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女兒講述“評劇皇后”新鳳霞傳奇

文字綜合 李哲

“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 我和柱兒不認識, 我怎麼能嫁他呀?”。 這是評劇《劉巧兒》中的唱段, 相信很多人都能哼出幾句。 說到評劇, 新鳳霞可謂家喻戶曉, 被稱為“評劇皇后”。 俊俏的長相, 明朗的唱腔、自然清新的表演, 讓她在那個年代成為最賣座的全民偶像,不亞于鄧麗君、周傑倫、劉德華引起的人山人海, 萬人空巷。 她當年所在的北京天橋萬盛軒劇場, 經常出現“灌滿堂”的場景——從早上8點開唱一直唱到晚上9點結束。 甚至有人統計, 當時新鳳霞一個人的賣座率比京城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尚小雲、程硯秋的賣座率總和還要多。

可以說, 觀眾對她的喜愛是空前絕後的。

那麼這位里程碑式的藝術家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 她是怎樣成名成角的呢?近日, 新鳳霞的女兒吳霜做客《中華好家風》, 講述了新鳳霞的傳奇人生。

六歲開始學戲,

小丫頭成全民偶像

“臺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新鳳霞有這樣的成就是下了大功夫的。

她的父親是一個擺小攤兒賣糖果的街頭小販。 那時候家裡很苦, 她們經常吃別人在食堂吃剩的飯菜, 她小時候穿的衣服是用盛面的口袋染上顏色當布做成的衣服。 就這樣的布口袋衣服, 家裡的孩子們還不是人人可以穿, 還是大的穿完小的穿。 所以新鳳霞從來沒有上過學, 從小就不識字, 從6歲左右她就去學戲了。

剛開始, 新鳳霞跟著她唱京劇刀馬旦的堂姐去摸爬滾打。 那個時候學戲非常苦, 都得挨打受罵。 戲圈子裡的孩子都是窮苦出身, 沒受過足夠的教育, 所以他們的訓練是最原始的生拉硬拽, 如果做不到要求的, 那就只有一條:“打”。

六七歲的時候,

新鳳霞就已經跟著她堂姐上臺表演了, 一開始她只演個小丫鬟、邊上站著的那種, 甚至演個小狗型、小馬型。 比如說《武松打虎》, 她就演那“虎”, 說白了就是混舞臺。 但她平時也沒閑著, 早就把很多戲偷著學會了, 到14歲的時候, 一次“救場”的經歷讓新鳳霞唱上主演了。 當天那出戲叫《三笑點秋香》, 新鳳霞本來是演春香還是夏香的, 但演秋香的演員翹台沒有來。 經理就趕緊找到新鳳霞, 對她說:“小鳳您趕緊上吧, 我知道這些你都會。 ”她鎮定自若地說了句“沒問題”, 換了個裝就上臺去了。 她膽大心細, 順順利利地演下來了, 而且以後這齣戲的秋香就都是她了。

一開始新鳳霞接觸的是京劇, 堂姐一家人離開天津以後, 沒有人再教她了,

她就必須得拜師。 可是拜京劇的師傅太貴了, 再加上天津盛行評劇, 所以她就圖便宜改學評劇了。 都說隔行如隔山, 新鳳霞反而覺得因為有京劇功底, 她改唱評劇的時候才沒那麼難。 但是唱評劇之後, 她不喜歡那種迂回、低沉的唱法, 就琢磨著能不能給它改改?她當時生活在天津大都市, 接觸的資訊非常多。 當時全國比較新穎、前衛的劇碼都會到天津上演, 新鳳霞就經常跑去看這看那, 什麼都看。 她有這種天分, 能把她看到的東西慢慢地嫁接、融合到她的劇種當中去。 她十五六歲就開始創新, 在唱腔裡面加了很多其他戲劇形式和歌唱形式, 才有了我們現在聽到的比較歡快的評劇曲調。

她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唱腔和自由化表演上,

她的唱腔已經完全打破了評劇一開始的原則了。 剛開始很多人都罵她, 尤其是之前唱慣老派評劇的那幫演員, 罵她罵得很厲害。 但是她改完那麼一唱發現也有很多觀眾喜歡。 於是她不管別人怎麼說接著改, 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對的。 這就是為什麼幾千、幾萬人當中才出來一個天才和大師的原因。

