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石油正式進入可燃冰開發領域,2030年左右將實現商業化

萬眾期待的可燃冰什麼時候能商業化開採?中國石油總裁汪東進近日表示, 這一目標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 為此, 中國石油剛剛同國土部、廣東省政府簽署了可燃冰開發戰略合作協定, 未來可期。

文 | 阿七

8月24日, 中國石油總裁汪東進宣佈, 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對這一21世紀最重要能源的商業化開發。

而且在近日, 中國石油集團與國土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共同簽署《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定》, 正式進入可燃冰開發領域。

早在5月中旬, “中國成功試采可燃冰的消息”橫空出世,

舉國沸騰, 但擺在檯面全是爭論之聲, 一是對可燃冰無限未來的憧憬, 另一方面是對其價值、商業化開採難度的質疑。

可燃冰:是神話還是未來

7月29日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業,

這標誌著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圓滿結束。 隨後, 執行本次試采技術服務的中石油鑽井平臺“藍鯨Ⅰ號”起航返回位於煙臺的母港。

截止7月9日14時52分,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連續試氣點火60天, 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 平均日產5151立方米, 甲烷含量最高達99.5%。

該次海域可燃冰首次試采圓滿成功, 取得了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 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可燃冰試采已然取得世界性突破, 但是對其價值潛力和商業化開採可行性的爭論和質疑, 卻一直沒有停止過。

大部分人對可燃冰的未來抱有極大的信心, 主要是看重這種清潔能源的儲量和巨大潛力, 可燃冰作為一種新能源, 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 5月18日試采成功消息爆出後, 可燃冰相關概念股齊齊上漲, 潛能恒信、石化機械、中海油服漲停, 海油工程、傑瑞股份、龍宇燃油漲逾7%, 通源石油、石化油服漲逾5% 。

在對可燃冰一片叫好的形勢下,

也有部分人對可燃冰未來發展前景提出質疑, 認為這不過又是另外一次“水變油”的能源神話, “100升可燃冰能讓汽車跑5萬公里”的言論鬧劇更是讓可燃冰的技術突破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部分人從實際角度出發, 認為可燃冰開採成本昂貴, 風險較大, 開採不當會導致甲烷瞬間釋放, 造成海底滑坡、塌陷、海嘯等巨大事故, 並不看好未來的商業化開採。

但從此次試采後的監測結果來看, 一切都在向著樂觀的方向發展。 監測結果顯示, 周圍地層無明顯變化, 海水及周邊大氣等甲烷濃度無異常, 環境無污染, 未發生地質災害。

“藍鯨1號”在南海成功試采可燃冰, 標誌中石油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

為中石油正式進入可燃冰開發鋪平了道路。 但此次進駐可燃冰開發領域對中石油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此。

提前佈局, 主導未來世界天然氣格局

近年來, 隨著環保要求的逐步提高和天然氣開採成本的下降, 天然氣取代石油成為第一大能源幾乎已成必然。 因此, 在21世界的前15個年頭, 各大石油巨頭紛紛擴大自己的天然氣業務, 以在未來的世界清潔能源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其中, 殼牌天然氣產量在總產量中的占比從2000年的37%上升至2015年的49%, 道達爾從30%上升至47%, 雪佛龍從27%上升至33%, 七大國際石油公司除了BP以外, 其他所有公司的天然氣產量占比都有所提高。

與此同時, 同為世界石油巨頭的中石油在天然氣業務發展方面似乎已然落後, 截止2015年,中石油天然氣(當量產量)在總油氣(當量產量)中只占35%,在國際大石油公司排名中處於靠後的位置。

近日,中石油半年報公佈,2017年上半年總油氣當量產量為725.7百萬桶,天然氣當量產量為289.9百萬桶,天然氣產量占比上升至40%,比2015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其它巨頭們也沒有閑著,最近兩年,他們繼續擴張天然氣業務,以保證在未來天然氣格局中的地位。

2015年,殼牌以540億美元的鉅資收購BG(英國天然氣集團),穩固了自己的世界天然氣霸主地位,此次收購完成後,殼牌佔有了全球20%的LNG(液化天然氣)市場。

在天然氣產量占比排名靠後的BP也在奮起直追,2016年6月,BP宣佈在埃及海上的Baltim South區塊取得重大發現,該區塊地質儲量達700~800億立方米,BP佔有該區塊50%的開採權益,另外50%由同為七大國際石油公司的Eni佔有。

2017年,BP馬不停蹄,繼續擴大自己的天然氣地盤,繼續在埃及、澳大利亞、千里達投產多個天然氣項目。

中石油這兩年在海外也有大的擴張動作,2017年7月,中石油和道達爾與伊朗政府簽署合同,合作開發世界最大天然氣田南帕爾斯氣田11期項目,其中道達爾、中石油分別持股50.1%,30%,其餘19.9%由伊朗國油持有。但該專案目前還沒有建成產能。根據中石油半年報,2017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天然氣在總產量中的占比只有7%,遠遠低於國際石油公司的平均水準。

而在國內,中石油的天然氣主要來自于長慶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氣田等幾個主力產氣區,其它產氣區也已形成固定的格局,中石油進一步佈局的空間有限。

可以說,跟國土資源部、廣東省政府簽訂協定,正式進駐可燃冰領域,是中石油當下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也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藍鯨1號”在南海成功試采可燃冰,也標誌著中石油具備了深海鑽井、完井、試采能力,在可燃冰開發技術方面,中石油也走在了國際同行的前面。可燃冰一旦能實現商業化開採,由此引發的革命不會亞於當下的葉岩氣革命,中石油也必然能主導未來的世界天然氣格局。

本次中石油與廣東省政府合作,政策和技術上的支援也會為中石油開發可燃冰的一大優勢。與此同時,廣東省會不會能夠借助中石油的專業優勢,擺脫對其它地區的能源依賴,成為下一個能源大省呢?

