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信證券——電腦行業專題研究:科技創新需等待轉型時期抓龍頭

中美經濟及其增速差距逐步縮小中美經濟差距縮小:2015年GDP總量中國占美國的比例上升到61%,2015年美國/中國人均GDP倍數已經下降到7倍。 從GDP總量和人均來看,中美差距都在逐漸縮小。 縮小速度放緩:正在高速發展中的中國GDP增速,最近十幾年來一直遙遙領先美國,特別是中美GDP增速差在2007年第二季度達到高峰。

而從2008年開始,近10年間中美GDP增速差距逐漸縮小。

人力成本上升成本優勢降低電腦行業的公司員工人均薪酬雖然增速放緩,但仍在逐年增加。 2015年A股電腦員工平均薪酬6.2萬元。 管理費銷售費用上升:從2004年以來,電腦板塊上市公司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逐漸上升。

特別是從2011年開始,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比已經上升到11.5%。 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上升到7.3%。

人均營收下降,人均毛利回到十年前電腦板塊從2011年開始到2016年人均營業收入逐年下降到79萬元。 說明邊際效益下降,新增投入無法維持過往產出。 人均毛利在2011年達到頂峰的30.6萬元,然後連續3年下降到2014年的20.6萬元,2015年回升一些到22.5萬元,2016年下降到17.3萬元。 2015年的回升是並購提升人均毛利,2016年並購業績未實現承諾,人均毛利回落。 2016年人均毛利與2006年17.8萬元接近。

人均GDP尚未達到創新體系標準人均GDP決定產業興旺:(世界銀行標準)3000-5000美元,城市化與工業化,中產階級興起,消費類型發生變化;5000美元之後,產業結構高級化,橄欖型社會開始形成,社會進入多元化;5000美元之後,國家才真正重視科技對經濟增長作用,給錢給土地;10000美元之後,國家才開始形成完整產業研體系,建立國家創新體系;2011年首次突破5000美元到5547美元,2016年約8865美元;預計2019年超過10000美元,才真正建立國家級的創新體系。

全球和國內科技產業都處於轉型期納斯達克經歷2大週期、4小週期,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大週期。 每個大週期裡面又分2個小週期,先是硬體為主的基礎設施,再是軟體為主的商業模式應用。 現在處在移動互聯網末期、人工智慧初期,暫時沒有出現能夠承接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和產業,處於“空窗期”,也就是科技產業處於轉型階段。 國內科技行業原有成本驅動增長力度減小,邊際效率下降。

行業龍頭具有規模優勢、成本優勢,可以以大吃小,電腦行業內的小企業由於成本急劇上升、需求下滑,尋求並購或許是最佳選擇。 未來2年左右市場集中度繼續提高。

投資建議建議關注電腦板塊中的業務單一的、細分領域龍頭公司:網路安全啟明星辰和綠盟科技、電子取證美亞柏科、語音辨識科大訊飛、科技金融同花順、電子地圖四維圖新、高性能電腦中科曙光、智慧醫療領域的思創醫惠、智慧駕駛領域的索菱股份。

投資風險科技創新速度加快,替代性技術超預期商業化,市場整體估值下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