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尺修:賞觀歲月

【編者按】

王力農、王尺修這對手足兄弟, 一起攜手步入貴州大學, 又一起在中文系同窗學習。 一個我很熟, 一個至今未曾謀面。 在力農兄送我他的新書《澡雪集》(王力農書法自選集)時, 打開書來映入眼簾的就是王尺修寫的序“賞觀歲月”。 讀來其情甚濃其意甚深, 切切摯愛娓娓道來, 讓我感動之餘情亦難抑, 故特編發之於本平臺。 ——李勇 2016年8月28日

————————————————————————————————————————————

王力農的書法

王力農 王尺修

王力農 李勇

早晨, 陽光射進窗戶, 覺得春陽恣意燦爛, 而帶來十分的暖意。

此時, 在電腦上翻看王力農即將結集的書畫詩文圖片, 竟然有種明媚俊逸的契合。

《澡雪集》(王力農書法自選集), 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

本來這正規出版的集子, 大可以請個書壇有名望的方家作個序,

光彩更甚。 我知道, 但凡他開口, 有份量的前輩是樂意的。

全家福(1987年)

可是, 力農將這任務給我, 乃是任人唯親, 因為我是他親弟。 於是, 我這不會寫字的人, 竟謬獲了這登堂入室的機會。 我無能力也無膽魄為一本書法集寫序, 唯有力避一己之短,

拿把歲月的梳子, 順一順所知的他與書畫詩文的過往。

王力農的書法

小學時, 我的字曾經讓當教師的父親頗為滿意。 但後來懼怕練字的乏味單調, 以及對大人龍飛鳳舞的嚮往, 結果把字寫壞了。 最終, 全家寫字最差的是我。

而力農的選擇與我的躁動不同,

終有今日天壤之別。

兒童時代的王力農和王尺修

力農與我雖為同胞兄弟, 但秉性大異。 我生性好動, 多交集、愛鬧熱、任性妄為, 一切以快樂為目的。

多年來, 師長多以為力農穩重可靠, 與我截然不同, 因此對他的印象極為正面。

王力農的國畫

然而,歷史的真相是,他有時比我更有激情也更容易衝動。

其實,我與他的區別在於一個時間概念:十三年。

在江西與祖父合影

小時與祖母的合影

因為在我們不可切割的人生中,有十三年他在鄱陽湖畔代父陪侍祖父母;而我這十三年則與其相隔數千里,在與父母的傳統教育對抗中成長。

在貴陽出生一百天的王力農

在江西老家讀初一時的王力農

王力農在江西讀書時的樂亭小學舊貌(局部)

記憶中的樂亭小學全貌(王力農手繪)

他生在貴陽,兩歲赴鄱到十五歲歸築,十三年的隔膜感於他恐怕影響至深。似乎他在相當漫長的時間裡,都在努力去消除身邊時有時無的陌生感。

祖孫三代

十五歲那年,國家恢復高考,因此父親只好欺騙祖母,把祖孫二人騙到貴陽,然後強留下他。

王力農(左一)與貴陽七中高中班主任(左二)和同學合影。

在父親的學校,鄉下來的孩子直接插班,環境氛圍陡然與村裡的小學、公社的中學截然不同。他聽不懂老師說什麼,老師同學也不懂他。他的語言天賦不算強,所以這段時間維持了很長。這種因溝通而生的焦慮,似乎也帶到了後來的生活中。

過去周圍大人對他的評價和期望,加之後來回貴陽的陌生和溝通不暢,似鑄成了他克制忍讓卻會適時率性的性格,享受孤獨卻不甘孤獨的詩人氣質。

80年代初貴大文學社團部分成員合影(後排右四王力農、右六王尺修)

二十二個數字

大學期間王力農油印詩集《二十二個數字》

貴大創作組成員,前排右一王尺修 右三王力農(1982年)

王尺修手稿(1984.2)

