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李嘉誠印度攤上大事兒?大佬的黃昏!

摘要:內地不好混, 海外發展中國家也不好混

本文系杠杆遊戲創作,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 請獲取授權。 另, 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

謝謝!

撰文|張銀銀

李嘉誠先生又上頭條了。 這一次是因為印度。

昨晚(8月28日), 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佈公告, 稱今年2月和8月, 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和記電訊國際有限公司收到印度稅務局的評稅令及罰款令, 向和記電訊追收合計3223億盧比(約392億港元)罰款。

近400億港元的罰款, 自然是吸引眼球。 但商業、法律和鄭智的關係從來不是那麼簡單。 而且在印度這樣的國家, 司法程式一來二去、不同權力主體之間看法各異。 最終的結果應該不至於那麼壞。

即便如此, 這起風波實際也給我們一些大佬上了一堂, 海外投資風險警示課。

1、大佬投資海外, 求發達國家的安全, 還是求發展中大國的高收益, 是個問題

有意思的是, 近些年來, 江湖少不了李先生的傳說。 出走內地, 佈局海外, 輿論對此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 現如今, 首富李超人腹背受敵, 看來海外也是有區別的, 有的地方也沒有那麼好混。

而這個情況, 和我們一些大佬當下的處境, 是不是有幾分神似。

確實, 並不是所有的海外都是避險聖地, 比如印度。 10年前, 這起和黃同英國電信運營商沃達豐在印度的收購, 被分析師們稱為印度商業環境的試金石。

雖然沃達豐表示, 由於這筆交易是在海外進行的, 因此無需向印度政府繳稅, 但印度當局一直試圖收稅, 因為交易涉及印度資產。

事實是, 直到現在, 印度稅務局依然抓住這個事情不放, 要求李嘉誠繳納稅款和罰款近400億港幣。

根據澎P新聞的報導, 2012年1月, 印度最高法院於就上述涉及Vodafone的收購案與印度稅務局的爭議作出裁決, 認為收購事項無須在印度交稅;但印度國會於2012年5月通過追補法例, 試圖推翻該判決並令至收購事項須在印度納稅。

年齡中位數只有28歲的印度果然任性啊!相比之下,

年齡中位數為37歲的中國就穩重多了。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曾說, 印度的外交氣質是“任性的”。 印度在國際關係中的相對不成熟, 是其年輕的產物。 印度獨立還不到四代人的時間, 其國際回應符合一個正在尋找自己在世界上位置的年輕國家的特點。

杠杆遊戲覺得, 這一氣質用來形容印度的商業環境也是恰如其分。

每年, 世界銀行都會對全球190個國家以及區域內所選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排名, 並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 。

據最新公佈的《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 在所有國家中, 紐西蘭營商便利度超過新加坡排名第一。 印度僅比去年上升了1位, 排名130位。

雖然莫迪一直致力於清除繁瑣的商業法規, 簡化程式, 但目前來看, 收效似乎甚微, 和之前莫迪提出的將排名提升至第50名相差甚遠。

去年“廢鈔令”改革的負面效應持續發酵, 今年7月份商品和服務稅改革則對印度製造業造成巨大衝擊, 這個月初, 印度央行宣佈降息, 將利率降至近7年來的最低點。 看來印度也不好過。說達到上輪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水準也不為過。

不過,印度的經濟增速還是很棒的,這吸引了我們不少企業,包括知名房地產開發商投資。而此次李嘉誠遭印度下狠手追賬近400億風波,給各位大佬的心理陰影該有多大?

在杠杆遊戲看來,印度的不確定性不算最糟糕的,一些發展水準更低的國家有時候更誇張。前腳簽的合同,下一秒就廢了。

相對來說,我們的大佬重倉歐美為主,李超人則著重加碼英聯邦。總而言之,這幾年大佬投資海外的決心是異常堅定的。

接下來呢?

