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說《老子》對中國哲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009年, 北京大學舉行了西漢竹書收藏研究通報會, 北大收藏了一批從海外搶救回歸的珍貴西漢竹書, 總數達3300多枚。 在這些收藏的西漢竹書中,

有迄今為止最完整的《老子》漢代古本, 殘缺部分僅占全書篇幅的1%, 幾乎堪稱“完璧”。 朱鳳瀚介紹說:“(這些竹書) 可以說是目前探討《老子》分章問題最原始、最齊全的資料, 對《老子》一書的整理校勘極有幫助。 ”

《老子》又稱《道德經》《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 (即李耳, 河南鹿邑人) 所撰寫。 這是諸子百家所共同推崇的一部著作。 魯迅說:“不讀《道德經》, 不懂中國文化。 不知人生真諦。 ”因此, 可以說, 他對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一定的影響, 進而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

《道德經》反映出老子的哲學思想, 作為老子的傳世之作, 雖僅有五千餘字, 但字字珠璣, 為世人所讚頌。 正如托爾斯泰所說:“老子的著作,

尤其是他的《道德經》, 最受世人崇仰。 ”研讀《道德經》, 是研究老子思想的最佳途徑。

在老子的思想中, 辯證觀點是其重要特色。 《道德經》第二章中“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 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 前後相隨”的說法, 提出辯證的觀點, 這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尚屬首次。 老子認為, 事物不是孤立地存在於世, 矛盾的事物既相互對立, 又相互依存, 彼此互為依託才求存。 同時, 老子認為對立的事物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 且這種轉化沒有極限:“禍兮, 福之所倚;福兮, 禍之所伏。 孰知其極?其無正? 正複為奇。 豈無善? 善複為妖。 ”在《道德經》中, 類似的表述還有很多。 “曲則全, 枉則直, 窪則盈, 敝則新, 少則得, 多則惑。 ”

老子的又一重要思想是“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認為, 世界上不存在神靈, 但是存在著道法。 “道法自然”, 所謂的“道”就是指自然的法則、自然的規律。 在老子看來, 天地是萬物的主宰, 自然道法是世間一切事物的準則, 任何人都無法超脫自然的規律, 也就是所謂的“道”;只有順應天道, 才能謀求長久。 這一觀點在《道德經》中多處都有體現。

“無為而治”是老子的重要政治觀點, 也是老子“無為”思想的重要應用。 “無為”不是簡單的無所作為, 而是指一種態度、一種處世哲學, 即不苛求、易滿足。 老子的“無為而治”不是指統治者的“無為”, 而是統治者“使民無為”。 《道德經》第三章中說:“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 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虛其心,

實其腹, 弱其志, 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 則無不治。 ”

從當今時代背景看來, 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是不合理的, 甚至是荒謬的;但按照封建統治時期的時代特點與社會背景, “無為而治”是統治階層絕佳的政治手段。 曾國藩“老莊為體, 儒墨為用”的說法就是很好的證明。

在老子的思想中, 陰柔美又是一大特色。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 故無尤”。 老子認為, 人生應該像水一樣柔和, 順應自然的法道, 因“不爭”而“無尤”, 從而長久。 這與其“道法自然”的觀點是一致的。

總的來說, 老子的思想主要包括辯證的哲學認知、“道法自然”的思想觀點、“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以及陰柔的生命美學,

此外還有眾多細節的內容。 作為中國古代先哲, 老子為世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