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四川8090後青年詩人詩歌朗誦會暨名人堂年度詩人頒獎舉行

春雨瀝瀝, 一場青春的詩會讓人的思緒帶到美的遠方。 3月12日下午, 由《草堂》詩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四川省圖書館聯合主辦的“青春喚醒的耳朵——四川80、90後青年詩人詩歌朗誦會暨名人堂年度詩人頒獎”典禮, 在四川省圖書館二樓多功能廳舉行。 熊焱、羅鋮、羌人六、餘幼幼、朱光明、程川、謝雲霓、簡杺八位活躍在川內的年輕詩人, 以詩相聚, 以才華相遇, 綻放出詩的火花。 現場還隆重舉行了“2016名人堂·年度詩人” 獲獎者的頒獎儀式。 封面新聞對活動(www.thecover.cn)進行了全程直播。

80後詩人熊焱獲頒“2016名人堂·年度詩人”

獲獎感言勉勵自我和詩人同行:為持火炬者“驕傲”

在此次青春詩會上, 首先舉行了“2016名人堂·年度詩人”獲獎者的頒獎儀式。 著名詩人梁平、張新泉,

為“年度詩人”熊焱現場頒獎, 並對熊焱的詩歌進行了點評。 其中張新泉提到, 熊焱的詩歌不炫技, 詩心真誠, 有哲思性, 在詩歌的花園裡, 找到了自己一條明晰的路徑, “我很贊同詩歌批評家霍俊明的看法, 熊焱是一個相當自省的詩人, 對自己以及同時代的詩歌寫作都有著清醒的反思和認知。 而且他不光寫詩, 還寫小說, 對詩意進行多樣化表達。 他得這個獎, 是當之無愧的。 ”

2017年伊始, 由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主辦的“2016年度名人堂”系列活動, 按照網上投票人氣高度, 並綜合提名及評審委員會主任、著名詩人梁平、著名詩歌評論家兼詩人霍俊明、著名詩人張新泉、著名詩人周瑟瑟四位專業評審的共同意見, 於1月8日評選出“2016名人堂·年度詩人”:來自貴州、現居成都的80後實力派詩人熊焱。 熊焱, 現為《星星》詩刊編輯, 四川省作協第八屆主席團委員。 熊焱是被全國詩歌圈公認為“80後有代表性的詩人”。 他的詩固執地對故鄉精神的探究和與親人肌膚的親近, 構成他與同時代詩人的區別。

由於他的寫作找到一條明晰的路徑, 那是有根的寫作, 有方向的寫作。 消息發佈後引發詩歌圈和廣大讀者的熱情關注。 在華西都市報用戶端的點擊率很快破萬。 該稿件得到中國詩歌網、詩通社等詩歌圈專業網站的轉載。

在領獎儀式上, 熊焱也發表了一番獲獎感言。 他重點談到三個關鍵字, 以表達他身為詩人的自勉和思考, “第一個關鍵字是:驕傲。 這個驕傲不是自負, 而是說, 詩人要有自己的身份尊嚴感。 在功利的時代, 詩人不要妄自菲薄。 我很慶倖, 選擇成為一名詩人, 一名持火炬者。 身為詩人, 我們應該感到驕傲;第二個關鍵字是:感謝。 感謝幫助我的人, 也感謝詩歌。 詩歌被認為是無用的。 但卻讓我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方向, 靈魂得到完善;第三個關鍵字是:堅持。在寫詩的路上,不要半途而廢。縱然有時候會感到迷茫,甚至絕望。在茫茫的沙漠途中,沒有水,沒有駱駝,我們還是要勇往直前。”熊焱的發言,獲得現場眾多詩人和讀者的深深共鳴。

八位青年才俊詩聚最小者生於1994年

現場演繹詩作做自己的“朗讀者”

“十六歲那年,我做了一個大手術/全麻後醒來,下午的陽光正端著顏料/塗抹著視窗的畫板。樹枝上的鳥兒正拉著琴弦/唱出大海激越的潮音/我欣喜地摁住心跳:多好啊,我還活著呢……”熊焱以現場誦讀了自己一首名為《我記得某些瞬間》 的詩,開啟了詩人朗誦的環節。此次朗誦會,八位詩人們都親自朗誦自己的詩歌,成為自己的“朗讀者”。隨後熊焱還朗誦了自己的《是他們扶住了我》 《我一直在等一封遠方的書信》;羅鋮朗讀了自己的詩歌《祖國》《在黃龍溪獨飲》;羌人六朗讀自己的 《讀山的人》 《同一棵樹的年輪》;餘幼幼朗讀了自己的《骨頭》《美》《白晝黑夜》;朱光明朗讀了自己《父親的江山》《我在等他回來告訴我那裡神奇的世界》;程川朗讀了自己的《夜未央》《醒來時,天黑了》《火車記》; 謝雲霓朗讀了自己的《靜思夜》《神仙的孩子》 《談詩》;簡杺朗讀了自己的《安靜》 《世界和我》《再見啦,我們的幼稚園》。

