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半年利潤相當於2.3個萬科,恒大有多牛?

今年上半年恒大可謂交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績單。

28日, 恒大披露了2017年中期業績, 多項核心指標均位列行業前茅。 資料顯示,

截至6月30日, 恒大總資產達14930億元, 繼續保持行業第一。 上半年, 恒大營業額為1879.8億元, 同比大增114.8%;淨利潤為231.3億元, 同比大增224%;核心業務利潤273億, 同比大增249.6%;歸屬股東利潤188.3億, 同比大增832%。

與目前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地產股萬科相比, 萬科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為100.53億元, 歸屬于股東淨利潤73.03億元。 不論是從上半年的淨利潤還是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 中國恒大都已經大約是2.3個萬科的體量。 不過, 業內人士表示, 房地產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受結算期影響較大, 因而等到全年業績出來, 更具有對比價值。

相比國內分析人士的保守, 包括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美林美銀等外資大行均表示看好恒大盈利能力提升。 其中, 德意志銀行預計, 未來三年恒大盈利年複合增長率可達63%。

據瞭解, 恒大上半年實現利潤大增, 一方面是由於銷售高增長帶動營業收入大增;另一方面, 恒大近兩年大力度打造精品產品, 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 此外, 恒大採用的標準化運營模式, 大幅降低了行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

這些增效益、控成本的舉措再加上持續強勁的銷售, 推動了恒大利潤的持續高增長。

繼恒大成為國內房企一哥後, 今年年初, 許家印大刀闊斧啟動戰略轉型, 提出要堅定實施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的轉變。 在發展戰略上, 由“規模型”發展戰略向“規模+效益型”發展戰略轉變;在發展模式上, 由以往高負債、高杠杆、高周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發展模式向低負債、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轉的“三低一高”發展模式轉變。

從半年報業績來看, 恒大的戰略轉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公司不僅保持了規模的穩步增長, 效益指標還大幅提高, 負債率更大降近一半。

1.“規模+效益”轉型成效凸顯

從成立到現在, 20年的時間裡, 恒大一直走的是一條規模化擴張的道路。

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和吸納土儲, 恒大已經成為房企的“規模之王”。 截至目前, 恒大土地儲備2.76億平方米, 位居行業第一, 且遠遠超過其他同行;項目覆蓋223個城市, 在所有房企中面積最廣;去年銷售額排第一, 今年上半年權益銷售額也仍是第一。

然而, 在過去的幾年, 恒大的盈利能力始終低於規模增長的速度。

“去年當了第一之後, 我們發現, 即便銷售目標實現了第一, 效益如果是第二, 那我們還是第二。 ”今年初, 恒大明確了“規模+效益”的發展戰略, 在保持規模適度增長的同時, 重點注重增長品質、增加效益。 此舉意味著, 在銷售規模上一路狂奔的恒大已開始主動換擋, 力圖在規模與效益的天秤上找到新的平衡。

並且,

在一眾開發商紛紛在業績會上宣佈上調目標, 衝刺規模時, 恒大卻開始慢了下來, 提出給毛利、利潤的增長讓路。 恒大“規模+效益”的轉型成效在半年報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各項利潤指標均創上市以來最高紀錄。

在當天的業績會現場, 恒大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夏海鈞在回答現場提問時, 基本上都主動提到了規模與效益, 強調在恒大新的發展策略中兩者的位置已對調。 “未來不追求銷售量第一, 規模保證前三, 爭取利潤效益第一。 ”

從“規模”向“規模+效益”的轉變, 是恒大的一個歷史性轉變。 恒大方面表示, 在充足的土地儲備和龍頭銷售規模的基礎上, 下半年恒大將銷售價格和利潤總額作為首要考慮對象, 繼續做高效益。

2.“三低一高”模式降低負債率

房地產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高速增長的房企普遍會採取“三高一低”的發展模式。恒大也不例外,作為發展最快的龍頭房企,自2009年上市以來,恒大的銷售額、總資產等核心經營指標實現12-23倍的增長,負債率也因此處於較高水準。

過去依託“三高一低”,恒大實現了超常規發展並贏得了市場,但也因較高的負債率引發了市場的擔憂。尤其在房地產業增速放緩、國家大力去杠杆的背景下,“三高一低”發展模式顯然不可持續。

因此,恒大在今年年初已經開始向“三低一高”發展模式轉變,核心就是降低負債率。年初開始的一系列“增利”、“減負”的戰略舉措,讓恒大從“規模之王”向“利潤之王”蛻變,實現更穩健的高品質增長。半年報顯示,恒大上半年實現淨負債率大幅下降近一半。

今年上半年恒大成功引入兩輪總額為700億的戰略投資,投資者中包括中信、中融、華信、深業集團、山東高速、深圳廣田等,這些央企、國企、大型金融機構及戰略合作夥伴的入股,充分顯示了對恒大發展前景的認可,極大地增厚了恒大的淨資產。

