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江陰一小學新生開筆啟蒙 傳承經典情懷

圖為開筆禮現場。 丁波 攝

揚子晚報網8月29日訊今天, 江陰市輔延中心小學在江陰文廟舉行了一場隆重盛大的新生開筆禮。 整個活動以“禮”為核心,

通過老師學生家長的全程參與, 開啟孩子們神聖而重要的求知之旅。

據悉, “開筆禮”是古代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 俗稱“破蒙”, 是人生最重要的四禮之一。 以國學啟蒙為特色的輔延小學一直踐行著“依於仁, 興於詩, 立于禮, 成于樂”的辦學目標, 在傳承民族文化之魂, 創新現代化學校的道路上, 抓住“開筆禮”這一契機, 傳承經典情懷, 流淌書香之風, 承襲儒雅之韻, 培養具有民族根基的現代人。

整個儀式分為十大環節:自正衣冠——步青雲橋——拜孔子像——朱砂開智——擊鼓明志——書寫人字——傳誦經典——真情述說——贈送書果——合影留念。

7時45分, 一年級新生身著漢服, 翩然而行, 在老師的引領下, 從欞星門出發, 開啟了人生第一課。 繞泮池, 過青雲橋, 來到大成殿前, 孩子們列成方陣, 拜孔子像。 “揖深圓, 拜恭敬”, 孩子們跟著老師恭恭敬敬地向萬世師表——孔子行揖禮。 德育部牟曉雲主任說:“古代讀書人追求明德至善的境界, 講究的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 我們通過行揖禮, 把德育課堂搬到生活當中來, 認識漢禮文化, 修養身心, 實現童蒙養正。 ”

在全體師生恭恭敬敬拜完孔子後, 老師們一一為學童額頭點上鮮紅的朱砂。 朱砂啟智——在古代, 點朱砂又稱“開天眼”, 意思是祝福孩子從此眼明心明, 好讀書, 讀好書。 這顆紅痣又通智慧的智, 意思是開啟智慧, 以此寄託美好的意願。 一顆顆紅痣飽含著父母、長輩、老師的美好祝願在額上閃耀, 在孩子心中勾畫起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孩子們, 希望你們從此眼明心明, 好讀書, 讀好書。

緊接著, 杜海良校長和一名一年級新生代表上臺擊鼓明志, 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 擊鼓聲音越響, 聲音傳的越遠, 志向也就越遠大。 鼓聲陣陣, 渾厚有力, 以此勉勵孩子們心懷大志, 自信有為。 接著, 由中國書法協會會員時連雲老師教大家書寫“人”字, 教育孩子們不僅僅要在紙上寫好人字, 更要修身立品, 用自己的人格書寫一個大寫的“人”字。 瞧,這“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著,才能立穩,我們進入小學學習,應該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學會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最感人的是贈送智慧果和人生寄語,和家長真情述說環節,濃濃的祝福和期望化成一個緊緊的、長久的擁抱,很多家長還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最後,杜海良校長指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仁”,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意思是人若無仁德,禮有什麼用呢?”所以仁是內容,禮是形式。我們輔延,以培養“知書達禮,樂於奉獻,陽光自信的和美少年為目標,是站在時代的琴弦上唱響千年之歌。”編輯:喬金玲

瞧,這“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著,才能立穩,我們進入小學學習,應該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學會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最感人的是贈送智慧果和人生寄語,和家長真情述說環節,濃濃的祝福和期望化成一個緊緊的、長久的擁抱,很多家長還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最後,杜海良校長指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仁”,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意思是人若無仁德,禮有什麼用呢?”所以仁是內容,禮是形式。我們輔延,以培養“知書達禮,樂於奉獻,陽光自信的和美少年為目標,是站在時代的琴弦上唱響千年之歌。”編輯:喬金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