這八位詩人,年齡最大的是出生於1980年的熊焱和羅鋮,年齡最小者則是現就讀於川美的成都女孩謝雲霓和朱光明,兩人都是出生於1994年。其餘則有出生於1993年、1990年左右。這次朗誦會,他們呈現和演繹出的詩作,風格多元,主題或是親情故土,或是疾病經驗等等,讓讀者見識到這群年輕人在詩藝上表現出的詞語的敏銳度和獨特的視角。

梁平談詩壇代際傳承:

給年輕人一點陽光,讓他們永遠燦爛

對這場詩會的完滿舉行,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作協主席、《草堂》詩刊主編梁平給予積極的評價,“這是一次特別有意思的青春詩會。在80後、90後的寫詩群體中,我們挑選了八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年輕詩人,給他們做一場朗誦會。希望能在他們詩歌創作的路上帶去一些鼓勵和亮光。”梁平還以自身的經歷提到詩壇人才的代際傳承,“在這群年輕人的年齡階段,我們那一代也開始寫詩。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寫的詩很不一樣。就我個人而言,我年輕的時候也得到詩歌前輩們的幫助和提攜。比如張新泉先生。當我們這一代人正慢慢老去時,我們應當想到,為年輕人多搭一個平臺。給年輕人一點陽光,讓他們永遠燦爛。”

張新泉現場憶自身“慘烈”青春

力挺年輕詩人:他們總能帶來精神上的新鮮空氣

看著臺上朝氣蓬勃的年輕詩人臉龐,張新泉忍不住感慨:“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令人忍不住“嫉妒”。我在他們的年齡時,知識、文學、營養都是極度缺乏。我的青春非常“慘烈”。”雖然幽默表達了對時下年輕人的“嫉妒”,張新泉對年輕人的才華也大加讚賞,“我從事詩歌編輯30年,經歷很多詩歌事件,目睹很多現象。我有一個深刻感受:詩歌最終屬於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的心靈。尤其是到了我現在70多歲的年齡,主要的詩歌閱讀對象是年輕人。

因為我發現,年輕人總能帶來精神的新鮮空氣,對新鮮事物有他們獨具角度的打量和審視。”張新泉說,自己非常認同梁平的觀點,“給年輕人一點陽光,讓他們永遠燦爛”,“我順口就想接一句:借年輕人的燦爛,照亮我的晚年。這也是為什麼今天下午我特別願意來參加這個詩會的原因。”

在這場以80後、90後為主角的青春詩會上,也少不了前輩資深詩人的高度支持和關注。著名詩人梁平、張新泉、劉紅立、龔靜染、向以鮮、李永才、吳鴻、黎陽、 彭志強、李明利、文佳君、謝偉、其然、桑眉等等本土詩壇一眾資深前輩都集體前來為年輕人助陣,令人感動。

在活動中間,“暹羅貓”樂隊主唱陳小琴還將演唱歌曲《青衣戀城》,為青春詩歌添上一抹色彩。 華西都市報“華藝術國學班”小朋友們也一展風采。他們表演了《報花名》《粉紅女》。其中國學班的劉若菡還單獨誦讀了羌人六的詩作《一匹馬在夜空飛行》,周子荀朗誦了朱光明的詩作《早些年我時常走進一片山林》;“暹羅貓”樂隊主唱陳小琴帶來了詩歌吟唱了《青衣戀城》,曲風悠揚,歌詞古典,正襯這個桃花笑春風的季節和這場朝氣洋溢的青春詩會。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曾潔 楊帆 攝影 陳羽嘯

靈魂得到完善;第三個關鍵字是:堅持。在寫詩的路上,不要半途而廢。縱然有時候會感到迷茫,甚至絕望。在茫茫的沙漠途中,沒有水,沒有駱駝,我們還是要勇往直前。”熊焱的發言,獲得現場眾多詩人和讀者的深深共鳴。

八位青年才俊詩聚最小者生於1994年

現場演繹詩作做自己的“朗讀者”

