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蒙古族摔跤服裝的講究,你可能不知道的含義

摔跤是蒙古族的競技項目之一, 是節日和祭祀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摔跤服是摔跤手出場比賽時所穿的服裝, 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色。

摔跤服的上身是用牛皮或鹿皮製作並繡有花紋的類似坎肩的無袖短衣, 蒙古語稱“召德格”。 “召德格”上面鑲有泡釘, 蒙古語稱“陶布柔”, 多以銅或銀製作。 背部還飾有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的精美圖案裝飾, 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摔跤褲蒙古語稱“班紮拉”, 多用十五六尺長的白色或各色綢料做成, 不僅寬大多褶、活動方便, 還顯得大方美觀。 “班紮拉”的外面還要穿一種雙膝部位繡有各種象徵吉祥的圖案無襠褲,

蒙古語稱“圖呼”, 具有護膝和裝飾的作用。

呼倫貝爾草原上的搏克服飾與錫林郭勒草原搏克服飾略有不同, 多半沒有肥大的褲子, 只在長腰靴內加套革制的護膝板。 革板為上寬下窄的長方形, 上下均呈弧形, 底部有向內挖出的半圓凹形槽, 在凹槽的兩端各有一小孔用於系皮繩條, 凹形槽正好套合在腳背上部, 將皮條繩套在腳底, 使護膝革板不能滑脫。

護膝革板可防止搏克手在比賽中倒地時膝蓋受傷, 並因此而得名。 護膝革板上有精美的彩繪, 其中一種紋飾以牛、馬、駱駝、虎等動物的形象為主。 這種紋飾源自草原遊牧生活和圖騰崇拜, 具有兩種含義:一是對自己飼養牲畜的喜愛,

二是對神的崇敬。 蒙古族在由古代的遊獵生活演變到現代遊牧生活過程中, 傳統的敖包祭祀有了一定的變化, 由崇拜單獨一個敖包變成了崇拜13個敖包。 在蒙古族的信仰意識心理中, 13個敖包中包括羊、山羊、馬、牛、駱駝等家畜的敖包神。 由此, 搏克護膝革板畫面中出現的牲畜形象也就有了保護神的含義。 虎造型的出現及搏克手入場儀式中的鷹步舞等, 則與他們與古代鷹神、虎神圖騰崇拜意識有關, 同時也是搏克手希望自己像鷹、虎那樣勇敢彪悍的象徵。 另有一種革板紋飾是以繪製各種蒙古族所喜愛的傳統吉祥雲卷形多變化對稱輻射圖案為主。 這種紋飾寄託了他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及其審美意識。
以繪製大象、孔雀、猴等動物圖案為主的革板紋樣的出現則與蒙古族接受藏傳佛教文化有關。

革板紋飾中還有一種為彩繪的龍鳳造型。 蒙古族是在蒙元時期才開始接受龍鳳文化藝術的。 龍鳳文化深受蒙古族的喜愛, 在其服飾、帽飾、鞍馬具及彩繪傢俱等裝飾上運用也很普遍, 而搏克護膝革板上常繪的龍形圖案, 多以獨龍騰雲、雙龍戲珠等畫面為主, 不僅豐富了搏克護膝革板彩繪藝術, 也顯示了蒙古族文化與傳統的中原文化的密切聯繫。

摔跤手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裝飾是套在脖子上的綴有各色彩條的彩圈。 蒙古語稱“景嘎”。 它記錄著摔跤手在比賽中獲得過的名次, 是著名摔跤手的標誌性裝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