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7000年前石器時代的榫卯技藝,被運用到福州一別墅專案當中!

“無園不亭、無亭不園”, 亭既是中國傳統建築和園林景觀中的瑰寶, 也是各類文學、文化的重要載體, 從《西廂記》、《牡丹亭》的才子佳人一往情深, 到滄浪亭水清濯纓的家國憂思, 亭總是令文人墨客流連忘返。 園林造亭, 並非奇事, 而泰禾卻以7000年的榫卯工藝建造亭台, 成業內佳話。

泰禾院子系實景

榫卯結構源遠流長, 源起於7000年前的石器時代, 興于春秋戰國, 盛于宋, 明清時達到巔峰, 為建築界國粹。 榫卯間陰陽相合, 正奇相對, 飽含中國古人智慧。 榫卯工藝外形精緻唯美, 遵循力學原理, 起承轉折, 拆卸組裝不傷器物。 古代木構建築著名的如祈年殿、佛香閣、懸空寺等, 風雨屹立百年甚至上千年安然無恙, 便是榫卯的功勞。 如今, 泰禾院子傳承中國建築國粹, 園中造亭, 飛簷翹角演繹千年中國美。

建築國粹, 7000年技藝傳承

頤和園佛香閣中的榫卯斗拱

遍訪名園, 萬里取真經

在造園之初, 院子系的設計師們就遇到兩大難題:一則鋼筋水泥的浪潮下, 榫卯亭台原本無多, 而剩下的又多為各地仿造, 難得神髓;其次因技藝要求高, 學徒期長, 過程艱辛;隨著精通榫卯工藝的匠人日益垂暮, 榫卯工藝後繼乏人。

為此, 設計隊伍分三路:一路飛赴各地名園,

實地考察園林亭台的榫卯結構, 拍攝大量照片、視頻進行學習研究;一路則尋訪古建專家和傳人, 筆錄口述, 不辭萬里取經問寶;一路則鑽研《考工記》、《園冶》、《營造法式》、《工段營造錄》等建築古籍, 在30萬+的古奧漢字中, 尋回古法技藝。 以此三路神兵, 尋得榫卯技藝的真經。

蘇州滄浪亭

亭台相映, 致敬中國建築文化

泰禾造院多年, 潛心雕琢;以最繁複、細密的榫卯工藝, 在院子系產品中以純木材質, 不用寸鐵, 造亭佈景, 手法精煉老道, 成就院子裡的亭台軒榭。

泰禾院子系實景圖

泰禾桂山院子,

以江南代表性的攢尖六角亭蘇州“滄浪亭”為藍本, 融泰禾造院精髓, 榫卯結構營造亭台。 材質上, 根據木材密度、硬度、紋理、彈性, 或砍或鋸, 或刨或鑿;技法上, 結合木材長、寬、厚, 循古法, 依力學, 做到上下、左右、粗細、斜直連接合理, 面面俱到;佈局上, 因地制宜, 巧于借景, “因景而成, 得景隨形”, 景觀、景亭互為風景, 各在景中。 泰禾桂山院子, 以此亭台軒榭, 映照朝飛雲霞, 雨絲風片, 勾勒院子裡的詩情畫意。

【泰禾桂山院子】

落子華林以北·金雞山旁, 一榫一卯皆匠心, 一院一景見氣度盛啟在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