性格決定命運, 突破需要勇氣。 正因為新鳳霞接觸的東西多了, 思想多元化, 再加上她不屈不撓的性格, 不畏反對的聲音, 只要有觀眾的掌聲與肯定, 她就為之不懈努力, 才使得“新派”脫穎而出。

因《劉巧兒》,

新鳳霞一夜爆紅

我們都知道新鳳霞最火的一齣戲是《劉巧兒》。那是1950年,第一部《婚姻法》頒佈,全國正在抵制包辦婚姻,婦女解放。《劉巧兒》就是那麼一個“為自己找婆家,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的人物形象。所以這齣戲深受觀眾喜愛,尤其是受到女孩子們的喜愛。

當時這部劇在台上演著戲,台底下就喊“向劉巧兒學習!”觀眾熱情特別高漲。演完戲之後,還經常會有十六七歲、因為這齣戲躲過包辦婚姻的女孩子跑到後臺去感謝新鳳霞。所以《劉巧兒》是在那個時代非常有意義的一齣戲。

在中南海,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總司令看完新鳳霞這齣戲之後,還親自接見了她。周恩來總理跟她開玩笑說:“新鳳霞同志,你演的劉巧兒很好,但是看來你沒有見過陝北女孩是怎麼紡線的,應該這樣……”所以,今天觀眾在螢屏上看到的新鳳霞紡線的那一幕,是當年周總理親自教給她的。

那個時候,新鳳霞已經和家人一起搬到了北京。可以說她當時是北京最賣座的一個演員。只要是她的戲,就場場爆滿。有人給她統計過,別人一年唱個一二百場戲就算是不少了,可新鳳霞一年唱將近四百場戲。最多的時候,她一天能唱三場。大家都說她有一副“鐵嗓”。

但是再鐵的嗓子也有累的時候,1955年,新鳳霞在最火的時候得了一次聲帶小結,還差點得了肺病。嗓子長聲帶小結是很危險的,弄不好很容易失聲,但病成那樣了她還堅持唱。她說:“你想想那麼多人都是為了去看我的,我不唱了人家票不就白買了嗎?”後來她開始找嗓子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看是自己的發聲技巧有問題,她就開始改。治療結合她新的發聲技巧,很快嗓子就痊癒了。

可以說,是觀眾成就了《劉巧兒》,成就了新鳳霞。戲比天大,新鳳霞也以自己的行動回饋觀眾,始終以觀眾為先,不到萬不得已她還是要堅持演出,這位真正的藝術家以匠人之心守護藝術的本真。

老舍牽線“霞光戀”,

開啟幸福婚姻生活

看過《劉巧兒》的人都知道,劉巧兒是個主動追求愛情,為自己婚姻做主的獨立女性形象。為什麼這個角色能被塑造得這麼成功呢?原因就是新鳳霞本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她長相漂亮是眾所周知的,周總理都說: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鳳霞。這樣長相漂亮、唱功又好、又大有名氣的明星,追求她的大有人在,但新鳳霞反而倒追起一個人來,他就是吳祖光先生。

一個評劇名旦,一個劇作大師,兩個人是通過老舍先生認識的。老舍一開始認識的是吳祖光,後來聽說天橋萬盛軒有個小姑娘唱戲唱得好,有空就去看了一下,發現她確實唱得好,一來二去就認識了。有一天老舍到新鳳霞家做客,發現窗臺上有很多小人書,才知道她不識字,只能看些小人書。老舍說:“鳳霞啊,你應該識字,不識字沒前途。如果你想永遠唱下去,就要識字,要有文化,你的戲曲藝術才能不斷提高。”新鳳霞非常認同老舍的話,後來“有文化”這三個字就成了她的擇偶標準。老舍知道之後就把吳祖光介紹給她認識。

