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119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七聰明公司”!癌症新療法正成為新戰場

“細胞免疫療法是一個極其瘋狂的領域, 競爭激烈, 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巴黎第六大學的免疫學家 David Klatzammn 曾經這樣評價細胞免疫療法。

這句話並沒有誇張, 細胞免疫療法這個新興的癌症剋星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8 月 28 日, 醫藥巨頭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以 119 億美元現金收購了凱特藥業(Kite Pharma Inc)。 後者主推的高度個人定制化的 CAR-T 免疫療法目前正在等待 FDA 的批文, 如果順利的話, 該療法可能成為通過 FDA 審批的首批細胞免疫療法。

在這次交易中, 吉利德以每股 180 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凱特, 較其上週五收盤價溢價 29%, 交易預計最終總價格約為 119 億美元, 收購預計將在 2017 年第四個季度完成。

同時看好凱特的其實還有一家中國醫藥公司, 那是上海複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 2017 年 1 月 11 日, 複星醫藥就宣佈, 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成立中外合營企業, 擬在中國引進凱特的 CAR-T 治療產品 KTE-C19, 為淋巴癌患者帶來全球領先的治療手段。

其實, 不只吉利德和上海複星, 還有幾家醫藥公司早已押寶凱特。 只不過, 最終拿到這一張癌症治療市場“入場券”的是吉利德。

如此大手筆的收購, 吉利德希望在未來癌症治療市場佔領一席之地的野心已經藏不住了。

要知道, 這家歷史悠久的醫藥巨頭目前也沒能逃過藥品銷售下滑的宿命。

作為 CAR-T 技術的行業領導者, 凱特也的確有這個實力幫助吉利德後來居上, 在個人定制癌症治療市場上站穩腳跟。

是慧眼識才, 也是孤注一擲

吉利德創建於 1987 年, 這家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生物製藥公司以愛滋病、肝臟疾病的治療為主攻方向,

同時也因其獨到的眼光和膽識而聞名業界。

類似此次一擲千金的行為, 對吉利德來說也不是第一次了。 2012 年, 吉利德便以 11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著名的肝病藥物製造公司 Pharmasset, 隨後便快速躋身丙肝治療熱銷藥物首位, 可謂有勇有謀。

依靠索非布韋(Sovaldi, 首款無須同時使用干擾素的安全、有效的丙肝治療藥物)和哈瓦尼(Harvoni, 用於I型丙肝治療)這兩款藥物, 吉利德公司在 2014 年便完成了銷售額翻倍, 在上一年度 300億 美元的銷售額中, 這兩款藥就做出近一半的貢獻(Harvoni , 銷售額約91億美元; Sovaldi, 銷售額約 40 億美元), 目前市場估值約為 1000 億美元, 可以說對於 Pharmasset 的收購, 吉利德公司是大獲全勝, 賺的盆滿缽盈。

如今, 吉利德想要故技重施, 這一次, 他們看上了凱特。 只不過, 對於吉利德來說, 這次收購多少有點“救市”的意味。

因為吉利德已有的丙肝治療市場份額正在逐漸下滑, 而製藥巨頭 GSK(葛蘭素史克, GlaxoSmithKline)也對吉利德霸佔的愛滋病治療市場垂涎已久。 對凱特的收購不僅可以使其在銷售額上完成填補,也成為吉利德躋身個人定制癌症治療市場的一張入場券。

能夠讓吉利德另眼相看,凱特自然也是不尋常。這家被圈內人稱為“風箏”的製藥公司成立於 2009 年,總部位於加州 Santa Monica,致力於新型癌症免疫治療產品及抗癌藥物的研究、開發。

凱特還入選了 2017 年度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本年度全球 50 大最聰明公司”,在榜單上位列第 7 名,僅次於科大訊飛,上榜的關鍵字則是“ 39%——嚴重的淋巴癌者,在接受過一次凱特藥業的治療之後的 6 個月沒有任何復發跡象的研究參與者比例”。

