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和唐伯虎是朋友,詩文書法功力超強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祝允明

祝允明

(1461年—1527)生於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 卒於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字希哲, 長洲(今江蘇吳縣)人, 因長像奇特, 而自嘲醜陋, 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 故自號枝山, 世人稱為“祝京兆”, 明代著名書法家。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 十九歲中秀才, 五次參加鄉試, 才於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 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 甚至其子祝續也在前一科中進士, 於是祝允明絕了科舉念頭, 以舉人選官, 在正德九年(1514), 授為廣東興甯縣知縣, 嘉靖元年(1522), 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 不久稱病還鄉。

祝允明擅詩文, 尤工書法, 名動海內。 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 楷書早年精謹, 師法趙孟頫、褚遂良, 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 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 功力深厚, 晚年尤重變化, 風骨爛熳。 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

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藝術特點

祝允明書法主張是“性”與“功”並重超然出神采, 祝允明的書藝思想以“神采”為最終歸宿。 而要達到這個目標, 他認為必須“性”、“功”並重。 “性”是指人的精神, “功”是指書法創作的能力和功夫。 他認為只有功力而無精神境界, 神采就沒有, 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 如果沒有表達的功夫, 那麼神采就不能實在地顯露。 兩者不可缺一, 必須兼備, 在他的代表作《閒居秋日》、《致元和手劄》、《燕喜亭記》、《樂志論》、《飯苓賦》、《雲江記》等就秉承了他所宣導的“性”、“功”並重的原則。

祝允明書法主要成就在於狂草和楷書。 狂草來自懷素、張旭, 更多的是接近黃山谷,

提按和使轉的筆法交互使用, 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很緊, 形成一種汪洋恣肆的視覺效果。 更難得的是楷書又寫得相當嚴謹, 有晉唐人的古雅氣息。 這種反差很大的綜合素養與唐代的張旭十分相似。

祝允明書法作品賞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