吳祖光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戲劇家、書法家。他出身書香世家,17歲從北京孔德學校畢業,19歲就擔任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校長室秘書,那年他創作的抗戰話劇《鳳凰城》轟動一時,被稱為“戲劇神童”。可新鳳霞一直都覺得吳祖光應該是個老頭兒,心想老舍先生怎麼把一個老頭兒介紹給我?後來在一次大會上她見到了吳祖光,原來是位風華正茂的年輕小夥子,新鳳霞滿心歡喜。吳祖光有次採訪新鳳霞時,蹲在了坐著的新鳳霞旁邊,這一蹲讓她感覺這個男人既不大男子主義又很紳士,所以一下子對他產生了好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1950年,新鳳霞接到劇團上級領導的命令,要求她在全國青年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這可把她難住了,她不識字,演講稿怎麼寫呢?她靈光一閃,馬上想到了吳祖光。接到電話的吳祖光到處跟別人說:“是新鳳霞給我打的電話,對,就是那個大明星新鳳霞!”新鳳霞把請他來的意圖一說,吳祖光馬上回答:“你放心,明兒一早准送來。”“可你送來,我也看不懂啊,我不識字。”“你放心,就算一句一句地教,我也得把你教會了。”

吳祖光說到做到,第二天一大早就來了,還真是一句一句地幫新鳳霞把文章給背了下來。望著這麼有耐心的“超級大暖男”,新鳳霞竟臉色羞紅,張口就對吳祖光說:“咱倆結婚吧!”吳祖光當時就傻了。原是來教演講稿的,怎麼就被求婚了?吳祖光也暈頭暈腦地回了句:“你讓我考慮考慮!”這下新鳳霞更傻了,我是什麼人物啊?你還考慮考慮?“行,那你考慮吧。”當天倆人約好的晚上吳祖光去看新鳳霞的戲,結果吳祖光沒去。新鳳霞有些失落,沒來就是被拒絕了,她垂頭喪氣地回家了。到家一看,怎麼床上多了個蚊帳?原來吳祖光早上來,看她被蚊子咬了老撓手,專程給她安了蚊帳。這時候吳祖光出現了,他深情地說:“我考慮好了,我得對你的一生負責!”就這樣,倆人走進了幸福的“霞光戀”。

一次大膽的追愛,成就了一對才子佳人。婚後,吳祖光引領著新鳳霞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方向。他送新鳳霞去掃盲班,還給她拍電影。他把新鳳霞帶進了另一個交際圈子,讓她認識了很多文藝界的大家、名家,還有機緣成為了齊白石的乾女兒,跟著齊白石學畫畫,奠定了她的繪畫功底。她在這個文人圈子中慢慢被薰陶和影響著,這對她後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遭遇變故,

堅韌個性成就另一番偉績

後來,新鳳霞和吳祖光一起經歷了一場時代磨難。這場變故之後,1975年,新鳳霞突發腦溢血,左半身癱瘓,徹底告別了舞臺。

“這對她的打擊實在太大了,電視上她那些老夥伴:常香玉、紅線女、袁雪芬紛紛都出來了,她們都是建國初期戲曲界各劇種的泰山北斗,而作為評劇領軍人物她卻殘廢了……每當看到老姐妹在電視上演出,她就非常難過。她老是哭,看電視就哭,情緒特別不好。”吳霜回憶。

這比疼痛本身更讓她感到悲痛與無助。剛開始新鳳霞消沉過一段時期,後來不向命運低頭的意志力戰勝了她。聽說多練習身體就能好,她就一直在練習,堅持了好多年。

她在一次採訪中回憶:“我受傷之後不能走路,都靠孩子背我。我兒子吳歡說他是我的小毛驢,我想去哪裡他都背我去,但老讓人背著,我覺得很難過。我就在房間裡練,摔得腿青一塊紫一塊,爬不起來就拉著沙發硬站起來,滿身是汗。有一次我在廁所摔倒了,胳膊骨折了。腿不能走,胳膊也不行了,全靠別人背下樓到醫院裡治療。那時候很難,但是我有決心一定能走!後來我就慢慢扶棍兒,走到樓梯上。我住四樓對我有好處,正因為四樓沒有電梯,給我提供了鍛煉的條件。當然了,我上下樓一次要滿身大汗,但是心裡很痛快,因為我勝利了!”

