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力,他能娓娓道來《三國演義》等名著的人物故事,在漆器作品中此類題材屢見不鮮。對傳統的戲劇藝術,喬老也涉獵頗豐。《蝴蝶杯》中《遊龜山》四頁小桌屏,既表現了主人公田玉川路見不平、仗義懲惡的義舉;又用描金彩繪的畫面、流暢自如的勾線、情景交融的氛圍,塑造了田玉川的英武、漁家女的秀美、盧公子的橫蠻,堪稱難得的漆藝傑作。

平遙推光漆情結

康清香

一壇陳年老酒,遇上良辰吉時開封後,會醇香飄蕩,醉人心神,令人回味良久……

走進唐都推光漆藝苑,仿佛進入漆器藝術殿堂!

滿眼青綠山水,滿眼金碧輝煌!九龍金燦燦,百貓戲春歡;首飾盒上新娘羞啟蓋頭,大衣櫃上螺鈿彩繪耀人眼目;洛神圖竭盡遐思,仕女美醉人情懷;萬山紅遍中巍巍長城蜿蜒綿亙,一幅畫布上“貓蝶牡丹”構思甚巧……而這一切皆屬於三個字:推光漆!

而“推光漆”三字入懷,便開啟了昔年的一壇陳釀,香味彌漫中容我慢慢道一道往事。

二十九年前,當婚嫁提上了日程時,置買嫁妝便成了一件掛心的事情。喜歡音樂的我很喜歡拉手風琴,雖沒學習過,但能雖顯生澀卻也能成調地來一些簡單的曲子,便把手風琴作為首選。當時的物質還比較匱乏,一時買不到合適的,便臨時從別處借了一架充數,後來買了新的才還了人家。第二件嫁妝考慮的是一個梳粧檯。當時的推光漆廠生產的產品裡就有梳粧檯,而且廠裡有認識的人,於是和五姐直奔西門外的推光漆廠。那時的推光漆廠雖還在經營,但從門面上看上去已顯出破舊來。從近日的參觀中得知推光漆的漆器工藝十分精湛,像描金彩繪,包括了平金開黑、堆鼓罩漆、擦色、彩繪勾金、鑲嵌等,再加上什麼青綠山水,金碧山水,三金三彩、瀝金、瀝銀、瀝螺等等,是相當講究的,但當時哪裡顧得研究這些,進廠後在熟人的帶領下直奔主題,看中了一個中間是一面橢圓鏡子、底座是一個抽屜兩個開門小櫃的棕紅色梳粧檯,橢圓鏡框上描畫了金色的花紋,算不上富麗堂皇,但也很顯喜氣。新新的梳粧檯,明亮的梳妝鏡,結婚前的喜悅心境,融合成一曲美妙的交響樂,在人生的旅途上伴隨了一程又一程,而推光漆三個字就此刻在了記憶深處……

與文字結下不解之緣後,出外采風成為常態。近日隨諸文友走進唐都漆器藝苑進行采風,面對琳琅滿目的漆器精品,面對以手掌推出光澤而得名的中國四大漆器之一的“推光漆”,昔日的情結在這裡盡情釋放。今日的唐都漆器藝苑與二十多年前的推光漆廠已不可同日而語,展廳裡,外觀古樸雅致、閃光發亮、繪飾金碧輝煌的高檔屏風、掛屏、大小衣櫃、角櫃、陳列櫃、首飾匣等盡顯風姿,令人驚歎其精美絕倫!坐在唐都會議室,觀看有關唐都漆器產品介紹的視頻,更增進了對推光漆的深入瞭解。在晉中,有一俗語可謂家喻戶曉:“平遙古城三件寶,漆器牛肉長山藥。”在古城三件寶中,把漆器列為首,可見其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2006年推光漆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顯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傳承千年歷久彌新的推光漆器工藝的文化價值,推光漆漆器藝術已成為壯美山河 、弘揚人文道德的精美載體。當我們行走在車間裡,看工藝師們揮毫畫圖,看工人們刷漆、打磨,深感勞動之艱辛。據介紹,平遙推光漆器的生產,分木胎、灰胎、漆工、畫工和鑲嵌等五道工序,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紙蘸水擦拭,擦拭畢,再用手反復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進行刷漆,多則刷七遍,少則刷六遍,其後的推擦就更細緻了。先用粗水砂紙推,再用細水砂紙推,用棉布推,絲絹報,卷起一縷人發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復推。憑眼力,憑心細,憑感覺,憑次數,推得漆面生輝,光潔照人。這是怎樣的一種藝術創作!聽來令人心生敬佩!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薛生金的成功

