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富力十年虎頭變虎尾:成也李思廉,“敗”也李思廉

愛上不該愛的“地”, 十年錯過, 富力虎頭變虎尾.........

雖然富力地產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海外市場拓展計畫, 不過, 由於宏觀大環境變化,

富力地產此時加速投資海外的風險不言而喻。

8月22日, 富力地產發佈2017年度中期業績公告, 董事長李思廉一身正裝出現在了公眾面前, 相較於一個月前以“黑馬”之姿殺入萬達、融創世紀交易的現場, 主場作戰的李思廉顯得頗為放鬆。

半年營業收入204.1億元, 淨利潤為24.8億元, 銷售金額達388.1億元, 同比增長30%。 富力地產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期中答卷。

心情大好的李思廉給予投資者及媒體充分的耐心, 以至於發佈會結束後, 他仍坐在主席臺, 笑著回答每一個拋至而來的問題……

然而, 就在富力業績發佈的當天, 同為“華南五虎”成員的碧桂園也亮出了成績單。 當富力仍在苦苦衝擊千億大關的時候, 碧桂園已將全年銷售目標上調至5000億元。

被擠出第一梯隊,

李思廉雖然“心情大好”, 可現實的情況是, 富力已經失去了和昔日兄弟們平起平坐的資本。

1

“執拗”商業地產

一名富力員工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這個問題他面試時問過HR, HR坦言對商業地產的青睞使得富力錯過了前幾年擴大規模的最好機遇。

縱觀富力地產的發展史, 可謂成也李思廉, “敗”也李思廉。

當年成為五虎之首, 靠的是李思廉對市場機會的敏銳把握, 現在富力地產與兄弟們差距日遠, 也是因李思廉在十年黃金期的岔道“執拗”所致。

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畢業的李思廉, 對於數字異常敏感。 在李思廉的經營哲學中, “利潤是最直接的數位, 只有數位上算贏了, 才能步步為‘贏’”。

富力的發跡得益于廣州的舊廠改造, 1994年, 廣州市政府鼓勵一些污染企業搬離市區。 這是同行都不願啃的硬骨頭, 富力卻搶著來接手。 廣州荔灣區嘉邦化工廠的一塊地皮成了富力地產的第一個項目——富力新居, 正是憑藉這一項目富力打響了在地產界的第一槍。

隨後, 十幾家工廠選擇與富力合作,

富力成了名副其實的“改造大王”, 當時業內流傳的一句“每一根煙囪倒下, 背後都有一份功勞”正是其真實寫照。

1999年, 成立剛滿5年的富力成了廣州市民企納稅冠軍, 躋身廣州房地產綜合實力第一。 2001年, 富力地產建設的大型舊廠改造項目, 總面積超過250萬平方米。

富力舊廠改造嘗到甜頭後, 這一模式被更多同行開始模仿, 羊城的競爭變得日趨激烈。 嗅出這一變化的李思廉, 思量再三, 決定轉型, 李思廉的轉型規劃主要是兩點:走出廣州, 佈局全國和進軍商業地產領域。

2002年, 李思廉攜數位富力核心員工北上, 以31.6億的天價一舉拿下北京廣渠門120萬平方米的土地, 引得眾多京城房企大佬面面相覷, 紛紛打聽這家南方來的公司什麼來頭。

不同于李思廉的看好, 對於商業地產, 萬科創始人王石始終持消極態度, 兩人觀點上的差異, 終於在2004年的地產博鼇論壇上迎來了正面交鋒。

王石在會上直言, 商業地產項目很難取得較高比例和長期的融資支持。 他甚至堵死了商業地產的兩條道路, 如果搞出租型商業地產而自身沒有資金實力, 則必死無疑;如果搞出售型商業地產, 則會遇到經營管理上的致命麻煩。

彼時, 進軍北京旗開得勝, 商業地產快速擴張的富力, 已經有了叫板萬科之心。 按照李思廉的規劃, 富力2002年銷售額20億, 2003年43億, 如此2006年便可達到100億。 到時, 商用物業也投入使用產生效益, 加上上市, 假以時日, 富力應該有機會問鼎。

王石言畢, 李思廉接話:“你放心, 我們一定會做得很好。”一向溫和的他此刻言語中充斥著火藥味。李思廉認為,商業地產並不像王石說的那般可怕,模式也並非一種,富力目前就在大力開發商業地產項目,並願意在兩年之後再與王石探討這個問題。

2

兩次受挫,元氣大傷

同年,富力便馬力全開,在廣州拿下了包括富力中心地塊在內的八個地塊,並在廣州的CBD地區珠江新城規劃建設了兩家超五星級酒店。

隨後,富力南征北戰,攻城掠地,佈局全國上馬項目,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重慶等紛紛出現它的身影。

2005年富力赴港上市,成為在港股募資最多的國內民企,風頭一時無倆。

2007年,富力更是瘋狂拿地,耗資近70億拿地1030萬平方米,當年以161億元銷售額屈居萬科、綠地和中海之後,位列房企第四。

然而,伴隨著快速擴張,富力產生了一系列的後遺症。2008年之前,當房地產同行紛紛專注于住宅地產開發時,富力大躍進般地發展商業地產。由於過多拿地和押寶商用物業,導致富力資金鏈危機頻頻,淨負債率大幅上升。

