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啥?!七夕不是情人節

相信今天你的朋友圈是這樣的:

一半秀恩愛一半感傷

中間夾雜著幾個堅強的賣月餅的

農曆七月初七, 傳統佳節“七夕”, 傳說中這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日子。 當你看到各大商場和網站鋪天蓋地的七夕促銷活動時, 心裡也許會笑笑:中國情人節嘛自然這般。

然鵝, 一大票民俗學家卻在不解風情地高呼:

“七夕不是情人節, 而是‘女兒節’!”

好吧, 的確如此。 七夕最初是一個女子的節日——乞巧節。

只是因為七夕節與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關聯, 所以愛情的主題就被無限放大了。

七夕為什麼是乞巧節呢?

所謂的節日, 其實是生活的特殊時間點, 它首先是一個時間概念, 最初來自于古人對時序變換的感受。

七夕節所在的農曆七月, 《夏小正》(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傳統農事曆書)中說“初昏, 織女正東向”, 這個時候的黃昏, 抬頭可以望見夜空中銀河貫穿南北, 織女星散發著美麗的光輝, 朝向銀河東岸的牽牛星——這是天上。

而在人間,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夏已末, 秋將至, 女子們要開始搖動紡車, 織布制衣了。 就這樣, 天上的星星被遙想成了人間女子的保護神和寄託心願的所在。 織女的意象在這個迎向秋天的時間段凝固了下來,

關於她的想像, 她那些巧慧特質, 以及與牛郎相互牽絆的故事也由此展開。

對織女的崇拜最終落在了七月七, 這個時間對於古時的女性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孔雀東南飛》中雲:“初七及下九, 嬉戲莫相忘”, 初七是婦女們相聚嬉戲的日子。

而按照陰陽術數之說, 單數屬陽, 七月七這樣的陽月陽日相重的日子, 被古人認為是陽氣大盛的, 需要有陰氣來調和補充, 這便給了婦女們在七月七參與遊樂、祭祀、社交等各種社會活動的契機。

於是, 一個屬於女性的特殊時間點, 與寄託著女性“巧智”之思的織女意象相結合, 七夕節的風俗活動由此衍生發展。

所以, 七夕的本質是乞巧, 即女子秀針線活的節日。

在古代,

中國女子乞巧的方式有許多種, 要麼自己穿針引線, 要麼抓一隻蜘蛛放盒子裡, 如果第二天結網, 那就是討著巧了。

織女的意思就是乞巧女神, 古代所有的會女紅的女生, 在七夕搞針線就是為了祈求乞巧女神賜予她無雙的智慧。

因為七月流火的緣故(那時候已經是秋季了),

織女在這個時候便著手準備秋冬服裝, 所以才來的這麼一個節日。

至於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 產生於漢代的一首五言詩《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 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 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 脈脈不得語。

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異記》裡, 也描述了他們的愛情:

大河之東, 有美女麗人, 乃天帝之子, 機杼女工, 年年勞役, 織成雲霧絹縑之衣, 辛苦殊無歡悅, 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憐其獨處, 嫁與河西牽牛為妻, 自此即廢織紝之功, 貪歡不歸。 帝怒, 責歸河東, 一年一度相會。

但是,古人卻並沒有把七夕過成情人節。

因為,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情人節,即開春後的“上元節”。

是的,中國情人節從來都是上元節(元宵節)。

很多關於上元節的詩詞都可以看出元宵是古時男女遊玩約會的日子。

《生查子·元夕》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而同樣憂鬱成疾的辛棄疾,在他的《青玉案之元夕》裡更是描述了他和情人約會時候的所見所感: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他上元節詩詞,基本也都描繪了情人之間的約會。比方說盧照鄰的《十五夜觀燈》,蘇道味的《正月十五夜》,唐寅的《元宵》,李夢陽的《汴京元夕》等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切規矩,一切管束,都在上元佳節這一天得到了些許釋放。雖說是情人節,但那是愛人間的節日。

你再想想看,西方情人節是2月14日,中國情人節是正月十五,都是春季是不是?

這不是隨便找的日子,而是人類對生命寄予美好盼望的日子。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春芽萌動。披髮緩形,廣步於庭,予而勿奪,生而勿殺,適合出遊。春季的確是再美好不過的季節了。

再說回七夕。

中國大部分人忙著男歡女愛,而同是中華文化圈的日本、韓國卻依舊在過真正的七夕節。

他們保留著最傳統的節日方式,延續著乞巧的風俗和習慣。

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然後掛在院內的小竹子上。在韓國,年輕的姑娘們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日本七夕人們會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

韓國女性體驗七夕傳統習俗

但是,古人卻並沒有把七夕過成情人節。

因為,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情人節,即開春後的“上元節”。

是的,中國情人節從來都是上元節(元宵節)。

很多關於上元節的詩詞都可以看出元宵是古時男女遊玩約會的日子。

《生查子·元夕》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而同樣憂鬱成疾的辛棄疾,在他的《青玉案之元夕》裡更是描述了他和情人約會時候的所見所感: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他上元節詩詞,基本也都描繪了情人之間的約會。比方說盧照鄰的《十五夜觀燈》,蘇道味的《正月十五夜》,唐寅的《元宵》,李夢陽的《汴京元夕》等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切規矩,一切管束,都在上元佳節這一天得到了些許釋放。雖說是情人節,但那是愛人間的節日。

你再想想看,西方情人節是2月14日,中國情人節是正月十五,都是春季是不是?

這不是隨便找的日子,而是人類對生命寄予美好盼望的日子。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春芽萌動。披髮緩形,廣步於庭,予而勿奪,生而勿殺,適合出遊。春季的確是再美好不過的季節了。

再說回七夕。

中國大部分人忙著男歡女愛,而同是中華文化圈的日本、韓國卻依舊在過真正的七夕節。

他們保留著最傳統的節日方式,延續著乞巧的風俗和習慣。

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然後掛在院內的小竹子上。在韓國,年輕的姑娘們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日本七夕人們會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

韓國女性體驗七夕傳統習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