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何好企業都像一群“戰狼”?

為何好企業都像一群“戰狼”?

2017-08-17 雲海橋

【近日, 嘉峪關市設立獎金兩百多萬, 面向全國徵集嘉峪關城市Logo、嘉峪關城市吉祥物(一對吉祥物命名為“嘉嘉”與“關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院標等創意設計作品以及旅遊文創類創業創新項目。 大賽由嘉峪關市人民政府主辦, 甘肅首嘉文化旅遊產業園、北京源創智庫文化創意中心承辦, 北京左右逢源創投平臺提供技術支持。 大賽唯一官方作品提交郵箱shoujiack的163郵箱。 大賽詳情請關注大賽官方公眾號:首嘉文化旅遊產業園】

作 者 | 曹雨欣

來 源 | 正和島

適逢今年是建軍90周年。

朋友圈被各種軍裝照刷屏, 這是一個想當兵的季節。

銀幕市場上, 《戰狼2》的口碑與票房齊頭飆紅, 其中的經典臺詞中被眾人津津樂道。 當兵後悔兩年, 不當兵後悔一輩子呀;我們戰狼中隊的人:老子天下第一。

每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是闖過無數險灘、暗礁和激流而倖存下來的人, 是和平年代經濟領域的英雄。 對於像任正非、柳傳志、王健林、王石、張瑞敏等很多企業家來說, 建軍節也是他們的節日, 軍旅生涯是他們終生難忘的記憶。 多年前, 他們脫下軍裝, 離開戰場, 走進商場, 他們創辦的企業在管理、文化等各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刻上了這種痕跡。

不僅如此, 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都引入了軍隊的管理思想。 華為的“紅藍軍”、阿裡的“中供鐵軍”與“政委體系”等等,

這些都是創始人向軍隊學習的產物。 除此之外, 企業還要向軍隊學習什麼?島君嘗試做了五個方面的總結。

彼得·德魯克曾說:當大型企業首次出現時, 它們能夠模仿的唯一組織是軍隊。

柳傳志說:好的企業就像一支軍隊, 令旗所到之處, 三軍人人奮勇, 進攻時個個爭先, 退卻時陣腳不亂。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躍馬疆場, 統帥千軍萬馬, 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這是很多人的豪情夢想。 而在商業世界, 企業家亦帶領團隊突破重圍, 以贏得商場上的勝利。

1

企業家的軍人情結

《向解放軍學習》的作者張建華曾提及一個資料:營業額在中國排名前500位的企業中, 有軍人背景的總裁、副總裁占40%之多,

比如曾獲全軍技術成果一等獎的任正非、軍校畢業的柳傳志、做過偵察兵的王健林、當過五年汽車兵的王石, 還有張瑞敏、鄭永剛、汪海、陳平、甯高寧等等。 軍隊的經歷是他們創立企業的起點, 而這些企業在管理、文化等各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刻上了這種痕跡。

照片中分別是:任正非、柳傳志、王健林、王石、任志強

狼帶領的羊團隊可以打敗由羊帶領的狼團隊, 每個優秀的軍人企業家都是企業裡的一匹狼。

任正非自大學畢業後應徵入伍成為一名基建工程兵, 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副所長。 在華為, 任正非經常組織幹部員工進行“毛氏”色彩的理論學習, 高層發起、自上而下、層層推進式的學習 “華為基本法”、討論“產品開發反幼稚”、談對文章的思想認識, 最後再表決心。 而在華為, 還有一支神秘的“紅藍軍”。 “紅軍”代表著現行的戰略發展模式, “藍軍”代表主要競爭對手或創新型的戰略發展模式, 唱反調。 按照華為規定, 要從“藍軍”的優秀幹部中選拔“紅軍”司令。 在任正非看來,

“你都不知道如何打敗華為, 說明你已到天花板了”。 這也是任正非時刻保持危機感、防止“下一個倒下的就是華為”的體現。 1988年任正非用2萬元創辦華為, 到2016年華為的業績報表顯示全年營收5216億。

中國企業界“教父”級人物柳傳志, 17歲時進入軍校學習。 他從來不諱言:是軍營塑造了我, 聯想的成功與我在部隊養成的性格有關。 在他看來, 領導企業跟帶兵打仗有很多共同點, 要有鐵的紀律來約束, 一旦制定下來就要堅決執行。 “企業做什麼事, 就怕含含糊糊, 制度定了卻不嚴格執行, 最害人”。 曾有媒體報導, 聯想公司規定不請假開會遲到的人要接受罰站的懲罰, 這一制度適用於所有人, 柳傳志本人也被罰過三次。