能源消費大省助力中石油

廣東省做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具有巨大的能源需求,但廣東卻不是一個能源產出大省,因此,發現自己的能源產地,一直是廣東省的目標。

早在1998年,廣東省就走上了在南海尋找可燃冰的道路。第二年,就在南海海域首次發現顯示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標誌——似海底反射(BSR)。

2007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實施了國內首次南海天然氣水合物鑽探行動,獲取到分散狀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四個通過國家級研發取得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

2013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北部海域再次組織實施了鑽探,終於發現了千億方級的可燃冰特大型礦藏。

2017年5月,中石油入股廣東天然氣管網,廣東天然氣管網也因此成為國內首個由三桶油共同參股的省級天然氣主幹管網,這也給後續可燃冰開採的商業化奠定了基礎。

若本個可燃冰礦藏能夠實現商業化開發,廣東省必然能跨入能源大省的行列。同樣的,廣東省巨大的能源消費需求也會為中石油實現可燃冰的商業化開採提供推動力,這或許也是中石油敢於向可燃冰商業化開採發起挑戰的底氣所在。

截止2015年,中石油天然氣(當量產量)在總油氣(當量產量)中只占35%,在國際大石油公司排名中處於靠後的位置。

近日,中石油半年報公佈,2017年上半年總油氣當量產量為725.7百萬桶,天然氣當量產量為289.9百萬桶,天然氣產量占比上升至40%,比2015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其它巨頭們也沒有閑著,最近兩年,他們繼續擴張天然氣業務,以保證在未來天然氣格局中的地位。

2015年,殼牌以540億美元的鉅資收購BG(英國天然氣集團),穩固了自己的世界天然氣霸主地位,此次收購完成後,殼牌佔有了全球20%的LNG(液化天然氣)市場。

在天然氣產量占比排名靠後的BP也在奮起直追,2016年6月,BP宣佈在埃及海上的Baltim South區塊取得重大發現,該區塊地質儲量達700~800億立方米,BP佔有該區塊50%的開採權益,另外50%由同為七大國際石油公司的Eni佔有。

2017年,BP馬不停蹄,繼續擴大自己的天然氣地盤,繼續在埃及、澳大利亞、千里達投產多個天然氣項目。

中石油這兩年在海外也有大的擴張動作,2017年7月,中石油和道達爾與伊朗政府簽署合同,合作開發世界最大天然氣田南帕爾斯氣田11期項目,其中道達爾、中石油分別持股50.1%,30%,其餘19.9%由伊朗國油持有。但該專案目前還沒有建成產能。根據中石油半年報,2017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天然氣在總產量中的占比只有7%,遠遠低於國際石油公司的平均水準。

而在國內,中石油的天然氣主要來自于長慶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氣田等幾個主力產氣區,其它產氣區也已形成固定的格局,中石油進一步佈局的空間有限。

可以說,跟國土資源部、廣東省政府簽訂協定,正式進駐可燃冰領域,是中石油當下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也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藍鯨1號”在南海成功試采可燃冰,也標誌著中石油具備了深海鑽井、完井、試采能力,在可燃冰開發技術方面,中石油也走在了國際同行的前面。可燃冰一旦能實現商業化開採,由此引發的革命不會亞於當下的葉岩氣革命,中石油也必然能主導未來的世界天然氣格局。

本次中石油與廣東省政府合作,政策和技術上的支援也會為中石油開發可燃冰的一大優勢。與此同時,廣東省會不會能夠借助中石油的專業優勢,擺脫對其它地區的能源依賴,成為下一個能源大省呢?

能源消費大省助力中石油

廣東省做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具有巨大的能源需求,但廣東卻不是一個能源產出大省,因此,發現自己的能源產地,一直是廣東省的目標。

早在1998年,廣東省就走上了在南海尋找可燃冰的道路。第二年,就在南海海域首次發現顯示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標誌——似海底反射(BSR)。

2007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實施了國內首次南海天然氣水合物鑽探行動,獲取到分散狀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四個通過國家級研發取得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

2013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北部海域再次組織實施了鑽探,終於發現了千億方級的可燃冰特大型礦藏。

2017年5月,中石油入股廣東天然氣管網,廣東天然氣管網也因此成為國內首個由三桶油共同參股的省級天然氣主幹管網,這也給後續可燃冰開採的商業化奠定了基礎。

若本個可燃冰礦藏能夠實現商業化開發,廣東省必然能跨入能源大省的行列。同樣的,廣東省巨大的能源消費需求也會為中石油實現可燃冰的商業化開採提供推動力,這或許也是中石油敢於向可燃冰商業化開採發起挑戰的底氣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