此外,恒大僅僅在5、6月份兩個月內便清償了1129億永續債,提前超額完成目標,顯示其強大實力以及去杠杆決心的同時,也釋放了近百億的股東利潤。

今年上半年,恒大還成功發行了63億美元債券,利率最低6.25%,期限最長8年。分析認為,恒大通過長債換短債、低息置換高息,極大地改善了債務結構,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按照恒大的規劃,到2018年6月底,公司淨負債率力爭由目前的240%降至140%左右;2019年6月30日,淨負債率力爭降至100%;2020年6月末,淨負債率力爭降至70%左右,並力爭長期維持在這一水準。

值得關注的是,恒大接下來還將通過三大措施,繼續推動負債率大幅下降。第一,計畫未來三年實施土地儲備負增長,即土地儲備每年下降5%-10%,相當於每年減少1000到2000萬平米土地儲備;第二,恒大地產計畫進行第三次引進戰略投資者,引入戰投資金300-500億;第三,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強盈利能力,增加淨資產。

3.結語

多年來,恒大掌門人許家印以激進的方式大手筆拿地,全面趕超萬科。同時在多個產業版圖強勢佈局,已經形成了包括地產、金融、互聯網、體育、文化、健康、旅遊、農牧等八大產業版圖在內的商業帝國。

分析認為,恒大房地產銷售額不斷攀升將推動其營收再創新高,加上其多產業協同發展,預計其未來在世界500強的排名將大幅提升。

不過,隨著房地產行業告別野蠻生長,房企一哥的衡量標準不僅是規模與速度,更要利潤與穩健。隨著恒大開啟戰略轉型,未來將實現規模、利潤、穩健的平衡發展,進一步鞏固行業霸主的地位。

2.“三低一高”模式降低負債率

房地產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高速增長的房企普遍會採取“三高一低”的發展模式。恒大也不例外,作為發展最快的龍頭房企,自2009年上市以來,恒大的銷售額、總資產等核心經營指標實現12-23倍的增長,負債率也因此處於較高水準。

過去依託“三高一低”,恒大實現了超常規發展並贏得了市場,但也因較高的負債率引發了市場的擔憂。尤其在房地產業增速放緩、國家大力去杠杆的背景下,“三高一低”發展模式顯然不可持續。

因此,恒大在今年年初已經開始向“三低一高”發展模式轉變,核心就是降低負債率。年初開始的一系列“增利”、“減負”的戰略舉措,讓恒大從“規模之王”向“利潤之王”蛻變,實現更穩健的高品質增長。半年報顯示,恒大上半年實現淨負債率大幅下降近一半。

今年上半年恒大成功引入兩輪總額為700億的戰略投資,投資者中包括中信、中融、華信、深業集團、山東高速、深圳廣田等,這些央企、國企、大型金融機構及戰略合作夥伴的入股,充分顯示了對恒大發展前景的認可,極大地增厚了恒大的淨資產。

此外,恒大僅僅在5、6月份兩個月內便清償了1129億永續債,提前超額完成目標,顯示其強大實力以及去杠杆決心的同時,也釋放了近百億的股東利潤。

今年上半年,恒大還成功發行了63億美元債券,利率最低6.25%,期限最長8年。分析認為,恒大通過長債換短債、低息置換高息,極大地改善了債務結構,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按照恒大的規劃,到2018年6月底,公司淨負債率力爭由目前的240%降至140%左右;2019年6月30日,淨負債率力爭降至100%;2020年6月末,淨負債率力爭降至70%左右,並力爭長期維持在這一水準。

值得關注的是,恒大接下來還將通過三大措施,繼續推動負債率大幅下降。第一,計畫未來三年實施土地儲備負增長,即土地儲備每年下降5%-10%,相當於每年減少1000到2000萬平米土地儲備;第二,恒大地產計畫進行第三次引進戰略投資者,引入戰投資金300-500億;第三,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強盈利能力,增加淨資產。

3.結語

多年來,恒大掌門人許家印以激進的方式大手筆拿地,全面趕超萬科。同時在多個產業版圖強勢佈局,已經形成了包括地產、金融、互聯網、體育、文化、健康、旅遊、農牧等八大產業版圖在內的商業帝國。

分析認為,恒大房地產銷售額不斷攀升將推動其營收再創新高,加上其多產業協同發展,預計其未來在世界500強的排名將大幅提升。

不過,隨著房地產行業告別野蠻生長,房企一哥的衡量標準不僅是規模與速度,更要利潤與穩健。隨著恒大開啟戰略轉型,未來將實現規模、利潤、穩健的平衡發展,進一步鞏固行業霸主的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