“十六歲那年,我做了一個大手術/全麻後醒來,下午的陽光正端著顏料/塗抹著視窗的畫板。樹枝上的鳥兒正拉著琴弦/唱出大海激越的潮音/我欣喜地摁住心跳:多好啊,我還活著呢……”熊焱以現場誦讀了自己一首名為《我記得某些瞬間》 的詩,開啟了詩人朗誦的環節。此次朗誦會,八位詩人們都親自朗誦自己的詩歌,成為自己的“朗讀者”。隨後熊焱還朗誦了自己的《是他們扶住了我》 《我一直在等一封遠方的書信》;羅鋮朗讀了自己的詩歌《祖國》《在黃龍溪獨飲》;羌人六朗讀自己的 《讀山的人》 《同一棵樹的年輪》;餘幼幼朗讀了自己的《骨頭》《美》《白晝黑夜》;朱光明朗讀了自己《父親的江山》《我在等他回來告訴我那裡神奇的世界》;程川朗讀了自己的《夜未央》《醒來時,天黑了》《火車記》; 謝雲霓朗讀了自己的《靜思夜》《神仙的孩子》 《談詩》;簡杺朗讀了自己的《安靜》 《世界和我》《再見啦,我們的幼稚園》。

這八位詩人,年齡最大的是出生於1980年的熊焱和羅鋮,年齡最小者則是現就讀於川美的成都女孩謝雲霓和朱光明,兩人都是出生於1994年。其餘則有出生於1993年、1990年左右。這次朗誦會,他們呈現和演繹出的詩作,風格多元,主題或是親情故土,或是疾病經驗等等,讓讀者見識到這群年輕人在詩藝上表現出的詞語的敏銳度和獨特的視角。

梁平談詩壇代際傳承:

給年輕人一點陽光,讓他們永遠燦爛

對這場詩會的完滿舉行,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作協主席、《草堂》詩刊主編梁平給予積極的評價,“這是一次特別有意思的青春詩會。在80後、90後的寫詩群體中,我們挑選了八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年輕詩人,給他們做一場朗誦會。希望能在他們詩歌創作的路上帶去一些鼓勵和亮光。”梁平還以自身的經歷提到詩壇人才的代際傳承,“在這群年輕人的年齡階段,我們那一代也開始寫詩。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寫的詩很不一樣。就我個人而言,我年輕的時候也得到詩歌前輩們的幫助和提攜。比如張新泉先生。當我們這一代人正慢慢老去時,我們應當想到,為年輕人多搭一個平臺。給年輕人一點陽光,讓他們永遠燦爛。”

張新泉現場憶自身“慘烈”青春

力挺年輕詩人:他們總能帶來精神上的新鮮空氣

看著臺上朝氣蓬勃的年輕詩人臉龐,張新泉忍不住感慨:“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令人忍不住“嫉妒”。我在他們的年齡時,知識、文學、營養都是極度缺乏。我的青春非常“慘烈”。”雖然幽默表達了對時下年輕人的“嫉妒”,張新泉對年輕人的才華也大加讚賞,“我從事詩歌編輯30年,經歷很多詩歌事件,目睹很多現象。我有一個深刻感受:詩歌最終屬於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的心靈。尤其是到了我現在70多歲的年齡,主要的詩歌閱讀對象是年輕人。

因為我發現,年輕人總能帶來精神的新鮮空氣,對新鮮事物有他們獨具角度的打量和審視。”張新泉說,自己非常認同梁平的觀點,“給年輕人一點陽光,讓他們永遠燦爛”,“我順口就想接一句:借年輕人的燦爛,照亮我的晚年。這也是為什麼今天下午我特別願意來參加這個詩會的原因。”

在這場以80後、90後為主角的青春詩會上,也少不了前輩資深詩人的高度支持和關注。著名詩人梁平、張新泉、劉紅立、龔靜染、向以鮮、李永才、吳鴻、黎陽、 彭志強、李明利、文佳君、謝偉、其然、桑眉等等本土詩壇一眾資深前輩都集體前來為年輕人助陣,令人感動。

在活動中間,“暹羅貓”樂隊主唱陳小琴還將演唱歌曲《青衣戀城》,為青春詩歌添上一抹色彩。 華西都市報“華藝術國學班”小朋友們也一展風采。他們表演了《報花名》《粉紅女》。其中國學班的劉若菡還單獨誦讀了羌人六的詩作《一匹馬在夜空飛行》,周子荀朗誦了朱光明的詩作《早些年我時常走進一片山林》;“暹羅貓”樂隊主唱陳小琴帶來了詩歌吟唱了《青衣戀城》,曲風悠揚,歌詞古典,正襯這個桃花笑春風的季節和這場朝氣洋溢的青春詩會。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曾潔 楊帆 攝影 陳羽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