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憑什麼與“李白”齊名,被唐太宗並稱三絕

一彈戲牡丹, 一揮萬重山

一橫長城長, 一豎字鏗鏘

一畫蝶成雙, 一撇鵲橋上

一勾遊江南, 一點茉莉香

書法, 是漢字書寫最詩意的表達。

纖纖一管, 無筋無骨, 揮毫之間, 詩意漫天。

最初關於“人”的概念, 是小時候父親展開三字經字帖, 指著人字對我說的:“人字兩筆, 一撇一捺, 撇須如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 捺須如崩浪奔雷般的氣勢, 人字方能呈頭頂高天, 腳踏厚土之勢, 頂天立地, 方為人!”

從前過年的時候, 看爺爺在火紅的正丹紙上寫的“忠厚傳家遠, 詩書繼世長”, 字字剛健有力, 豐潤挺拔, 蘊含著滿滿的年味。

看從前的書信, “意映卿卿如晤......”,落筆輕重, 用墨濃淡, 行文起伏變化間飽含眷眷愛戀和依依離情, 筆筆含淚, 字字泣血, 感人至深。

看古人的書法作品, 橫如千里陣雲, 豎如萬歲枯藤, 筆筆有深意, 字字有溫度, 有歷史的厚重感;看現在的字, 橫豎一個樣, 都是手機電腦快速敲打出來, 是冷冰冰的, 輕浮的。

中國書法浩如煙海, 蔚為壯觀, 經過幾千年的沉澱, 流傳下來的書法名家, 不過百人而已。

字如其人, 人如其字, 其中最喜歡《蘭亭集序》的瀟灑飄逸, 《玄秘塔碑》的宏正清竣, 《古詩四帖》的奔放不羈, 《黃州寒食詩帖》的豪宕自然。

“右軍本清真, 瀟灑出風塵”, 王羲之天性清和, 灑脫不拘, 有廣為傳頌的寫經換鵝的故事, 還留下東床快婿的美談。

當時太尉郗鑒遣人來王府擇婿,

眾子弟皆悉心打扮, 各展所能, 只有王羲之袒腹而臥, 如若不聞。 正因王羲之深入骨髓的瀟灑不羈的氣質, 才能寫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 圖上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局部

《蘭亭集序》, 行氣流暢, 用筆頓挫有致、章法如野鶴遊天, “飄若驚鴻, 矯若游龍”,達到了“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解縉盛讚“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佈局,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在我看來,《蘭亭集序》就如姑射仙子漫步雲端,步履悠閒瀟灑,顧盼神飛,是“清水出芙蓉”般不加雕飾的超塵脫俗。雖蘭亭真跡已不在人間,人間一直流傳著蘭亭的美。

▲ 圖上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圖下為文征明《蘭亭修禊圖》局部

柳公權書法極富盛名,當時民間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柳公權為人剛正不阿,荒淫無度的唐穆宗曾問柳公權如何運筆,柳公權答曰:“心正則筆正!”唐穆宗為之改容。其字一如其人,剛健挺秀,鐵骨錚錚。

柳公權六十四歲所書的《玄秘塔碑》,筆力挺拔矯健,書體疏朗剛正,行間氣脈流貫,內斂外拓,全碑無一懈筆,雖歷經千年,依然清晰完好。王世貞《池北偶談》贊:“玄秘塔銘,柳書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勁健,固自不乏,要之晉法亦大變耳。”

▲ 《玄秘塔碑》局部特寫

在我看來,《玄秘塔碑》就像一位隱于深山的絕世高手,俠肝義膽,一身正氣,江湖一旦紛爭起,出手掃盡不平事,又飄飄然而去,不知所蹤。

▲ 《玄秘塔碑》局部

張旭狂草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當時並稱“天下三絕”。張旭又有“顛張”的雅稱,顛在何處?張旭每至酒酣,以頭髮飽蘸濃墨,狂呼大叫,在粉牆素屏上東塗西抹,一筆狂草,滿壁縱橫......杜甫詩雲:“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古詩四帖》是張旭流傳於世中最精彩的作品。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濟,筆劃連綿不斷,奔放不羈,滿紙如雲煙繚繞,一氣呵成,給人以痛快淋漓之感。董其昌評:“有懸崖墜,急雨旋風之勢。”

在我看來,《古詩四帖》猶如飛天神女遨遊太虛。飄然而至,衣袂翩翩,如雲出岫而輕盈;悄然而去,餘韻不盡,如雲蔽月而婉麗;忽長袖而舞,如流風卷白雪,忽又佇立長思,如明月照空山。