力農的現代詩是很有味道的,自然不矯情,簡約而不弱。一位現在聲名響亮的詩人,多年前每月寄厚厚一本詩稿與他切磋。這次,他只將部分古體格律詩收入集子,沒有收自由體的現代詩算是缺憾。格律詩為了音律的美是有多重約束的,作為文人趣味很考驗心性與功底。我一想到要合韻講平仄,還要用典妥貼,頭頓時就大了。所以,儘管他自稱有的詩並不太規矩,但我已是非常佩服了。

所以說,力農若不去靜練書藝,那他可能成為一個詩人。因為他更欲表達,而非簡單重現。

王力農的書法

每次讀他的行書作品,就仿佛看到竄動的思緒,感受到一種有些古意的書生意氣。這與亦步亦趨師法古人,沉湎于碑帖書簡者有別。

有的人喜歡自由表現自己的才情,有的人喜歡以返古來展現內功。力農大抵屬於前者,而二者並無優劣之分,上者乃是入古而不泥于古。好比觀者也是兩類:一種喜歡看著舒服的,要賞心悅目;另一種喜歡看不懂的,要高深莫測。

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寫的是才情字,力農亦然。他比之於我可謂勤奮,但與許多書家比就可稱好逸惡勞了。

王力農的書法

書藝之所以為藝,也如同上臺演戲般,紙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吧。

所以,我一直以為,設若他真的苦練,說不定會更有一種景象。當然,說不定從此字就寫死了,那也未可知。這當然是我替他找的託辭了!

拋開自家人不論,客觀說,我是喜歡力農的字的。但我堅持認為他當初若選定繪畫,那成就一定大過書法。

王力農的國畫

這本集子,他將畫作為附錄,可見他真把畫當作戲筆,視為“偏門”。但線條的瀟灑自信卻屢有動人之筆。這些都是源於鄱陽湖畔老宅前,那塊為祖父預留做碑的青石板。一個清秀的少年,照著遠方寄來的連環畫,隨便幾筆就勾勒出各種人物風景,讓鄉親們嘖嘖稱奇。

1984年入伍

方小石 王力農

方小石先生的贈畫

他1997年轉業後,組織上安排到省國畫院,有人建議他嘗試以院領導身份拜方小石老先生為師,既體現對老畫家的尊重,又可獲名師指點。但他或許認為多少有些功利色彩,怕人閒話而沒有聽從。這種對羽毛的愛惜,自然失去了一個改變自己的好機會。

二000年初游小七孔,王力農與楊霜先生合影。

已故的楊霜先生,乃原國民政府貴州省主席周西成之孫,書法大家陳恒安的弟子。楊先生因政治原因從母姓,身世奇崛,胸懷仁厚,是位真性情的書家。十年前《貴州畫報》給力農作了個專題,楊先生以《綠靜春深墨華新》為題著文為其捧場。他“十分驚詫其詩才”,認為“力農的秉性沉靜和平,耐得寂寞, J卻又內蘊詩人之靈性”。

王力農(右一)與周永健先生(右二)一起觀展。

他還特別提到重慶書壇執牛耳的周永健先生(已于2008年病故)某次觀展,駐足在某幅行書展品前高度評價:“內斂含蘊,耐人尋味。” 而行書作者正是與其不相熟的王力農。

入伍後回鄉與祖母合影(1986年2月)

力農這一生是有些缺憾的,尤其是離開父母的歲月。但是,除了極寵愛他的祖父母,父母其實一直都在遠方陪著他,對其影響甚巨。

王力農的父親王正化遺墨一幀

王力農與父親合影

父親把寫字繪畫吹笛作詩(格律詩)的天賦和愛好傳給了他;那些年父子之間的書信,他的信每次都被紅筆批改後寄回。

母親堅持把他的戶口扣在貴陽,知恢復高考便速把他騙回;他自作主張報名參軍,居委會把軍屬電影票都發到了家中,被母親及時叫停;高中畢業第一年考上遵義師專,而母親不忍再次分離,次年考進貴大……

王力農與大學時期的老師姜澄清先生合影

世間萬象,塵世如鏡。

我們每個凡人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留下影像。小到幾杯酒可以反映你的酒量酒品,大到幾件事足以折射你的內涵與品行。

王力農書法

這些鏡象有娘胎帶來的,如長相天賦;有後天努力獲得的,如學問本事。但鏡與象終歸是如影隨形,一旦形銷則象之不存,而象之不存,形亦了無趣味。

這是糾結,其實無解。

王力農的國畫

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你若有啥自認好看的衣服,儘管穿了去鏡前一站,象就生在那裡了,品頭論足任由他人。

這是我對鏡象的理解,也是拙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絮絮叨叨、拉拉雜雜,無非只是想說:鏡象中穿這身衣服的是何許人?怎麼會穿上這身衣服?而這身衣服又是如何經由命運之手製成的!