新鳳霞是個意志力非常堅強的人。當時她練習走路,臺階上都有被她的腳磨出來的印子。遇到這樣的重創還能保持樂觀的心態,著實令人佩服。

後來吳祖光想辦法,他認為除了唱戲以外新鳳霞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就鼓勵她寫寫過去的經歷,更重要的是把齊白石老人當年教她的畫拾起來。於是,天性樂觀的新鳳霞抱著一種嘗試的態度,開始了她的寫作和繪畫。

這一畫不要緊,新鳳霞畫畫上癮了,而且越畫越多,全部都是花,花團錦簇。她把吳祖光的書桌上、書架上全部掛上畫。為此吳祖光還題了兩句詩:“不愁家四壁,惟有錦千堆。”23年間,她畫了有幾千幅畫,著作有4百萬字。這種成就在當時的民間藝人當中是絕無僅有的。從不識字到作家,可以說沒上過學的新鳳霞創造了一種奇跡。

就連身為作家的丈夫吳祖光都這樣評價她:“我的妻子新鳳霞,出生于天津貧民窟,從小沒念過一天書,但是她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不僅僅是表演,她就仗著她那靈活的腦子,和她的那只不屈服的右手,她又成了作家,又成了畫家。近年來她的寫作無論從品質,還是從數量上都遠遠超過了我。”

身教大於言傳,

家風影響兒女和弟子的成長

新鳳霞和吳祖光不僅自身優秀,這對文藝伉儷還培養出了優秀的兒女,都是在各自領域做得不錯的藝術家。他們的兒子吳歡有著“京城才子”、“香江神筆”之稱,是著名作家、書畫家。女兒吳霜是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個人專場演唱會走遍了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她還獨創了自己的演唱品牌叫“笑唱花腔”。兒女在事業上能有這樣的成就,肯定也得益于父母的教育和影響。

吳霜表示:“雖然我母親不常說,你要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什麼的,但她就是這麼做的,這無形當中就會給我們產生影響。我們在以後做事時自然就會像母親一樣,‘樂觀、堅持’就是母親的身教。比如和母親一樣我喜歡創新,而且不顧別人的評論和眼色,我把小時候學的很多戲曲表演成分加入到我的西洋演唱中,所以我有了一個自己的演唱品牌‘笑唱花腔’。還有就是無所禁忌的生活態度,我跟我兩個哥哥都是屬於放養狀態,父母不會限制我們一定要朝哪個方向發展,必須去學什麼或者不能學什麼,從來也沒有。我們家都像我父母一樣是搞文化的,這就是父母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有樂觀。我父母非常樂觀,別人都說他們兩個“生不逢時”,經歷了那麼大一場磨難,但我父親說“生正逢時”。正是那場磨難才考驗了他們的愛情,才讓他們更加珍惜。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一定是正能量的,樂觀的。還有奮鬥。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這尤其在母親身上體現得特別清晰。她出身極貧家庭,最後成為一代評劇大師。她從小隻字不識最後竟出了那麼多本書,畫了那麼多畫。所以她的一生都在創造奇跡。但這一定是付出了高於常人的努力才得到的。”

也正如新鳳霞的兒子吳歡所說:“他們從來也不教育我,言傳不如身傳。我不停地在做的事情就是藝術,這是我們一家人血脈上的東西。最重要的家風就是要善待自己,苛求自己,制定好自己的規矩,方寸才不會亂,天下才會穩定。”

其實在癱瘓的這23年裡,新鳳霞不僅是做了寫書、作畫這兩件事情,她還帶出了五六十個徒弟,全國各地都有,讓“新派”成為了最大的評劇流派。雖然自己不能登臺唱戲了,但是她要讓弟子們把“新派”這杆大旗舉起來,把“新派”的藝術傳承下去。

1992年拜新鳳霞為師的鹹紅傑現任滄州小鳳霞評劇院院長,她說拜師那天師父說:臺上唱戲、台下做人;做藝先做人,做藝要講究藝德。這幾句話她到現在都記得。她從師父那裡學到更多的是她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對人的和善和尊重,對藝術的無限追求,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高闖是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她回憶恩師新鳳霞為了讓她這個外地的學生學戲方便,直接安排她到家裡住,不收學費,還管吃管住……如今,“新派”有了第三代弟子,“新派”的希望在明天。