上市之初淨負債率僅20%出頭的富力,2006年攀升至71.5%,2007更是高達139.5%,2008年富力的資金缺口進一步擴大,其年報顯示需償還的銀行貸款和建築工程等流動負債207億元,而可用于償還的現金等速動資產僅76億元,短期債務資金缺口高達131億元。

讓富力更為頭疼的是,專案端也出現了問題。西南邊的“熊貓城”首先折戟,這個富力斥資18億接手的“西部第一坑”,在投入超過60億元的建設費後,依然沒有擺脫爛尾樓的形象,招商困難,進展緩慢。

2008年金融危機的到來讓中國的地產行業經歷了巨大調整。住宅地產與商業地產雙邊發力的富力遭受到兩面夾擊,前期高杠杆的運營使其資金鏈幾乎斷裂。

李思廉坦言:“2008年對全國房地產發展商而言是困難的一年,而富力2008年度之業績亦反映過去一年經濟波動加劇。”

這一年可謂富力地產的分水嶺,2008年之後,撐過危機的富力,付出了“江湖大哥”地位的代價。隨後,恒大、碧桂園遙遙領先,“華南五虎”分化愈加明顯。

喘息四年,富力遭遇中國樓市調控——經過2013年的大規模拿地進入了多個被稱為房企滑鐵盧般的二三線城市,以至於大量新進入城市的銷售額皆表現乏力。由於進駐時機不對,富力在上海佈局失利,導致華東市場拓展受挫,眼睜睜看著其他房企在華東“這塊肥肉”中大肆分食,從而失去這一市場“第一梯隊”的段位。

兩次打擊,富力元氣大傷。相較于昔日兄弟們的爆發式增長,它後勁乏力、躑躅而行。

面對過往的一切,富力地產,似乎有些“差強人意”。李思廉錯過了黃金十年,未來,富力會不會因此再次“錯”過?

地點: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

諮詢熱線/媒體合作:020-37128283

本文為轉載文章,只在於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我們一定會做得很好。”一向溫和的他此刻言語中充斥著火藥味。李思廉認為,商業地產並不像王石說的那般可怕,模式也並非一種,富力目前就在大力開發商業地產項目,並願意在兩年之後再與王石探討這個問題。

2

兩次受挫,元氣大傷

同年,富力便馬力全開,在廣州拿下了包括富力中心地塊在內的八個地塊,並在廣州的CBD地區珠江新城規劃建設了兩家超五星級酒店。

隨後,富力南征北戰,攻城掠地,佈局全國上馬項目,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重慶等紛紛出現它的身影。

2005年富力赴港上市,成為在港股募資最多的國內民企,風頭一時無倆。

2007年,富力更是瘋狂拿地,耗資近70億拿地1030萬平方米,當年以161億元銷售額屈居萬科、綠地和中海之後,位列房企第四。

然而,伴隨著快速擴張,富力產生了一系列的後遺症。2008年之前,當房地產同行紛紛專注于住宅地產開發時,富力大躍進般地發展商業地產。由於過多拿地和押寶商用物業,導致富力資金鏈危機頻頻,淨負債率大幅上升。

上市之初淨負債率僅20%出頭的富力,2006年攀升至71.5%,2007更是高達139.5%,2008年富力的資金缺口進一步擴大,其年報顯示需償還的銀行貸款和建築工程等流動負債207億元,而可用于償還的現金等速動資產僅76億元,短期債務資金缺口高達131億元。

讓富力更為頭疼的是,專案端也出現了問題。西南邊的“熊貓城”首先折戟,這個富力斥資18億接手的“西部第一坑”,在投入超過60億元的建設費後,依然沒有擺脫爛尾樓的形象,招商困難,進展緩慢。

2008年金融危機的到來讓中國的地產行業經歷了巨大調整。住宅地產與商業地產雙邊發力的富力遭受到兩面夾擊,前期高杠杆的運營使其資金鏈幾乎斷裂。

李思廉坦言:“2008年對全國房地產發展商而言是困難的一年,而富力2008年度之業績亦反映過去一年經濟波動加劇。”

這一年可謂富力地產的分水嶺,2008年之後,撐過危機的富力,付出了“江湖大哥”地位的代價。隨後,恒大、碧桂園遙遙領先,“華南五虎”分化愈加明顯。

喘息四年,富力遭遇中國樓市調控——經過2013年的大規模拿地進入了多個被稱為房企滑鐵盧般的二三線城市,以至於大量新進入城市的銷售額皆表現乏力。由於進駐時機不對,富力在上海佈局失利,導致華東市場拓展受挫,眼睜睜看著其他房企在華東“這塊肥肉”中大肆分食,從而失去這一市場“第一梯隊”的段位。

兩次打擊,富力元氣大傷。相較于昔日兄弟們的爆發式增長,它後勁乏力、躑躅而行。

面對過往的一切,富力地產,似乎有些“差強人意”。李思廉錯過了黃金十年,未來,富力會不會因此再次“錯”過?

地點: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

諮詢熱線/媒體合作:020-37128283

本文為轉載文章,只在於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