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些珍貴北京老照片你見過嗎?升值10多倍他卻一張也不賣

作者:張鵬

民國時代穿著校服的女學生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 那就是樟腦的香, 甜而穩妥, 像記得分明的快樂, 甜而悵惘,

像忘卻了的憂愁。 ”劉鵬喜歡張愛玲的這句話, 因為覺得道出了對“回憶”這件事的相同感受。 劉鵬喜歡回憶, 所以他喜歡那些有點泛黃的東西, 他收集的北京老照片就帶著這樣的色調, 淡淡的溫情和感傷。 劉鵬覺得, 那是時光的痕跡, 那是懷舊的味道。 在我們這個日新月異、充滿巨變的時代, 懷舊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通病, 劉鵬在努力尋找治癒懷舊這種病的靈丹妙藥, 尋找心靈的一絲慰籍。

在胡同中度過大半生的北京爺們劉鵬, 致力於收集北京老照片10餘年, 著書立說, 在收藏圈裡算得一位名人, 同樣出名的是他的“怪癖”, 無論升值多少, 他的藏品一張也不賣。

劉鵬是位南城老北京, 和我認識的好些北京文史愛好者一樣, 只要一聊起北京的那些事兒,

就兩眼放光, 滔滔不絕, 一口京片子讓人聽著格外過癮。 劉鵬在公安局工作了一輩子, 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 他自小愛寫愛畫, 後來又愛上了攝影, 直到2000年, 他一頭紮進老照片的世界裡, 癡迷不已。

劉鵬告訴我, 他收藏北京老照片的“導火索”是偶然看到一本叫做《舊京史照》的畫冊, 那些泛黃的照片一下子觸動了他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那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根, 似乎循著這些線索, 就能窺見祖輩過往的生活。 他瞬間萌生了收集老照片的念頭。 從此, 潘家園舊貨市場與報國寺文化市場上就會經常出現他魁梧的身影, 響起他爽朗的京片兒。

民國一家人

自從迷戀上老照片, 劉鵬的生活方式就陷入了某種單調與重複, 不過他樂此不疲。 報國寺週四早上6點就開門, 他必定騎著車前往, 逛上一圈有所斬獲後, 急忙趕到單位上班, 中午午休的時間再去一趟。 週末不是在潘家園就是在報國寺尋寶, 晚上則在家裡整理老照片, 分門別類, 進行研究。

萬事開頭難, 和所有剛入門的收藏愛好者一樣, 最初劉鵬也常為買到假照片和殘次品而懊惱, 經過10多年的磨練, 如今他已經成為辨識老照片的專家, 不僅在報刊撰文傳授要領, 還常常幫助他人鑒定, 他笑言很多商販根本不知道老照片的價值, 使得他常有“撿漏”的機會, 這在收藏界可是值得驕傲的事兒。

這些年, 劉鵬把自己的積蓄都花在收藏上, 隨著老照片收藏的升溫, 他的藏品也在不斷升值, “原來在潘家園5塊錢一張淘來的, 如今最少都漲了10倍。 ” 劉鵬挺得意, 雖然如此, 他卻沒有賣過一張收藏的老照片, 他說自己從沒指著這事賺錢, 他更熱衷於通過老照片研究北京的傳統文化與風土人情, 給報紙雜誌撰文, 即可換取些許稿費,

又可與讀者分享文化知識, 其中樂趣難以言說。 劉鵬的收藏生涯摒棄了名利, 沒有了患得患失, 顯得更為淡定從容。

四合院中三代同堂

研究老照片是比淘寶更為艱難的事, 劉鵬經常是白天去報國寺和潘家園逛, 晚上則在家裡整理老照片, 鑽研大量的文史資料,沒有專業背景的他,要對一組組老照片進行精准的考證,要讓老照片中被定格的瞬間還原為鮮活的歷史場景,談何容易。

老北京的玩鷹人

每張照片背後都隱含著一個故事,體現著一段歷史文化背景,每收到一張照片後,劉鵬都要第一時間查看書籍,上網搜索資料,將照片中所呈現的景象徹底的搞明白,弄透徹。有一次,他對一張前門箭樓老照片的歷史背景瞭解得不夠確切,就頂著烈日跑到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大廈搜集資料,可是疑惑還是沒有解開,於是他前往學者“老北京通”王永斌家中拜訪,最終得出了確定的結論。

為了收集和老照片有關的資料,劉鵬簡直成癡成迷,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他發現清末時期的照片大多是以照相館內拍攝的,背景大多是室內佈景,所以清末的街景照片就顯得彌足珍貴。劉鵬偶然從網上看到國外拍賣一本1911年的書籍,上面有很多清末時期老北京的街景照片,就通過美國的朋友,幾經周折把書拍下來並寄回國,因為這本書是英文的,他還專門請人翻譯成中文,以便更好的理解照片所表現出當時的文化背景。

天橋賣藝人

10多年來,劉鵬收集的資料已經裝滿幾個大櫃子,他不但是一個老照片收藏家,還自學成才,成為一名北京文化歷史研究者。他在新浪網開通了老照片博客,發表了1000多組圖文,涵蓋老北京文化的方方面面,點擊量已達3000萬次;他出版了《老北京照片的故事》,把老照片分門別類作了研究,成為北京文化歷史解讀。