在多次採訪中, 王健林都談及自己在部隊艱苦的環境中經歷的嚴苛訓練, 造就了自己堅毅的性格。1970年初中剛畢業,年僅15歲的王健林,被影片《林海雪原》所感染,加入了解放軍。他一路從普通的偵察兵到28歲成為團職幹部,1986年從部隊轉業。創業艱辛,王健林“想到部隊的苦日子,心中的委屈與不滿頓時煙消雲散”。他曾說:萬達首先是一支部隊,然後才是一家公司。他像軍人般管理著萬達商業帝國,要求所有的員工必須佩帶工牌,包括他自己,沒人可以特殊;不講廢話、空話,工程進度必須嚴格執行;開會沒有人敢遲到。

2

軍事家的管理之道

商業的輸贏要錢,而軍事的輸贏則要命。人們常常說商場如戰場,這不僅僅是因為商場上競爭的殘酷與戰場可有一比,還因為兵法中的策略、計謀、方法等智慧,也同樣可為商業所用,尤以《孫子兵法》最為有名。

《孫子兵法》被稱為戰爭謀略的“百科全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在許多企業高管的辦公室書架上都有一本《孫子兵法》,甚至成為管理人員的必讀書。

很多商學院專門開設了《孫子兵法》這門課,把孫子謀略與商業競爭結合起來,受到商界人士的青睞。在國外,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美國通用汽車董事長羅傑﹒史密斯都曾聲稱,企業得以發展,全靠中國古代《孫子兵法》的原理。而根據《史記》記載,最早將《孫子兵法》引入經營管理的是戰國時期的工商主白圭。他將《孫子兵法》的原理用於生產經營,善觀時變,採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等策略,獲得了財富。

除此,每一個出生入死的軍事家其作戰、率軍等方法同樣值得企業家們關注。

歷數中國上下五千年,“成吉思汗”是一個熠熠生輝的名字。他戎馬征戰一生,曾被美國《華盛頓郵報》評選為“千年風雲第一人”。他及子孫們在40多年時間裡建立起龐大的蒙古帝國,氣勢恢宏。成吉思汗的勝利離不開他錘煉的一支鐵的隊伍。他恪守一條用人的原則——要想領導別人,必先取得別人之心,讓其對自己心服口服;對待部下,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交待任務,不干涉具體行動,讓部下充分施展才能。

在美國歷史上,巴頓是最著名的將軍之一,作戰勇猛頑強,富有進攻精神,被部下稱為“血戰老將”。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指揮部隊參加了西西里島登陸、諾曼地登陸等重大戰役。他一生秉持的信念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而與巴頓信念有異曲同工的是前幾年很火的電視劇《亮劍》,最後一集解釋了亮劍精神:古代的劍客們,狹路相逢時,不論對手有多麼強大,都要敢於亮出自己的寶劍,縱然倒在對手下腳下,也雖敗猶榮。如今的商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不畏對手,不畏惡劣的市場環境,不抱怨、敢於出擊,這是企業家需要的亮劍精神!

3

1/3世界500強引入軍事思維

並不是每個公司的老大都是軍人,但有統計顯示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都引入了軍隊的管理思想,這包括沃爾瑪、IBM、福特汽車、可口可樂、麥當勞等等。

在中國,也不乏這種企業和企業家。

其中,不少人對建國領袖毛澤東格外崇拜,而史玉柱更像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頭號粉絲。90年代他在經營巨人集團時,曾仿效毛澤東在解放戰爭時採用的軍事體制,在深圳設總指揮部,各級總經理都改稱“方面軍司令員”或“軍長”“師長”。

在阿裡巴巴,“阿裡中供鐵軍”和“政委體系”是馬雲向部隊學習的產物。“阿裡中供鐵軍”是阿裡旗下最剽悍、最具戰鬥力的銷售團隊,馬雲稱其為中國電商“黃埔軍校”。它成立於2000 年10 月,幫助阿裡巴巴走出最低的穀底,熬過世紀之交的互聯網寒冬,並為阿裡和互聯網江湖輸送了眾多高管。而“政委體系”實際是阿裡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政委是業務的合作夥伴,各個功能部門的個性化運作方式,由各自的1號人物與政委一起決定,以保證大方向、價值觀傳承、隊伍的建設。

