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殊普賢顯現大聖竹林寺——唐法照大師念佛感三聖

你會發光 你就是太陽☀

——對仙佛的最簡詮釋 慚愧道人

唐代宗大曆二年(西元七六七年), 法照法師居住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的雲峰寺,

精勤修行從不懈怠。 有一天於齋堂用飯時, 在盛著粥的缽內, 竟看到五色的祥瑞雲彩, 雲層裡現出山林寺院, 寺院的東北方有一座山, 山下有溪澗, 而在澗水的北邊則有一道石門, 石門裡面還有一座寺院, 它的匾額題著:“大聖竹林寺”。

又有一天, 再次於缽中看到雲層中有幾個寺院, 其內有池水高臺宮殿樓閣, 數以萬計的菩薩眾, 間雜地居住在其中。 法照將他所見的境界請教一些善知識, 有一個僧人說:“諸佛菩薩聖人們的神妙變化, 是不可以凡夫的情見來推測的。 但是如果只就山川的地理形勢而論, 這個地方應當是五臺山。 ”

大曆四年(西元七六九年), 法照法師在該郡的湖東寺, 開設五會念佛道場, 感應了祥瑞的雲彩覆滿天空,

雲層中現出莊嚴的樓閣,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西方三聖的身像遍滿虛空。

衡州全城的民眾看到之後, 都燒香注視禮拜, 過了很久才消失。 有一天, 法照法師遇到一位老人跟他說:“你曾經發願要往五臺山金色世界, 禮拜朝見文殊師利菩薩, 現在為什麼停止不前呢?”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法照法師於是和幾位志同道合的人, 遠赴五臺山。

大曆五年(西元七七〇年)四月六日, 法照法師等一行人, 到達五台縣的佛光寺。 就在那天夜裡四更(淩晨一點至三點), 法照法師遠遠地望見一道奇異的光芒照在自己的身上, 因此向前接近跟隨而去。 走了五十裡, 見到一座山, 山下有溪澗, 澗水北邊有一道石門。 看到兩位童子,

自稱是善財和難陀, 他們引導法照法師到一座寺院, 匾額寫著:“大聖竹林寺”, 就如同過去在缽裡看到的一樣。

此處黃金為地七寶行樹, 以眾寶來莊嚴整個寺院。 法照進入寺院, 見到文殊菩薩在西邊, 普賢菩薩在東邊, 各自坐在獅子座上, 有數以萬計的菩薩眾圍繞在旁, 文殊、普賢則為圍繞在旁的大眾說法。 法照法師向前問訊頂禮, 然後問說:“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 距離世尊在世的時間已經很遙遠了, 知識淺薄根器陋劣, 業障煩惱尤其深重, 本來具足的清淨佛性無法顯露出來。 而佛法又浩瀚廣大無量無邊, 不知道要修什麼法門, 才最容易得到佛法的心要?”

文殊師利菩薩告訴法照法師說:“你現在修習的念佛法門,

正是最適合這個末法時代的。 在一切的修行法門中, 再也沒有勝過念佛和供養三寶的了, 如果能夠這樣做, 就能快速圓滿地福慧雙修。 此念佛和供養三寶兩種法門, 最為勝善和重要。 我文殊師利在過去劫中, 因觀想佛的緣故、因為念佛的緣故、並且由於供養三寶的緣故, 得到如來的一切種智。 所以你應當要知道, 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 以及甚深禪定, 乃至十方諸佛, 都是從憶佛念佛而生, 因此可知念佛法門, 是一切法門之王。 ”

法照法師又問:“那麼應該要如何念呢?”文殊師利菩薩回答說:“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 有阿彌陀佛, 彼佛所發的願力不可思議, 你應當要淨念相繼, 不要令它間斷, 臨命終後, 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永遠住於不退轉之地。

”說完之後, 文殊, 普賢兩位大聖, 同時伸出金色的手臂, 撫摩法照的頭頂說:“你因為念佛的緣故, 不久之後就可以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 期願能夠盡速成佛, 再也沒有比念佛更好的了。 只要一心念佛, 就能夠快速地證得無上菩提。 ”法照法師聽完之後歡喜踴躍頂禮菩薩, 然後告辭退出講堂。 兩位童子將他送出寺院。 才一抬頭, 整個寺院突然消失不知所在, 法照法師因此在當處堆積石頭, 以標記它的處所。

到了四月十三日,法照法師和五十幾位僧人,一同前往五臺山的金剛窟,虔誠恭敬地禮拜三十五佛洪名,法照法師才禮拜了十拜,忽然看到整個地方變得廣大遼闊莊嚴潔淨,其中有由清淨琉璃所建造的宮殿,文殊、普賢兩位大聖,都在裡面。後來法照法師又獨自一個人到金剛窟,希望能夠再次見到文殊師利菩薩,因此全身撲倒在地恭敬地頂禮懇求。突然看到一個清淨的僧人叫佛陀波利,引導他進入一座寺院,門口的匾額題為:“金剛般若寺”,整個寺院都以奇異的珍寶莊嚴而成,清淨光明閃耀亮麗。

法照法師雖然一再地親身經歷不可思議的祥瑞感應,但是從來沒有告訴別人。就在同一年(即西元七七〇年)的十二月,于華嚴寺進入念佛道場,斷絕飲食訂定日期,誓死往生極樂淨土,到了第七日的初夜,法照法師正在念佛時,見到一位清淨的僧人進入道場,告訴他說:“你所見到五臺山文殊師利菩薩金色世界的殊勝境界,怎麼不巨集傳顯示給世間人知道呢?”說完之後就不見了,法照法師當時心裡覺得非常奇異。

