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草原往事|紅醃菜

我的家鄉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草原, 每年秋天收割莊稼, 男人們在場院負責碾打, 女人們都在忙著製作紅醃菜。 製作紅醃菜的工序總共有3道:一是把蔓菁清洗乾淨, 放在大缸裡, 撒上鹽, 再壓上一塊大青石, 醃。 二是將醃好的蔓菁, 用擦子擦成絲, 放在蒸籠裡蒸熟。 三是把蒸熟的蔓菁絲, 用手攥成圓坨坨, 放在太陽地裡晾曬乾, 便成功了。 這時可以就飯吃了, 吃時掰上一塊放在碗裡, 用開水泡開便成。

紅醃菜的味道好不好, 關鍵是第一道工序——醃制, 醃不好, 做出來的紅醃菜, 不是太鹹, 就是太酸。 如何能做到酸度和咸度適中?我的母親有絕招。

在醃制的過程中, 每隔幾天, 母親便把缸裡壓蘿蔔的大青石搬開看一下色澤, 再用筷子蘸一滴漿嘗一下, 便知道酸咸度是否適中?如果偏酸或偏鹹, 她可以調整, 別人一般不容易做到。 據母親說這一手是姥姥傳給她的, 姥姥是誰傳給的呢?是姥姥的母親, 傳到母親這一代已經是第三代了。

吃紅醃菜的季節是青黃不接的春季。 飯前, 母親早早把紅醃菜坨子, 用開水泡在一個盆子裡。 開飯時母親把它放在炕桌的正中央, 供全家人吃飯時就著吃。 再把要吃的飯盛在碗裡, 一碗一碗擺在炕桌上四周的邊沿。 我們姊妹幾個緊緊把炕桌圍住, 眼瞅著紅醃菜那棕紅誘人的色澤, 聞著它的香氣, 心急火燎等著吃。

我的家鄉有一個祖傳習俗, 吃飯時老人先動筷子, 孩子們才可跟著吃, 所以我們眼巴巴盼著父親快點動筷子。 父親一動筷子, 我們便搶著吃起來, 不一會兒, 一盆子香噴噴的紅醃菜就被吃光了, 往往是剩飯不剩菜。 聽父親說, 母親製作的紅醃菜還支持過革命。 父親還說, 在解放前, 那時我才兩三歲, 村裡有兩個年輕人想偷偷去延安投奔革命。 去延安有一千多裡地, 路上為了躲開國民黨設置的關卡, 只能翻山越嶺, 要走一多月才能到達, 十分艱苦。 母親知道後說:“那麼艱難, 路上肯定很難吃到菜。 ”一天夜裡, 她拿了一些紅醃菜坨子, 悄悄給他們送去, 讓他們帶著, 路上吃。

村裡的婦女懷孕後想吃酸的, 我們那裡叫“害娃娃”。

東家的紅醃菜不愛吃, 西家的紅醃菜也不愛吃, 就想吃母親做的紅醃菜。 母親知道後, 便主動給她們送去一些。 親戚、朋友來了, 一不問有沒有肉, 二不問有沒有面, 單單問還有沒有紅醃菜?母親做的紅醃菜人人誇讚, 紅極一時。 幾年後母親去世了, 我十分懷念, 時時想起, 一想起母親, 不由得也想起了她做的紅醃菜來。 文/楊治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