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也曾坦言:我是實用主義的戰爭史愛好者,我看了很多戰役。一個人必須去學習,去跟身邊的創業者學,跟之前的前輩學,到創業以外的領域學,去看古代的戰爭,去看歷史。既向商業史上學,也向戰爭史上學。過去滴滴和快的的補貼大戰,在中國商業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很難靠商業或互聯網的案例去研究接下來怎麼辦、怎麼贏。但從戰爭史中,程維想到了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凡爾登戰役,很相似。在巨大的消耗戰之中,到底誰會贏,怎麼能夠把握好每一步?消耗之後,又怎麼能最快最有效組織資源,快速奔跑去贏得市場?這給了滴滴很多啟發。到目前為止,這家公司顯然是贏家。

還有小米,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在書《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的序中寫道:“小米生態鏈就是一個建立在戰場上的商學院”,雖然沒有系統的方法論,但在小米生態鏈的創業中,運用了大量的軍事理論,比如精准打擊、特種部隊、小站練兵、蒙古軍團等,這在商業中同樣有奇效。具體的做法是:特種部隊在選創業團隊時如同挑選特種兵的過程,而精准打擊則是具備精准打擊的優勢--有資料、有使用者。小站練兵則是在體系外組建一個全新的團隊,從零開始,讓其承擔開創性的業務。

4

企業究竟向軍隊學什麼?

有如此多的企業家曾有過軍旅背景,有如此多的企業管理人員在學習兵法,又有如此多的企業滲透著軍事思維。如今培訓市場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名為“紅色管理”或“中國古代思想”的課程,那企業究竟向軍隊學什麼?島君嘗試做了5個方面的總結。

1.全域的戰略思維

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域者,不足以謀一域。企業家的戰略思想正是來源於軍事中的兵法謀略。《孫子兵法》中強調:“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智指的是智謀、謀略,將而無謀,兵之大忌,因此排第一位。企業家與統兵出戰、號令三軍的“將”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樣需要具備“智、信、仁、勇、嚴”,尤其是需要把握全域。

任正非曾旗幟鮮明地提出華為要 “培養出一批英勇善戰、不屈不撓、富有犧牲精神的勇士們,但是華為公司更需要一大批思想家和戰略家。”

2.一往無前的執行力

在企業管理中,團隊的執行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而事實上,執行力最強的組織毫無疑問是軍隊。軍令如山倒,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執行力甚至是以犧牲生命為底線。大名鼎鼎的西點軍校在第一年強調的是執行力,執行所有的事情,這基於他們的信念:沒有當過下屬就當不好領導。

柳傳志在多個場合講述到:“部隊這種沖的勁頭不得了,為達到目標不顧一切。我們在聯想辦企業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口號——‘把5%的希望變成100%的現實’。就是說當你全心要做某件事的時候,就得一往無前,不顧一切。”

3.形成凝聚力的企業文化

國防大學金一南將軍曾說過振聾發聵的一句話:靈魂賦予尊嚴,血性贏得光榮;靈魂與血性永遠是軍人的脊樑、勝利的刀鋒。每個獨立的軍人個體有血性,而一支軍人隊伍則是一面堅挺的旗幟。這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認同。

金一南將軍講關於隊伍的靈魂和血性

同樣在企業中,企業文化看似虛無、軟性,而實際上潤物無聲,形成一種堅硬的力量。

彼此不認同、作風渙散的團隊實則是烏合之眾,而作風硬朗、凝聚力強的團隊才具有強大的戰鬥力,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在很多公司,應屆畢業生入職後,都會接受集中培訓,一起學習公司的制度、發展史、發展願景等等。這種安排的目的是把新員工塑造成契合公司文化、做事風格的“形狀”。在聯想,這叫 “入模子”,是柳傳志取師於部隊的方法。

4.重視領導力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格外重視領導力,“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實講的是領導力的問題,西點軍校領導力培訓體系無疑是這方面的表率。前校長戴夫·帕爾默曾說:“隨便給我一個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症,我都可以把他培養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領導者。” 而西點軍校的畢業生此後走向工作崗位,不管是在軍隊還是企業界,都能很快脫穎而出。自二戰以來培養了上千名董事長、5000多名總裁——全美任何一所商學院都沒有培養出如此眾多的管理精英。這與領導力的訓練也密切相關。