凱特的拳頭藥物是 KTE-C19(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就在上個月末(7 月 31 日),凱特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提交了該藥物的上市申請,這是歐盟首個用於 CAR-T 治療的上市申請,該藥物主要用於血癌的治療。

而在這之前,凱特同樣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遞交了上市申請,並於 5 月 27 日獲得 FDA 優先審評資格,預計最晚將於今年年末得到是否批准美國上市的決定,而這個時間,“正巧”也是此次收購完成的時間。

“凱特公司的技術將會引發癌症治療領域的大變革。”吉利德 CEO John Milligan 對此信心滿滿。

CAR-T—癌症治療的終極手段

因為“多變”,癌症一直以來都是個棘手的問題。由於癌細胞可以隨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全身不同部分,相同癌症的不同患者,或是相同患者的不同器官,都可能具有不同的腫瘤(基因突變)類型。因而,個人定制化癌症治療方法,將是解決問題的最終答案。

圖| CAR-T細胞免疫療法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就這樣應運而生。CAR-T 治療首先通過從患者體內分離T細胞,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給T細胞加入一個能識別腫瘤細胞的靶基因,使其可以特異性識別癌細胞,在體外擴增後再次注入患者體內,達到消滅癌細胞的效果。

製藥巨頭諾華(Novartis)在這方面已經交上了滿意的答卷,2012 年,6 歲的 Emily Whitehead 成為全球首位接受試驗性 CAR-T 療法的兒童患者,在兩次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復發後,醫生向其建議了諾華的細胞療法。而今 5 年過去了,癌症在小女孩身上完全消失了,她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嬉戲玩耍,自由自在的長大。

圖 | 首位接受 CAR-T 療法的兒童 Emily Whitehead

而收購凱特可以幫助吉利德與諾華在細胞免疫治療上並駕齊驅。其首款細胞療法 KTE-C19 在難治性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接受單次axi-cel的輸注後,有高達82%的患者出現了緩解。

此外,凱特還有多款創新型的細胞療法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同樣是在本月初,凱特宣佈其下一代 CAR-T 療法 KITE-585 的 IND 申請已經得到了美國 FDA 的批准,即將啟動I期臨床試驗。

但細胞免疫療法也不是完全安全的。患者在治療過程開始,往往伴隨著強烈的副作用——細胞因數風暴,也稱細胞因數釋放綜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啟動免疫系統是把雙刃劍,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患者也面臨著高熱和流感症狀,嚴重時甚至喪命。

對於細胞療法來說,深受詬病的還有治療的定價。據英格蘭國家康復協會(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估測,整個 CAR-T 治療過程中將需要花費 52.8 萬英鎊,約合 449 萬人民幣。

圖丨諾華製藥

但是參與諾華首次臨床治療的 Stephan Grupp 卻認為這個統計有些片面,“這個花費與其他癌症治療數年甚至十餘年的花費幾乎不相上下”,但 CAR-T 治療只需一次,就能達到治療效果。

CAR-T的時代已經到來

而此次收購,除了直接獲利者外,其他免疫治療公司如Juno Therapeutics、Bluebird Bio 的股價也一路飆升,種種跡象表明CAR-T的時代已經到來。

作為 CAR-T 技術的領軍企業之一,凱特藥業的觸角也已蔓延開來。前文也提到,上海複星與凱特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這家合資企業名叫“複星凱特生物科技公司”,於 2017 年 4 月 10 日正式成立,並由在 BMS、AZ 和 GSK 等跨國藥企有過 20 多年工作經驗的王立群博士出任 CEO,複星醫藥與凱特將各占 50% 股份。

根據協定條款,複星醫藥擬現金出資 2,000 萬美元,凱特以其產品及專有技術獨家使用權作價 2,000 萬美元,各占合營企業 50% 股權。複星醫藥將另向合營企業支付 4000 萬美元用於支付相關專利和技術費用。合營企業將根據研發進展及市場情況向凱特支付 3,500 萬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就 KTE-C19 產品支付銷售提成。