第二天,又見到那位清淨僧,依然如昨天那樣說。法照法師於是回答:“我並非敢於隱藏文殊大聖不可思議的境界,只是恐怕令凡夫產生疑心而起譭謗。”那位清淨僧說:“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現在居止於五臺山,尚且都要招人譭謗,你又有什麼好自我愛惜、有什麼放不下的呢?只要把你所見到的境界,普遍地告知天下的眾生,使得凡是見聞的人,皆發菩提心,就如同塗毒鼓一樣能普遍地作為影響眾生的因緣(指凡有見聞者皆發菩提心)。”法照法師因此回憶他所見所聞的境界,並記錄下來流傳於世間。

第二年(西元七七一年),江東的釋慧從,與華嚴寺的一些僧人,隨同法照法師來到金剛窟,以及在大聖竹林寺立下石頭標記的地方,瞻仰過去的遺跡。來到這個地方之後,正當大眾內心悲喜交集之時,忽然聽到一陣鐘聲,它的音聲優雅響亮,音節段落清晰分明,眾人愈加感到驚喜和怪異,才知道法照法師所見所聞的境界,的確是真實不虛的,因此將此事書寫記錄于金剛窟的牆壁上,普願見聞的人,都能一同發起無上菩提心。後來又在化現題名“大聖竹林寺”匾額的地方,建立一社區的寺院,仍然稱為竹林寺。

自此以後,法照法師於是專志念佛,日夜精進從不間斷休息,有一天忽然又見到僧人佛陀波利告訴他說:“你極樂世界的蓮華已經成就了,再過三年蓮華就會開放。”等到三年的時間一到,法照法師告訴大眾說:“我要走了。”然後端坐往生。又有人說:法照法師曾經在山西並州舉行五會念佛,唐德宗時,皇帝詔他入京城,請他教導皇宮裡的宮人念佛,也有五會之多,因此號稱為“五會法師”。(宋高僧傳)

五臺山自古就是文殊住處,據《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亦說:“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邦,其國有山號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上,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一、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

二、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念佛之人,光明燭身,四十裡之遙。一切惡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龍毒藥,悉皆不受。

五、水火冤賊,刀箭牢獄,橫死枉生,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夜夢正直,或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喜歡、禮拜。

十、臨命終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持金蓮花,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到了四月十三日,法照法師和五十幾位僧人,一同前往五臺山的金剛窟,虔誠恭敬地禮拜三十五佛洪名,法照法師才禮拜了十拜,忽然看到整個地方變得廣大遼闊莊嚴潔淨,其中有由清淨琉璃所建造的宮殿,文殊、普賢兩位大聖,都在裡面。後來法照法師又獨自一個人到金剛窟,希望能夠再次見到文殊師利菩薩,因此全身撲倒在地恭敬地頂禮懇求。突然看到一個清淨的僧人叫佛陀波利,引導他進入一座寺院,門口的匾額題為:“金剛般若寺”,整個寺院都以奇異的珍寶莊嚴而成,清淨光明閃耀亮麗。

法照法師雖然一再地親身經歷不可思議的祥瑞感應,但是從來沒有告訴別人。就在同一年(即西元七七〇年)的十二月,于華嚴寺進入念佛道場,斷絕飲食訂定日期,誓死往生極樂淨土,到了第七日的初夜,法照法師正在念佛時,見到一位清淨的僧人進入道場,告訴他說:“你所見到五臺山文殊師利菩薩金色世界的殊勝境界,怎麼不巨集傳顯示給世間人知道呢?”說完之後就不見了,法照法師當時心裡覺得非常奇異。

第二天,又見到那位清淨僧,依然如昨天那樣說。法照法師於是回答:“我並非敢於隱藏文殊大聖不可思議的境界,只是恐怕令凡夫產生疑心而起譭謗。”那位清淨僧說:“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現在居止於五臺山,尚且都要招人譭謗,你又有什麼好自我愛惜、有什麼放不下的呢?只要把你所見到的境界,普遍地告知天下的眾生,使得凡是見聞的人,皆發菩提心,就如同塗毒鼓一樣能普遍地作為影響眾生的因緣(指凡有見聞者皆發菩提心)。”法照法師因此回憶他所見所聞的境界,並記錄下來流傳於世間。

第二年(西元七七一年),江東的釋慧從,與華嚴寺的一些僧人,隨同法照法師來到金剛窟,以及在大聖竹林寺立下石頭標記的地方,瞻仰過去的遺跡。來到這個地方之後,正當大眾內心悲喜交集之時,忽然聽到一陣鐘聲,它的音聲優雅響亮,音節段落清晰分明,眾人愈加感到驚喜和怪異,才知道法照法師所見所聞的境界,的確是真實不虛的,因此將此事書寫記錄于金剛窟的牆壁上,普願見聞的人,都能一同發起無上菩提心。後來又在化現題名“大聖竹林寺”匾額的地方,建立一社區的寺院,仍然稱為竹林寺。

自此以後,法照法師於是專志念佛,日夜精進從不間斷休息,有一天忽然又見到僧人佛陀波利告訴他說:“你極樂世界的蓮華已經成就了,再過三年蓮華就會開放。”等到三年的時間一到,法照法師告訴大眾說:“我要走了。”然後端坐往生。又有人說:法照法師曾經在山西並州舉行五會念佛,唐德宗時,皇帝詔他入京城,請他教導皇宮裡的宮人念佛,也有五會之多,因此號稱為“五會法師”。(宋高僧傳)

五臺山自古就是文殊住處,據《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亦說:“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邦,其國有山號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上,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一、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

二、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念佛之人,光明燭身,四十裡之遙。一切惡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龍毒藥,悉皆不受。

五、水火冤賊,刀箭牢獄,橫死枉生,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夜夢正直,或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喜歡、禮拜。

十、臨命終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持金蓮花,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