李 波

當下,藝術界多數人受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沾上了一身的浮躁氣,看風向、趨時尚、閉門造車、粗製濫造,恨不得一夜成為大師,企圖將自己的藝術變成金山,登上豪富的排行榜。而這位大師中的大師卻淡泊名利,清虛自守,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創作心態,為弘揚中華文化、繁榮發展中國漆藝而不懈地辛勤勞動著。他叫薛生金,1993年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憑著極高的天賦,憑著一份對藝術無盡的執著,“墨池點破秋冥冥,苦鐵畫氣不畫形”,用刻苦和艱辛成就推光漆器藝術界的泰斗傳奇。

藝術的最後成功,一定是藝術家的品德的完成,藝術在至高的境界,與道德合而為一

藝術到一定層次,比的不單純是技巧,而是性情品格的優劣。大凡在藝術領域中集大成者,不僅有高深的藝術造詣,而且也都有極好的品行。

立品之人,藝術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氣概。

薛生金從小就與“漆”字結下了不解之緣,薛生金的父親經營著平遙老字型大小“源泰昌”漆店,從小的耳濡目染使其對漆藝具有發自內心的喜好。1958年,平遙推光漆器廠草創時期,他便進廠師從平遙推光漆器老藝人喬泉玉老先生學藝。當初一起進廠學藝的同事們,有的天賦不佳半途放棄,有的一心去追尋發財,多數已在漆藝上默默無聞,惟有薛生金,以純良的品質、不懈的追求,將面臨失傳的漆器藝術一步步恢復、發揚,形成了特有的“薛派”漆器藝術。已失傳的“堆鼓罩漆”工藝在他手上重生了。“三金三彩”工藝在他手上誕生了,推光漆裝飾工藝也由過去的3種增加到20多種,開金開黑堆鼓罩漆彩繪勾金,三包金、暈金、搜金,三金三彩,瀝螺,瀝金銀、軟石鑲嵌、蛋殼鑲嵌等等。幾十年來,他從一個學徒成為一位全國工藝美術大師,又將大師級的手藝和感悟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徒弟、徒弟的徒弟……

薛生金的藝術內美與外美的統一,由技而進乎道。他的漆藝既不狂怪,也不媚俗。中國當今的藝術作品繽紛多彩、流派紛呈——矯揉造作有之,粗俗怪誕有之,但薛生金並沒有隨波逐流,一如他的人品清醇平和。清醇平和是玉的品格,是一種至清、至醇、至平、至和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僅體現在薛生金的作品中,也體現在他平時的生活中。薛生金身上,沒有社會上的那種市儈氣,有的是中國傳統文人的那種風骨、品格,有的是儒家的仁義,道家的清虛。與其相交如飲香茗,在茶香彌漫,霧氣氤氳中,靜品淺啜,不覺大醉!觀大師的作品,有一種踏夜色飄然歸來,和明月做伴,枕清流而眠,怡靜、和諧。大師身在名利場,卻自甘淡泊,心系藝術,休閒山水田園,修煉心境,以絕塵世念想渾然一致。

畫品如人品,畫境道心境。藝術的最後成功,一定是藝術家的品德的完成,藝術在至高的境界,與道德合而為一。薛生金剛正而謙和,莊嚴而灑脫,智慧而純真,勇毅而仁厚,使他的作品瀟灑、嫺熟,柔中帶剛頗具韻味。

薛大師清醇、樸實、忠厚的性格,使他的藝術絕上加絕

薛生金重視師法傳統,更重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從歷史文化積澱、生活和人生的體驗中獲得創新源泉。