在劉鵬的老照片裡,可以看見一個繁華與滄桑並存的舊京古都,那些今日已經消逝的古跡街巷,那些在四合院上空徘徊的靚麗鴿群,那些曾經叱吒風雲而最終歸於寂莫的人物,定格於紛擾的歲月中,止不住的蒼涼。這些老照片中最打動人的莫過於表現京城百姓服飾風尚、民俗禮儀、婚喪嫁娶等市井生活的老照片。

老北京拜年的禮節

一位民國女子靠在欄杆上,一襲簡潔的旗袍,兩條黝黑的大辮子,年輕的臉龐秀麗安靜;祖孫三代在自家庭院照的全家福,簡樸的衣衫,溫暖的笑容,院子裡開滿了花,歲月靜好大概就是這種模樣;街頭賣藝的老人白須飄飄,悠然拉著琴,圍觀的人群雖然皆衣衫襤褸卻人人臉上都露出開心的笑容;賣芝麻燒餅的小攤前煙氣繚繞,似乎能聞到陣陣香氣,小販望向鏡頭的殷切的眼光似乎是對好日子的嚮往;城牆根下牽駱駝的人滿面風塵,似乎能感受到他眼中的疲憊與憂慮,仿佛厭倦了這奔波勞頓的生涯……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是一段人生,都有我們不知道的故事,時光流逝後的那些瞬間就這樣猝不及防地打動了我們的心。

100年前的皇家園林北海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造就了燦爛的傳統民俗,包括掌故傳說、歲時節令、婚喪嫁娶等,北京還聚集著茶莊、戲園、劇場等各式各樣的娛樂場所,京城百姓享受著平民文化生活的無窮魅力。”讓更多的人瞭解老北京已經逝去和即將逝去的故事,劉鵬說這是他在收藏過程中得到的最大的樂趣。

[說明 : “京味兒”是北京晚報首席記者張鵬的頭條號專欄,全部為原創文章,內容以名人專訪、北京故事、人物特寫為主。如使用請事先聯繫作者,微信號zp535797667。】 鑽研大量的文史資料,沒有專業背景的他,要對一組組老照片進行精准的考證,要讓老照片中被定格的瞬間還原為鮮活的歷史場景,談何容易。

老北京的玩鷹人

每張照片背後都隱含著一個故事,體現著一段歷史文化背景,每收到一張照片後,劉鵬都要第一時間查看書籍,上網搜索資料,將照片中所呈現的景象徹底的搞明白,弄透徹。有一次,他對一張前門箭樓老照片的歷史背景瞭解得不夠確切,就頂著烈日跑到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大廈搜集資料,可是疑惑還是沒有解開,於是他前往學者“老北京通”王永斌家中拜訪,最終得出了確定的結論。

為了收集和老照片有關的資料,劉鵬簡直成癡成迷,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他發現清末時期的照片大多是以照相館內拍攝的,背景大多是室內佈景,所以清末的街景照片就顯得彌足珍貴。劉鵬偶然從網上看到國外拍賣一本1911年的書籍,上面有很多清末時期老北京的街景照片,就通過美國的朋友,幾經周折把書拍下來並寄回國,因為這本書是英文的,他還專門請人翻譯成中文,以便更好的理解照片所表現出當時的文化背景。

天橋賣藝人

10多年來,劉鵬收集的資料已經裝滿幾個大櫃子,他不但是一個老照片收藏家,還自學成才,成為一名北京文化歷史研究者。他在新浪網開通了老照片博客,發表了1000多組圖文,涵蓋老北京文化的方方面面,點擊量已達3000萬次;他出版了《老北京照片的故事》,把老照片分門別類作了研究,成為北京文化歷史解讀。

在劉鵬的老照片裡,可以看見一個繁華與滄桑並存的舊京古都,那些今日已經消逝的古跡街巷,那些在四合院上空徘徊的靚麗鴿群,那些曾經叱吒風雲而最終歸於寂莫的人物,定格於紛擾的歲月中,止不住的蒼涼。這些老照片中最打動人的莫過於表現京城百姓服飾風尚、民俗禮儀、婚喪嫁娶等市井生活的老照片。

老北京拜年的禮節

一位民國女子靠在欄杆上,一襲簡潔的旗袍,兩條黝黑的大辮子,年輕的臉龐秀麗安靜;祖孫三代在自家庭院照的全家福,簡樸的衣衫,溫暖的笑容,院子裡開滿了花,歲月靜好大概就是這種模樣;街頭賣藝的老人白須飄飄,悠然拉著琴,圍觀的人群雖然皆衣衫襤褸卻人人臉上都露出開心的笑容;賣芝麻燒餅的小攤前煙氣繚繞,似乎能聞到陣陣香氣,小販望向鏡頭的殷切的眼光似乎是對好日子的嚮往;城牆根下牽駱駝的人滿面風塵,似乎能感受到他眼中的疲憊與憂慮,仿佛厭倦了這奔波勞頓的生涯……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是一段人生,都有我們不知道的故事,時光流逝後的那些瞬間就這樣猝不及防地打動了我們的心。

100年前的皇家園林北海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造就了燦爛的傳統民俗,包括掌故傳說、歲時節令、婚喪嫁娶等,北京還聚集著茶莊、戲園、劇場等各式各樣的娛樂場所,京城百姓享受著平民文化生活的無窮魅力。”讓更多的人瞭解老北京已經逝去和即將逝去的故事,劉鵬說這是他在收藏過程中得到的最大的樂趣。

[說明 : “京味兒”是北京晚報首席記者張鵬的頭條號專欄,全部為原創文章,內容以名人專訪、北京故事、人物特寫為主。如使用請事先聯繫作者,微信號zp53579766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