臺上做戲她至真至美,台下做人她至情至性。這就是她——“一代評劇大師”新鳳霞。

因《劉巧兒》,

新鳳霞一夜爆紅

我們都知道新鳳霞最火的一齣戲是《劉巧兒》。那是1950年,第一部《婚姻法》頒佈,全國正在抵制包辦婚姻,婦女解放。《劉巧兒》就是那麼一個“為自己找婆家,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的人物形象。所以這齣戲深受觀眾喜愛,尤其是受到女孩子們的喜愛。

當時這部劇在台上演著戲,台底下就喊“向劉巧兒學習!”觀眾熱情特別高漲。演完戲之後,還經常會有十六七歲、因為這齣戲躲過包辦婚姻的女孩子跑到後臺去感謝新鳳霞。所以《劉巧兒》是在那個時代非常有意義的一齣戲。

在中南海,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總司令看完新鳳霞這齣戲之後,還親自接見了她。周恩來總理跟她開玩笑說:“新鳳霞同志,你演的劉巧兒很好,但是看來你沒有見過陝北女孩是怎麼紡線的,應該這樣……”所以,今天觀眾在螢屏上看到的新鳳霞紡線的那一幕,是當年周總理親自教給她的。

那個時候,新鳳霞已經和家人一起搬到了北京。可以說她當時是北京最賣座的一個演員。只要是她的戲,就場場爆滿。有人給她統計過,別人一年唱個一二百場戲就算是不少了,可新鳳霞一年唱將近四百場戲。最多的時候,她一天能唱三場。大家都說她有一副“鐵嗓”。

但是再鐵的嗓子也有累的時候,1955年,新鳳霞在最火的時候得了一次聲帶小結,還差點得了肺病。嗓子長聲帶小結是很危險的,弄不好很容易失聲,但病成那樣了她還堅持唱。她說:“你想想那麼多人都是為了去看我的,我不唱了人家票不就白買了嗎?”後來她開始找嗓子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看是自己的發聲技巧有問題,她就開始改。治療結合她新的發聲技巧,很快嗓子就痊癒了。

可以說,是觀眾成就了《劉巧兒》,成就了新鳳霞。戲比天大,新鳳霞也以自己的行動回饋觀眾,始終以觀眾為先,不到萬不得已她還是要堅持演出,這位真正的藝術家以匠人之心守護藝術的本真。

老舍牽線“霞光戀”,

開啟幸福婚姻生活

看過《劉巧兒》的人都知道,劉巧兒是個主動追求愛情,為自己婚姻做主的獨立女性形象。為什麼這個角色能被塑造得這麼成功呢?原因就是新鳳霞本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她長相漂亮是眾所周知的,周總理都說: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鳳霞。這樣長相漂亮、唱功又好、又大有名氣的明星,追求她的大有人在,但新鳳霞反而倒追起一個人來,他就是吳祖光先生。

一個評劇名旦,一個劇作大師,兩個人是通過老舍先生認識的。老舍一開始認識的是吳祖光,後來聽說天橋萬盛軒有個小姑娘唱戲唱得好,有空就去看了一下,發現她確實唱得好,一來二去就認識了。有一天老舍到新鳳霞家做客,發現窗臺上有很多小人書,才知道她不識字,只能看些小人書。老舍說:“鳳霞啊,你應該識字,不識字沒前途。如果你想永遠唱下去,就要識字,要有文化,你的戲曲藝術才能不斷提高。”新鳳霞非常認同老舍的話,後來“有文化”這三個字就成了她的擇偶標準。老舍知道之後就把吳祖光介紹給她認識。

