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影視康熙王朝裡的清刀

清刀即清代制式的軍刀。

中國清刀流行於清朝, 其形狀可能受到當年多國文化交流的影響而成, 當中最顯著的包括日本的影響, 有些更會帶有印度、土耳其及蒙古等地的特色。

一、官刀制式

包括:順刀、倭刀、劄刀、樸刀、斬馬刀等。

順刀

順刀為直刃, 有些類似蒙古或西藏的解首刀。 單刃厚背較窄, 不十分長, 一般用作工具刀, 或護身用短刀, 刀柄多為梨木。

為鍵銳營特別裝備的兵器, 形如短劍(健銳營又稱健銳雲梯營、飛虎健銳雲梯營、香山健銳營, 是清八旗禁衛軍中一支具有特種部隊性質的部隊)。

倭刀

倭刀,

是指明代到清代流浪武士使用的日本刀, 是明朝中期產生的重大的軍事變革產物。

這種日本刀以劈砍術見長, 攻守兼備, 多以雙手握刀方式使用。

最早日本刀的原型是我國唐代時的唐刀。 唐刀最早是沒有弧度的, 倭刀在唐代末期時出現了一些帶有略微弧度唐刀。

而後在宋代前後, 日本根據我國的唐刀發展出具有獨特形狀的日本刀, 但是, 那時候的日本刀, 並不是用於實戰的兵器, 只是一種供欣賞的藝術品。 這種兵器在歷史上多是作為工藝品, 或者是指揮刀使用。

直到清朝中晚期, 倭刀仍然是軍隊的制式裝備之一。

劄刀

砍刀的一種。 刀刃厚重, 刀頭平, 兩面開刃。 主要用來克制重騎兵。

朴刀

朴刀(樸音坡, pō)也寫成博刀、潑刀、或鈸刀,

又叫太平刀, 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冷兵器。 就其長度而論, 不是長兵器, 而屬於短兵器一類。 朴刀全長約60-150cm, 刀刃長度在45-70cm之間。 從外形看, 和大刀沒什麼兩樣, 但是和大刀相比, 刀刃(即刀身部分)占的比例比較大, 這是朴刀不同於大刀的最明顯之處。 使用時, 兩手握著刀柄, 像使用大刀那樣, 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 來劈殺敵人, 故又有"雙手帶"之稱。

朴刀出現于宋代, 到了清末前後, 才被廣泛使用。 由於樸刀用途廣泛, 是闖蕩江湖的人常用的兵器。

斬馬刀

明朝士兵所用之步騎兩用長刀, 仿陌刀制式。 斬馬刀似樸刀而柄長, 殺傷力強。

▲斬馬刀(仿)鎮宅式樣

二、民間的刀型

有腰刀、柳葉刀、雁翎刀、厚背砍刀等形式, 裝具之佳者多有雕鏤,

除牡丹、葵花等草葉圖案外, 並有蟠螭、龍、鳳、狻猊等瑞獸的造型, 刃背飾以竹節、八卦紋, 血槽亦多有變化。

腰刀

腰刀, 即佩戴在腰間的單面長刃的短兵器, 刀長約三尺, 刀身狹, 柄短。

▲乾隆天字型大小寶騰腰刀

▲遏必隆腰刀

柳葉刀

在中國使用的中國武術刀其中一種, 因刀的形狀類似柳葉, 故此得名柳葉刀。

這是通常用於騎兵和步兵上, 明軍大量裝備此刀。 這種武器具有溫和的曲線沿著刀片, 令這柳葉刀減少了逆能力(儘管仍然是有相當效果的), 同時增加柳葉刀的削力。 相對於日本刀, 刀片的寬度也十分廣闊。 通常以二支刀一同使用, 較一般的刀為輕亦較不堅硬 。

雁翎刀

冷兵器, 刀的一種。 因形似雁翎而得名。 盛行于明朝時期,

無論是官丞還是士兵都會佩戴。

明清時期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點為, 刀身較為平直, 刀尖為略上翹的圓弧形, 刀尖至刀背15~20cm處多開刃, 一般稱為反刃。

它和柳葉刀的區別在於, 雁翎刀刀身根部在直刃三分之二開始向上彎曲, 而柳葉刀刀身從根部開始彎曲。 雁翎刀身弧度小, 刀尖窄且略上翹, 柳葉弧度大, 刀尖部寬。

厚背砍刀

砍刀, 又稱長刀、背刀、挎刀。 一般約一寸多寬, 一尺多長, 齊頭, 非常鋒利。 其鋒利的程度能將直徑一米的圓木剖成木板。 中國古代也曾用作作戰的兵器之一, 又叫大刀, 大砍刀, 很多少數民族也使用砍刀, 用來砍柴, 狩獵等, 後有傈僳族 木板房的寬大木板, 都是用砍刀劈成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