▲ 唐 張旭 草書《古詩四帖》局部

一生屢遭貶謫,依然笑看大江東去,縱談世事古今,除了蘇東坡,幾人能做到?蘇東坡的豪放曠達,也一樣體現在他的書法中。蘇東坡說“我書意造本無法”,“天真爛漫是吾師”,有怎樣的個人意緒就寫怎樣的書法,是宋人“尚意”的最高境界。

《黃州寒食詩帖》,是蘇東坡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作。此帖筆法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結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參差錯落,變化紛紜,詩意與書意相互映襯,共同描畫出蘇東坡當時悲涼的心境。

在我看來,《黃州寒食詩帖》就如一名落落不合時宜的風流狂士,洗去一切紛華偽飾,以赤裸裸的拙澀面目示人。在風雨如晦中,疾呼狂走,仰天長嘯。

▲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局部

書法,其實寫的是人的性格,每種字體,都有它的靈魂,它的喜怒。

一碑一世界,一帖一淨土。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書法依舊是緩慢的。在一筆一劃的輕重起伏間,世界越發安靜了。

矯若游龍”,達到了“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解縉盛讚“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佈局,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在我看來,《蘭亭集序》就如姑射仙子漫步雲端,步履悠閒瀟灑,顧盼神飛,是“清水出芙蓉”般不加雕飾的超塵脫俗。雖蘭亭真跡已不在人間,人間一直流傳著蘭亭的美。

▲ 圖上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圖下為文征明《蘭亭修禊圖》局部

柳公權書法極富盛名,當時民間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柳公權為人剛正不阿,荒淫無度的唐穆宗曾問柳公權如何運筆,柳公權答曰:“心正則筆正!”唐穆宗為之改容。其字一如其人,剛健挺秀,鐵骨錚錚。

柳公權六十四歲所書的《玄秘塔碑》,筆力挺拔矯健,書體疏朗剛正,行間氣脈流貫,內斂外拓,全碑無一懈筆,雖歷經千年,依然清晰完好。王世貞《池北偶談》贊:“玄秘塔銘,柳書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勁健,固自不乏,要之晉法亦大變耳。”

▲ 《玄秘塔碑》局部特寫

在我看來,《玄秘塔碑》就像一位隱于深山的絕世高手,俠肝義膽,一身正氣,江湖一旦紛爭起,出手掃盡不平事,又飄飄然而去,不知所蹤。

▲ 《玄秘塔碑》局部

張旭狂草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當時並稱“天下三絕”。張旭又有“顛張”的雅稱,顛在何處?張旭每至酒酣,以頭髮飽蘸濃墨,狂呼大叫,在粉牆素屏上東塗西抹,一筆狂草,滿壁縱橫......杜甫詩雲:“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古詩四帖》是張旭流傳於世中最精彩的作品。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濟,筆劃連綿不斷,奔放不羈,滿紙如雲煙繚繞,一氣呵成,給人以痛快淋漓之感。董其昌評:“有懸崖墜,急雨旋風之勢。”

在我看來,《古詩四帖》猶如飛天神女遨遊太虛。飄然而至,衣袂翩翩,如雲出岫而輕盈;悄然而去,餘韻不盡,如雲蔽月而婉麗;忽長袖而舞,如流風卷白雪,忽又佇立長思,如明月照空山。

▲ 唐 張旭 草書《古詩四帖》局部

一生屢遭貶謫,依然笑看大江東去,縱談世事古今,除了蘇東坡,幾人能做到?蘇東坡的豪放曠達,也一樣體現在他的書法中。蘇東坡說“我書意造本無法”,“天真爛漫是吾師”,有怎樣的個人意緒就寫怎樣的書法,是宋人“尚意”的最高境界。

《黃州寒食詩帖》,是蘇東坡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作。此帖筆法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結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參差錯落,變化紛紜,詩意與書意相互映襯,共同描畫出蘇東坡當時悲涼的心境。

在我看來,《黃州寒食詩帖》就如一名落落不合時宜的風流狂士,洗去一切紛華偽飾,以赤裸裸的拙澀面目示人。在風雨如晦中,疾呼狂走,仰天長嘯。

▲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局部

書法,其實寫的是人的性格,每種字體,都有它的靈魂,它的喜怒。

一碑一世界,一帖一淨土。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書法依舊是緩慢的。在一筆一劃的輕重起伏間,世界越發安靜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