除了上海複星,凱特還在 2017 年 1 月 9 日宣佈了與日本第一三共株式會社(Daiichi Sankyo Company Limited)的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致力於 KTE-C19 產品在日本的研發、商業化,首付加里程碑合作超過 2 億美元,以革新日本癌症患者治療方式。

當然,參與免疫療法研究的不僅僅是世界上各種頂尖的製藥公司,還有全球技術公司。2015 年,谷歌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了兩場有頂級免疫腫瘤學家和生物工程師參加的峰會,旨在確定免疫療法的哪些部分可以“穀歌化”。與會人員表示,這家搜索巨頭對迅速發展的新研究非常關注,這些技術方法或可產生關於免疫系統細胞的大資料。

目前來看,CAR-T 細胞治療主要還停留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等各種血液癌症中的應用中。但各方研究人員也早就開始了新一輪追逐——使用細胞療法治療實體腫瘤。例如說,諾華已經開始了 CAR-T 細胞療法在一些腦部或肺部腫瘤的早期臨床試驗,個性化癌症治療真的不遠了。

無論是小微企業還是行業巨頭,都在加緊前進步伐。而業界對 CAR-T 細胞療法的瘋狂追逐,同樣攪動了學界的風向。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聖猶達兒童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免疫學家遲洪波專注於研究調節T細胞與其他T細胞的不同代謝特點。在一篇報導中,他表示:“對我而言,免疫療法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一成就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基礎科學研究者將更有動力去理解免疫機理。”

雖然像遲洪波一樣的身處學術界的研究者並未直接參與新療法研發,但業界的熱情和商業利潤驅動也正在為基礎研究創造更大的機遇。

對凱特的收購不僅可以使其在銷售額上完成填補,也成為吉利德躋身個人定制癌症治療市場的一張入場券。

能夠讓吉利德另眼相看,凱特自然也是不尋常。這家被圈內人稱為“風箏”的製藥公司成立於 2009 年,總部位於加州 Santa Monica,致力於新型癌症免疫治療產品及抗癌藥物的研究、開發。

凱特還入選了 2017 年度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本年度全球 50 大最聰明公司”,在榜單上位列第 7 名,僅次於科大訊飛,上榜的關鍵字則是“ 39%——嚴重的淋巴癌者,在接受過一次凱特藥業的治療之後的 6 個月沒有任何復發跡象的研究參與者比例”。

凱特的拳頭藥物是 KTE-C19(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就在上個月末(7 月 31 日),凱特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提交了該藥物的上市申請,這是歐盟首個用於 CAR-T 治療的上市申請,該藥物主要用於血癌的治療。

而在這之前,凱特同樣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遞交了上市申請,並於 5 月 27 日獲得 FDA 優先審評資格,預計最晚將於今年年末得到是否批准美國上市的決定,而這個時間,“正巧”也是此次收購完成的時間。

“凱特公司的技術將會引發癌症治療領域的大變革。”吉利德 CEO John Milligan 對此信心滿滿。

CAR-T—癌症治療的終極手段

因為“多變”,癌症一直以來都是個棘手的問題。由於癌細胞可以隨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全身不同部分,相同癌症的不同患者,或是相同患者的不同器官,都可能具有不同的腫瘤(基因突變)類型。因而,個人定制化癌症治療方法,將是解決問題的最終答案。

圖| CAR-T細胞免疫療法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就這樣應運而生。CAR-T 治療首先通過從患者體內分離T細胞,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給T細胞加入一個能識別腫瘤細胞的靶基因,使其可以特異性識別癌細胞,在體外擴增後再次注入患者體內,達到消滅癌細胞的效果。

製藥巨頭諾華(Novartis)在這方面已經交上了滿意的答卷,2012 年,6 歲的 Emily Whitehead 成為全球首位接受試驗性 CAR-T 療法的兒童患者,在兩次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復發後,醫生向其建議了諾華的細胞療法。而今 5 年過去了,癌症在小女孩身上完全消失了,她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嬉戲玩耍,自由自在的長大。