傳統是一種精神,是一個民族地域、文化、信仰、氣質等凝聚的現象。薛生金在工作之余精心研讀《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悉心琢磨戲曲舞臺人物,同時,大量搜集整理各處名勝古跡、名山大川、歷史人物的圖案和景物繪畫,博采我國歷代繪畫和畫種之長,從而使描金彩繪從色彩、線條、構圖等諸多方面不斷推陳出新。

他的漆藝工筆重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山川景物巍峨壯觀,意境深邃;花鳥生物色彩豔麗,活靈活現。特別是其精品之作《玉宇瓊樓》、《藝苑雅集》、《滿園芳菲》等作品,色彩與漆胎水融,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不論是佈局傳接、勾勒皴擦,還是用色渲染,都體現出極強的傳統功力和藝術感染力,在空靈淡雅之中,彰顯出秀麗超逸之美。筆筆似筆,筆筆非筆,毫無斧鑿之痕,使人感到不是畫出來的,直似漆胎上自然應有此畫,直似漆胎上應生出此景。觀者如身臨其境,心曠神怡,產生可行、可居、可遊之心,深得景外之意,意外之妙也。

漆藝過於渾厚會失之笨樸,過於靈動會失之飄逸。而薛大師正是把渾厚和空靈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他的《鶴翔錦繡》以紅色做底,金箔裝飾,採用平遙推光漆器傳統工藝紅罩漆堆鼓工藝製作,整個畫面渾然一體,工筆細膩,氣勢恢巨集,畫面雄奇渾厚,17只仙鶴輕靈如仙。他的堆鼓罩金《龍》遨遊與大海之中,龍嘯在耳,破壁欲飛,氣貫長虹…… 薛生金對所描繪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視為其夥伴、朋友、知己,非為大師愛山、水、草、木,即山、水、草、木亦愛大師,進入到一個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地。

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天人合一的創作方法,深厚雄渾、博大藝術風格,容納百川的包容氣度,獨特的民族藝術形式有機統一的綜合體,使他的每一幅作品皆形神兼備、氣韻非凡。他在藝術實踐過程中,以生活為基礎,體會大自然的奧妙和神奇,抓住瞬間即逝的印象和感受,使天人合一的創作方法,在他身上得到證實。他的《百貓戲春圖》,歷時三年,畫面上的101只貓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充滿了生活的活力和強烈的感染力。薛生金的傾情投入、精工細作,成就了這幅精品畫作。薛大師樸實、忠厚的性格,使他在傳統中,尋找到漢畫像磚的樸實與純真,在眾多的石刻中找到了深厚的民族魂,從唐、宋、明的繪畫中,得到了中國畫的精髓。這些均融合到他的作品中,使作品造型簡樸、凝練、筆墨純真,給觀眾留下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印象。

信義是薛生金的根本,也是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又一秘訣

薛生金始終恪守祖訓,使用天然大漆,使用足質金箔,從不摻假。平遙推光漆器之所以聞名,主要是“一漆二藝”。所謂“一漆”是指平遙推光漆器所用的漆是漆樹上分泌出來的天然大漆,不僅具有防潮、防腐等功能,而且還耐高溫、耐磨損,觸摸時手感溫潤。薛生金的作品用的是上好的天然大漆,貨真價實的金箔,對此他從不含糊。

信義是薛生金的根本,也是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又一秘訣。

為了信義,他放棄私利,不僅把自己的藝術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自己的弟子,而且還把自己的“秘技”和藝術實踐形成文字留與後學者。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就刻苦撰寫了《推光漆器的源流發展淺說》、《平遙紗閣和泥人》等工藝美術論文,並發表於《山西工藝美術》雜誌。歷代推光漆器老藝人描金彩繪,從來不出圖紙,只是憑多年的經驗信手作畫。而到了薛大師這一代,則一改歷史上老藝人信手作畫的舊習,吸收現代美術大師們的創意策劃構圖設計,並在漆器製作前首先要看設計,繪出畫面的“腳本”,並不斷加以充實修改。