2、印度清算十年,中國內地也不好混,首富的佈局和資本大騰挪

本次印度對李嘉誠旗下公司的追繳,要追溯到10年前的2007年2月。

彼時,和黃宣佈以190億美元將印度第四大電信運營商HE的67%股份售予英國電信運營商沃達豐。以金額來算的話,這是和黃集團大股東李嘉誠當時做出的最大宗交易,也一度被稱為是李嘉誠的又一“千億神話”。

其實那個時候,李嘉誠先生在海外的佈局已經非常廣,買賣都是平常的事。看看現在王健林等大老闆玩的這套,人家早玩玩了,人家不僅有買,更有溢價賣!可見李先生眼光的超前與犀利。

公開資料顯示,近五年李先生賣掉了十餘筆內地和香港地產項目,累計800多億港幣。最近的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就是2016年10月底,他以約230億港幣的價格出售上海浦東世紀大道的世紀匯廣場項目權益。除了地產外,李嘉誠出售的資產還包括港口、零售、電訊等業務。

事實證明,李嘉誠先生確實有先見之明。去年以來,我國房地產進入最嚴調控期,加之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地產公司杠杆一個個加的極高,雖然目前還順風順水,但壓力只有自己知道。

當然,李超人遠還沒有離開中國,其年報顯示,長實地產在內地的土地儲備仍還有1000多萬平方米,而且這些土地儲備,基本都是2005年前購置的。可以想見,那個時候的成本之低。

這10年,我國房價漲了多少?對於李老闆來說,賺錢就是啥都不需要幹,等待就是暴利。

李嘉誠深諳一個持續開放的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從落後到中等發達會經歷什麼。所以,他潛伏了很久,拿了太多中心城市的好地。

這些地按照今天的地價值多少錢,大家心裡都是明白的。這都是錢,千億級的潛在資產。中國雖然不再如以往好混了,但僅拿地的這個時間差,就夠賺的盆滿缽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先生也從來沒有撤離過內地。

多年前布下的杠杆,如今都是收穫,撬動的都是利益。

但杠杆遊戲注意到,新拿地方面,老李則十分謹慎。不賺最後一個硬幣,你懂的。

3、大佬的黃昏,也是新貴崛起的破曉黎明

機智如李嘉誠先生,應該明白印度的複雜性。實際上印度於他而言,只不過是巨輪的一角罷了,可以說是無關痛癢。

近五年來,李嘉誠先生海外投資的腳步遍佈歐美,重點區域是德國、荷蘭、奧地利等老牌歐洲發達國家,以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家。

雖然期間遭遇了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一些公司的業績也因匯率等原因出現下跌。但李老闆在英國的那些產業,註定因此而受益。最重要的是,耐心,不要太在乎一時一刻。在英國的投資,李老闆到底賺還是賠,時間是最好的檢驗。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過半收入來自英國的電能實業淨利潤上漲15.77%;長和淨利潤上漲6.69%。

梳理李老闆投資的區域和行業,從地理分佈上包括:中國內地、香港、英國、德國、奧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東南亞諸國……

行業上橫跨地產、基建、港口、零售、石油、天然氣、水務、電信、保健品、互聯網等……

在全球範圍進行資產配置,是他避險的手段,負債極低,現金流穩定,也是他為下一代打下的基礎。

的確,印度是明確翻臉給他看。而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他和他老朋友那個時代。李嘉誠先生老了,他的兒子還是歪果仁,不太懂怎麼和內地相處。

每個時代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巨富。李老闆、王老闆們的黃昏,也是新貴崛起的破曉黎明。

恰好杠杆遊戲今天看到一則新聞。還是茅臺會玩、懂鄭智,酒是用來喝的,不是拿來炒的。畢竟,茅臺是國酒,還是國有。

看來印度也不好過。說達到上輪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水準也不為過。

不過,印度的經濟增速還是很棒的,這吸引了我們不少企業,包括知名房地產開發商投資。而此次李嘉誠遭印度下狠手追賬近400億風波,給各位大佬的心理陰影該有多大?