王力農 王尺修

不知力農吾兄以為然否?

2016.5.5于貴陽

王尺修近照

王尺修

1963年出生于貴陽市,祖籍江西鄱陽。大學畢業即入媒體單位至今,為資深媒體人。

王力農近照

王力農

別署東山村人、雲隱等。1962年生於貴陽,1984年畢業于貴州大學。歷任貴州畫院、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書記。高級美術師、貴州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員會”評審委員。

王力農的國畫

然而,歷史的真相是,他有時比我更有激情也更容易衝動。

其實,我與他的區別在於一個時間概念:十三年。

在江西與祖父合影

小時與祖母的合影

因為在我們不可切割的人生中,有十三年他在鄱陽湖畔代父陪侍祖父母;而我這十三年則與其相隔數千里,在與父母的傳統教育對抗中成長。

在貴陽出生一百天的王力農

在江西老家讀初一時的王力農

王力農在江西讀書時的樂亭小學舊貌(局部)

記憶中的樂亭小學全貌(王力農手繪)

他生在貴陽,兩歲赴鄱到十五歲歸築,十三年的隔膜感於他恐怕影響至深。似乎他在相當漫長的時間裡,都在努力去消除身邊時有時無的陌生感。

祖孫三代

十五歲那年,國家恢復高考,因此父親只好欺騙祖母,把祖孫二人騙到貴陽,然後強留下他。

王力農(左一)與貴陽七中高中班主任(左二)和同學合影。

在父親的學校,鄉下來的孩子直接插班,環境氛圍陡然與村裡的小學、公社的中學截然不同。他聽不懂老師說什麼,老師同學也不懂他。他的語言天賦不算強,所以這段時間維持了很長。這種因溝通而生的焦慮,似乎也帶到了後來的生活中。

過去周圍大人對他的評價和期望,加之後來回貴陽的陌生和溝通不暢,似鑄成了他克制忍讓卻會適時率性的性格,享受孤獨卻不甘孤獨的詩人氣質。

80年代初貴大文學社團部分成員合影(後排右四王力農、右六王尺修)

二十二個數字

大學期間王力農油印詩集《二十二個數字》

貴大創作組成員,前排右一王尺修 右三王力農(1982年)

王尺修手稿(1984.2)

力農的現代詩是很有味道的,自然不矯情,簡約而不弱。一位現在聲名響亮的詩人,多年前每月寄厚厚一本詩稿與他切磋。這次,他只將部分古體格律詩收入集子,沒有收自由體的現代詩算是缺憾。格律詩為了音律的美是有多重約束的,作為文人趣味很考驗心性與功底。我一想到要合韻講平仄,還要用典妥貼,頭頓時就大了。所以,儘管他自稱有的詩並不太規矩,但我已是非常佩服了。

所以說,力農若不去靜練書藝,那他可能成為一個詩人。因為他更欲表達,而非簡單重現。

王力農的書法

每次讀他的行書作品,就仿佛看到竄動的思緒,感受到一種有些古意的書生意氣。這與亦步亦趨師法古人,沉湎于碑帖書簡者有別。

有的人喜歡自由表現自己的才情,有的人喜歡以返古來展現內功。力農大抵屬於前者,而二者並無優劣之分,上者乃是入古而不泥于古。好比觀者也是兩類:一種喜歡看著舒服的,要賞心悅目;另一種喜歡看不懂的,要高深莫測。

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寫的是才情字,力農亦然。他比之於我可謂勤奮,但與許多書家比就可稱好逸惡勞了。

王力農的書法

書藝之所以為藝,也如同上臺演戲般,紙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吧。

所以,我一直以為,設若他真的苦練,說不定會更有一種景象。當然,說不定從此字就寫死了,那也未可知。這當然是我替他找的託辭了!

