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畢淑敏:你對孩子的批評和表揚用對時機了嗎?

畢淑敏曾經在她的文章中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名叫黃喜的相國, 在微服出訪時碰到有兩頭牛和耕地的農夫, 他問農夫哪一頭牛更好, 農夫用非常小的聲音回答他邊上那頭還一點, 當這位相國問為何用這麼小的聲音回答時, 農夫說:“牛雖是畜類, 心和人是一樣的。 我要是大聲地說這頭牛那頭牛不好, 它們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裡分辯出來我的評論, 那頭雖然盡了力, 但仍不夠優秀的牛, 心裡會很難過……”

雖說這只是一個小故事, 但相信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應該明白。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免不了會對孩子提出批評或者表揚,

有一些家長可能批評的多, 有一些可能表揚的多, 我們常說的好像都是關於這個批評和表揚的一個數量的問題, 卻忽略了一個關鍵的時間問題, 那就是在你每一次的批評和表揚時, 你所選擇的這個時機是否正確呢?當下的哪個環境和狀況適不適合對孩子提出批評和表揚呢?相信我們很多家長都不清楚。

就像前面那個故事中農夫顧忌老牛的心態一樣, 我們家長很多時候其實也沒有顧忌到孩子的心態。 畢淑敏曾說:“當著自家的孩子, 頻頻提到別人孩子的品行作為, 無論批評還是表揚, 再幼稚的孩子也都曉得, 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沙射影。 ”

也許你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 或者說你也曾經參與其中,

一些家長聚在一起, 孩子就在一旁, 家長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談到自己或者彼此的孩子, 有一些會過分的謙虛表示自己的孩子不怎麼優秀, 但其實內心是覺得自己孩子還不錯的, 有一些會大談自己的孩子在家裡面的種種劣跡, 以便營造一種自己的孩子很不怎麼樣的假像, 其實她的孩子並沒有她說的那麼不堪。

其實不管家長是如何談論的, 但最關鍵的是孩子是否聽見過。 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未成年就很多都不懂, 其實不管是幾歲還是十多歲, 他們都已經漸漸有了自己的思想, 有了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 當孩子們聽到家長在談論自己的時候, 其實是下意識的注意的, 這是人之常情, 但我們很多家長往往都不知道。

如果孩子長期聽到家長在外人面前表揚自己, 他們可能會飄飄然, 如果長期聽到批評, 他們可能會陷入自我懷疑。 因為這些批評和表揚都不是私下進行的, 都是擺在了檯面上, 說給眾人聽的, 這讓孩子不得不關注和在意, 這就是我們強調的時機的問題。

“不宜的批評和表揚, 如同太冷的冰水、太熱的蒸汽, 都會對我們的精神造成破壞。 孩子的皮膚與心靈, 更為精巧細膩。 ”其實青春期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 孩子對於周邊的一切都是非常在意的, 有時候因為你不合時宜的批評或表揚, 可能就會在孩子心裡留下很久的影響, 比如我們可以誇讚孩子努力勤奮, 但不要過分渲染智商高聰明之類;比如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不夠努力粗心大意,

但千萬不要怒駡智商不高不聰明之類的, 更不要說什麼比不上別人的話。 當然最好的就是不要在公共場合過多的評論自己的孩子, 什麼話都留給別人來說, 別人說完後要懂得以平淡的方式應對, 這會讓孩子和他人都有一個舒服的心態, 也會幫助孩子自己去瞭解自己, 而不是總是活在別人的評價中。

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 讓我們學會在私人場合淡淡的對孩子說, 並且有一個適度的範圍和深度, 不要太淺也不要太過, 説明孩子更好的認識自我, 不給孩子築高牆, 也不把孩子往深淵裡推。 就像畢淑敏在文章中最後寫道的那樣:人比牛更加敏感, 因此無論表揚還是批評,

讓我們學會附在耳邊, 輕輕地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