在杠杆遊戲看來,印度的不確定性不算最糟糕的,一些發展水準更低的國家有時候更誇張。前腳簽的合同,下一秒就廢了。

相對來說,我們的大佬重倉歐美為主,李超人則著重加碼英聯邦。總而言之,這幾年大佬投資海外的決心是異常堅定的。

接下來呢?

2、印度清算十年,中國內地也不好混,首富的佈局和資本大騰挪

本次印度對李嘉誠旗下公司的追繳,要追溯到10年前的2007年2月。

彼時,和黃宣佈以190億美元將印度第四大電信運營商HE的67%股份售予英國電信運營商沃達豐。以金額來算的話,這是和黃集團大股東李嘉誠當時做出的最大宗交易,也一度被稱為是李嘉誠的又一“千億神話”。

其實那個時候,李嘉誠先生在海外的佈局已經非常廣,買賣都是平常的事。看看現在王健林等大老闆玩的這套,人家早玩玩了,人家不僅有買,更有溢價賣!可見李先生眼光的超前與犀利。

公開資料顯示,近五年李先生賣掉了十餘筆內地和香港地產項目,累計800多億港幣。最近的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就是2016年10月底,他以約230億港幣的價格出售上海浦東世紀大道的世紀匯廣場項目權益。除了地產外,李嘉誠出售的資產還包括港口、零售、電訊等業務。

事實證明,李嘉誠先生確實有先見之明。去年以來,我國房地產進入最嚴調控期,加之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地產公司杠杆一個個加的極高,雖然目前還順風順水,但壓力只有自己知道。

當然,李超人遠還沒有離開中國,其年報顯示,長實地產在內地的土地儲備仍還有1000多萬平方米,而且這些土地儲備,基本都是2005年前購置的。可以想見,那個時候的成本之低。

這10年,我國房價漲了多少?對於李老闆來說,賺錢就是啥都不需要幹,等待就是暴利。

李嘉誠深諳一個持續開放的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從落後到中等發達會經歷什麼。所以,他潛伏了很久,拿了太多中心城市的好地。

這些地按照今天的地價值多少錢,大家心裡都是明白的。這都是錢,千億級的潛在資產。中國雖然不再如以往好混了,但僅拿地的這個時間差,就夠賺的盆滿缽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先生也從來沒有撤離過內地。

多年前布下的杠杆,如今都是收穫,撬動的都是利益。

但杠杆遊戲注意到,新拿地方面,老李則十分謹慎。不賺最後一個硬幣,你懂的。

3、大佬的黃昏,也是新貴崛起的破曉黎明

機智如李嘉誠先生,應該明白印度的複雜性。實際上印度於他而言,只不過是巨輪的一角罷了,可以說是無關痛癢。

近五年來,李嘉誠先生海外投資的腳步遍佈歐美,重點區域是德國、荷蘭、奧地利等老牌歐洲發達國家,以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家。

雖然期間遭遇了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一些公司的業績也因匯率等原因出現下跌。但李老闆在英國的那些產業,註定因此而受益。最重要的是,耐心,不要太在乎一時一刻。在英國的投資,李老闆到底賺還是賠,時間是最好的檢驗。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過半收入來自英國的電能實業淨利潤上漲15.77%;長和淨利潤上漲6.69%。

梳理李老闆投資的區域和行業,從地理分佈上包括:中國內地、香港、英國、德國、奧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東南亞諸國……

行業上橫跨地產、基建、港口、零售、石油、天然氣、水務、電信、保健品、互聯網等……

在全球範圍進行資產配置,是他避險的手段,負債極低,現金流穩定,也是他為下一代打下的基礎。

的確,印度是明確翻臉給他看。而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他和他老朋友那個時代。李嘉誠先生老了,他的兒子還是歪果仁,不太懂怎麼和內地相處。

每個時代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巨富。李老闆、王老闆們的黃昏,也是新貴崛起的破曉黎明。

恰好杠杆遊戲今天看到一則新聞。還是茅臺會玩、懂鄭智,酒是用來喝的,不是拿來炒的。畢竟,茅臺是國酒,還是國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