圖 | 首位接受 CAR-T 療法的兒童 Emily Whitehead

而收購凱特可以幫助吉利德與諾華在細胞免疫治療上並駕齊驅。其首款細胞療法 KTE-C19 在難治性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接受單次axi-cel的輸注後,有高達82%的患者出現了緩解。

此外,凱特還有多款創新型的細胞療法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同樣是在本月初,凱特宣佈其下一代 CAR-T 療法 KITE-585 的 IND 申請已經得到了美國 FDA 的批准,即將啟動I期臨床試驗。

但細胞免疫療法也不是完全安全的。患者在治療過程開始,往往伴隨著強烈的副作用——細胞因數風暴,也稱細胞因數釋放綜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啟動免疫系統是把雙刃劍,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患者也面臨著高熱和流感症狀,嚴重時甚至喪命。

對於細胞療法來說,深受詬病的還有治療的定價。據英格蘭國家康復協會(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估測,整個 CAR-T 治療過程中將需要花費 52.8 萬英鎊,約合 449 萬人民幣。

圖丨諾華製藥

但是參與諾華首次臨床治療的 Stephan Grupp 卻認為這個統計有些片面,“這個花費與其他癌症治療數年甚至十餘年的花費幾乎不相上下”,但 CAR-T 治療只需一次,就能達到治療效果。

CAR-T的時代已經到來

而此次收購,除了直接獲利者外,其他免疫治療公司如Juno Therapeutics、Bluebird Bio 的股價也一路飆升,種種跡象表明CAR-T的時代已經到來。

作為 CAR-T 技術的領軍企業之一,凱特藥業的觸角也已蔓延開來。前文也提到,上海複星與凱特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這家合資企業名叫“複星凱特生物科技公司”,於 2017 年 4 月 10 日正式成立,並由在 BMS、AZ 和 GSK 等跨國藥企有過 20 多年工作經驗的王立群博士出任 CEO,複星醫藥與凱特將各占 50% 股份。

根據協定條款,複星醫藥擬現金出資 2,000 萬美元,凱特以其產品及專有技術獨家使用權作價 2,000 萬美元,各占合營企業 50% 股權。複星醫藥將另向合營企業支付 4000 萬美元用於支付相關專利和技術費用。合營企業將根據研發進展及市場情況向凱特支付 3,500 萬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就 KTE-C19 產品支付銷售提成。

除了上海複星,凱特還在 2017 年 1 月 9 日宣佈了與日本第一三共株式會社(Daiichi Sankyo Company Limited)的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致力於 KTE-C19 產品在日本的研發、商業化,首付加里程碑合作超過 2 億美元,以革新日本癌症患者治療方式。

當然,參與免疫療法研究的不僅僅是世界上各種頂尖的製藥公司,還有全球技術公司。2015 年,谷歌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了兩場有頂級免疫腫瘤學家和生物工程師參加的峰會,旨在確定免疫療法的哪些部分可以“穀歌化”。與會人員表示,這家搜索巨頭對迅速發展的新研究非常關注,這些技術方法或可產生關於免疫系統細胞的大資料。

目前來看,CAR-T 細胞治療主要還停留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等各種血液癌症中的應用中。但各方研究人員也早就開始了新一輪追逐——使用細胞療法治療實體腫瘤。例如說,諾華已經開始了 CAR-T 細胞療法在一些腦部或肺部腫瘤的早期臨床試驗,個性化癌症治療真的不遠了。

無論是小微企業還是行業巨頭,都在加緊前進步伐。而業界對 CAR-T 細胞療法的瘋狂追逐,同樣攪動了學界的風向。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聖猶達兒童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免疫學家遲洪波專注於研究調節T細胞與其他T細胞的不同代謝特點。在一篇報導中,他表示:“對我而言,免疫療法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一成就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基礎科學研究者將更有動力去理解免疫機理。”

雖然像遲洪波一樣的身處學術界的研究者並未直接參與新療法研發,但業界的熱情和商業利潤驅動也正在為基礎研究創造更大的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