他以真正的藝術家的寧靜心態,在藝術上追求極致,創造完美。平遙推光漆行業的許多人太浮躁,一心只想把手藝變成鈔票,致使漆器的品質眼看著節節下降。薛生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深恐外行人圖便宜買回去,以為那就是平遙推光漆的水準,長期下去,整個行業的信譽和品質都會受到巨大損失。薛大師心裡很是擔憂。學習推光漆製作關鍵的有兩點,一是熱愛,二是天賦。技藝學得再好,不熱愛它,不肯去鑽研它,那無非就是學了個吃飯掙錢的門道,不可能達到新的藝術高度,而現在一些人根本說不上熱愛。做推光漆,還需要繪畫的功底,傳統的畫法,是藝人參照古畫,精讀詩書典故,然後獨創而成。可現在的人已極少具有繪畫功底,更別說傳統文化的修養了。為了賺錢,他們往往直接請人畫好底稿,成批地複製,至於藝術上的提高,更是無從談起。薛大師卻獨自堅守對完美藝術的追求,並寄希望于兩個兒子和少數幾個沉得住氣的徒弟,盼他們擔負起傳承民族手工藝的使命,保住平遙堪稱一“絕”的精髓,並將其推到一個新的藝術高峰。可喜的是薛大師的藝術後繼有人,傳承譜系中可以看到薛大師的傳承之效,弟子們與其子薛曉東、薛曉鋼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效。

雲山蒼蒼,江水洋洋,大師之風,山高水長!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梁中秀

梁中秀,生於平遙古城內,從小喜歡美術,1972年參加工作,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薛生金學習漆藝,因勤奮好學,努力工作,尊師重道,深得薛大師的鍾愛與賞識。1980年單位選送他赴四川美術學院學習。1982年回廠後,與薛生金大師、賈興林組建了推光漆廠設計室,成為薛大師入室弟子。同時,漆藝作品《大江東去》參加198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首屆中國漆畫展,獲得工藝獎。1990年與薛生金大師、賈興林合作的屏風《神州韻史》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

梁中秀多年來始終不渝地致力於漆藝事業,並不斷攀上新的高峰,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和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對文學、哲學、詩詞不斷學習和探索,融於自己的漆藝創作,並用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理念及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大膽實踐,博採眾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藝術風格。他的作品在全國及全省展覽會上多次獲獎,並為人民大會堂山西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山西省人民政府、雲南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駐外大使館以及北京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及星級飯店設計製作大型漆壁畫及屏風。作品《江山頌》、《岳陽樓》入選中國美術全集《漆器卷》。

他的代表作品《山西風光》,採用平面展開、大線貫穿手法、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合理結合,用平遙堆古罩漆工藝,作品達到氣勢貫穿、金碧輝煌的美感,展現了山西的一方水土和積澱厚重的文化內涵,受到專家一致好評,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代表作品《黃河壺口》,採用了母親河的博大、壯觀、奔騰、流長的景觀,從而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他對平遙漆器這一工藝特別鍾情,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研究,因為這一工藝技法被國家列為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應該努力發掘和保護。平遙漆藝除保持用天然材料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工藝特徵和幾百年傳下來的髹飾技法。特別是全國漆藝大交匯的今天,他的思路清晰,不會被外來工藝手法完全取代了平遙漆藝手法,在他的作品中,主旋律一直以平遙漆藝風格為主調。

正是因為他對平遙漆藝孜孜不倦的努力及所取得的藝術與社會成就,他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世界漆文化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第四屆晉中市拔尖人才、平遙縣第十三屆政協常委、山西省漆器協會副理事長等。

平遙漆藝保護、發展、創新路還很長,梁中秀深知任重而道遠,如何與師長、同仁及年青一代漆藝人才把平遙漆藝發揚光大,風光地走進中國漆藝大殿堂,是他永遠奮鬥和追求的課題和目標。

現在,梁中秀正值盛年,他的漆藝事業如日中天,願他為平遙漆藝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做出更大貢獻,把祖國民間傳統工藝美術奇葩——平遙漆器不斷創新發展、發揚光大,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