在美國商界,有著名的“藍血十傑”,他們是指二戰期間的10位美國空軍後勤軍官,迷戀數字,崇拜效率,將數位化管理模式用於戰爭,為盟軍節餘了10億美元,成為功勳卓著的二戰英雄。 二戰後,他們解甲歸田,時逢福特汽車公司陷入全面危機,集體轉業加盟這家公司,引入數位化管理,拯救了衰退的福特事業,轟動了美國工業界。由此,有人稱他們開創了全球現代化企業科學管理的先河。此後,10人分別成為2任美國國防部長、2任世界銀行總裁、2位著名商學院院長、8位企業總裁。這些成功是管理模式,更是領導力的勝利!

5.健康的體魄

財經小說作家梁鳳儀有句廣為人知的比喻:健康好比數位1,事業、家庭、地位、錢財是0;有了1,後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沒有1,則一切皆無。體能是對精神的塑造和支撐,從長期看,人與人到最後拼的不一定是智商,而是身體素質。健康對長期出差、日益奔波忙碌的企業家而言,顯得更尤為珍貴。

曾經有段時間流傳一份王健林從早晨四點開始的行程表,萬達集團微信公眾號稱“這是不平凡的一天,又是他普通的一天”,並且強調 “其實,他每天的日子幾乎都這樣忙碌”。這種高強度的工作背後也許是王曾經受了在軍隊的嚴格體能訓練,奠定的好身體素質。

5

結語

有人總結到:軍人和企業家,從某種程度而言,像一個人的兩條腿,一條靠武力撼衛腳下的土地,一條靠腦力帶動經濟的繁盛。

他們的目的也相同:都是一個“贏”字。習大大在今日建軍9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概括解放軍有“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事實上,每個成功的企業家也都是闖過無數險灘、暗礁和激流而倖存下來的人,是和平年代經濟領域的英雄。他們是一群不甘寂寞、不服氣、不想輸的人,一念起而走進風雨,自此再無退路……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於我們:

發起人孫春光 學歷:天津大學電子資訊工程本科、保送通信與資訊系統碩士 。

現擔任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EMBA聯盟專委會秘書長;北京左右逢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中關村眾籌聯盟發起單位之一、監事長單位;愛投(ITOU)高管會創始發起人;IT高管會創始發起人;陳香梅公益基金會天使榮耀基金理事。

1

造就了自己堅毅的性格。1970年初中剛畢業,年僅15歲的王健林,被影片《林海雪原》所感染,加入了解放軍。他一路從普通的偵察兵到28歲成為團職幹部,1986年從部隊轉業。創業艱辛,王健林“想到部隊的苦日子,心中的委屈與不滿頓時煙消雲散”。他曾說:萬達首先是一支部隊,然後才是一家公司。他像軍人般管理著萬達商業帝國,要求所有的員工必須佩帶工牌,包括他自己,沒人可以特殊;不講廢話、空話,工程進度必須嚴格執行;開會沒有人敢遲到。

2

軍事家的管理之道

商業的輸贏要錢,而軍事的輸贏則要命。人們常常說商場如戰場,這不僅僅是因為商場上競爭的殘酷與戰場可有一比,還因為兵法中的策略、計謀、方法等智慧,也同樣可為商業所用,尤以《孫子兵法》最為有名。

《孫子兵法》被稱為戰爭謀略的“百科全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在許多企業高管的辦公室書架上都有一本《孫子兵法》,甚至成為管理人員的必讀書。

很多商學院專門開設了《孫子兵法》這門課,把孫子謀略與商業競爭結合起來,受到商界人士的青睞。在國外,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美國通用汽車董事長羅傑﹒史密斯都曾聲稱,企業得以發展,全靠中國古代《孫子兵法》的原理。而根據《史記》記載,最早將《孫子兵法》引入經營管理的是戰國時期的工商主白圭。他將《孫子兵法》的原理用於生產經營,善觀時變,採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等策略,獲得了財富。

除此,每一個出生入死的軍事家其作戰、率軍等方法同樣值得企業家們關注。

歷數中國上下五千年,“成吉思汗”是一個熠熠生輝的名字。他戎馬征戰一生,曾被美國《華盛頓郵報》評選為“千年風雲第一人”。他及子孫們在40多年時間裡建立起龐大的蒙古帝國,氣勢恢宏。成吉思汗的勝利離不開他錘煉的一支鐵的隊伍。他恪守一條用人的原則——要想領導別人,必先取得別人之心,讓其對自己心服口服;對待部下,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交待任務,不干涉具體行動,讓部下充分施展才能。