吳祖光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戲劇家、書法家。他出身書香世家,17歲從北京孔德學校畢業,19歲就擔任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校長室秘書,那年他創作的抗戰話劇《鳳凰城》轟動一時,被稱為“戲劇神童”。可新鳳霞一直都覺得吳祖光應該是個老頭兒,心想老舍先生怎麼把一個老頭兒介紹給我?後來在一次大會上她見到了吳祖光,原來是位風華正茂的年輕小夥子,新鳳霞滿心歡喜。吳祖光有次採訪新鳳霞時,蹲在了坐著的新鳳霞旁邊,這一蹲讓她感覺這個男人既不大男子主義又很紳士,所以一下子對他產生了好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1950年,新鳳霞接到劇團上級領導的命令,要求她在全國青年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這可把她難住了,她不識字,演講稿怎麼寫呢?她靈光一閃,馬上想到了吳祖光。接到電話的吳祖光到處跟別人說:“是新鳳霞給我打的電話,對,就是那個大明星新鳳霞!”新鳳霞把請他來的意圖一說,吳祖光馬上回答:“你放心,明兒一早准送來。”“可你送來,我也看不懂啊,我不識字。”“你放心,就算一句一句地教,我也得把你教會了。”

吳祖光說到做到,第二天一大早就來了,還真是一句一句地幫新鳳霞把文章給背了下來。望著這麼有耐心的“超級大暖男”,新鳳霞竟臉色羞紅,張口就對吳祖光說:“咱倆結婚吧!”吳祖光當時就傻了。原是來教演講稿的,怎麼就被求婚了?吳祖光也暈頭暈腦地回了句:“你讓我考慮考慮!”這下新鳳霞更傻了,我是什麼人物啊?你還考慮考慮?“行,那你考慮吧。”當天倆人約好的晚上吳祖光去看新鳳霞的戲,結果吳祖光沒去。新鳳霞有些失落,沒來就是被拒絕了,她垂頭喪氣地回家了。到家一看,怎麼床上多了個蚊帳?原來吳祖光早上來,看她被蚊子咬了老撓手,專程給她安了蚊帳。這時候吳祖光出現了,他深情地說:“我考慮好了,我得對你的一生負責!”就這樣,倆人走進了幸福的“霞光戀”。

一次大膽的追愛,成就了一對才子佳人。婚後,吳祖光引領著新鳳霞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方向。他送新鳳霞去掃盲班,還給她拍電影。他把新鳳霞帶進了另一個交際圈子,讓她認識了很多文藝界的大家、名家,還有機緣成為了齊白石的乾女兒,跟著齊白石學畫畫,奠定了她的繪畫功底。她在這個文人圈子中慢慢被薰陶和影響著,這對她後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遭遇變故,

堅韌個性成就另一番偉績

後來,新鳳霞和吳祖光一起經歷了一場時代磨難。這場變故之後,1975年,新鳳霞突發腦溢血,左半身癱瘓,徹底告別了舞臺。

“這對她的打擊實在太大了,電視上她那些老夥伴:常香玉、紅線女、袁雪芬紛紛都出來了,她們都是建國初期戲曲界各劇種的泰山北斗,而作為評劇領軍人物她卻殘廢了……每當看到老姐妹在電視上演出,她就非常難過。她老是哭,看電視就哭,情緒特別不好。”吳霜回憶。

這比疼痛本身更讓她感到悲痛與無助。剛開始新鳳霞消沉過一段時期,後來不向命運低頭的意志力戰勝了她。聽說多練習身體就能好,她就一直在練習,堅持了好多年。

她在一次採訪中回憶:“我受傷之後不能走路,都靠孩子背我。我兒子吳歡說他是我的小毛驢,我想去哪裡他都背我去,但老讓人背著,我覺得很難過。我就在房間裡練,摔得腿青一塊紫一塊,爬不起來就拉著沙發硬站起來,滿身是汗。有一次我在廁所摔倒了,胳膊骨折了。腿不能走,胳膊也不行了,全靠別人背下樓到醫院裡治療。那時候很難,但是我有決心一定能走!後來我就慢慢扶棍兒,走到樓梯上。我住四樓對我有好處,正因為四樓沒有電梯,給我提供了鍛煉的條件。當然了,我上下樓一次要滿身大汗,但是心裡很痛快,因為我勝利了!”