拋開自家人不論,客觀說,我是喜歡力農的字的。但我堅持認為他當初若選定繪畫,那成就一定大過書法。

王力農的國畫

這本集子,他將畫作為附錄,可見他真把畫當作戲筆,視為“偏門”。但線條的瀟灑自信卻屢有動人之筆。這些都是源於鄱陽湖畔老宅前,那塊為祖父預留做碑的青石板。一個清秀的少年,照著遠方寄來的連環畫,隨便幾筆就勾勒出各種人物風景,讓鄉親們嘖嘖稱奇。

1984年入伍

方小石 王力農

方小石先生的贈畫

他1997年轉業後,組織上安排到省國畫院,有人建議他嘗試以院領導身份拜方小石老先生為師,既體現對老畫家的尊重,又可獲名師指點。但他或許認為多少有些功利色彩,怕人閒話而沒有聽從。這種對羽毛的愛惜,自然失去了一個改變自己的好機會。

二000年初游小七孔,王力農與楊霜先生合影。

已故的楊霜先生,乃原國民政府貴州省主席周西成之孫,書法大家陳恒安的弟子。楊先生因政治原因從母姓,身世奇崛,胸懷仁厚,是位真性情的書家。十年前《貴州畫報》給力農作了個專題,楊先生以《綠靜春深墨華新》為題著文為其捧場。他“十分驚詫其詩才”,認為“力農的秉性沉靜和平,耐得寂寞, J卻又內蘊詩人之靈性”。

王力農(右一)與周永健先生(右二)一起觀展。

他還特別提到重慶書壇執牛耳的周永健先生(已于2008年病故)某次觀展,駐足在某幅行書展品前高度評價:“內斂含蘊,耐人尋味。” 而行書作者正是與其不相熟的王力農。

入伍後回鄉與祖母合影(1986年2月)

力農這一生是有些缺憾的,尤其是離開父母的歲月。但是,除了極寵愛他的祖父母,父母其實一直都在遠方陪著他,對其影響甚巨。

王力農的父親王正化遺墨一幀

王力農與父親合影

父親把寫字繪畫吹笛作詩(格律詩)的天賦和愛好傳給了他;那些年父子之間的書信,他的信每次都被紅筆批改後寄回。

母親堅持把他的戶口扣在貴陽,知恢復高考便速把他騙回;他自作主張報名參軍,居委會把軍屬電影票都發到了家中,被母親及時叫停;高中畢業第一年考上遵義師專,而母親不忍再次分離,次年考進貴大……

王力農與大學時期的老師姜澄清先生合影

世間萬象,塵世如鏡。

我們每個凡人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留下影像。小到幾杯酒可以反映你的酒量酒品,大到幾件事足以折射你的內涵與品行。

王力農書法

這些鏡象有娘胎帶來的,如長相天賦;有後天努力獲得的,如學問本事。但鏡與象終歸是如影隨形,一旦形銷則象之不存,而象之不存,形亦了無趣味。

這是糾結,其實無解。

王力農的國畫

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你若有啥自認好看的衣服,儘管穿了去鏡前一站,象就生在那裡了,品頭論足任由他人。

這是我對鏡象的理解,也是拙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絮絮叨叨、拉拉雜雜,無非只是想說:鏡象中穿這身衣服的是何許人?怎麼會穿上這身衣服?而這身衣服又是如何經由命運之手製成的!

王力農 王尺修

不知力農吾兄以為然否?

2016.5.5于貴陽

王尺修近照

王尺修

1963年出生于貴陽市,祖籍江西鄱陽。大學畢業即入媒體單位至今,為資深媒體人。

王力農近照

王力農

別署東山村人、雲隱等。1962年生於貴陽,1984年畢業于貴州大學。歷任貴州畫院、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書記。高級美術師、貴州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員會”評審委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