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影響股票投資的“持續性”思維和“整體性”思維

“持續性”思維

“最近感覺很不錯, 怎麼買就怎麼漲!”

“最近沒有操作好, 一買就跌, 一賣就漲!”

“去年牛市賺了一把, 收益還不錯...”

“今年XX打壓股市, 虧慘了....”

大部分投資者把投資分割成“感覺好的時候”、“感覺不好的時候”“牛市的時候”、“熊市的時候”....而實際上, 投資的過程是連續不斷的。 股票投資的持續性思維指的是, 衡量投資成果和風險應該是持續的, 直到真的“再也不玩了”永遠退出市場為止。

最常見的情況是在牛市時幹到一大票可以滿足心理愉悅感, 但在熊市又把所謂的盈利還回給市場。 如果沒有持續性思維,

把牛市賺錢和熊市虧錢割裂成兩段, 則會產生一種惡性循環:保本——盈利——回吐——虧損——等解套——再保本。 如此, 投資根本無法真正盈利。

缺乏持續性思維最嚴重的後果是, 把投資的目的變成了:牛市的瘋狂貪婪想賺更多的錢, 是為了能夠有一天熊市來臨的時候有足夠的“盈利”且來虧掉(因為熊市總是會來的)。 所以, 當牛市再次來臨時, 大部分人也只是在解套而已。

持續性思維則把投資當成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 所有的投資決策都是建立在維持投資風險和收益的動態平衡上的。 持續性思維是形成投資前瞻性的基礎, 出發點不是眼前的市場環境是牛市還是熊市, 而是面向未來, 追求的是如何在市場上能夠穩定長期盈利(真正的盈利)——投資的終級目的。

總結一句話:持續性思維就是指不要忘了投資的初衷和目的是什麼。

“整體性”思維

有一個講了很多次的笑話:某人買了一個超級超級牛的股票, 刷刷刷漲了100倍(很爽是吧), 但是他只買了100股, 股票是很牛, 但他沒有真正賺到錢。 這個笑話反過來講也是一樣的。

整體性思維是指在做投資決策時應站在全域考慮。 具體的, 是指每一次買賣交易, 每一個股票, 每一次調倉...都應該整個帳戶出發考量它們所貢獻的收益或損失, 它們是為整個帳戶服務的。 大白話就是:總個帳戶“盈利”了才是真正的盈利。

再看看下面所說的這種“現象”(我賭一個鋼鏰, 大部分人會中招, 你是否中招?):

在幾十幾百次交易中, 對某次或某幾次“成功的交易”很是沾沾自喜,

並且長時間記憶深刻。 對另外的數十次數百次的“失敗的交易”卻幾乎沒有什麼印象。 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 那幾次少得可憐的印象深刻的“成功交易”為整個帳戶的盈利貢獻率可以忽略不計。 而大量的“失敗的交易”則為整個帳戶貢獻了虧損。 反正, 帳戶還是虧!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人的選擇性記憶, 選擇性記住了某次“成功交易”帶來的喜悅感, 會激勵自己再次償試, 於是就不斷產生再次交易的欲望, 試圖重新找回和放大那種喜悅感...(和交配挺象的, 是吧?)。

與此同時, 在不斷的交易過程中, 失敗次數增加, 喜悅感沒了, 痛苦感增加。 此時, 人的心理保護機制上場, 選擇性地忽略掉那些造成痛苦感的交易,

心理帳戶就此產生。 心理帳戶不僅把投入的資金區別對待, 更是把帳戶中的各個股票當成不同的帳戶對待, 但是實際上它們是一個整體(帳戶)。

事情的另一面

反過來看, 如果有了整體性思維, 那麼少數幾次“成功的交易”為投資貢獻了絕大部分收益, 而大量的“失敗的交易”則無關痛癢。 綜合起來是投資成功的。 正如芒格所說:“如果把我們最成功的10筆投資去掉, 我們就是一個笑話。 ”巴菲特也多次親口說“我們犯過很多錯誤"。

總結

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 持續性思維和整體性思維結合起來就是:前瞻性和大局觀。 這兩者對投資至關重要, 它們將決定投資者的投資理念、投資方法、交易策略。 當然, 它們最終將決定投資結果。

(關注查理菲特公眾平臺(ID:value2080)查看更多乾貨文章!)

作者 | 查理菲特

相關閱讀:

◆上市公司的股東類型和屬性!你是哪類?

◆為什麼總是一買就跌, 一賣就漲?

◆A股韭菜們的金融心理和行為

◆內在價值是什麼?

◆投資體系的四個維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