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水經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水經注》其書

古人生活的環境和今天最大的差異, 就在於交通上。 從廣西到北京辦事, 今天坐飛機只要幾個小時, 但是古代則要花上大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

那時候交通工具就是馬, 而走遠路馬匹要不斷更換, 一般人家是沒有的。 所以古人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瞭解起來, 不如今天這樣容易。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 出現了一本傑出的講水利的書籍, 那就是《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 共四十卷。 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是酈道元為《水經》做的注解,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 《水經》一書約一萬餘字, 《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 百三十七”。 《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 實則以《水經》為綱, 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 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蹟和漁歌民謠, 文筆絢爛,

語言清麗, 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 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 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水經注》在《水經》的基礎上, 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河流, 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書中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蹟和漁歌民謠, 文筆絢爛, 語言清麗, 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書中引用的很多文獻, 後來都散失了, 所以《水經注》又保存了許多資料。

《水經注》不僅講河流, 還詳細記載了河流所經的地貌、地質礦物和動植物, 還記載了許多古生物化石和遺跡化石。 後人從中瞭解了古代的耕作制度, 古代植物種類和植被分佈, 動物的地區分佈及其活動的季節性。

《水經注》這本書受到後人的重視, 這與酈道元的艱辛考察是分不開的。 清朝人劉獻廷稱此書為“宇宙未有之奇書”。

《水經注》名句

即自欣得此奇觀, 山水有靈, 亦當驚知己于千古矣。

解讀:自己有幸發現如此奇妙的景觀, 如果三峽的山水有靈性的話, 則也應當吃驚遠古以來遇到了一位知己。 “我見青山多嫵媚,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古人對山水熱愛和讚歎的名句一直傳頌到今天, 酈道元更是將山水引以為知己。

《水經注》故事

了不起的酈道元

《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 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 他家人世代為官, 他少年時代就喜愛遊覽, 也跟隨家人到過不少地方。 後來他長大也做了官, 在出差辦事的同時, 也在各地遊歷。

他每到一地,

除了參觀名勝古跡, 還留心勘察當地的水流地勢, 瞭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 人民的生產生活, 地域的變遷, 等等。 在他發現古代的地理書《水經》之前, 就已經有了很好的知識儲備。

當他讀到《水經》的時候, 發現裡面雖然記載了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 但不準確, 而且由於時代更替、地方變遷, 有些河流改道, 名稱也變了。 於是, 酈道元開始著手寫《水經注》。

為了弄清楚各地的實際狀況, 他閱讀上百本地理書, 查閱了所有的地圖, 還研究了大量文物資料, 並且親自到實地考察, 核實書上的記載是否準確。

當時南北朝戰亂, 而且很多分散的政權, 調查起來相當困難。 酈道元沒有局限在瞭解北魏的地方水利, 而是從整個大中國的地理環境出發,

到各地去做調研, 這一點非常了不起。 《水經》原來只有137條河流, 1萬多字, 經過酈道元的注釋後, 增加到1252條、共30多萬字。 書中還有火山、溫泉、水利工程等內容, 文字優美生動。 歷代有許多學者專門對它進行研究, 形成一門“酈學”。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 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