新鳳霞是個意志力非常堅強的人。當時她練習走路,臺階上都有被她的腳磨出來的印子。遇到這樣的重創還能保持樂觀的心態,著實令人佩服。

後來吳祖光想辦法,他認為除了唱戲以外新鳳霞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就鼓勵她寫寫過去的經歷,更重要的是把齊白石老人當年教她的畫拾起來。於是,天性樂觀的新鳳霞抱著一種嘗試的態度,開始了她的寫作和繪畫。

這一畫不要緊,新鳳霞畫畫上癮了,而且越畫越多,全部都是花,花團錦簇。她把吳祖光的書桌上、書架上全部掛上畫。為此吳祖光還題了兩句詩:“不愁家四壁,惟有錦千堆。”23年間,她畫了有幾千幅畫,著作有4百萬字。這種成就在當時的民間藝人當中是絕無僅有的。從不識字到作家,可以說沒上過學的新鳳霞創造了一種奇跡。

就連身為作家的丈夫吳祖光都這樣評價她:“我的妻子新鳳霞,出生于天津貧民窟,從小沒念過一天書,但是她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不僅僅是表演,她就仗著她那靈活的腦子,和她的那只不屈服的右手,她又成了作家,又成了畫家。近年來她的寫作無論從品質,還是從數量上都遠遠超過了我。”

身教大於言傳,

家風影響兒女和弟子的成長

新鳳霞和吳祖光不僅自身優秀,這對文藝伉儷還培養出了優秀的兒女,都是在各自領域做得不錯的藝術家。他們的兒子吳歡有著“京城才子”、“香江神筆”之稱,是著名作家、書畫家。女兒吳霜是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個人專場演唱會走遍了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她還獨創了自己的演唱品牌叫“笑唱花腔”。兒女在事業上能有這樣的成就,肯定也得益于父母的教育和影響。

吳霜表示:“雖然我母親不常說,你要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什麼的,但她就是這麼做的,這無形當中就會給我們產生影響。我們在以後做事時自然就會像母親一樣,‘樂觀、堅持’就是母親的身教。比如和母親一樣我喜歡創新,而且不顧別人的評論和眼色,我把小時候學的很多戲曲表演成分加入到我的西洋演唱中,所以我有了一個自己的演唱品牌‘笑唱花腔’。還有就是無所禁忌的生活態度,我跟我兩個哥哥都是屬於放養狀態,父母不會限制我們一定要朝哪個方向發展,必須去學什麼或者不能學什麼,從來也沒有。我們家都像我父母一樣是搞文化的,這就是父母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有樂觀。我父母非常樂觀,別人都說他們兩個“生不逢時”,經歷了那麼大一場磨難,但我父親說“生正逢時”。正是那場磨難才考驗了他們的愛情,才讓他們更加珍惜。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一定是正能量的,樂觀的。還有奮鬥。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這尤其在母親身上體現得特別清晰。她出身極貧家庭,最後成為一代評劇大師。她從小隻字不識最後竟出了那麼多本書,畫了那麼多畫。所以她的一生都在創造奇跡。但這一定是付出了高於常人的努力才得到的。”

也正如新鳳霞的兒子吳歡所說:“他們從來也不教育我,言傳不如身傳。我不停地在做的事情就是藝術,這是我們一家人血脈上的東西。最重要的家風就是要善待自己,苛求自己,制定好自己的規矩,方寸才不會亂,天下才會穩定。”

其實在癱瘓的這23年裡,新鳳霞不僅是做了寫書、作畫這兩件事情,她還帶出了五六十個徒弟,全國各地都有,讓“新派”成為了最大的評劇流派。雖然自己不能登臺唱戲了,但是她要讓弟子們把“新派”這杆大旗舉起來,把“新派”的藝術傳承下去。

1992年拜新鳳霞為師的鹹紅傑現任滄州小鳳霞評劇院院長,她說拜師那天師父說:臺上唱戲、台下做人;做藝先做人,做藝要講究藝德。這幾句話她到現在都記得。她從師父那裡學到更多的是她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對人的和善和尊重,對藝術的無限追求,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高闖是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她回憶恩師新鳳霞為了讓她這個外地的學生學戲方便,直接安排她到家裡住,不收學費,還管吃管住……如今,“新派”有了第三代弟子,“新派”的希望在明天。

臺上做戲她至真至美,台下做人她至情至性。這就是她——“一代評劇大師”新鳳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