在美國歷史上,巴頓是最著名的將軍之一,作戰勇猛頑強,富有進攻精神,被部下稱為“血戰老將”。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指揮部隊參加了西西里島登陸、諾曼地登陸等重大戰役。他一生秉持的信念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而與巴頓信念有異曲同工的是前幾年很火的電視劇《亮劍》,最後一集解釋了亮劍精神:古代的劍客們,狹路相逢時,不論對手有多麼強大,都要敢於亮出自己的寶劍,縱然倒在對手下腳下,也雖敗猶榮。如今的商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不畏對手,不畏惡劣的市場環境,不抱怨、敢於出擊,這是企業家需要的亮劍精神!

3

1/3世界500強引入軍事思維

並不是每個公司的老大都是軍人,但有統計顯示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都引入了軍隊的管理思想,這包括沃爾瑪、IBM、福特汽車、可口可樂、麥當勞等等。

在中國,也不乏這種企業和企業家。

其中,不少人對建國領袖毛澤東格外崇拜,而史玉柱更像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頭號粉絲。90年代他在經營巨人集團時,曾仿效毛澤東在解放戰爭時採用的軍事體制,在深圳設總指揮部,各級總經理都改稱“方面軍司令員”或“軍長”“師長”。

在阿裡巴巴,“阿裡中供鐵軍”和“政委體系”是馬雲向部隊學習的產物。“阿裡中供鐵軍”是阿裡旗下最剽悍、最具戰鬥力的銷售團隊,馬雲稱其為中國電商“黃埔軍校”。它成立於2000 年10 月,幫助阿裡巴巴走出最低的穀底,熬過世紀之交的互聯網寒冬,並為阿裡和互聯網江湖輸送了眾多高管。而“政委體系”實際是阿裡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政委是業務的合作夥伴,各個功能部門的個性化運作方式,由各自的1號人物與政委一起決定,以保證大方向、價值觀傳承、隊伍的建設。

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也曾坦言:我是實用主義的戰爭史愛好者,我看了很多戰役。一個人必須去學習,去跟身邊的創業者學,跟之前的前輩學,到創業以外的領域學,去看古代的戰爭,去看歷史。既向商業史上學,也向戰爭史上學。過去滴滴和快的的補貼大戰,在中國商業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很難靠商業或互聯網的案例去研究接下來怎麼辦、怎麼贏。但從戰爭史中,程維想到了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凡爾登戰役,很相似。在巨大的消耗戰之中,到底誰會贏,怎麼能夠把握好每一步?消耗之後,又怎麼能最快最有效組織資源,快速奔跑去贏得市場?這給了滴滴很多啟發。到目前為止,這家公司顯然是贏家。

還有小米,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在書《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的序中寫道:“小米生態鏈就是一個建立在戰場上的商學院”,雖然沒有系統的方法論,但在小米生態鏈的創業中,運用了大量的軍事理論,比如精准打擊、特種部隊、小站練兵、蒙古軍團等,這在商業中同樣有奇效。具體的做法是:特種部隊在選創業團隊時如同挑選特種兵的過程,而精准打擊則是具備精准打擊的優勢--有資料、有使用者。小站練兵則是在體系外組建一個全新的團隊,從零開始,讓其承擔開創性的業務。

4

企業究竟向軍隊學什麼?

有如此多的企業家曾有過軍旅背景,有如此多的企業管理人員在學習兵法,又有如此多的企業滲透著軍事思維。如今培訓市場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名為“紅色管理”或“中國古代思想”的課程,那企業究竟向軍隊學什麼?島君嘗試做了5個方面的總結。

1.全域的戰略思維

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域者,不足以謀一域。企業家的戰略思想正是來源於軍事中的兵法謀略。《孫子兵法》中強調:“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智指的是智謀、謀略,將而無謀,兵之大忌,因此排第一位。企業家與統兵出戰、號令三軍的“將”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樣需要具備“智、信、仁、勇、嚴”,尤其是需要把握全域。

任正非曾旗幟鮮明地提出華為要 “培養出一批英勇善戰、不屈不撓、富有犧牲精神的勇士們,但是華為公司更需要一大批思想家和戰略家。”

2.一往無前的執行力

在企業管理中,團隊的執行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而事實上,執行力最強的組織毫無疑問是軍隊。軍令如山倒,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執行力甚至是以犧牲生命為底線。大名鼎鼎的西點軍校在第一年強調的是執行力,執行所有的事情,這基於他們的信念:沒有當過下屬就當不好領導。

柳傳志在多個場合講述到:“部隊這種沖的勁頭不得了,為達到目標不顧一切。我們在聯想辦企業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口號——‘把5%的希望變成100%的現實’。就是說當你全心要做某件事的時候,就得一往無前,不顧一切。”

3.形成凝聚力的企業文化

國防大學金一南將軍曾說過振聾發聵的一句話:靈魂賦予尊嚴,血性贏得光榮;靈魂與血性永遠是軍人的脊樑、勝利的刀鋒。每個獨立的軍人個體有血性,而一支軍人隊伍則是一面堅挺的旗幟。這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認同。

金一南將軍講關於隊伍的靈魂和血性

同樣在企業中,企業文化看似虛無、軟性,而實際上潤物無聲,形成一種堅硬的力量。

彼此不認同、作風渙散的團隊實則是烏合之眾,而作風硬朗、凝聚力強的團隊才具有強大的戰鬥力,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在很多公司,應屆畢業生入職後,都會接受集中培訓,一起學習公司的制度、發展史、發展願景等等。這種安排的目的是把新員工塑造成契合公司文化、做事風格的“形狀”。在聯想,這叫 “入模子”,是柳傳志取師於部隊的方法。

4.重視領導力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格外重視領導力,“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實講的是領導力的問題,西點軍校領導力培訓體系無疑是這方面的表率。前校長戴夫·帕爾默曾說:“隨便給我一個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症,我都可以把他培養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領導者。” 而西點軍校的畢業生此後走向工作崗位,不管是在軍隊還是企業界,都能很快脫穎而出。自二戰以來培養了上千名董事長、5000多名總裁——全美任何一所商學院都沒有培養出如此眾多的管理精英。這與領導力的訓練也密切相關。

在美國商界,有著名的“藍血十傑”,他們是指二戰期間的10位美國空軍後勤軍官,迷戀數字,崇拜效率,將數位化管理模式用於戰爭,為盟軍節餘了10億美元,成為功勳卓著的二戰英雄。 二戰後,他們解甲歸田,時逢福特汽車公司陷入全面危機,集體轉業加盟這家公司,引入數位化管理,拯救了衰退的福特事業,轟動了美國工業界。由此,有人稱他們開創了全球現代化企業科學管理的先河。此後,10人分別成為2任美國國防部長、2任世界銀行總裁、2位著名商學院院長、8位企業總裁。這些成功是管理模式,更是領導力的勝利!

5.健康的體魄

財經小說作家梁鳳儀有句廣為人知的比喻:健康好比數位1,事業、家庭、地位、錢財是0;有了1,後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沒有1,則一切皆無。體能是對精神的塑造和支撐,從長期看,人與人到最後拼的不一定是智商,而是身體素質。健康對長期出差、日益奔波忙碌的企業家而言,顯得更尤為珍貴。

曾經有段時間流傳一份王健林從早晨四點開始的行程表,萬達集團微信公眾號稱“這是不平凡的一天,又是他普通的一天”,並且強調 “其實,他每天的日子幾乎都這樣忙碌”。這種高強度的工作背後也許是王曾經受了在軍隊的嚴格體能訓練,奠定的好身體素質。

5

結語

有人總結到:軍人和企業家,從某種程度而言,像一個人的兩條腿,一條靠武力撼衛腳下的土地,一條靠腦力帶動經濟的繁盛。

他們的目的也相同:都是一個“贏”字。習大大在今日建軍9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概括解放軍有“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事實上,每個成功的企業家也都是闖過無數險灘、暗礁和激流而倖存下來的人,是和平年代經濟領域的英雄。他們是一群不甘寂寞、不服氣、不想輸的人,一念起而走進風雨,自此再無退路……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於我們:

發起人孫春光 學歷:天津大學電子資訊工程本科、保送通信與資訊系統碩士 。

現擔任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EMBA聯盟專委會秘書長;北京左右逢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中關村眾籌聯盟發起單位之一、監事長單位;愛投(ITOU)高管會創始發起人;IT高管會創始發起人;陳香梅公益基金會天使榮耀基金理事。

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